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Neer分型,2部分骨折17例,3部分骨折18例,4部分骨折7例,随访6~18(平均11.1)个月,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优25例,良12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88.1%。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回顾分析1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无肱骨头坏死发生,优良率为86.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锁定钢板置入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上海奉城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35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根据Neer分类,Ⅲ型骨折25例,Ⅳ型骨折10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三角肌,复位时尽量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将锁定钢板置于肱骨的侧方,大结节下方0.5 cm处,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螺钉固定钢板,将移位的大小结节固定于钢板上。术后患肢三角巾悬吊胸前位固定。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材料及宿主反应。术后功能评价采用Neer评分。结果35例获得平均18个月(12~26个月)的随访;35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4.6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评分,优23例,良9例,可3例,总优良率达91.4%。结论LPHP置入有高度的稳定性,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2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4例,平均随访14.3个月(6—18个月),临床随访包括:功能评估和X线摄片。结果32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无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松动退出,1例出现肱骨头部分坏死。按Neer评分标准,优良率84.3%。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尤其多见于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故治疗此类病人往往方法较多,效果却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6.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7月期间采用LPHP治疗19例肱骨近端骨折,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19例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术后无创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发生。按Neer评分标准:其中优11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 LPHP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例闭合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1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3 d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90~120 min,出血量为80~140 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按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优7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为89.4%。未发生钢板断裂、钢板松动、关节僵硬、三角肌萎缩、筋膜综合征、感染、骨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闭合性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功能恢复好、固定牢靠的优点,是治疗效果理想、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汝州市骨科医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将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LPHP组,将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固定的35例患者作为PHILOS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8例,均行PHILOS钢板联合肱骨近端内侧支撑钢板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肱骨近端骨折住院行锁定钢板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eer分型:Ⅱ型8例,Ⅲ型18例,Ⅳ型6例。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3.4个月;骨折13个月内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按照Neer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37.5%),良15例(46.9%),可5例(15.6%),总体优良率为84.4%。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肯定,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较好,总体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背景: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或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通过内固定物置入达到有效的固定,这样不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功能,而且创伤小。目的: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联合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5例,观察锁定钢板治疗后的愈合以及内固定后肩关节评分。分析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结果与结论:①75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3个月。②治疗后X射线片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以及肱骨头坏死的病例,其中1例出现感染经治疗痊愈,72例无肩痛,3例偶有肩痛。③Neer评分优57例,良11例,中7例,差0例,优良率为90.7%。与其它内固定物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固定强度大,疗效满意,已成为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背景: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证实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 目的:总结应用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应用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45-83岁,平均71岁.肱骨近端Neer分型,2部分骨折5例,3部分骨折8例,4部分骨折3例;肱骨干骨折AO分型A1型5例,B1型6例,B2型2例,C1型2例,C3型1例.内固定后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两侧肩关节进行评分,同时计算评分百分比并作相应评价.肘关节采用改良HSS评分标准评估. 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9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8-17周,平均12.1周.2例患者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换药后均愈合.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桡神经麻痹症状,1例患者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治疗后好转.无内固定松动、螺钉切割及肱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后12个月按 Constant-Murley 评分标准为65-90分,平均76.87分.与健侧百分比为71.4%-93.8%,平均83.41%.优良15例,满意1例.改良HSS肘关节评分优13例,良3例,优良率100%.说明长型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LPFP组给予LPFP,PFNA组给予PFNA,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Harris评分、并发症与远期预后。结果 PFNA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LPFP组(P <0. 05);治疗后12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LPFP组(P <0. 05); PFNA组感染、下肢静脉血栓与髋内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LPFP组(P <0. 05);PFNA组治疗后12个月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与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LPFP组(P <0. 05)。结论相较于LPFP,PFNA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粉碎性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良好,但在临床应用中容易发生内固定松动、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目的:分析微创注射型硫酸钙强化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与实验组(n=29)。对照组在微创技术下使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固定治疗,实验组在微创技术下使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固定治疗,并使用微创注射型硫酸钙进行注射强化。结果与结论:随访11-25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Neer评分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位丢失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创注射型硫酸钙强化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7例进行随访,年龄45~69岁,其中NeerⅡ型骨折试行手法复位失败3例,NeerⅢ型骨折23例,NeerⅣ型骨折11例。分别对术后8周骨折愈合率、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按Neer评分及Constant Murley绝对值标准评分两种评分方法进行。结果:37例患者术后8周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愈合率100%。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结果:优25例,良10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4.6%。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结果:优24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1.9%。结论:应用LCP治疗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是临床上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对照组(54例,普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钢板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能提高疗效、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18.
背景:NeerⅢ型、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是较难处理的骨折类型,一直争议较多.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头置换治疗与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4-06/2006-08收治的2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应用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以文献检索的锁定钢板治疗方法及常规内固定方法,选折治疗对象相似、疗效评价标准相同的研究作为对照.按Neer评分标准比较3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26例全部随防,随访时间为11~36个月,平均24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优11例,满意13例,不满意2例.与文献报道采用锁定钢板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疗效优于常规内固定组P<0.05).并发症:肱骨头置换组疼痛2例;锁定钢板组肱骨头坏死6例,疼痛3例;常规于术组感染1例,肩峰撞击4例,肱骨头坏死6例,疼痛6例.结果提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人工肱骨头置换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张俊  王劲  何爱咏 《中国临床康复》2014,(22):3475-3480
背景:临床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陈旧性骨折病例较少见,治疗方式上钢板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关节置换各有优缺点,暂无统一的意见。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老年陈旧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湖南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老年陈旧性转子间骨折患者16例,年龄58-72岁,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67.3岁,12例患者为摔伤,4例患者为交通意外受伤。内固定至受伤时间为4-25周,平均6.7周,施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植骨,术中使用C型臂X 射线机检查复位内固定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复位内固定满意,伤口均一期愈合,如期拆线。随访6-32个月,按髋关节 Harris评分11例为优,4例为良,1例为中,优良率为94%。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提示对于老年陈旧性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良好的置入前准备后,施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配合植骨,为一种稳妥有效的修复方法,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wo different fixation constructs in varus collaps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locking plate with medial support screw and locking plate with intramedullary fibular graft.MethodsWe used 8 pairs of undamaged fresh-frozen humen cadaveric humeri and fibula from patients ranging in age from 62 to 81 years. We simulated a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with medial comminution using wedge shaped osteotomy. One group was fixed with locking plate with medial support screws, the other group with locking plate with intramedullary fibular graft. Biomechanical test was carried out using servohydraulic material testing system. We measured displacement of specimens under cyclic load test, maximum failure load, initial stiffness, and mode of failure under increasing load test.FindingsUnder cyclic loading,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specime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locking plate with fibular strut graft group than in the locking plate with medial support screws group. (p = 0.012) Under increasing load test, the Locking plate with fibular strut graft group showed higher values in both maximum failure load and initial stiffness than the Locking plate with medial support screws group, and thi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2, p = 0.001).InterpretationIn biomechanical study, the locking plate with fibular strut graft showed significantly better results in all of the maximum failure load, initial stiffness, and gap depletion compared to the locking plate with medial support screws.Level of evidenceLevel I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