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1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正常孕妇129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宫颈管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检查,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CM)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UU、BV检出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念珠菌检出率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发现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关系密切,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会对孕妇及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应在妊娠前预防,妊娠早、中期对孕妇进行筛查,针对病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孕妇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别对84例住院胎膜早破孕妇及100例正常孕妇进行观察对照,检测宫颈分泌物支原体(UU)培养,衣原体(CT)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羊膜病检观察两组孕妇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胎膜早破孕妇宫颈分泌物UU、CT检测率明显高于非胎膜早破孕妇.细菌性阴道病检测率明显增高.结论:UU、CT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胎膜早破合并BV感染可增加母儿感染率.羊膜腔感染与胎膜早破密切相关,孕周延长绒毛羊膜炎的发病率相应较低,其发病率与孕周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中抽取55例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足月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进行解脲支原体(UU)、细菌性阴道病(BV)、沙眼衣原体(CT)检测,分析胎膜早破与UU、BV、CT的关系,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中UU、BV、C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率高且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与孕妇生殖道感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细菌性阴道病(BV)的关系,以及给母婴带来不良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1月-2004年11月分娩的孕妇237例和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妊娠孕妇384例作为对照组,对其生殖道分泌物进行UU、CT、BV检测。结果胎膜早破孕妇检测结果,总阳性率82.7%,与对照组总阳性率58.3%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胎膜早破病因与UU、CT、BV感染关系密切,而且胎膜早破合并UU、CT、BV可给孕妇及围产儿带来不良后果,有必要对妊娠早、中期孕妇进行筛查,针对病因做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淋菌阴道炎致病菌支原体(UU)、衣原体(CT)、细菌(BV)导致的感染与孕妇胎膜早破早产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胎膜早破早产的孕妇260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住院健康孕妇260例为对照组,对孕妇阴道及宫颈分泌物行CT、UU、BV检测,并行绒毛膜羊膜检查,同时观察围生儿情况,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UU、CT及复合感染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BV感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一感染组及复合感染组围生儿低体重、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结膜炎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阴性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膜早破早产与非淋菌性阴道炎关系密切,且围生儿发病率增高,孕前及孕期应加强对非淋菌阴道炎的筛查,尽早行对因治疗,以降低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并降低围生儿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将215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220例未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对照组,2组孕妇行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将215例胎膜早破孕妇分为未足月胎膜早破组( PPROM组)及足月胎膜早破组( TPROM组),2组孕妇行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BV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PROM组BV检出率明显高于TPRO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尤其是未足月胎膜早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感染对胎膜早破早产、分娩方式和IL-12、IL-18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我院有生殖道感染的孕妇89例作为观察组,收集无生殖道感染的孕妇8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母体病率、胎盘病理阳性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先兆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及剖宫产发生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孕妇生殖道感染可以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且阴道分泌物中IL-12和IL-18的表达升高,临床应对妊娠妇女进行常规生殖道感染方面的检测,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医学》2017,(6):491-49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生殖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01—2016-01间在惠州市博罗县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200名孕妇为研究对象,于孕28~34周取阴道后穹处分泌物,使用JY-PO COLOR BV SET联合测定试剂盒进行微生态检测;取宫颈外口分泌物进行衣原体抗原检测及支原体、GBS培养。根据检测结果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未足月胎膜早破、足月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五种不良妊娠结局;观察感染组病原菌感染情况。结果感染组的未足月胎膜早破、足月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0%、18.0%、21.0%、10.0%;非感染组分别为5.0%、6.0%、5.0%、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产妇产褥感染发生率2%略高于非感染组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BV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妊娠期生殖道感染中较常见的感染类型,更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必要对妊娠晚期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的筛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阴道唾液酸酶研究细菌性阴道病(BV)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泉池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试剂对来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1922例孕妇进行阴道唾液酸酶的检测诊断BV,阴道唾液酸酶阳性诊断为BV,将BV阳性列为研究组,BV阴性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 1922例孕妇中BV检出率为22%,研究组的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分别是 36.64%、18.2%、12.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孕妇的发生率11.87%、4.2%、3.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 阴道唾液酸酶检测在BV中的阳性率高,是引起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应重视孕期检查时BV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35周前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孕妇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假丝酵母菌(candida mycoderma,CM)及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检测的阳性率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旨在为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妊娠28~35周胎膜早破孕妇17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孕妇20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GBS、CM、UU检测的阳性率,及GBS、CM、UU阳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孕妇GBS、CM、UU阳性率分别为11.6%、11%、14.5%,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5.3%、7.8%;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76.2%、2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15.5%;GBS、CM、UU阳性者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85%、45%,分别明显高于阴性者的71.4%、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35周前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GBS、CM及UU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胎膜早破孕妇,且感染会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增加。因此,有必要在妊娠35周前开展GBS、CM联合UU检测,以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减少未足月胎膜早破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从而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2例胎膜早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150例无胎膜早破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宫颈分泌物及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检测,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生殖道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衣原体(CT)、滴虫、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生殖道感染可导致胎膜早破,应重视生殖道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 (CT)和解脲支原体 (UU)感染与胎膜早破 (PROM )的关系。方法 PCR技术对80例胎膜早破孕妇和 76例非胎膜早破孕妇 (对照组 )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和CT检测 ,并对部分病例胎膜作了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胎膜早破组宫颈分泌物CT和UU阳性率及胎膜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孕妇CT、UU感染与PROM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亚临床感染与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下生殖道病原体的关系,并通过治疗达到防治早产的目的。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产科诊断为先兆早产(28周<孕周<37周)或(和)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28周<孕周<35周)作为研究对象,孕妇无严重并发症和合并症,A组孕妇入院后行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包括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沙眼衣原体、支原体、霉菌),行血分析白细胞计数,同时检查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收治150例为研究组。B组入院后行血分析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并常规给予安胎治疗,收治150例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均无临床感染征象,两组产妇产后胎盘胎膜组织均行病理检查。结果研究组阴道炎有130例(其中BV感染有63例),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胎盘病理诊断胎盘胎膜绒毛膜羊膜炎及延长孕周天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均比对照组少。结论监测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及下生殖道病原体有无感染,有助于早产亚临床感染的早期诊断,从而改善围产儿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胎膜早破(PROM)的关系.方法PCR技术对80例胎膜早破孕妇和76例非胎膜早破孕妇(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和CT检测并对部分病例胎膜作了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胎膜早破组宫颈分泌物CT和UU阳性率及胎膜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妇CT、UU感染与PROM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下生殖道感染与早产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艳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24-1525
目的:探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滴虫、念珠菌等病原生物引起的下生殖道感染对早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早产孕妇94例为试验组,同期住院足月分娩孕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均于产前取阴道分泌物行白带常规检查、细菌性阴道病检查,取宫颈分泌物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DNA及淋球菌检测。结果:试验组BV、念珠菌+BV+UU,念珠菌+BV病原菌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试验组念珠菌、UU、CT、滴虫病原菌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下生殖道感染是引起孕妇早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对其中一些高致病性微生物针对性的治疗,可能对减少早产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细菌性阴道病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在妊娠妇女中的发病情况及对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产科门诊行首次产前检查的孕妇2931例常规进行BV检测,所检测出的BV阳性孕妇自由选择是否进行治疗及治疗用药的方式,同意治疗者给予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口服给药或甲硝唑阴道给药治疗。研究对象分为3组,BV阳性同意治疗并治疗有效者164例作为观察组1,BV阳性不同意治疗者及治疗无效者共98例作为观察组2,取BV阳性者相邻的BV阴性正常孕妇262例作为对照组。3组孕妇记录临产孕周、胎膜破裂时间、分娩情况及新生儿情况,分娩后取胎膜组织送病理检查并记录病理结果及进行产褥期随访。结果妊娠期BV的检出率为11.2%,观察组1与观察组2比较,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及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与对照组比较,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BV的检出率较高,可明显增加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BV阳性者经治疗后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故对妊娠期BV进行常规筛查及系统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围生期下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方法:选择分娩的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在孕28~34周(围生期)进行盆骨内测量同时取印阴道和宫颈分泌物进行滴虫、VVC(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BV(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淋球菌5项病菌检测,检测后分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有28例有阴道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8.0%;细菌性阴道炎和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所占比例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C、BV、滴虫性阴道炎等是围生期孕妇较为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有重大影响,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身体状况不佳等状况均与其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筛查细菌性阴道病(BV)的安全性,了解妊娠期BV患者的微环境改变及妊娠期治疗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于北京妇产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无孕前合并症的孕妇共1 000例,分为观察组800例和对照组200例,比较妊娠期流产率的差异、BV阴性组与BV阳性未治疗组孕妇的围产结局以及BV阳性治疗组与BV阳性未治疗组孕妇的围产结局;随机抽取BV阳性组和BV阴性组孕妇各100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的妊娠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V阳性组孕妇阴道分泌物中IL-8水平高于BV阴性组孕妇(P<0.01);BV阴性组孕妇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感染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BV阳性未治疗组(P<0.05);BV阳性治疗组孕妇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感染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BV阳性未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BV会增加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率;妊娠期BV筛查不会增加流产率;抗BV治疗对BV阳性孕妇围产结局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9.
探讨胎膜早破与下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 年3 月至2016 年3 月在粤北人民医院产科产检并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200 例资料(研究组),选取同期在产科住院分娩的胎膜未破正常孕妇200 例(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入院C- 反应蛋白(CRP)、白带常规、细菌性阴道病(BV)、沙眼衣原体(CT)、细小脲原体(UP)、人型支原体(MH)、B 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CRP值高于对照组( =3.221, =0.001);研究组UP、CT、BV、MH、GBS、白色念珠菌、滴虫及混合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9.520,4.810,5.498,12.210,9.421,4.815,4.592,41.813,均<0.05),其中UP、MH 及混合感染的发生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下生殖道总感染率研究组(60%)高于对照组(26%)(χ2 =47.160, =0.000);研究组新生儿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7.330,33.006,9.355,4.891,均<0.05),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多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UP、MH、GBS、CT 及白色念珠菌与胎膜早破发生密切相关,其中UP 为相关因素( =0.000),BV 和滴虫与胎膜早破的发生无相关性( >0.05)。结论胎膜早破与下生殖道UP、MH、GBS、CT及白色念珠菌感染相关,细小脲原体感染为最主要的因素,有必要在孕前及孕期进行相关病原体筛查,针对病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减少母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以及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就诊的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9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足月胎膜未破的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均定期监测,并加强临床处理,对其母婴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妊娠孕妇不同孕周的临床处理,可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