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92-2294
目的:探讨性别、耳别、高危因素及出生季节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方法:对104 210例采用DPOAE进行听力筛查新生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对性别、耳别、高危因素和出生季节的初筛通过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耳别及高危因素对听力初筛的通过率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婴(91.50%)的通过率高于男婴(89.10%),右耳(93.71%)的通过率高于左耳(93.14%)、正常儿(90.88%)的通过率高于高危儿(76.35%),出生季节对通过率的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23)。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应考虑性别、耳别存在差异,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给与积极的治疗并于出生后42天进行复筛,进行定期随访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听力筛查了解安庆市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情况及相关高危因素,以便早期干预和治疗。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5315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从性别、分娩方式、高危因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初筛通过率为91.38%,复筛通过率为69.91%,确诊听力缺陷率为0.11%。不同性别、不同分娩方式初筛通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246、2.257,均P〉0.05)。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率与高危儿初筛通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5,P〈0.05)。结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加强对高危儿、复筛人群管理监测与基础信息分析利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了解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及相关高危因素,为孕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保健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2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从性别、分娩方式、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初筛通过率为73.56%,复筛通过率为77.46%,总通过率为95.14%;听力筛查结果与性别、分娩方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危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顺利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加强对高危儿的监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听力筛查3016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了解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及相关高危因素,为孕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保健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 01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从性别、分娩方式、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初筛通过率92.87%,复筛通过率76.74%,总通过率98.34%,确诊听力缺陷率0.17%;听力筛查结果与性别的差异、分娩方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危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顺利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加强对高危儿的监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初步了解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保健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西安市兵器工业521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出生的864例新生儿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进行听力筛查,初筛于生后2~7d完成,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d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行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等检查,并对外耳道发育畸形患儿行颞骨CT检查.结果 在864例(1727耳)新生儿中,初筛通过785例,初筛通过率90.86%,初筛未通过79例(157耳),其中,75例(149耳)接受复筛,复筛率为94.90%,复筛通过71例(142耳),复筛未通过4例(7耳),复筛通过率95.30%,总通过率99.07%.最终4例确诊为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听力缺失,确诊听力缺陷率0.46%.听力筛查结果与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5),与分娩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P=0.1),与高危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P=0.005).结论 在母婴同室与新生儿病区顺利开展听力筛查,对及早发现听力缺陷、加强高危儿的监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出生的1 242例新生儿,根据新生儿高危诊断标准将新生儿分为正常组807例和高危组435例,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听觉诱发电位(ABR)进行初步筛查和复查并进行听力障碍诊断,对可能影响听力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为99.20%(1 242/1 252),初筛通过率为98.55%(1 224/1 242),复查率为90.02%(1 118/1 242),复查通过率为60.02%(671/1 118);不同程度听力损伤的发生率为5.59%(25/447)。正常组的初筛通过率为99.75%(805/807)与高危组的96.32%(419/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组复查通过率为78.31%(632/807)明显高于高危组的8.97%(39/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组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生率为3.91%(17/435)显著高于正常组的0.99%(8/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性别与听力损伤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及患病情况与听力损伤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中有较高比例的听力损伤,早产儿、剖宫产儿、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及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新生儿的听力更容易受到损伤。临床上应对所有听力损伤的婴儿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保证其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122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先天性听力损害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和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部分因素。方法:采用3阶段筛查法,即出生后以耳声发射进行初筛;出生42d复筛;未通过者用脑干诱发电位最后确诊。结果:1 908例住院分娩新生儿中共筛查1 228例(64.36%),初筛通过1 104例(89.99%),124例需复筛者,实际筛查110例。最后确诊听力损害7例,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与检测时的天龄有关,新生儿出生0~3d的初筛通过率为76.09%,4~10d通过率为93.10%,孕36~41周、分娩方式、性别、耳别对初筛通过率无明显影响。结论:东营市西城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害的发病率为5.7‰,与发达国家相比较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在出生3d后进行,通过筛查可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并进行早期干预,有效促进婴幼儿语言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该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高危新生儿135例(270耳)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135例(270耳)为对照组,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测研究组新生儿,应用TEOAE检测对照组新生儿,初筛不通过则1个月后再次筛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TEOAE法筛查研究组初筛通过率为64.8%(175/270),对照组初筛通过率为96.3%(260/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BR法初筛通过率为72.6%(196/270),与TEOAE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OAE初筛未通过95耳,复筛通过24耳,复筛通过率为25.3%,AABR法初筛未通过74耳,复筛通过70耳,复筛通过率为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2 000 g、颅面畸形、胆红素脑病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35分是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较低,出生体质量、颅面畸形、胆红素脑病及NBNA≤35分是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606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适宜时间、初筛通过率、高危新生儿听力异常发病率,并对听力异常新生儿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于生后24 h~生后60 d,用耳声发射(OAE)对5 662例正常新生儿及404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两次,未通过者于3月龄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诊断,对听力障碍者进行多因素调查分析。结果:正常新生儿生后3~6 d初筛通过率最高(P<0.05),初筛通过率为90.16%,高危儿初筛通过率为79.95%,两组差异显著(P<0.01)。诊断为听力障碍13人(17耳),其中轻度7人,中度5人,重度1人。结论:正常新生儿初筛时间以生后3~6 d最佳,高危儿应重点测听,及时做ABR检查,听力障碍相关因素依次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窒息、孕早期病毒感染、耳颌部畸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及其与听力损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产科出生的5 93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高危因素分为正常组5 356例和高危组574例,听力筛查在新生儿出生后2~3 d进行,由专业技术人员在新生儿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通过耳声发射(OAE)对其听力进行初步检查。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产后42 d内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对双耳进行复筛,对两组新生儿不同相关因素的听力初筛、复筛通过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 930例新生儿听力初筛共有5 389例通过,通过率为90.87%。新生儿不同性别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18~34岁与≥35岁和新生儿不同胎龄听力初筛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464、186.007,均P0.01)。正常组与高危组新生儿听力初筛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996,P0.01);541例新生儿听力复筛共有419例通过,通过率为77.45%。新生儿不同性别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18~34岁与≥35岁和新生儿不同的胎龄听力初筛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3、33.009,均P0.01)。正常组与高危组新生儿听力初筛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60,P0.01)。高危组听力损失检出率(14.11%)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组(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90,P0.01)。结论新生儿高危因素与新生儿听力损失有一定联系,新生儿发生听力损失的主要高危因素为:有听力障碍家族史、有两种及以上高危因素、NICU住院超过5 d、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11.
袁明媚  黄秀霞 《现代医院》2014,(4):144-145,148
目的总结并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掌握河源地区新生儿听力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采用ERO.SCAN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对我院出生满72小时的新生儿进行初次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在出生后满42天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出生后满3个月龄时进行诊断性听力检查。结果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可筛选的新生儿共13 622例;初筛未通过1 048例,初筛阳性率为7.69%;复筛906例,复筛率为86.45%;复筛未通过74例,复筛阳性率为8.16%;婴儿满三月龄时行诊断性听力检查60例,最终确诊为听力障碍46例,由此算出河源市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检出率为0.33%。结论通过资料统计分析,发现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比正常新生儿高10倍左右,听力筛查的通过率和新生儿的耳别、是否有先天性疾病或新生儿期疾病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进行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方法:新生儿出生后2~7 d分别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和瞬态声耳声发射检查,将两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NBNA听行为能力评分与TEOAE通过率呈正相关关系;②未通过TEOAE筛查的听力障碍患儿,存在NBNA满分的现象;③高危儿有NBNA及听行为能力低分而听力正常的现象。结论:NBNA用于听力筛查有一定的实用性,但运用NBNA听行为能力评分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ing impairment benefit from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At present, no model exists which explicitly quant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UNHS) versus other programme alternatives in terms of early diagnosis. It has yet to be considered whether early diagnosis (within the first few months) of hearing impairment is of importance with regard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compared with effects resulting from a later diagnosis. The objective was to systematically compare two screening strategies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new-born hearing disorders, UNHS and risk factor screening, with no systematic screening regarding their influence on early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4.
《Health devices》2005,34(10):350-356
Infant hearing loss occurs more often than any other problem screened for at birth. Finding such hearing loss helps to prevent early developmental delays that can hinder a child's physical, mental, and emotional growth. To address this public health concern, many hospitals are implementing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UNHS) programs. They are called "universal" because the objective is to test all newborns. Such programs use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otoacoustic emissions (OAE),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o screen newborn hearing. A goal of any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program is to reduce the false-positive rates that result in unnecessary referrals. Such rates should be kept low because unnecessary referrals mean personnel must spend extra time scheduling follow-up testing, thus increasing program costs. Therefore, referral rates and costs will be the main factors when hospitals are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screen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听力功能筛查通过率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该院自2011—2012年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监测仪,对12072例新生儿行听力功能筛查的结果,对影响其结果的高危因素行如下分析。结果新生儿初筛未通过率为4.88%(589/12072)。复筛未通过率为33.85%(176/520)。本组2次筛查未通过听力检测新生儿共96例,影响听力检测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孕周〈37周,未通过率为2.74%(17/621),羊水异常未通过率为1.75%(19/1083),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5,P〈0.05)。结论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因素有孕周〈37周及噪声因素,早期诊断有利于临床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175例听觉脑干反应测试随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有效模式,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合理途径与措施。[方法]应用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诊断技术对175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的婴儿在3个月时进行听力测试,并做高危因素回顾性调查;ABR异常者,6个月时做第2次ABR测试。[结果]175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儿经ABR确诊有169例单耳或双耳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阳性率为96.6%。其中绝大多数的听力障碍属轻、中度。48例第2次ABR复诊儿,不管有无高危因素,听力状况均较前明显好转,听力损失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1)。[结论]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非常必要的和有效的测查听力障碍进而进行适宜干预的体系。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儿在6个月时进行ABR复诊,再对其中的听力障碍儿推荐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等干预措施更为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发挥保健机构特色建立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 (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UNHS )模式 ,获得本地区出生婴儿听力损失的基本资料。方法 :选择本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于生后 4 8~ 72 h接受耳声发射 ( 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测试 ,通过者予出院 ;未通过者在出生 4 2 d复查 OAE,仍未通过者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反应 (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所有 ABR检查不通过者在 3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 ,以确定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耳声发射测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 distortion product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结果 :32 4 4例新生儿中 2 910例 ( 89.7% )初筛通过OAE测试 ,未通过测试的 313例于生后 4 2 d复查 OAE,30 9例通过。OAE测试总的通过率 99.2 % ;接受 ABR检查 4例 ,3例未通过测试。经系统的听力学诊断与评估 ,此 3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 ,占受试对象的 0 .9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中高危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生率 ( 4 .8‰ ) ,显著高于爱婴区未患病的新生儿 ( 0 .35 % ,χ2 =7.76 ,P<0 .0 1)。结论 :充分发挥保健机构特色建立 OAE两步筛查、ABR初步诊断方案 ,对建立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模式 ,促进听力筛查工作的普遍开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南省不同地区听力筛查工作状况,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指导。方法统计分析湖南省三个地区2010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资料。结果三个地区共筛查新生儿839 237例;长株潭、湘南、湘西地区初筛覆盖率分别为88.99%、72.47%、54.30%;复筛率分别为72.94%、78.36%、64.41%;听力诊断性检测3 192例,确诊单侧或双侧听力损失共1 701例,双耳重度以上听力损失633例;接受干预807例。结论湖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发展不平衡。加强听力筛查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强化听力诊治、干预工作,有助于发挥听力筛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山东荣成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和筛查工作状况,探索和研究该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和工作方法。方法选择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3d接受耳声发射(OAE)测试,所有接受初筛的婴儿在出生42d后,再次接受OAE检查,未通过者做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单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2次以上重复测试。结果14634名新生儿中,12731名(87.0%)初筛通过;1903名未通过,于出生42d后复查,1852例通过。51例接受』u出R检查,其中34例出现不同程度听力损伤,总计在筛查的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0.23%,其中,双耳听力损失24人。发病率0.16%o,34人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其中,双耳重度听力损失8人,双耳中度听力损失26人。结论对新生婴儿进行听力筛查非常必要,耳声发射仪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能提高高危儿听力损伤的诊断率,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方法。新生儿听力缺陷可以通过筛查尽早发现并进行诊断和干预,避免和减少耳聋发生,提高听障人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