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雌激素受体β亚型在大鼠睾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和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远强  王红  胡静 《医学争鸣》2003,24(4):296-298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β亚型(ERβ)在大鼠睾丸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在出生后3,7,16及28d的大鼠睾丸和成年大鼠睾丸中ERβ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在出生后3,7d的大鼠睾丸中ERβ主要分布于睾丸间质细胞,在出生后,16,28d分布于睾丸间质细胞胞质,大鼠睾丸中ERβ的表达随出生天数增加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成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ERβ分布较幼年大鼠密度增加。结论:ERβ可能作为一种特异性受体在大鼠睾丸发育过程中影响睾丸间质细胞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调节生精过程和精子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在小鼠睾丸、附睾、精子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PN在正常小鼠睾丸及附睾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细胞荧光法检测OPN在小鼠精子中的表达情况,分析OPN与雄性小鼠生殖能力的关系。结果:OPN在小鼠睾丸、附睾组织及精子上均具有特征性表达。在睾丸中,OPN表达于Sertoli细胞、Leydig细胞以及各级生精细胞,尤其是精原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的胞质中;附睾内,OPN的表达主要见于各段上皮主细胞胞质中,部分基细胞、亮细胞中也可见到免疫阳性反应。并且附睾头部的免疫阳性染色相对较弱;免疫荧光染色则将OPN定位于附睾尾精子的顶体帽区及鞭毛。结论:小鼠睾丸、附睾及精子中均存在OPN的特异性表达,OPN可能参与精子的发生及成熟过程,并与精子的活力和受精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睾丸及附睾中的表达和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睾丸及附睾中的分布。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2种NOS(nNOS,iNOS,eNOS)在性成熟大鼠睾丸、附睾中的分布。结果:①nNOS免疫反应阳性见于睾丸间质细胞、睾丸间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附睾脂肪垫细胞;②iNOS免疫反应阳性见于睾丸间质细胞、管周类肌细胞、精原细胞、精母细胞、支持细胞、输出小管上皮细胞、附睾输出小管上皮细胞、腔内精子;③eNOS免疫反应阳性见于睾丸间质细胞、附睾脂肪垫细胞。结论:NOS广泛表达于睾丸及附睾组织细胞中,推测其参与了包括精子发生和精子成熟的生殖活动多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腺嘌呤致大鼠雄性不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腺嘌呤致大鼠雄性不育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含0.5%的腺嘌呤饲料饲喂大鼠30d,在实验第30天活杀取睾丸组织,常规连续病理切片。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睾丸曲细精管TGF-β1蛋白表达水平,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生精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大部分曲细精管退行性变性,各级精细胞变性,数量减少;睾丸间质细胞和Sertoli细胞均可见TGF-β1蛋白表达,而对照组只有睾丸间质细胞可见TGF-β1蛋白表达,且实验组TGF-β1蛋白表达强度较对照组为高(P<0.01);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腺嘌呤诱导的大鼠雄性不育可能与TGF-β1的抑制生精作用及促进生精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急性疼痛应激对雄性SD大鼠生殖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多种应激方式均能抑制生殖功能,建立甲醛诱导的急性疼痛模型,观察急性疼痛应激对雄性SD大鼠精子计数、生殖器官重量及睾丸内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表达的影响,并对急性疼痛应激状态下雄性大鼠生殖系统伤害程度进行评价,为寻找应激状态下保护生殖系统的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单侧后足底皮下注射5%甲醛0.2ml,建立SD大鼠急性疼痛应激模型,分别取对照组和急性疼痛应激组SD大鼠睾丸、附睾进行称重,并对附睾尾精子计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睾丸结构.免疫组化染色后经Imageproplus 6.0软件分析平均光密度,比较不同组大鼠睾丸内3β-HSD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体质量、睾丸质量、睾丸指数、附睾尾重和精子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附睾指数在甲醛注射后1、6、24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睾丸形态结构没有明显差异.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甲醛注射后1h,3β-HSD平均光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间段均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甲醛注射后不同时间段3β-HSD表达情况,发现注射后1、6、24、72h,随时间变化3β-HSD表达先降低再逐渐升高,且注射后1h较72h差异显著(P<0.05). 结论:甲醛诱导的急性疼痛应激对睾丸、附睾体质量及生精功能无明显影响,而对睾丸分泌睾酮功能主要表现为影响睾丸内3β-HSD的表达.急性疼痛应激对睾丸分泌功能的影响能在机体内稳态机制调节下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先前研究发现annexin 5刺激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后,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及睾酮水平都增加,推测annexin 5和睾酮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文中旨在研究annexin 5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过程中的StarD7(START domain containing 7)表达的影响,探讨annexin 5影响睾酮分泌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1nmol/L的annexin 5处理间质细胞24h,分别提取细胞总mRNA和总蛋白。RT-PCR检测StarD7的mRNA表达改变。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睾丸间质细胞中StarD7的蛋白表达变化。收取细胞爬片,利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StarD7在睾丸间质细胞中进行定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mRNA水平上,加药组StarD7 mRNA的表达增加了44.5%(1.10±0.02 vs 1.59±0.09,P<0.05)。在蛋白水平上,加药组StarD7蛋白的表达增加了44.3%(1.49±0.10 vs 2.15±0.16,P<0.05)。StarD7主要定位在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胞浆内,加药组的染色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StarD7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受annexin 5的调控,结合先前发现annexin 5可调控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结果,提示annexin 5调控睾酮合成可能是通过调控StarD7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1对镉诱导的大鼠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化镉组和Rg1 氯化镉组.氯化镉组大鼠按0.5mg/(kg·d)氯化镉腹腔染毒,Rg1 氯化镉组大鼠在0.5mg/(kg·d)氯化镉腹腔染毒2h前进行按100mg/(kg·d)Rg1灌胃处理,连续14天后将动物处死,分离附睾,测定精子数量和质量.分离睾丸,测定金属硫蛋白(MT)含量,TUNEL法检测睾丸切片凋亡情况.结果:氯化镉引起附睾中精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金属硫蛋白表达增加,睾丸中精细胞凋亡指数增加,而Rg1可以改善附睾中精子质量和数量,减少精细胞凋亡指数,并进一步上调金属硫蛋白表达.结论:人参皂甙Rg1对镉诱导的大鼠睾丸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金属硫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实验性隐睾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②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隐睾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单侧隐睾模型.术后7天采用TUNEL法检测生精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波形蛋白表达的变化.③结果 与正常侧睾丸相比,隐睾侧睾丸重量明显减轻,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生精细胞与精子的数量减少,可见较多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显示波形蛋白在支持细胞、间质细胞胞质中均有表达,假手术组波形蛋白沿基膜形成棕色的环,并随支持细胞胞质呈辐射状伸向管腔,而隐睾组可见波形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波形蛋白丝排列紊乱.④结论 隐睾能导致睾丸内波形蛋白表达增高,影响支持细胞的功能,从而促进生精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90β(HSP90β)在小鼠睾丸、附睾、精子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对
HSP90β在小鼠睾丸和附睾组织细胞中及精子上表达及定位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基因在雄性生殖中的表达调控进行初步探索。结
果HSP90β mRNA在小鼠附睾中的表达量比在睾丸中高。在小鼠精子中定位于顶体部位。其基因在去势小鼠的附睾中表达降
低,补充睾酮后又恢复正常,在发育中小鼠的睾丸、附睾中表达也有变化。结论HSP90β在小鼠精子形成及受精中可能发挥重要
作用;其在去势小鼠附睾中和在出生后不同阶段小鼠睾丸、附睾中的表达模式,说明其基因表达受激素调控和发育调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Smad蛋白(Sma-and Mad-related protein )信号通路的状态和癌细胞TGFβR/Smads信号通路的关系,及其这一信号通路可能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子宫肌瘤、1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TGFβRⅠ、TGFβRⅡ、Smad2、Smad3、Smad4、Smad7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中均有TGFβRⅠ、TGFβRⅡ、Smad2、Smad3、Smad4、Smad7的表达,正常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TGFβR蛋白与Smads蛋白的表达一致,两者成正相关(r=0.86, r=0.78);子宫内膜癌癌细胞和间质细胞中TGFβR/Smads蛋白的表达不一,子宫内膜癌本身的间质细胞TGFβR/Smads蛋白表达缺陷。结论正常子宫增生期/分泌期内膜细胞存在TGFβR/Smads信号表达,子宫内膜癌本身的间质细胞存在TGFβR/Smads信号缺陷;探讨内膜间质细胞TGFβR/Smads信号通路作用,为内膜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53、p63在SD大鼠隐睾中的表达及其在隐睾所致生精障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本实验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隐睾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单侧隐睾模型.术后7天脱颈椎处死大鼠,留取各组大鼠双侧睾丸称湿重,常规组织学切片观察各组睾丸生精上皮形态,免疫组化分别检测p53、p6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术后第7天,与正常侧睾丸相比,隐睾侧睾丸重量明显减轻,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生精细胞与精子的数量减少,可见较多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显示p53在各组睾丸的生精小管的各级生精细胞的胞质中均有表达,尤其是在精母细胞胞质中,但在隐睾中表达最强;p63在假手术组表达较少且较弱,而在隐睾组中表达较多且较强.结论 隐睾能导致睾丸内p53、p63表达增高,从而促进生精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于大鼠肾脏系膜细胞表达MMP-2的影响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和Zymography法检测ATRA对培养大鼠肾脏系膜细胞MMP-2mRNA、蛋白分泌及酶活性表达变化;ATRA对系膜细胞表达TGF-β1的作用,以及TGF-β1至ATRA调节MMP-2表达的影响。结果 证实ATRA可增加培养大鼠肾脏系膜细胞的MMP-2mRNA表达、MMP-2蛋白分泌和增强MMP-2酶活性。ATRA也可引起TGF-β1多肽呈剂量依赖型增加。反义TGF-β1几乎可以完全阻断活性TGF-β1的分泌。经反义TGF-β1转染的系膜细胞在10^-6mol/L ATRA作用下,其表达MMP-2mRNA的水平不发生变化,但是加入抗TGF-β1抗体时,在10^-6mol/L ATRA作用下系膜细胞表达MMP-2呈剂量依赖型下降。结论 ATRA可上调培养大鼠系膜细胞的MMP-2mRNA、蛋白分泌和MMP-2酶活性的表达;TGF-β1参与ATRA对MMP-2表达的调节,并为ATRA调节MMP-2作用所必需。  相似文献   

13.
人胎儿睾丸发生过程中TGF-β1与PC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TGF-β1与PCNA在人胎儿睾丸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二者在睾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12~28周人胎儿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生精细胞TGF-β1、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阳性细胞胞浆呈桔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状;在12周胎儿睾丸组织未见表达,在16~28周睾丸间质细胞呈阳性表达,16~20周为表达高峰;随着胎龄的增长TGF-β1阳性细胞率逐渐下降(P<0.01).PCNA阳性细胞核为桔黄色或棕黄色,在胎儿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均有不同程度表达,16~20周为表达高峰,随着胎龄的增长PCNA阳性细胞率逐渐下降(P<0.01).结论:TGF-β1与PCNA在人胎儿睾丸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明TGF-β1与PCNA在睾丸发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保肝宁对HSC-T6细胞表达TGFβ1含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制备复方保肝宁药物血清,温育培养HSC-T6细胞48h。采用TGFβ1细胞免疫组化法和貂肺上皮细胞MV-1-Lu增殖抑制生物学方法测定TGFβ1表达。结果:传代培养48h的HSC细胞爬片可见TGFβ1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产物主要见于胞质或胞膜。二倍剂量保肝宁药物血清培养48h的HSC细胞爬片TGFβ1表达强度明显减少。二倍剂量保肝宁药物血清能明显抑制HSC-T6细胞TGFβ1的分泌量。结论:该方抑制HSC活化增殖的机理可能在于抑制细胞TGFβ1的表达及其自分泌,并可能通过TGFβ1生成的减少,影响TGFβ1细胞内信号转导,从而下调型胶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年龄相关分子波形蛋白在不同月龄大鼠睾丸和附睾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睾丸和附睾在成熟和衰老过程中特征性分子表达的规律性改变,为研究男性生殖系统衰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月龄、12月龄、24月龄大鼠睾丸和附睾组织中波形蛋白抗体免疫反应强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波形蛋白在睾丸和附睾组织中表达模式为6月龄大鼠睾丸和附睾组织中低表达,24月龄大鼠睾丸和附睾组织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波形蛋白表达随月龄增加而明显增强。说明睾丸和附睾组织的衰老与细胞和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分泌的10肽激素,通过刺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调节性激素的合成.GnRH对睾丸间质细胞也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文中研究GnRH激动剂(GnRHa)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ERK MAPK信号通路和3β-HSD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48 h后,血清饥饿2 h.GnRHa(10-7 mol/L)和ERK抑制剂PD98059(50 μmol/L)刺激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ERK(p-ERK)、总ERK(t-ERK)的蛋白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3β-HSD mRNA表达. 结果:结果显示GnRHa刺激间质细胞0、5、10、30、60和90min后,p-ERK水平在5min时达到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升高了约3.5倍(P<0.05);10min时开始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较仍显著升高2.2倍(P<0.05);90min时恢复到正常水平.加入ERK选择性抑制剂PD98059后,p-ERK水平显著下降50%(P<0.05);再用GnRHa刺激细胞5min,p-ERK水平仍无法恢复正常水平.用PD98059处理细胞后,再加入GnRHa培养24h,3β-HSD mRNA水平也显著下降(与GnRHa组相比,P<0.05). 结论:GnRH激动剂可能通过ERK MAPK信号通路来调控大鼠睾丸间质细胞3β-HSD mRNA的表达,进而调控睾酮的分泌.  相似文献   

17.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种高度多效性、多功能性的生长与分化因子,广泛分布于睾丸中各级生殖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经其特异性受体介导传递细胞间信息,参与调节睾丸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功能及调控睾丸激素合成,对精子的发生、发育及成熟有着重要的影响,与男性生殖系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附睾精子抽吸术和睾丸精子获取术的方法改进及对无精子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改进的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reutaneous epididymal sperm aspiration,PESA)和睾丸精子获取术(Testieular sperm extraction,TESE)对218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穿刺检查.结果:其中94例附睾抽吸液中存在精子(43.12%);28例患者睾丸中存在精子(12.84%);对其中16例附睾或睾丸中发现精子的患者采取PESA或TESE取精后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胚胎移植后妊娠率为37.50%.结论:PESA和TESE的改进方法为部分无精子症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的获精方式,是针对无精子症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目的基因rsp3111与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质粒,并且实现目的基因在体外受精胚胎及在体附睾成熟精子中表达。为进一步通过精原干细胞体内转染途径建rsp3111转基因小鼠奠定基础。方法将rsp3111基因以Xholl和BdmHI酶切后插入经同样酶切处理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DsRed-Monomer—N1中,重组质粒为pDsRed-Monomer—N1-rSP3111。采用共培养和脂质体介导方法将ICR小鼠精子与pDsRed-Monomer—N1-rSP3111质粒共孵育,再与成熟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或用脂质体介导睾丸直接注射法,将pDsRed-Monomer—N1-rSP3111导入小鼠睾丸中,通过PCR及荧光显微镜观察体外受精后的受精卵及体内睾丸转染rsp3111基因后附睾精子中是否有外源rsp3111基因的表达。结果PCR结果表明,rsp3111基因成功地转入了附睾精子及受精卵中。荧光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rsp3111在体外受精胚胎及睾丸的曲细精管中均有表达。结论通过雄性生殖细胞载体法实现了大鼠配子特异性蛋白rSP3111在小鼠受精卵及睾丸、附睾精子中的表选为进一步通过精原干细胞体内转染途径建立rsp3111转基因小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目的基因rsp3111与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质粒,并且实现目的基因在体外受精胚胎及在体附睾成熟精子中表达。为进一步通过精原干细胞体内转染途径建rsp3111转基因小鼠奠定基础。方法将rsp3111基因以Xholl和BdmHI酶切后插入经同样酶切处理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DsRed-Monomer—N1中,重组质粒为pDsRed-Monomer—N1-rSP3111。采用共培养和脂质体介导方法将ICR小鼠精子与pDsRed-Monomer—N1-rSP3111质粒共孵育,再与成熟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或用脂质体介导睾丸直接注射法,将pDsRed-Monomer—N1-rSP3111导入小鼠睾丸中,通过PCR及荧光显微镜观察体外受精后的受精卵及体内睾丸转染rsp3111基因后附睾精子中是否有外源rsp3111基因的表达。结果PCR结果表明,rsp3111基因成功地转入了附睾精子及受精卵中。荧光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rsp3111在体外受精胚胎及睾丸的曲细精管中均有表达。结论通过雄性生殖细胞载体法实现了大鼠配子特异性蛋白rSP3111在小鼠受精卵及睾丸、附睾精子中的表选为进一步通过精原干细胞体内转染途径建立rsp3111转基因小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