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从而探讨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10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且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和中医药治疗组(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对症治疗。观测中医证候评分,咳嗽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1.48%,治疗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平均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结论]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肺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肺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观察肺功能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组FEVl/FV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六君煎加减能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肺肾两虚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宣肺化痰活血法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以宣肺化痰活血为治疗大法的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08%,观察组有效率为92.3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及PEF占预计值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化痰活血法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43例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收治的82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39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加味二麻四仁汤治疗的43例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肺功能[呼气峰值流速(PET)、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PET、FEV1、FV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采用加味二麻四仁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改善其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清君泻心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心火亢盛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支气管哮喘心火亢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清君泻心汤,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日间哮喘积分、夜间憋醒积分、FEV1、PEF。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日间哮喘积分、夜间憋醒积分、FEV1、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日间哮喘积分、夜间憋醒积分、FEV1、PEF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君泻心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心火亢盛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专家门诊患者中的慢性心力衰弱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辅助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9.1%)显著高于对照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8例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治疗1、2周后,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汤剂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患者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97-100
目的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气机乖戾、升降失常"的特点,观察"升降散"加减对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气机升降理论在临床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方法筛选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降散"加减方汤剂,疗程7d,统计疗效、证候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疗效方面,治疗组临床控制22例,显效7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96.7%(29/30)],优于对照组[90.0%(27/30)];两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方面,两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氧分压、C反应蛋白、血嗜酸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治疗组C反应蛋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升降散可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病情发展,改善炎症指标,且安全性好。故临床在治疗支气管急性发作期时,应鼓励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药治疗,以更好达到缓解发作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清利泄浊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优势。方法:选择CKD 3、4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益肾清利泄浊中药汤剂并随证加减,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蛋白定量(UTP)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UN、Scr、eGFR、UT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清利泄浊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中药汤剂加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且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好转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体外反搏术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方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CGN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对照组39例使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以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0%,明显优于西医组76.90%(P<0.05);两组24h尿蛋白定量及Scr、BUN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方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使用在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温肺平喘颗粒合用固本温肺贴膏与茶碱缓释片、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冷哮证)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冷哮证)患者分为两组,中医中药组(治疗组)30例,西药组(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观察,试验均为30天(治疗10天,随访20天)。[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0%。[结论]中医"内外同治法"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冷哮证)治疗中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韩旭东 《山西中医》2012,28(1):24-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邪犯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孟鲁斯特钠晨起口服并加服中药汤剂;对照组(1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孟鲁斯特钠晨起口服.结果:治疗后中医症侯积分、肺功能、症状消失时间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治疗组在中医症侯积分的改善、肺功能的改善及症状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风邪犯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王艳民 《光明中医》2013,(11):2358-235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600例哮喘患者随即分成三组:一组为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杏苏散加减治疗及中药穴位贴敷合舒利迭治疗;另外两组为对照组.其中一组为单纯用中药治疗相对照;一组为单纯用西药治疗相对照.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杏苏散加减治疗及中药穴位贴敷合舒利迭治疗哮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归脾汤加味汤剂口服。观察治疗前后西医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西医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平喘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辨证使用中药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检查的改善方面,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平喘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发作期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雾化吸入万托林(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口服氨茶碱,孟鲁司特钠予7d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并在接下来3个月缓解期,对照组采用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组加用理中丸口服治疗。[结果]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85.71%,对照组为80.00%,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缓解期结果复发率:治疗组为16.66%,对照组为50.00%。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治疗变异性哮喘在症状发作时和单纯西医治疗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在长期控制变异性哮喘反复发作要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西医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80例颅内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汤剂(药用太子参、黄芩、丹参,等),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两组患者治疗2周辅助检查结果阳性率,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中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和脑脊液培养阳性的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脓毒血症和死亡的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使用中药汤剂联合西医治疗,可达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