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粥样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拟诊冠心病的103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均行左室造影(LVA)。CAG结果阴性者纳为对照组(30例),其余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组(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对其中的7例SA患者、27例UA患者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观察冠心病患者LVEF水平的变化特点。结果:AMI组LVEF水平低于其他3组(P〈0.01);UA组与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中重度狭窄组LVEF水平低于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LVEF水平可反映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但在SA、UA患者中,LVEF水平不能反映斑块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运动员和正常青年左室收缩时间间期(STI)和收缩排血功能评定应用超声心动图(UCG)和心电图(ECG)心音图(PCG)颈动脉搏动图(CAP)同步描记测定左心机能的方法。方法:正规训练0.5--9年运动员101名,正常青年102名,15--29岁。休息时以Popp法在Ⅱa区测左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降低和射血分数保留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5例,按照射血分数降低及射血分数保留将患者分成两组,即AHFrEF组(55例)及AHFpEF组(50例),收集并分析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后随访24个月之间的临床资料,以该患者死亡或再次住院为截至时间。结果:AHFrEF组患者及AHFpEF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COPD患病率、ACS患病率以及BNP水平等指标比较组间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AHFrEF组及AHFpEF组再次住院原因是脑卒中、ACS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几率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高血压、BNP均是造成ANF的危险因素;AHFrEF组患者中由于心力衰竭引发的再次住院率以及总再次住院率均高于AHFpEF组患者(P0.05);AHFrEF组患者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8.18%(54/55)、94.55%(52/55),AHFpEF组患者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8.00%(49/50)、94.00%(47/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及过高的BNP可能与AHF患者再次住院有关,因此应加强对AHF患者随访工作,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提高对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1 射血分数正常性心衰=舒张性心衰?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射血分数正常性心衰常见于老年患者,女性多见,其常见的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和(或)冠心病.这些疾病常常伴有心肌肥厚、缺血,间质纤维化,并进而可导致心室舒张时间延长,心肌僵硬度增加.因此,通常的观点认为舒张功能异常是其中主要的原因,并常常将射血分数正常性心衰称之为舒张性心衰[1].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慢性稳定型冠心病(CAD)患者静息常规心电图ST-T改变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了解ST-T改变预测左室功能的意义.方法 对80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40例伴有胸前导联ST-T改变者(阳性组)及40例不伴有胸前导联ST-T改变者(阴性组)进行左室LVEF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结果 心电图阳性组中,LVEF降低率为72.5%,高于心电图阴性组的22.5%(t=6.125,P=0.000),并且心电图阳性组中,冠脉病变2支及3支病变患者有27例,心电图阴性组为17例,两组冠脉病变程度与心电图ST-T改变的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3,P=0.008).结论 静息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对预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左心室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这种关系可能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关注了因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心力衰竭,但研究资料显示,在临床实践中因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所导致的心力衰竭约占患者总数的50%左右。目前临床上将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为主所致心力衰竭称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本文对其概念的变迁、病因及发病机制和诊断及治疗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5,(8)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患者具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重危险因素有关,这些危险因素可促发和加重炎症,进而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心肌纤维化、心脏僵硬和舒张期压力增加。HFPEF治疗新策略包括危险因素的控制,硝酸酯类、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和他汀类等药物治疗。本文对HFPEF的病理生理和治疗策略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以心脏功能障碍、液体潴留、运动不耐受为主要表现的复杂临床综合征。HFpEF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合并症多,再住院率和病死率高。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HFpEF患者预后。近几年心力衰竭新靶点药物及器械治疗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给HFpEF患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尤其是在HFpEF患者长期心血管获益方面。本文综述HFpEF新治疗靶点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吡非尼酮、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器械治疗手段(心房分流术、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 相似文献
17.
过去20年中,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住院率、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病死率已接近HFREF,但仍缺乏改善预后的有效治疗方案,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现结合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中等范围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1 429例AMI发病24 h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245例)和无AKI组(1 184例);根据LVEF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6min步行试验(6-MWT)的相关性.方法 将CHF患者180例分为A组60例(LVEF值为30%~35%),B组61例(LVEF值为35%~40%),C组59例(LVEF值为40%~45%).所有患者进行6-MWT的步行距离测定并进行对应分析,同时随访并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半年期和1年期的心血管(CV)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对应分析.结果 A、B组6-MWT步行距离均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A组亦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V事件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A组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患者LVEF值与6-MWT所得的结果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6min步行试验(6-MWT)的相关性。方法将CHF患者180例分为A组60例(LVEF值为30%~35%),B组61例(LVEF值为35%~40%),C组59例(LVEF值为40%~45%)。所有患者进行6-MWT的步行距离测定并进行对应分析,同时随访并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半年期和1年期的心血管(CV)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对应分析。结果 A、B组6-MWT步行距离均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A组亦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V事件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A组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患者LVEF值与6-MWT所得的结果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