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胸腹两切口、食管~胃右胸膜顶吻合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04年2月采用右胸腹两切口、食管一胃右胸膜顶吻合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切缘及淋巴结清扫等情况及术后1,3,5年生存率。【结果】78例中发生脓胸1例,吻合口狭窄1例。无吻合口瘘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为61.5%(48/7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8%(74/78),62.8%(49/78),44.8%(35/78)。【结论】本术式避免了颈部切口,减少了手术创伤及手术操作时间,减低了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淋巴结清扫彻底,是目前中,上段食管癌治疗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胃左颈部前壁单层宽边吻合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8-01~2005-12 236例食管癌切除左颈部前壁单层宽边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痊愈出院233例,临床治愈率98.73%,围手术期死亡3例(1.27%).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5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0%(17/236).术后随访吻合口直径均达1.0 cm以上.结论:食管胃左颈部前壁单层宽边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切除彻底,疗效满意,并预防吻合口瘘及狭窄.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8-09~2006-09对198例贲门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胸内吻合行原位胸膜包盖以达到胸膜化,预防吻合口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6例,女22例,年龄46~79岁。贲门癌(含胃底癌)75例,食管下段癌69例。食管中段癌44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胃与食管吻合196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2例。吻合口位于弓动脉下134例,位于弓上者64例,术后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2例,手工缝合73例,器械吻合135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发生。1.2操作方法常规手术方式入胸,切开纵隔膜游离食管,位于预计食管吻合口部位前2cm处横向切开纵隔胸膜,再向…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贲门癌152例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抗返流措施及治疗。方法:经左侧开胸,食管,胃左胸内吻合。结果:139例经内镜活检显示黏膜病理改变,为病理性反流,通称为反流性食管炎,约占91.4%。结论:现有食管胃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8-10/2007-12我们共诊治8例食管癌胸内吻合口瘘患者,均采用抗感染、营养支持或引流的保守治疗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痊愈出院,1例吻合口瘘愈合后吻合口闭锁带空肠造瘘管出院。结论:胸内吻合口瘘应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中毒症状轻,一般状况较好,胸腔积液有局限可能的患者,采用相应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1997/2006年间167例患者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比较器械吻合组和手工吻合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器械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26 min,手工组为263min,术后并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围术期死亡率分别为器械组2.7%、1.8%、0,手工组7%、5.3%、3.5%。结论:器械吻合方法操作简便,吻合可靠,手术时间短,较之传统的手工吻合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80例食管癌贲门癌术中应用吻合器的经验。方法:全组食管癌88例,贲门癌192例,胸腔内吻合110例,腹腔内吻合170例,全部使用吻合器吻合,观察其效果。结果:全组吻合顺利,吻合口瘘i例,吻合口出血1例,死亡2例,3个月内无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在胸内或腹腔使用吻合器吻合具有降低并发症,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的一项常见并发症,其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延缓了患者的康复,若污染胸腔仍会造成严重的胸腔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根治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23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院2005—02/2007—08胸外科共完成食管癌切除、食道颈部吻合术230例。观察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2—05~2007—06我们使用吻合器对131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施行手术,术后23例发生不同并发症。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41~72岁,平均58.43岁。其中食管癌14例,贲门癌9例;食管-胃吻合21例,食管-空肠吻合2例。均无术前放、化疗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PH手术治疗痔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采用强生公司的PPH01专用器械对120例痔病患者作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环切术,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吻合器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5 min,平均住院2-3 d,无严重并发症,有效控制痔病症状,收到满意效果。结论:PPH手术是治疗痔的一种新技术。该术式疗效佳,操作简便,安全与传统术式比较,有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出血,缩短病程,较好保护肛门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食管胃吻合口漏的成因及减少其发生的方法,充气试验在减少其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对168例食管癌切除手术中食管胃一次性钉合后吻合区域由胃管注入一定压力的空气检验吻合口是否漏气。若有漏气,则于该处予以修补。结果术中对发现的5例吻合不良者给予加强缝合。检出率为2.97%。168例中,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吻合不良者经缝合,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术中充气试验能及时发现吻合口缺陷,对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8):1224-1225
我院于2 0 0 1~2 0 0 3- 0 6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当中应用楔入式吻合法进行胃与食管的吻合,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4 5例,男2 7例,女18例,年龄4 1~6 8岁。食管癌31例,贲门癌14例。食管癌均采用食管胃颈部吻合术,贲门癌均采用主动脉弓下食管胃端侧吻合术,以楔入式吻合法进行胃与食管的吻合,与同期同手术组采用传统吻合方法的病例为对照,对照组为38例。1.2 方法 将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后,将食管近端游离3cm左右,于胃后壁吻合造口下3cm处与食管游离段根部做第1层浆肌层缝合3~4针。胃造口略呈弓形,并宽出食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机械吻合在右开胸三切口食管胃右颈部吻合中的应用.方法 对13例胸上段食管癌肿瘤瘤体较大的患者行右开胸三切口食管胃右颈部机械吻合,总结优点及手术要点.结果 13例患者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无残端阳性.结论 右开胸三切口食管胃右颈部机械吻合可以更加彻底的切除食管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王峻峰  陈淑章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2):1335-1337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共完成食管次全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58例临床资料,其中经左颈左胸二切口37例,经右胸左颈上腹三切口21例,与同期所做的112例食管胃弓上及弓下吻合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切端癌残留、因瘘死亡及手术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淋巴结阴性与阳性之间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具有切除彻底、残端癌的发生率低死亡低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手术中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经食管床颈部机械吻合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此术式治疗的115例食管癌患者,对该术式的优点进行总结。结果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115例,两切端无食管癌残留,也无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3%。结论该术式治疗食管癌根治性强,手术操作方便,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本人于2004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学习期间遇到食管癌术后12d吻合口瘘食管胃一期吻合成功1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冯智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528-5529
贲门癌是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我院采用改良"隧道式"[1]。术中在行食管胃吻合时,利用胃壁浆肌层覆盖吻合口,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还可防止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自2009年以来采用该术式治疗贲门癌68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1~2005年采用食管内翻拔脱的方法手术治疗部分早期和高位的食管癌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肛肠吻合器组件应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国产肛肠吻合器组件治疗Ⅲ、Ⅳ度内痔患者300例。结果 300例均一次吻合成功,切除痔上黏膜呈均匀环状;无大便失禁,肛周感染。结论国产PPH肛肠吻合器组件治疗Ⅲ、Ⅳ度内痔手术效果满意;价格低廉患者容易接受,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