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肖珮  徐晓娟  余占章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542-2543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优甲乐治疗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其生长发育的益处。方法:选择因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120例,按年龄3周为一层次、体重0.5 kg为一层次、胎龄3周为一层次分为治疗组(给予优甲乐治疗)60例和观察组(未给予优甲乐治疗)60例。观察治愈后6个月两组早产儿身长、体重、头围,并对两组早产儿进行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评价。结果:治疗组早产儿经优甲乐治疗甲状腺素水平升至正常6个月后身高、体重、头围生长落后发生率分别为6.7%、10.0%、8.3%均比观察组15.0%、16.7%、1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儿MDI、PDI>90的分别为85.0%、81.7%均比观察组65.0%、6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优甲乐治疗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其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益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病区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29例NRDS为观察组,不使用PS治疗的29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96.5%、72.4%,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χ2=6.525,p<0.05);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1.62±19.47)、(78.32±19.98)h,观察组通气时间缩短(t=9.13,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气参数FiO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有较好的疗效,能降低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3.
陈汉威 《现代医院》2008,8(10):29-30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为期16周,分别观察赖诺普利组、氯沙坦组和联合使用赖诺普利、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治疗过程中检测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Scr(血清肝酸酐)、Bun(尿素氮),血电解质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记录血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在赖诺普利组治疗前为(2.36±1.01)g/24h,治疗后为(1.62±0.72)g/24h(p<0.01);氯沙坦组治疗前为(2.30±1.02)g/24h,治疗后为(1.66±0.62)g/24h(p<0.01);氯沙坦和赖诺普利联合治疗组治疗前(2.40±1.05)g/24h、治疗后为(0.96±0.52)g/24h(p<0.01),较赖诺普利组及氯沙坦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60例中完全缓解23例(38.3%),部分缓解35例(59.3%),无效2例(0.03%)。结论氯沙坦及赖诺普利可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联合使用氯沙坦和赖诺普利可更有效地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6至2018-06密云区妇幼保健院确诊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52例(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儿童10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甲状腺功能、体格生长发育指标,采用Gesell发育商评估两组综合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值,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估两组行为能力。结果观察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高于对照组,体重、身高、头围、坐高和骨龄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儿童智商与正常儿童无差异,但存在一定行为问题,同时体格生长发育指标落后于正常儿童。临床应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生长抑素—思他宁在低位恶性肠梗阻治疗应用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思他宁在低位恶性肠梗阻治疗应用的效果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64例低位恶性肠梗阻,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思他宁治疗组33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思他宁(每天6mg静脉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4ml/h,维持72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急诊手术率及急诊术中梗阻肠管近远端改变。给予禁食、有效的胃肠减压以消除腹胀、腹痛,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加强灌肠效果的观察,加强输液管理。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48h腹痛和腹胀的缓解率分别为78.8%、54.8%(p<0.0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比率分别为81.8%、61.3%(p<0.05);胃肠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04±145)ml/d、(527±164)ml/d(p<0.05);急诊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2%、45.2%(p<0.05)。急诊术中梗阻肠管近远端10cm肠管管径差值分别为(4±1.24)cm(n=7)、(6±1.13)cm(n=14)(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思他宁治疗低位恶性肠梗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禁食、有效的胃肠减压,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加强灌肠效果的观察,能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更有利于择期手术实施。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君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96-2097
目的:探讨葛根素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H 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入院后立即给予葛根素1 mg/kg.次,每日1次静滴。疗程10~14天,重度患儿用3~4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恢复时间,并于生后7天、12~14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6~12个月进行发育商(DQ)值测定。结果:治疗组前囟张力、意识障碍、肌张力、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及惊厥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先后7天、12~14天NBNA评分正常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儿6~12个月DQ值为(90.6±9.04),对照组DQ值为(81.5±10.1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 IE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葛根素治疗,能缩短临床恢复时间,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体化吞咽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喂养质量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82例NICU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1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吞咽治疗。比较两组NICU早产儿干预前后阿氏评分(Apgar)、安德森行为状态量表评分(ABSS)和心率(HR),对比两组NICU早产儿干预前后喂养质量指标[留置胃管时间、喂养效率、吸吮效率和喂养不耐受率]以及生长发育指标[体质量、身长、头围和发育商(DQ)评分]差异,最后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pgar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ABS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H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干预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留置胃管时间和喂养不耐受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喂养效率和吸吮效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体质量、身长和头围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DQ评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Q评分干预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32%)显著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吞咽治疗NICU早产儿,可提高喂养质量,改善行为状态,加快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颖  王志海 《现代医院》2010,10(12):49-51
目的研究经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患者58例。采用Gon-ner的血管再通分级标准判断血管再通,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比较再通与未通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58例中再通38例(65.5%),未通20例(34.5%)。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组1 h NIHSS(19.00±3.54)较血管未通组(26.50±3.10)明显降低(p<0.05);溶栓治疗后30 d血管再通组NIHSS(12.25±3.15)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19.12±3.35),p<0.05]。治疗1~30 d,血管再通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通组30 d预后良好为28例(73%),而血管未通组预后好良好为7例(3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对改善急性期预后起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胃肠道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经鼻胃管喂养健康早产儿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早产儿常规喂养,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吮吸,分析两组早产儿胃肠道运转时间、营养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无明显差异(t=0.254,P>0.05),两组早产儿开始喂养时间无明显差异(t=0.252,P>0.05),观察组鼻饲管留置时间(16.0±1.5)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6±2.7)d、胃肠道营养达标时间(18.4 ±2.6)d、排尽胎粪时间(5.6±1.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鼻饲管留置时间(17.8±1.5)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11.1±2.6)d、胃肠道营养达标时间(21.9±2.3)d、排尽胎粪时间(7.8±1.8)d,(t值分别为5.091、4.002、6.050、5.945,均P<0.05);观察组患者胃残留(16.7%)、喂养不耐受发生率(27.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胃残留(38.9%)、喂养不耐受发生率(61.1%),(x2值分别为0.035、0.004,均P<0.05).结论 早产儿在常规喂养基础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能够缩短胃肠道运转时间,降低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中度HIE患儿152例,随机分为抚触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抚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控制惊厥后给予抚触,每日1次,每次15min,至月龄满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BNA得分及3月龄DQ值,并随访至2岁比较两组伤残率。结果:抚触组和对照组,NBNA评分分别为(5.2±4.64)和(30.6±3.98),P<0.001;3月龄DQ值分别为(92.43±9.28)和(84.25±7.88),P<0.001;伤残率分别为5/48(10.41%)和13/50(26.00%),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抚触能有效促进HIE患儿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