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中医“脏腑脾”与西医“解剖肝”的相关性和同一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志勇  罗友华  林齐鸣  许勇  李洁 《陕西中医》2004,25(10):903-905
目的 :探讨中医“脏腑脾”与西医“解剖肝”的相关性和同一性。方法 :从古代有关人体脾的解剖、功能的描述 ,结合现代医学对肝、脾等内脏器官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表明中医“脏腑脾”与西医“解剖肝”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和同一性。提示 :在中西医交流中将中医“脏腑脾”翻译为“Liver” ,而将中医“脏腑肝”翻译为“Spleen”应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近读本刊2004年第6期曾志勇等同志“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论中医‘肝’和‘脾’的实体”一文(以下简称曾文),曾文从解剖学的观点、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观点及医学发展的观点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脏腑肝”即西医学“解剖脾”;中医学的“脏腑脾”即西医学的“解剖肝”。对曾文所述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特陈管见,以求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3.
脾的中西医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解剖形态、生理病理、病证学角度对中医脾与西医胃肠道、胰腺、脾脏进行比较。认为:中医脾的形态学基础是脾脏和胰腺,其最初的某些生理病理的认识不同程度源自解剖实体。然而,受中医学特殊的哲学观、方法论等因素影响,其后的发展使其逐渐演变成解剖属性、非解剖属性兼具的“混合体”。实体脏器——胃肠道的部分功能被纳入脾功能的范畴,使脾的功能实体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脾脏本身在中医藏象理论构筑中的作用被进一步弱化,而脾的功能似乎更多通过消化系统(主要指胃肠道及胰腺)得以体现。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中医之脾是“以现代医学中的胃肠道、胰腺的生理功能为基础,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假说。  相似文献   

4.
对于脾的形状位置及颜色等描述,早在《内经》中就已经出现,由于中医从古至今都应用着思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的思维方式。且同时又受到中国古代解剖学发展的限制,使古代中医对人体各器官的解剖认识都停留在很浅的位置。从另一角度来说,中医理论中各脏腑的描述,其所在体内的位置与现代医学略有出入。对于中医理论所述的脏腑器官而言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其所述的脏腑与现代解剖学所指的实体器官可以视为同一人体器官,但唯独脏腑脾的解剖形态说法众多,历来存在很多争议。试从古代医书中有关中医脾脏解剖的论述、脏腑脾的生理功能、脾字释义、气机的变化等多个角度,解释说明中医之脾是一个实体解剖器官,并且在古代众多医书当中所指的脾是以一定的人体解剖学知识为基础发展而来的。通过历代医家对脏腑脾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脏腑脾在中医的发展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医翻译是科技翻译 ,已被人们所认同 ,中医术语是表达中医专业知识领域的概念 ,反映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词和词组 ,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精华和集中体现。为了促进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以及中医翻译事业的发展 ,对中医术语汉译英的研究以及了解中医术语汉译英特色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采取对应词 ,体现中西医共性的特色  对一些现代医学术语内涵相符或基本相符的一些中医术语 ,以及同义异名的术语的汉译英时 ,分析其共性而采取对应词。比如 ,中医脏腑名称 :心、肝、脾、肺、肾的翻译 ,中医术语所表达的内容除了人体部位概…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湿"、"毒"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功能衰竭见于各种慢性肾病后期,中医认为主要是脏腑升降功能失常,清浊不分而逆乱的结果,属中医“虚损”、“溺毒”、“关格”、“癃闭”等范畴。在临床上表现为虚实相兼的证候,在虚的一面,以脾肾阳气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为主要临床表现,现已被普遍重视。在实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恽铁樵医学著作中关于肝脏理论的论述,对恽铁樵肝脏理论构建的方法、结构及学术演变做一研究。结论:恽铁樵的肝脏腑理论学术体系演变主要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基于“气化论”,认为“肝”并不是实体解剖的肝脏,而是授春气的时序的脏腑,肝所表现出来的功能都是气化的结果。中后期,将西医生理病理与中医理论相结合,运用生理解剖及神经生理对“肝藏血”“肝郁”等中医理论进行了解释,将实体肝与中医的气化(功能)肝通过病理“形能观”结合在了一起,为现代从肝郁病理反推生理而得出的肝主疏泄理论奠定了病理学基础。厘清恽铁樵学术理论演变的过程,无论是对现代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还是对现代中医理论的创新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脾脏实体初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古代有关人体脾脏的解剖记载、脾主要功能描述、脾字释义、人体气化等多方面,论证了中医脾是一个具有其解剖实体的脏器,包括现代医学的脾与胰。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对脏腑功能、病证描述等是以一定的人体解剖知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吴迪  杨萍  敖杰男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23-2424
中医理论中“神明”的狭义定义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而关于它的主宰者有心或脑之争。中医藏象学说中的每一脏腑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它不单纯是指解剖学中某个实质性脏器。“心主神明”之“心”是功能集合体,其对应的实体是心脏、血管、大脑的组合;主神明的功能活动是以实体心脏、大脑、血管的正常生理为基础的,其中任何一方处于或呈现病理状态都将影响'主神明'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0.
石建喜  张大振 《陕西中医》2002,23(7):657-659
胃脘痛是以解剖部位命名的传统病名 ,泛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的疼痛 ,最早见于《内经》。在以《内经》系统观点指导下总结出的人体五脏生理、病理节律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时间生物医学的进展 ,探讨胃脘痛的病理时间节律 ,将是进一步深化胃脘痛的基础研究和提高临床疗效的一条重要途径。多数人认为中医之脏腑非解剖之脏腑 ,而为功能之脏腑 ,实际上中医学最初是非常重视解剖的 ,《灵枢·肠胃篇》说 :“胃纡曲屈 ,伸之 ,长二尺六寸 ,大一尺五寸 ,径五寸 ,大容三斗五升”,形象的描绘了胃的实体形态及容积大小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与胃以膜相…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医证候学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肝郁脾虚证作为临床多种疾病常见证候,涉及多系统病变,肠道菌群的紊乱也可引起多系统的病理变化。分子生物学和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为证候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就肝郁脾虚证在神经、消化、内分泌、代谢系统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医"肝、脾"的位置和本质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位和完整的阐述。《内经》未有明确脾的位置,后世医家因此对脾的位置有众多解说,难以统一。通过对经典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的学习和思考,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学习和总结,我们从肝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研究中得出肝脾两脏一体新说的结论,中医之脾实质上就是门静脉系之肝。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身心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致力于FD的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西医多从胃肠的动力障碍入手,中医多认为本病由于肝郁脾虚,但临床中发现多数患者存在因精神心理因素复发的情况,中医脏腑体系认为心为神明之大主,可以调节神志活动,并且参与了FD的发病过程。在治疗上,西医主要采用对症处理,中医药疗法在本病的防治上具有明显的特色,其中,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运用优势,得到临床的认可。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总结导师临证经验得出,在治疗FD中,健脾和胃与调养心神合用,以八脉交会穴之内关、公孙为主穴并配合腹部腧穴及百会,同时配合中药,并随诊加减,可获良效。在心胃相关理论指导下,针药并用可使得FD的治疗方法更加丰富,发挥中医药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对古代医案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找到对中医肺病及其证候最重要的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根据中、西医学研究对象的一致性 (人体 ) ,寻找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的西医学解释 ,发现与中医肺直接相关的西医学组织器官主要是呼吸系统和支配该系统的神经系统。另外 ,泌尿系统、免疫器官、皮肤、心、肝、食管、胃、甲状腺、血液等与中医肺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医外治法通过药物或者刺激直接作用于患处,可以克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肝脏首过效应以及胃肠道消化液对药物的灭活作用,临床上多用于乳腺增生病的治疗。另外中药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外敷、中药外洗、巴布剂、针灸、推拿、磁疗等方法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目前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仍存在疗效标准相对主观,缺乏客观可靠的指标、文献报道普遍没有随访数据;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等,应进行更加规范和客观的临床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周博  颜红 《天津中医药》2012,29(4):329-331
[目的]观察以疏肝健脾法中药复方快胃舒肝丸结合抗抑郁西药氟西汀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12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房及门诊连续就诊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胶囊,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复方快胃舒肝丸,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2、4周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减分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减分疗效均不断提高,并以治疗组的前后变化为明显,两组在治疗后第2、4周时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有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少,中药可以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组在加用中药复方快胃舒肝丸后,能够更有效的改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所伴发的消化系统症状,从而能够更好的改善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把社会心理因素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疾病称为"心身消化病",王庆其将由精神情志因素导致的脾胃病,或由脾胃病引起的情志病症称为"情志相关性脾胃病",文章介绍王庆其教授对情志相关性脾胃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为现代医学病名,古代文献中未有记载。在现代医学解剖学的影响下,目前大多临床医生将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脏腑定位在肝,并以肝为主论治本病。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古代及现代文献,对肝脾两脏在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中的解剖、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现代医学肝脏的生理功能、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与中医脾脏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有一致性,因此认为本病的中医脏腑定位在脾更佳,治疗则以脾为核心更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以六经欲解时为切入点探讨六经的实质。“六经欲解时”,是指某个时段,某经正气旺盛,抗邪更加有力,即少阳经(寅卯辰)→太阳经(巳午未)→阳明经(申酉戌)→太阴经(亥子丑)→少阴经(子丑寅)→厥阴经(丑寅卯)→少阳经,其体现的是阳气运行的时间规律。《内经》中明确论述了阳气运行的时间与脏腑部位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内经》中阳气运行规律的论述明确六经的具体位置。结果如下:太阳病病在心、肺,少阳病病在肝胆与三焦,阳明病病在肺、胃,而三阴病则主要分别病在脾、肾与肝。这个结论不同于脏腑经络的六经解释,但与《内经》中脏腑经络的概念并不矛盾,是脏腑功能的另一种拆分组合形式,相对于五行脏腑系统,是一个新的功能系统,是阳气盛衰循行的时空规律,统括外感内伤,并兼容各家学说,更适合整体的病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中医心与现代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才  张启明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1000-1001
对古代医案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找到对中医心病及其证候最重要的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根据中、西医学研究对象 (人体 )的一致性 ,寻找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的西医学解释 ,发现与中医心直接相关的组织器官是心和大脑皮质。另外 ,肝、甲状腺、消化管、肾也与中医心有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