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后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于小儿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需术后镇痛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D1组),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D2组)。三组均采用双泵法行双盲对照观察,各组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负荷剂量吗啡0.04 mg/kg硬膜外注射,C组、D1组、D2组A泵均采用罗帕卡因100 mg加吗啡2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持续输注吗啡2μg/(kg.h),PCA剂量2 ml,C组B泵用生理盐水泵注24 h;D1组B泵均采用右美托咪定0.2μg/(kg.h)持续静脉泵注24 h,D2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4μg/(kg.h)持续静脉泵注24 h,分别记录术后各时点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麻醉药物使用量,记录患儿对镇痛效果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D1、D2组术后4 h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总体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24 h内D1、D2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在整个PCA期间恶心呕吐C组2例(10%),D1组0例,D2组1例(5%),皮肤瘙痒C组1例(5%)、D1、D2均为0例,过度镇静D2组1例(5%),三组均无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术后自控硬膜外联合静脉右美托咪定多模式镇痛可以减少硬膜外吗啡使用量,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辅助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120例,将产妇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对照组1μg/kg芬太尼组(C组),0.5μg/kg右美托咪定组(D1组),1μg/kg右美托咪定组(D2组),2μg/kg右美托咪定组(D3组);记录产妇各产程持续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使用缩宫素情况;在硬膜外开始起效后每15min记录VAS的镇痛评分;记录产妇分娩后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镇痛后的15、30、45 min,4组产妇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1组产妇产程时间最短、药物用量最少,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产妇在Apag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1、D2、D3组产妇满意均优于C组产妇(P<0.05)。C组产妇不良反应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5μg/kg联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既能够起到镇痛、镇静的效果,同时又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作为罗哌卡因麻醉佐剂在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与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以及右美托咪定组3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0.5%罗哌卡因10 ml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药物为0.125%罗哌卡因10 ml;芬太尼组采用0.5%罗哌卡因10 ml+20μg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药物为0.125%罗哌卡因10 ml+10μg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组采用0.5%罗哌卡因10 ml+10μg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药物为0.125%罗哌卡因10 ml+5μg右美托咪定。比较3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平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0.2±2.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7.9±3.8)min以及芬太尼组(12.3±2.1)min,且对照组平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7.9±3.8)min显著长于芬太尼组(12.3±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芬太尼组患者的平均镇痛持续持续时间(245.8±22.2)min显著长于对照组(141.3±1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平均镇痛持续持续时间(315±25.6)min显著长于对照组以及芬太尼组(245.8±2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改良Bromage评分达到3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在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可实现较强的镇痛强度及在术后维持较长的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吗啡和布托啡诺联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探讨术后硬膜外镇痛用药的最佳配伍。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术后行硬膜外镇痛,依据硬膜外用药不同随机分组:B组为观察组,首量用布托啡诺1 mg+吗啡2 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6 ml注入硬膜外,维持用药布托啡诺4 mg+吗啡5 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100 ml;M组为对照组首量用吗啡2 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6 ml注入硬膜外,维持用药:吗啡8 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100 ml;观察患者术后6、12、24、48 h各个时间段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评分,是否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PONV)以及是否出现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B组和M组在术后各时间段镇痛镇静舒适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B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下降,与M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布托啡诺联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好的术后镇痛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同意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DL组)和罗哌卡因组(L组),每组60例.镇痛泵配置:DL组是0.09%罗哌卡因+0.4 ug/mL右美托咪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小儿骶管阻滞效应的影响,并探讨右美托咪定的合适剂量。方法:选取本院60例1~7岁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或隐睾下降固定术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R组、RD1组和RD2组各20例,R组给予0.25%罗哌卡因1 ml/kg,RD1组相同局麻药中加入右美托咪定1μg/kg,RD2组加入2μg/kg。观察比较三组术中七氟烷维持浓度、苏醒期行为状态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镇静状态评分、有效镇痛时间、需追加镇痛的比例、睡眠质量、麻醉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与R组比较,RD1组和RD2组的术中七氟烷维持浓度、苏醒期行为状态评分、苏醒期躁动、术后镇静状态评分、有效镇痛时间、需追加镇痛的例数及次数、睡眠质量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D2组与RD1组比较,术中七氟烷维持浓度、苏醒期行为状态评分、术后有效镇痛时间、需追加镇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麻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罗哌卡因1 ml/kg中加入右美托咪定1或2μg/kg行小儿骶管阻滞,能明显增强阻滞效果,减少七氟烷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术后早期维持适度镇静,显著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且不影响麻醉恢复及增加并发症。与1μg/kg右美托咪定相比,2μg/kg不仅同样安全而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布比卡因与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P.P.H( 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 术后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将100 例P.P.H 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输后镇痛泵地佐辛组( 治疗组):地佐辛0.5 mg/kg+ 罗哌卡因+ 生理盐水至100 ml.吗啡组( 对照组):吗啡1 μg/kg+ 罗哌卡因+ 生理盐水至100 ml 统计48 h 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观察VAS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 治疗组) 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P.P.H 术后硬膜外术后镇痛,镇痛效果确切,而且较吗啡复合罗哌卡因不良反应少,所以更适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在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在预防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引起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5—8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拟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孕妇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2~40岁,体质量51~82 kg,随机分为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与罗哌卡因混合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20例。硬膜外穿刺成功并排除脊麻征象后,D组在硬膜外腔注射0.75%罗哌卡因13 mL混合含1μg/kg的右美托咪定2 mL,C组硬膜外腔注射0.75%罗哌卡因13 mL混合0.9%生理盐水2 mL。记录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最高平面及感觉阻滞时间。观察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产妇恶心、呕吐、胸痛、腹痛、头晕、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时和30 min后的Ramsay镇静评分(the ramsay sedation scale,RSS)、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至手术结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新生儿1、5 min时Apgar评分、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组与C组比较,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时间延长(P <0.05),最高阻滞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采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应用于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于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要求实施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0. 5 ug/m L右美托咪定+0. 09%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S组):0. 5 ug/m L舒芬太尼+0. 09%罗哌卡因,每组40例。宫口开至2 cm时,实施持续性硬膜外镇痛,连接脉冲式自控镇痛泵。记录两组产妇镇痛实施前(T_0)、镇痛后10 min(T_1)、30 min(T_2)、宫口开全时(T_3)、胎儿娩出即刻(T4)的生命体征、VAS评分、Bromag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妊娠结局、PCA次数、用药总量、产程、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分娩镇痛后都取得良好的效果。D组产妇在T_1时点的VAS评分低于S组(P 0. 05),在T_1、T_2时点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S组(P 0. 05)。两组产妇妊娠结局、PCA次数、用药总量、第一、二产程时长、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D组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 0. 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应用于分娩镇痛起效更快,镇痛镇静效果好,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剖宫产产妇9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30例,比较术后A组0.25%罗哌卡因+0.08mg/ml吗啡、B组0.225%罗哌卡因+0.08mg/ml吗啡、C组0.20%罗哌卡因+0.08mg/ml吗啡,以2ml/h的速率持续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Bromage评分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0.25%罗哌卡因用于产科手术镇痛效果显著,但运动神经阻滞相对明显,产妇满意度不是最佳;而0.225%罗哌卡因和0.20%罗哌卡因用于产科术后镇痛均无明显的运动阻滞及不良反应,0.225%罗哌卡因比0.20%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效果更好,病人更满意舒适,所以0.225%罗哌卡因是产科术后镇痛最佳的浓度,更适用于产科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0)采用0.238%罗哌卡因100 ml+吗啡6 mg;对照组(n=40)采用0.2%盐酸罗哌卡因100 ml+吗啡6 mg,观察术后2、4、8、24、48 h各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在各时点,两组患者的VAS、镇静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硬膜外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术后硬膜外镇痛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孙福龙  李娜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500-1501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预防舒术后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引起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开腹妇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昂丹司琼4mg,B组为生理盐水4ml,分别加入PCEA药盒注入硬膜外间隙。术后舒芬太尼PCEA镇痛,PCEA药液为舒芬太尼100ug,罗派卡因7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两组术后48h内的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恶心8例(13.3%)B组16例(26.7%);呕吐:A组3例(5.0%)B组18例(30.0%)(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昂丹司琼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少硬膜外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与不良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份接受术后镇痛的8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组(A组):地佐辛5mg+1.25%罗哌卡因20mL+氟哌利多2.5mg+生理盐水至100mL,吗啡组(B组):吗啡1μg/kg+1.25%罗哌卡因20mL+氟哌利多2.5mg+生理盐水至100mL记录产妇术后48h内各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BC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地佐辛组(A组)和吗啡组(B组)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相对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疗效满意,副反应少,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吗啡、曲马多及喷他佐辛配伍0.1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5~85岁择期髋关节手术患者90例(ASAI~III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镇痛配方:M组吗啡5mg,T组曲马多500mg,P组喷他佐辛90mg,各组均加罗哌卡因150mg,并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各组负荷剂量均为3ml,背景剂量1.5ml,每次按压为2ml,锁定时间为10min。观察并记录术后1、4、8、12、24、48小时患者的疼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患者对PCA综合满意度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除1h外,T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高于M组及P组(P<0.05);在镇静与不良反应方面: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T组(P<0.01)及M组(P<0.05);M组有3例(10.0%)出现过度镇静,4例(13.3%)出现皮肤瘙痒,1例(3.3%)呼吸抑制(SPO2<90%),其余两组无患者出现过度镇静、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结论吗啡、曲马多及喷他佐辛配伍0.1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均能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而喷他佐辛PCEA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和曲马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吗啡和低剂量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和新生儿的影响以及产妇的副作用。方法:本试验是前瞻性、随机、双盲试验。120例待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导管置入后分别给予0.1%布比卡因+2μg/ml芬太尼(BF组);0.0625%布比卡因+2μg/ml芬太尼+2mg吗啡(BFM组)。所有药物均稀释到15ml,BFM组中吗啡为单次注射。结果:BFM组的布比卡因的总用量小于BF组(P=0.0001),第二产程时间也较BF组显著减少。BF组在首次给药后镇痛满意度较高(P=0.0001),且15min、30min、45min的视觉评分更低(P=0.0001,P=0.001,P=0.005)。两组产妇的产后镇痛满意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FM组共记录到6例恶心或呕吐病人。结论:由低浓度局麻药和2mg吗啡组成的硬膜外镇痛方案能提供满意的无痛分娩,没有对母亲或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该方案无需通过加大局麻药浓度来增加产妇满意度,并且能缩短第二产程。  相似文献   

16.
许顺发  王忱  黄选刁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583-1584
目的:探讨小剂量曲马多复合液防治妇科术后疼痛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妇科手术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毕关腹腔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25%布比卡因和5mg地塞米松的复合液5ml,然后连接一次性使用微量止痛泵行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容量100ml,持续流量2.0ml/h,自控剂量0.5ml/15min。复合液配方:A组为曲马多400mg加氟哌利多5mg加布比卡因187.5mg加地塞米松1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B组为曲马多600mg,其他同A组。评价术后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无痛和有轻度疼痛A组占96%,B组占98%,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A组为30%,B组为52%,P<0.05。结论:400mg曲马多复合液防治妇科术后疼痛与600mg曲马多复合液比较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吗啡镇痛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50例。患者完成手术后苏醒时移除气管导管。之后,若患者主诉疼痛,实施PCIA,A组使用0.48 mg/kg吗啡,B组使用0.48 mg/kg吗啡联合1μg/kg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的吗啡使用量、不良反应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水平。结果T2、T3、T4时,B组的吗啡使用量低于A组(P<0.05)。B组的瘙痒、呕吐、恶心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T1、T2时的CD3+、CD4+、CD4+/CD8+与NK细胞水平低于T0时(P<0.05)。T2、T3、T4时,B组的CD3+、CD4+、CD4+/CD8+与NK细胞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改善食管癌根治术后吗啡镇痛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吴谦 《现代保健》2010,(2):76-77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乳腺癌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6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镇痛组(B组,n=30)和吗啡复合罗哌卡因镇痛组(M组,n=30),术后硬膜外镇痛,B组给予20 mg/L布托啡诺+1 g/L罗哌卡因 M组给予20 mg/L吗啡+1 g/L罗哌卡因.两组所用镇痛泵容量均为100 ml,背景剂量2 ml/h,自控给药量2 ml/h,锁定时间15 min.术后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术后5 h、10 h、20 h、30 h不同时段疼痛评分及有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镇痛效果,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乳腺癌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满意,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唐猛  黄瑞云 《现代保健》2009,(22):42-43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单次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寻求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生理扰乱小、管理方便的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方法60例部宫产受术者,分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于关腹前从硬膜外腔注入0.25%罗哌卡因+吗啡3mg混合液10ml,对照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及产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2h内无痛率达90%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低,产科恢复无明显影响。结论剖宫产术采用单次硬膜外腔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