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贾坤  杨来福 《河南中医》2014,(7):1270-1272
目的:观察康复疗法结合针刺、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5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Fusl—Meyer指数、ADL积分、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疗法结合针刺、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心益肝汤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9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4例(采用养心益肝汤和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138例(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TG、TC、L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心益肝汤可显著调节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喇和对熙组50例,治疗纽服用中药益气活血汤(黄芪、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全蝎、地龙、水蛭、甘草)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评分情况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时照组74.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血脂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2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服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治愈显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69.1%,治愈显效率38.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风星萎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复制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其血常规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用仪器分析法检测血常规,用LIANG-100型血液黏度计测定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①对血常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白细胞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白细胞显著降低(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红细胞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红细胞显著升高(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高、低剂量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血红蛋白胞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高、低剂量组血小板显著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血红蛋白胞显著升高(P〈0.01,P〈0.05)。②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均显著升高(P〈0.001~0.05);与模型组比较,除高剂量组对5s^-1、30s^-1切变率时的全血黏度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01-0.05)。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均显著降低(P〈0.001~0.05);中剂量组显著低于高剂量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提高免疫机能,改善气虚血瘀和能量代谢,改善循环功能,并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方补气活血作用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王大伟  张宏业  罗翌  李俊  叶烨 《新中医》2006,38(9):31-3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42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灯盏细辛注射液。疗程均为3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IL-6、WBC、NE%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NIHSS均增高,但治疗组增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法能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反应,改善中风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金明华  秦鉴  吴伟康 《中药材》2003,26(2):148-151
目的:探讨天保康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7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天保康治疗组(38例)和西药对照组(32例),进行两组临床疗效观察和比较,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SOD活性采用微量快速测定法,MDA含量测定采用改良八木国夫法,血清ET-1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RIA),NO的测定采用化学比色法。结果:天保康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总有效率为92.1%;且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MDA、ET-1,升高SOD、NO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天保康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抗血管内皮损伤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溶栓颗粒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3组,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分别口服溶栓颗粒(治疗组)、溶栓胶囊(对照组1)、尼莫地平(对照组2),治疗3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结论:溶栓颗粒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疗程21d。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5.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叶制剂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周晖  莫伟  古继红  邓洁  张芸 《新中医》2011,(3):25-2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3纽。对照组在控制饮食、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降糖、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天服滋水分清饮;中医辨证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医师辨证处方治疗。观察周期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尿微量白蛋白(UAtUS)。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UAE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药辨证组TG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DL—C均较前升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改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UAER治疗组、中医辨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滋水分清饮能显著降低UARE,改善肾小球的高滤过状态。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性能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重吸收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愈风胶囊治疗中老年中风先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愈风胶囊治疗中老年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方法:愈风胶囊治疗中老年中风先兆114例(治疗组),并设维脑路通对照组57例,进行疗程为4周的临床研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抗氧化能力、血脂、血糖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42例(36.84%),显效38例(33.33%),有效28例(24.56%),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依次为9例(15.79%)、8例(14.04%)、20例(35.09%)及64.91%,两组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能力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P<0.01)。(3)治疗组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血脂、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具有清热解毒之功的愈风胶囊对中老年中风先兆具有明显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血脂、血糖代谢,增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胸痹丹对糖尿病心脏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胸痹丹和血脂康对糖尿病心脏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等指标的作用结果,探讨胸痹丹对糖尿病心脏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性作用途径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25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流变随机分为胸痹丹治疗组(治疗组)75例和药物对照组(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变、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可降低血液黏稠度、调节血脂,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胸痹丹治疗糖尿病心脏病患者高粘血症及血脂异常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该药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改善血液黏度,调节脂代谢紊乱,改善机体机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欣康片)20mg,每日2次;治疗组(35例)加服加味黄连温胆汤。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心肌酶谱、血液流变学、尿白蛋白、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等指标。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88.6%。31/35)和对照组(56.7%,17/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发作累计时间、与活动有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RBCAI)、红细胞变形指数(RBCT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仅全血黏度治疗后有改善(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加味黄连温胆汤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和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脂汤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0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于PCI术后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调脂汤,水煎分服,2次/d。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脂汤可改善冠心病PCI术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等各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心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益心通脉汤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能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P〈0.05);2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血栓素B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6-酮前列环素有所增高,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通脉汤能改善冠心痛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并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痰瘀交结型中风危险因素与干预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将120例有痰瘀交结型中风危险因素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各40例。中药组口服清脑通脉胶囊,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干预治疗,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观察3组病人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压控制率、中风发病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对照组血压在干预1年、2年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对照组在干预1年及2年各项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痰瘀交结型中风危险因素跟踪监测及早期干预能有效降低中风发病率,有效控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制药血脂安胶囊对痰瘀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安治疗组(治疗组)和血脂康治疗组(对照组),通过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及血脂指标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脂安组改善更明显,两组中医证候总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TC、TG、LDL-C均降低,且治疗组TC降低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脂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血脂HDL-C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动脉硬化指数AI均降低,且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脂消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平生  王宇亮  彭成 《新中医》2006,38(4):31-32
目的:观察以健脾祛痰化积法组方的脂消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NAFL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脂消胶囊(由茯苓、生白术、白芥子、青皮、山楂、泽泻等组成)治疗。对照组口服多烯康胶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7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以健脾祛痰化积法组方的脂消胶囊治疗NAFL,疗效显著,并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及血脂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鳖甲煎丸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1例,分别予常规治疗及加用鳖甲煎丸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AFP值、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指标及B超、CT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其中临床症状改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癌灶变化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ALB水平及AFP值变化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在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晚期肝癌患者血液处于高粘、高聚及免疫失衡状态,鳖甲煎丸能调节晚期肝癌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改善其血液流变性;并能有效降低AFP值及提高ALB;改善体征及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风康治疗脑梗塞的药效学机理。方法:复制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中风康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采用结扎静脉法、断头法观察中风康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断头小鼠喘息呼吸时间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血瘀讧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同时各治疗组可显著延长断头小鼠喘息时间(P〈0.01),减轻体内静脉血栓干重和湿重(P〈0.05或P〈0.01)。结论:中风康可显著改善脑缺氧状态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具有抑制血栓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