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疗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1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24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142例,发生率为65.74%。其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占39.44%,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而且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治疗上对其病因及诱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重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不是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可发生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为探讨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现对我院1995-2003年月的376例住院肺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对105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出现一种心律失常类型,但也有不少患者同时或先后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类型的心律失常,共达126例次。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68.25%(86/126)、室性心律失常14.29%(18/126),传导阻滞17.46%(22/126),以右束支传导阻滞多见,占9.52%。大部分合并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心衰程度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相关。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和心衰是诱发的常见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是治疗重点,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治疗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从而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收治的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AMI典型胸痛发生率低,占30.0%,主要表现为不明显原因的胸闷、呼吸困难或突发呼吸困难加重,占65.O%.20例中误诊12例,误诊率60.0%.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AMI病情危重,误诊率高,对有不明原因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加重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需认真分析临床资料,及时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静脉点滴,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川芎嗪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而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比较好。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心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病 )为常见病、多发病 ,并发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心律失常的发生对其预后有不利影响 ,病死率明显增高[1 ] 。由于肺心病、慢阻肺病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 ,发生心律失常后对原发疾病和心律失常的治疗选择用药带来影响 ,有一定的矛盾性和特殊性 ,这就要求临床合理选择用药 ,本文就此作一讨论和综述。1 对原发性疾病治疗用药的影响以及选择用药肺心病、慢阻肺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除本身的病理生理改变因素外 ,一些治疗用药不慎本身亦可导致或促使心律失常发生。1 .1 平喘药 平喘…  相似文献   

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我国较常见的疾病,由于其并发症在急性发作期的出现,使治疗更加困难,患者死亡率高。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是肺心病常见并发症,又以低钠血症最为常见。现将30例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丽  高玉梅 《临床医学》2008,28(12):17-18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本组病例共136例,全部于入院后48 h内通过24 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率达67.64%(92例),其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占42.08%,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早、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扑动等也常出现。心律失常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明显。如心衰程度、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密切相关。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与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心律失常治疗应通过积极的病因及合并症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9.
4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渗性脑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渗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渗性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渗性脑病的医源性因素较多,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被忽视,且与肺性脑病很相似,二者易混淆,处理不当极易死亡。结论: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并发低渗性脑病要提高认识和警惕性,及早正确的纠正低渗状态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丁爱莲 《临床医学》2009,29(5):48-49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低钠血症的诱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与预后关系。方法对63例慢性肺心病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纠正55例,院内死亡3例,自动出院5例。结论能否及时地诊断和正确治疗,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方法: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律失常104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而激动传导异常较少。心律失常最常见者为房性早搏。PaO2〈60mHg、血钾〈3.5mol/L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其中房性早搏最常见,缺氧、低血钾可能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有助于控制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及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肺心病的死亡率。方法:对62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aO2<8·0kPa、心功能Ⅲ Ⅳ、血钾<3·5mmol/L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PaO2>8·0kPa、心功能Ⅰ Ⅱ、血钾>3·5mmol/L者(P<0·05)。结论: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是缺氧、心功能差及低钾血症,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期病情监护,及时输氧和补充电解质,纠正低氧血症与低钾血症,预防心力衰竭,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周黎强  魏家宁 《华西医学》2007,22(2):309-310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程、吸烟指数、白蛋白水平、血气、发病诱因、伴随疾病、并发症、直接死亡原因。结果89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死亡病例平均年龄76.42±7.512岁,病程17.92±12.19年,吸烟指数402.2±344.09年.支,血清白蛋白水平33.951±5.421g/L,呼吸道感染为常见的发病原因,伴随疾病中高血压病、肿瘤(肺部和肺外)、CAP、糖尿病、冠心病、HAP排在前6位,并发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呼衰、恶病质、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力衰竭是导致患者直接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大力倡导戒烟,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切实有效的防范感染,减少反复住院的次数,防治并发症,有效的保护心、肺、脑、肝、肾、消化道等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极大减少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8例儿童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尸体解剖和临床资料,发现儿童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与成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间存在肺部病变、临床经过和表现方面的差异,并对其差异发生的原因和容易误诊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时患儿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42例毒鼠强中毒的患儿入院时查心肌酶(CPK、CPK—MB)、肝功能(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肾功能(BUN、Cr)和意识障碍的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和非SIRS组进行比较。结果:心肌酶(CPK、CPK—MB)、肾功能(BUN、Cr)和意识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SIRS组和非SIRS组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毒鼠强本身可引起多个脏器功能的损害,但引起了SIRS的患儿心脑肾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肺心病气道阻塞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心病气道阻塞,常因窒息或阻塞后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加重,酸碱失衡的复杂化病情急剧加重而死亡,病死率高达34.15%。因此,应熟悉气道阻塞的原因及临床特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对策,加强气道管理,鼓励咳嗽、咯痰,定时刺激排痰,温湿化氧疗,用内径大的(0.5cm)鼻导管深吸痰,对降低肺心病气道阻塞的病死率,提高疗效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米力农)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控制心衰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52例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5)采用米力农控制心力衰竭,对照组(n=17):用强心甙控制心力衰竭,其他治疗两组基本相似。结果:与同组治疗前相比,米力农降低舒张压较明显,强心甙明显减慢心率。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4.1%,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力农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心力衰竭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无洋地黄中毒的潜在危险,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肺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了解其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5例慢性肺心病,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作前瞻性对照研究,记录24h动态心电图,作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心病组相邻心搏的R-R间期之差>50ms的心搏数占R-R间期数的百分(pNN50),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频域指标的高频(HF)明显降低,低频与高频的比值(LF/H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而频域指标的低频(LF)无明显变化(P>0.05),经过治疗后,肺心病组处于缓解期,与治疗前比较,HF,PNN50,SDANN等指标明显增加,而LF/H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肺心病组病人治疗后HF,pNN50,SDANN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而LF/H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肺心病组治疗后LF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意义(P>0.05)。结论:肺心中层得不仅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同时并存迷走神经功能受损,自主神经功能可能存在连续性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塞通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加重期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63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B组给以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400mg,观察临床症状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结果A、B2组之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的血浆a颗粒膜蛋白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2组治疗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指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改善慢性肺心病加重期的临床症状和高凝状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