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梅英  张丽慧  吴洪轩 《河北医学》2005,11(10):912-91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脑活素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预后的改善及保护作用。方法:将14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生后48h内加用尼莫地平、脑活素治疗。所有患儿日龄12—14d和26—28d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3、6个月龄时行智测检查。结果:中、重度HIE,观察组两次NBNA评分和智能发育评估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期应用尼莫地平、脑活素能明显改善中、重度HIE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环孢素A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5~12分)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尼莫地平,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环孢素A.结果:B组的颅内压升高幅度、CaM水平及CVS发生率较常规组及治疗组A明显降低(P<0.05),而预后明显好于常规组.结论:环孢素A能加强尼莫地平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跃飞  林吉惠 《广东医学》1997,18(10):657-658
为观察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作用,作者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2)和规加尼莫地平治疗组(n=23),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ICP)监护并按国际GOS预后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预后不良者在常规治疗组中占59%,而在尼莫地平组仅占26%(P〈0.05),两组ICP变化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t-SAH能明显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脑损伤的疗效与机制。方法:84例重型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42例,常温组42例,观察亚低温治疗前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C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及预后。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可明显降低ICP,升高CCP,不能明显降低病死率,但可明显改善预后。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脑损伤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及相关脑保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组患者进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及相关脑保护。结果与手术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颅内压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更大(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快捷、减压彻底等优点。手术中对患者进行相关脑保护,有效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被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鲁勇 《医学新知杂志》2008,18(3):175-17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中对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的预防作用。方法72例SAH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尼莫地平。结果与对照组比,治疗组疗效显著,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可显著降低DVCS的发生,改善SAH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尼莫地平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CVDI)的影响和指导尼莫地平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开颅手术、 止血、脱水、抗炎、激素等综合治疗;尼莫地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连续用药达伤后30d。采用CVA LH-450型脑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观察伤侧颈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mean) 、平均血流量(Qmean)、脑血管阻力和动态血管阻力。结果:严重脑外伤后Vmean、Qmean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与动态血管阻力明显升高。尼莫地平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比常规治疗组有提前改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尼莫地平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尼莫地平具有改善重型颅脑 损伤患者脑血液循环及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卢粉英 《当代医学》2016,(16):145-146
目的:评估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2.09%),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18.60%),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采取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9.
尼莫地平(Nimodipine,ND)的临床应用广泛。现综述如下。 1 脑血管痉挛 袁梦燕用ND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所致之缺血性脑神经损伤24例,分为治疗组14例,对照10例。两组常规治疗包括全部病例均绝对卧床休息,稳定血压,系统脱水降颅内压防止脑疝和应用大剂量止血药物外,治疗组给与尼莫地平输液50ml/d,连用7~14d(50ml尼莫地平输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控制输液时间不低于8h)续服用尼莫地平片60mg/次,tid连用7d。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机理,探究该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5年间我院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7例(观察组),患者监护救治采用亚低温治疗;选择我院同期相同脑损伤类型患者57例(对照组),患者监护救治行常规降温方式治疗;监测患者颅内压(ICP)、各项生命体征、血电解质、血气指标等,并对监测结果对比分析;按照GCS标准对疗效进行判定。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压较对照组低,且在术后7d更接近正常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预后情况对比,观察组死亡率低,良好率高(分别为3.5%,75.4%),较对照组(12.3%,45.6%)存在显著优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型脑颅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具有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显著疗效,可对患者起到总有的脑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脑供血不足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脑供血不足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果(总有效率90.4%)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0%);治疗组检查结果恢复时间(8.43±1.24)d和药物治疗总时间(11.94±2.16)d显著短于对照组(11.87±2.51)d、(16.95±3.72)d;治疗组不良反应例数(1例)显著少于对照组(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对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4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6例。亚低温组均于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ELISA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同时监测病人颅内压(ICP)以及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预后。结栗: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颅内压明显降低(P〈0.01),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低,预后改善明显。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降低颅内压,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参附注射液静滴。治疗过程中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及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结果治疗组GCS评分在参附注射液治疗5d后不同记录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Vs、Vm、PI值在治疗3d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1和P〈0.001);治疗组在3d后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丁少华 《吉林医学》2014,(6):1201-1202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服用甘露醇脱水降低颅腔内压力、防止感染;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推注生理盐水500 ml加尼莫地平10 mg混合药液,缓慢滴注,1次/d,连续治疗12 d。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血肿水肿体积、临床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评价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临床有效率以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治疗组显效13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显效4例,好转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显著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减小脑内血肿体积,对脑出血患者脑出血后脑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许明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209-3210
目的:探析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常规+尼莫地平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I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53%(P<0.05);治疗前2组BI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I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18-21
目的 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2013年3月~2019年12月),依照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对照组入院后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如呼吸、心率、体温、血压,定期行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糖检查等。行脑室外引流监测颅内压,当ICP>15 mmHg时,静脉给予呋塞米、甘露醇。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亚低温脑保护。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颅内压、血清抗脑抗体浓度及脑血流动力学。结果 实验组预后良好率为51.00%,对照组为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颅内压降低,实验组各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抗脑抗体浓度均呈上升趋势,实验组整体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Vs、Vm呈升高趋势,PI指数呈下降趋势;两组Vs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m、PI指数治疗7 d、14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可降低颅内压、血清抗脑抗体含量,增加脑血流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张一凡  袁州  张忠雷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4):1143-1144,1147
目的探讨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循环动力学状况及尼莫地平的干预效果。方法用随机法将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分成尼莫地平组(常规治疗+尼莫地平)和常规组(常规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HI),观察颅脑CT片上的血肿量、水肿面积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患侧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血管阻力(R)及临界压力(CP)与健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后除了健侧Qmean外,Vmean、患侧Qmean、R及CP与本组治疗前同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治疗后的患侧Qmean、R及患侧CP与本组治疗前同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尼莫地平组健侧Qmean、R及CP与常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肿体积差值及脑水肿面积差值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患侧脑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阻力增加;尼莫地平能增加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减少血管阻力,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对脑血肿的吸收和脑水肿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发病72 h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动脉瘤,并予吸氧、镇静、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纤溶及防治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30 mg/d,2~4 ml/h,微量泵静脉泵入)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发病72 h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动脉瘤,予吸氧、镇静、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纤溶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尼莫地平30 mg/d)。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Glasgow预后评分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lasgow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有效地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行静脉滴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尼莫地平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中治疗脑出血患者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应用尼莫地平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脑活素、尼莫地平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入院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9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50例)和对照组(n=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复方丹参、脑活素、尼莫地平,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记录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应用复方丹参、脑活素、尼莫地平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减少脑损伤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