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R2*值在肝纤维化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8例健康志愿者和36例肝脏穿刺病理证实的肝纤维化患者、4例临床明确诊断肝硬化患者进行3.0T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MRI),重建R2*map并测算肝脏平均R2*值,采用非参数Spearman检验分析R2*平均值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Dunnett T3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不同纤维化分期的组间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R2*平均值预测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正常志愿者组、肝纤维化组的R2*平均值分别为(47.63±5.98)Hz、(60.11±12.18)Hz。随着纤维化分期的进展,R2*平均值逐渐增大,R2*平均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698,P<0.01)。不同纤维化分期的肝脏R2*平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5,P<0.001),R2*平均值在S0与S1、S2、S3、S4,S1与S2,S2与S3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2*平均值预测肝纤维化≥S1期的能力优于预测肝纤维化≥S2期、≥S3期、≥S4期,曲线下面积0.927,敏感度0.966,特异度0.737(R2*≥49.32 Hz)。结论:肝脏BOLD-MRI的R2*值可反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是区分肝纤维化及其分期较为敏感的方法,有用于临床肝纤维化评价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分析可切除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T_2~*值与其不同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5名ESCC患者与25名健康志愿者行食管3.0 T MRI常规序列及梯度回波T_2~*WI(GRE-T_2~*WI)序列扫描,分别测得ESCC与正常食管壁的T_2~*值。统计分析ESCC的T_2~*值与正常食管壁的T_2~*值之间及ESCC不同分期的T_2~*值之间的关系。结果两个独立样本之间的t检验结果显示,正常食管壁与ESCC的T_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分析及SNK法作多个样本之间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T1与T2期、T1与T3期ESCC的T_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T2与T3期ESCC的T_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GRE-T_2~*WI成像初步界定正常食管壁及ESCC的T_2~*值,并辅助ESCC术前T分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乙肝患者肝脏声学结构定量(ASQ)分析与病理及Fibroscan结果对比,初步探讨ASQ技术对乙肝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6例,进行ASQ分析和Fibroscan检查,继之行肝脏穿刺活检.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ASQ定性分析彩色编码图表现为黄绿色区减少,红色区域增加,且不规则;ASQ定量分析图表现为红色曲线峰值变小,蓝色曲线峰值变大,曲线下面积增大.ASQ定量参数BR-Ratio值在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肝纤维化分期有较好正相关(r=0.772,P<0.05),当S≥1、S≥2、S≥3、S≥4时BR-Ratio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2、0.913、0.962、0.974; BR-Ratio值区分S≥1、S≥2、S≥3、S≥4的截断值分别为0.33、0.37、0.49、0.55.对ASQ及Fibroscan的AUC进行比较,P均>0.05.结论 ASQ技术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与Fibroscan相近,在肝纤维化定量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的信号强度值和化学发光法检测的4项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比较其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1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行3.0T MRI扩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造影剂增强后的T1加权序列检查,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三型前胶原N端肽(procollagen typeⅢN-terminal peptidase,PⅢNP)、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CⅣ)。以肝组织活检为诊断标准,分析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磁敏感加权成像影像上相对增强(relative enhancement,RE)、肝脏-肌肉比率(liver/muscle ratio,LMR)值及4项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比较其用于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诊断肝纤维化密切的指标,评价其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2组ADC、RE、LMR以及血清HA、LN、PⅢNP、CⅣ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RE及LMR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负相关(r=-0.774、P0.001,r=-0.663、P0.001,r=-0.607、P0.001),血清HA、LN、CⅣ及PⅢNP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678、P0.001,r=0.729、P0.001,r=0.804、P0.001,r=0.587、P0.001);观察组S0期ADC、RE及LN的AUC(0.697、0.576、0.447)与S1期(0.745、0.682、0.4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0、S1期LN的AUC值0.5,S0、S1、S2期血清HA的AUC(0.576、0.583、0.756)、CⅣ的AUC(0.492、0.531、0.695)及PⅢNP的AUC(0.326、0.474、0.63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PⅢNP在S0、S1期的AUC值0.5,而LMR在S0、S1、S2、S3期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DC、HA值与肝纤维化诊断密切相关(r=-7.734、P=0.022,r=0.046,P=0.033),ADC的AUC为0.89,其预测肝纤维化最佳临界值为ADC≤1.16×10-3 mm2/s,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91.7%;HA的AUC为0.87,其预测肝纤维化最佳临界值为HA≥102μg/L,灵敏度为68.5%,特异度为100.0%;ADC+HA联合的AUC为0.92,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100.0%;ADC+HA联合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AUC(0.92)、准确性(80.3%)、特异度(100.0%)均高于ADC、HA单项指标。结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ADC、RE、LMR以及血清HA、LN、CⅣ和PⅢNP呈现不同变化,但诊断轻度肝纤维化的价值较低;ADC联合HA可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氧气刺激的血氧水平依赖(BOLD)磁共振成像△R2*值与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初步探讨应用△R2*值评估肝纤维化的潜在价值.方法:腹腔注射CCl4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90只)和对照组(10只)进行吸氧前、后的BOLD磁共振成像,测算吸氧前后肝脏R2*值的变化量(△R2*).以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为基础将其划分为:A组:无纤维化组(S0),B组:轻中度纤维化组(S1~S2),C组: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S3~S4),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的△R2*值的差异,采用非参数Spearman检验分析△R2*值与病理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32只和对照组10只共42只大鼠完成MR检查.大鼠吸氧后R2*绝对值不同程度减低,A组、B组及C组的平均△R2*值分别为(24.05±4.65) Hz、(17.18±4.50) Hz、(8.09±5.17) Hz,经统计学分析,A组、B组、C组的△R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2*值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减小,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827,P<0.001).结论:氧气刺激的BOLD磁共振成像的△R2*值可反映纤维化进程中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血氧含量的综合变化,在肝纤维化的检出及严重程度评价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技术与血清生化指标S指数在兔肝纤维化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2只家兔皮下注射5%硫代乙酰胺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实验组),8只家兔于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于造模第4、8、12周末行ARFI和血清实验室检查,获取肝脏剪切波速度(SWV),计算S指数,取肝脏制作标本行病理肝纤维化分期,比较SWV与S指数在兔肝纤维化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中29只家兔造模成功,肝纤维化分期S1、S2、S3、S4期分别为10只、8只、7只、4只;另3只家兔肝脏严重炎症坏死而无纤维化。SWV与S指数均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大,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WV较S指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具有更显著的相关性(r=0.724、0.472,P﹤0.05);应用SWV和S指数诊断肝纤维化程度≥S1、≥S2、≥S3、S4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87、0.82、0.89和0.76、0.75、0.71、0.74。结论 ARFI较生化S指数能更准确地诊断兔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在诊断兔肝纤维化中的价值及相互关系. 方法对以CCl_4 诱导产生的肝纤维化模型兔和对照组兔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检查.血清学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C-IV)和层黏连蛋白(LN),MR-DWI参数选择b=600 s/mm~2时的DWI图像信号强度(SI)、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值.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为标准,比较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时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两者各诊断指标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同时行血清学和MR-DWI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纤维化分期进展,血清HA值依次升高,MR-DWI中SI、EADC值依次升高,ADC值依次降低(P<0.05).血清HA值及MR-DWI中SI、ADC、EADC值可将S0与S3、S0与S4以及S1与S4期纤维化进行区分,但均无法区分S0与S1期、S3与S4期纤维化之间的差异.ROC曲线下面积血清HA>C-IV>LN>PCIII,MR-DWI中SI>EADC=ADC;所有指标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0.5~0.9之间.HA与SI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ADC、EADC与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间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在诊断肝纤维化中能力相仿,但无灵敏度和特异度俱佳的诊断指标.HA与SI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共同反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特点. 将S0与S3、S0与S4以及S1与S4期纤维化进行区分,但均无法区分S0与S1期、S3与S4期纤维化之间的差异.ROC曲线下面积血清HA>C-IV>LN>PCIII,MR-DWI中SI>EADC=ADC;所有指标的曲 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0.5~0.9之间.HA与SI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ADC、EADC与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间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在诊断肝纤维化中能力相仿,但无灵敏度和特异度俱佳的诊断指标.HA与SI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共同反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特点. 将S0与S3、S0与S4以及S1与S4期纤维化进行区分,但均无法区分S0与S1期、S3与S4期纤维化之间的差异.ROC曲线下面积血清HA>C-IV>LN>PCIII,MR-DWI中SI>EADC=ADC;所有指标的曲 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0.5~0.9之间.HA与SI存在显著正相关(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级别软骨损伤的分布差异,以及3.0 T MRI检查序列T_1 mapping、T_2 mapping及T_2~*mapping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不同级别病损的诊断价值和定量值变化差异。方法选择有完整关节镜检查结果及MRI软骨定量检查资料(包括T_1 mapping、T_2 mapping、T_2~*mapping)的患者共73个关节、213个病损部位。以关节镜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不同级别软骨损伤的分布部位,统计不同级别软骨损伤的T_1 mapping、T_2 mapping、T_2~*mapping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Ⅰ、Ⅱ级软骨损伤发生在髌股关节面最多,内侧关节面次之,外侧关节面较少,三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关节面的两个软骨亚区不同级别损伤的分布均没有差别(P0.05)。T_2 mapping和T_2~*mapping序列对Ⅰ~Ⅲ级损伤的分级正确率明显高于T_1 mapping (P0.05),T_2 mapping和T_2~*mapping序列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Ⅳ级软骨损伤分级符合率,三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MRI检查序列对软骨损伤诊断符合率与关节镜结果一致性检验T_2~*mapping序列最高,Kappa值为0.663。关节软骨损伤时T_1 mapping、T_2 mapping及T_2~*mapping值增加,在Ⅰ、Ⅱ级软骨损伤时升高明显,而在Ⅲ级损伤时升高程度下降,T_2~*mapping值的变化较T_2 mapping更为明显。不同级别损伤时,T_1mapping值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T_2 mapping及T_2~*mapping值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OA软骨损伤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定量成像技术对区分膝关节OA不同级别损伤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4年于荆门市康复医院就诊并被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62例和40例健康人,进行实验室和肝脏活组织检查。分析并评价相关指标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乙肝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LT=0.023,PAST=0.042,PACE=0.004)。乙肝患者纤维化早期(S1~2期)患者ALT、AST和血小板与中、晚期(S3~4期)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ACE水平均低于纤维化中、晚期(S3~4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CE水平与APRI呈正相关(r=0.48,P0.05)。ACE对肝纤维化患者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801(95%CI:0.706~0.896,P0.05),高于APRI对肝纤维化(AUC:0.676,95%CI:0.563~0.789,P0.05)。当ACE为48U/L时,诊断灵敏度为68%,特异性为71%。结论血清ACE升高能够反映乙肝患者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乙肝肝纤维化血清学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测评估兔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并就二者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成实验组40只(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和对照组8只(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在造模开始的第4、8、12、16周末随机抽取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2只,行肝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和病理检查,分析肝Emean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Ⅳ型胶原蛋白(CⅣ)、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二者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40只实验组中,死亡8只,32只造模成功的兔肝脏病理呈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对照组8只均存活。共计40只兔参与后期实验,其中肝纤维化S0期8只,S1期8只,S2期9只,S3期8只,S4期7只。肝纤维化不同病理分期肝Emea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283,P=0.000),且任意两期之间肝Emea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Emean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为0.940,大于HA、PⅢNP、CⅣ和LN的相关系数(0.511、0.464、0.527、0.554)。Emean诊断肝纤维化≥S1、≥S2、≥S3及S4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0,大于CⅣ、PⅢNP和LN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且在诊断肝纤维化≥S2、≥S3、S4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HA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mean除与HA在诊断肝纤维化≥S1期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在诊断肝纤维化其他各病理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均大于89%,且均大于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诊断效能(均P0.05)。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兔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高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且肝Emean与兔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的纤维化相关F指数和炎症活动度相关A指数在分层诊断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并接受经皮肝穿刺活检或肝部分切除术并获得病理结果的202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49例因肝占位性病变而行肝部分切除术,153例因弥漫性肝病行肝穿刺活检。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联合弹性成像检查,获得肝纤维化相关F指数和炎症活动度相关A指数;以病理诊断肝纤维化分期(S0~S4期)和炎症活动分级(G0~G4级)为金标准,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比较不同纤维化分期的F指数以及不同炎症活动分级的A指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使用DeLong检验比较F指数与剪切波速度、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的肝纤维化指数(LFI)、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的比率指数(APRI)在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效能。 结果肝纤维化分期S0(40例)、S1(42例)、S2(41例)、S3(34例)和S4期(45例)患者的F指数中位数分别为0.89、1.17、1.45、1.75和2.30,相邻纤维化分期之间的F指数中位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指数在诊断纤维化分期≥S1、≥S2、≥S3和≥S4的临界值分别为1.14、1.45、1.50和1.6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89、0.90和0.91,均高于LFI(AUC=0.66、0.68、0.69、0.69)与APRI(AUC=0.71、0.68、0.72、0.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指数诊断纤维化分期≥S1、≥S2期的AUC高于剪切波速度(AUC=0.84、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炎症活动度分级G0(26例)、G1(86例)、G2(68例)和G3-4(22例)级患者的A指数中位数分别为0.83、0.99、1.29和1.69。相邻等级间的A指数中位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指数区分≥G1、≥G2和≥G3-4的临界值分别为0.87、1.15和1.41,AUC分别为0.86、0.87和0.92。 结论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获得的A指数能很好地评估肝炎症活动度;F指数则校正了肝细胞炎症活动对肝组织硬度测量的影响,能更准确地诊断肝纤维化分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评估实验性兔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成实验组40只(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对照组8只(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在实验的第4、8、12、16周末分别从实验组随机抽取8只和对照组2只,行肝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和病理检查,分析Emean 值及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评估两者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32只造模成功的大白兔肝脏病理呈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任两期之间Emean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Emean 值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大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P<0.05)。Emean 值诊断肝纤维化分期≥S1、≥S2、≥S3、=S4 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0,大于IV型胶原、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和层粘蛋白,在诊断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2、≥S3、=S4的曲线下面积大于透明质酸,P均<0.05。Emean值除了与透明质酸值在诊断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1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Emean 值在诊断肝纤维化病理各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均大于89%,大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P均<0.05。结论 实验性兔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Emean 测值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高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R IDEAL-QUANT及ESWAN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纤维化患者肝内铁质沉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4例血清铁指标异常的肝纤维化患者(血清铁异常组)与12例血清铁指标正常的肝纤维化患者(对照组),行MR IDEAL-QUANT、ESWAN扫描,测量R2*值,对其与血清学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血清铁异常组与对照组间的MR IDEAL-QUANT、ESWAN成像R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异常组患者的R2*值(IDEAL-QUANT、ESWAN)与其血清铁蛋白水平间有中度正相关性(r=0.644、0.634、0.727、0.682,P〈0.05),其中部分R2*值则与其血清转铁蛋白水平间有轻度负相关性(r=-0.310、-0.400、-0.417,P〈0.05),余血清学指标与R2*值间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MR IDEAL-QUANT及ESWAN成像技术可用于观察肝纤维化患者肝内的铁质分布,并能定量评估肝内铁质沉积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09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是否并发MVI分为MVI组(n=46,42.20%)和N-MVI组(n=63,57.8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病理资料以及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铁蛋白对NSCLC患者并发MVI的预测价值,对血清铁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绘制血清铁蛋白以及其他独立预测因素预测NSCLC患者并发MVI的ROC曲线和决策曲线,进一步分析其预测效能和净收益率。结果MVI组患者肿瘤直径5.92(3.12,7.65)cm,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73.91±9.25ng/ml,糖类抗原125(sugar antigen 125,CA125)68.92±10.21U/ml以及铁蛋白67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肝纤维化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0只)和实验组(48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喂,实验组通过饮食调配建立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NAFLD模型,分别于第1、2、3、8、12周末随机抽取对照组大鼠8只,与预定喂养结束的实验组大鼠一起行SWE检查获取肝脏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并处死行病理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mean预测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纤维化F0期、F1期、F2期、F3期、F4期分别有52只、6只、6只、18只、6只,考虑建模成功,其对应的Emean分别为(5.46±0.37)kPa、(6.28±0.33)kPa、(6.42±0.41)kPa、(9.01±0.95)kPa及(15.88±2.49)kPa,不同肝纤维化分期Emea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P<0.05);除F1期与F2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大鼠肝脏Emean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01)。SWE诊断肝纤维化≥F1、≥F2、≥F3、F4期的截断值分别为6.3 kPa、7.4 kPa、8.6 kPa、9.7 kP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89、0.93、0.9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93.3%、100%、100%和85.5%、83.1%、91.3%、92.7%。结论SWE技术可有效评估大鼠NAFLD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判别评分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17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接受肝组织病理检查,并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用ROC曲线评价肝硬化判别评分诊断无或轻度肝纤维化(S0/S1)、显著肝纤维化(S2/S3/S4)、严重肝纤维化(S3/S4)和肝硬化(S4)的能力。结果:S4的肝硬化判别评分明显高于S0、S1、S2和S3(P<0.01);肝纤维化分期和肝硬化判别评分的相关系数rs=0.375(P<0.01);肝硬化判别评分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的面积0.726,阳性预测值95.3%,肝硬化的AUC 0.814,阴性预测值96.5%,严重肝纤维化的AUC仅有0.626,敏感度38.8%。结论:肝硬化判别评分和肝纤维化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肝硬化判别评分可以用于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无显著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但对S2和S3的区分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T2 mapping技术动态定量监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从脊柱侧后方手术入路暴露腰椎间盘,18 G穿刺针抽吸12只L2~3、L3~4、L4~5髓核,各约5 mg,正常L1~2、L5~6和另6只L2~5间椎间盘分别为组内和组间对照。术后第4、8、12周行MR矢状面T2WI和T2-mapping序列检查,取正中矢状面观察各椎间盘的信号,测量T2弛豫时间并与正常组比较。相应各时间点取2只L1~6间椎间盘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纤维环形态、髓核细胞及基质的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18 G穿刺针经脊柱旁路于横突根部可成功穿刺抽吸髓核。6只正常兔及12只实验兔组内对照椎间盘T2WI序列为均匀高信号,12只实验兔椎间盘随术后时间延长信号逐渐降低,第4周呈稍低信号,第8周明显降低,第12周完全呈低信号。正常对照组及术后第4、8、12周组T2弛豫时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F=38.82,P0.05),造模术后第8周T2弛豫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时间进展,HE和Masson染色示椎间盘细胞和胶原逐渐减少,纤维环和髓核分界不清;第8周髓核基质退变纤维化,几乎被纤维组织取代;第12周椎间盘纤维软骨化,局部形成软骨。结论 T2mapping技术可实时定量监测腰椎间盘的退变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92只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期分批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血清学指标检测,定量分析造影动态图像.筛选出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较好的造影参数及血清学指标,按大鼠肝纤维化不同程度(S0~S4)分组,以纤维化程度≥S2、≥S3和≥S4为不同研究终点,绘制筛选所得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血清学指标中的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氮酶、总胆汁酸及总胆红素,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中的强度增量(a1)、峰值减半速率(a2)、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REA)、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HVTT)与肝纤维化分级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出现PI降低,a2增大,AREA减小,HA-HVTT减短的趋势.根据ROC曲线,AREA对纤维化各期的鉴别能力较好(≥S2、≥S3和≥S4期时,AUC分别为0.899、0.902和0.951.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可间接反映大鼠模型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磁共振T1 mapping、T2 mapping评估大鼠肝纤维化和肝脂肪变性,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70)对照组(n=10), 分别于背部注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及生理盐水,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注药后第4、6、8、10和12周,分别随机选取实验组14只和对照组2只大鼠采集MRI,测量肝实质T1值和T2值,并行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将大鼠肝纤维化划分为S0~S4期,脂肪变性划分为F0~F4度,比较肝纤维化各期T1值和T2值,分析其与肝纤维化及肝脂肪变性相关性。结果 S0期大鼠肝脏T1值和T2值与肝纤维化各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1期[(402.01±57.14)ms]肝实质T1值较S3期[(514.83±87.10)ms]和S4期[(518.72±36.50)ms]短(P均<0.05),S2期[(417.49±47.00)ms]肝实质T1值较S4期短(P<0.05);S1期[(65.12±9.46)ms]肝实质T2值较S4期[(55.33±7.30)ms]略延长(P<0.05)。T1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68,P<0.01),T2值与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r=0.72,P<0.01)。结论 磁共振T1 mapping可无创评估大鼠肝纤维化,T2 mapping可无创评估大鼠肝脂肪变性,有望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和肝脂肪变性提供新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