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已确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人选后均常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100万U静脉溶栓、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住院后立即给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针剂15mg,分3次,每次间隔5min,静脉注射完成15min后,开始口服美托洛尔,每6h1次,每次50mg,连续3个月。对照组给口服美托洛尔,每12h1次,每次6.25mg,第2周增至12.5mg,每12h1次,于第3周增至25mg,每12h1次,连续3个月,对两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病死率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1),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足量使用美托洛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改善供血、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美托洛尔,在早期、3个月、6个月末采用超声心动仪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统计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LVDDd均逐渐增大,同组间与早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增大最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均逐渐提高,同组间与早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美托洛尔,可以提高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李卫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28-28,103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4月~2010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100例发病6h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LMWH)、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有溶栓指征的给予静脉溶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心率及胸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治疗组7d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疗效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及胸痛发作次数,且死亡率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172例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治疗组 :小、中、大剂量组 ,分别给予美托洛尔 6 2 5~ 12 5mg、2 5mg、5 0mg ,每日两次口服 ,长期应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再梗死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住院期间治疗组 3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长期服用大剂量组与小、中剂量组在心力衰竭发生率与再住院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美托洛尔可降低AMI死亡率、再梗死率和再住院率 ,提高生活质量 ,应用中、小剂量可获得大剂量治疗相同的生存效果 ,而危险性低于大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5.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近期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有效的、应用最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我国老年AMI患者的安全性及近期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①非老年溶栓组74例:典型缺血性胸痛≥30分钟,经含服或静滴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ECG至少两个相邻胸前导联或Ⅱ、Ⅲ、avF中两个导联ST段抬高≥02mV,距发病≤12小时,年龄<65岁、无溶栓禁忌证者;②老年溶栓组73例:年龄≥65岁且无溶栓禁忌证者;③老年未溶栓组70例:同期住院的年龄≥65岁AMI患者。12 治疗方法 ①三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150mg/…  相似文献   

6.
鉴于循证医学理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指南中已明确指出β-受体阻滞剂在AMI中的治疗地位。本研究通过对AMI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总结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以进一步应用循证医学成果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7.
美托洛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美托洛尔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治疗组),尽快静脉给予美托洛尔注射,5mg/支。注射后,观察血压,若血压>90/60mmHg、心率>55次/min则重复注射,共3支15mg。全部注射结束后,观察15min,若血压和心率均不低于上述指标,则开始口服美托洛尔片剂50mg,6h1次,持续2d。以后根据心率情况维持25~100mg/d。另选住院的30例AMI患者为对照组,根据入院后心率情况口服美托洛尔25~lOOmg/d。观察急性期(30d)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AMI急性期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再梗死或梗死后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LVEF无差异,但3-6个月后复查LVEF时,治疗组为(0.534±0.11),对照组为(0.494±O.10)(P<0.05)。结论 AMI早期大剂量应用美托洛尔不仅安全,而且可以明显降低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恢复期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鉴于循证医学理论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 (AMI)治疗指南中已明确指出 β-受体阻滞剂在AMI中的治疗地位[1] 。本研究通过对AMI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总结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以进一步应用循证医学成果指导临床工作。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筛选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心内科住院患者 ,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确诊为AMI[1] ,AMI后心率 <1min6 0次、收缩压持续 <10 0mmHg、P -R间期 >0 .2 4s、明显心力衰竭及参加CCS- 2试验的患者不纳入研究范围 ,共 12 4例 ,包括S -T段抬高型及非S -T段抬高型 ,男 89…  相似文献   

9.
赵建军 《吉林医学》2014,(36):8057-805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在诊治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给予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5%与8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出现3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都明显好转,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美托洛尔组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静脉溶栓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进展之一,它可限制心肌梗死面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我院21102年1月~2003年10月共收治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的患者58例,进行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肌坏死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6例AMI患者和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记录患者入院时Killip分级、心肌肌钙蛋白T(cTnT)峰值,计算患者发病后5~7d的心电图QRS积分,同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访患者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结果AMI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经对数转换后为2.51±0.63,较对照组(1.89±0.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4,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QRS积分独立相关(r=0.0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150ng/ml是AMI患者发病6个月再发心肌梗死(OR=2.421,95%CI:1.155~5.700,P<0.05)和心力衰竭(OR=2.114,95%CI:1.501~6.105,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I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7例;对照组常规给予rt-pA、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ACEI、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倍他乐克5mg(1mg/min),共3次,每次间隔5min,静脉注射完成后,根据病情口服倍他乐克25~50mg,q12h。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变化,ST段回复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心衰,死亡,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结果:静脉应用倍他乐克后,患者心率明显下降,由(102.2±11.5)次/分降至(86.8±11.1)次/分(P<0.05);早期静脉应用倍他乐克可以有效预防、治疗心律失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缓解心绞痛、保护心功能、心肌酶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住院后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等心脏终点事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静脉应用倍他乐克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壁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6月-2007年6月我院住院的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41例为研究组,另收集同期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无室壁瘤患者39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第2周心电图ST段移位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体表心电图ST段移位与室壁瘤的关系。结果室壁瘤组在V2导联ST段抬高为(0.25±0.10)mV,V1-V6导联ST段抬高总值为(0.65±0.35)mV;非室壁瘤组心电图V2导联ST段抬高为(0.15±0.10)mV,V1-V6导联ST段抬高总值为(0.35±0.25)mV,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体表心电图可作为早期初步筛选诊断室壁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的观察,了解其临床意义;探索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AMI患者HRV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AMI患者126例和与其匹配的正常对照组60例的年龄、性别等,AMI患者分为美托洛尔组(n=71)及对照组(n=55)。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3个月的24hHRV;对美托洛尔组治疗前后24hHRV时域指标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 ①AMI组HRV各项时域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AMI组中前壁梗死各项HRV时域指标虽较下壁梗死低下,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组住院期间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HRV时域指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显著降低(P〈0.05)。②应用美托洛尔(25mg/日)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对不同部位、年龄、性别AMI患者HRV各项时域指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美托洛尔可显著改善降低的HRV,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普遍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贫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资料完整的251例AMI患者,依入院时(6h内)红细胞比积(Hct)水平分为3组:A组,Hct≤0.33(33例);B组,0.33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120例AMI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A组:无伴发高血糖组;B组:入院高血糖组;C组:持续性高血糖组。经在住院期间及经平均3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MI后伴发入院高血糖组、持续性高血糖组的梗死面积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率明显高于无伴发高血糖发生者;急性期血糖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关。结论AMI急性期血糖浓度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血糖的变化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较敏感、简便、直观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链激酶(SK)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38例链激酶(SK)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按年龄分组,对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出血并发症作临床分析。结果 >65岁组的患者其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出血并发症与≤65岁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70.5% vs.77.7% P>0.05;40.9%vs.40.4% P>0.05;15.9%vs.10.6% P>0.05;11.4%vs.10.6% P>0.05)。结论 SK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但要视每位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8.
氯丙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用氯丙嗪进行情绪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干预组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氯丙嗪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用安定治疗。结果:干预组患者中情绪反应正常者和轻度者明显刘于对照组(P<0.01)。ST段持续抬高时间及持续性胸痛,室性心律失常、心梗延展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情绪反应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氯丙嗪进行情绪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PCI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情况、住院时间、近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舒张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期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术后行静脉溶栓(观察组)治疗和同期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未行静脉溶栓(对照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再通率、死亡率及30d内两组临床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再通18例,再通率为26.67%;对照组再通3例,再通率为5.00%,观察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d内临床特征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后情况比对照组佳,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8.33%,高于对照组的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不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