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治疗小儿泄泻的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利用数据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小儿泄泻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数据库小儿泄泻149条方剂记录进行了分析,得出药物用药频次、常用药对、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发现核心药物组合18个,挖掘出新处方共9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小儿泄泻方剂数据进行分析,阐明了近年来治疗小儿泄泻的用药规律,其组方以健脾祛湿为主;基于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新方以清热利湿为主,对研究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中风不语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中风不语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风不语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的91首中风不语处方,以祛风、温阳、活血、化痰药物使用频次较高;常用药对16个,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川芎-防风,占总方剂的17.6%;核心组合12个,新处方6首。结论:中风不语方剂组方以祛风化痰、温阳活血药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腹痛方剂中各种药物的使用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提取《中医方剂大词典》中治疗腹痛的有效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腹痛方剂中常用的药物及其组合规律、提取核心组合形成新方。结果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腹痛的有效方剂共1331首,共涉及中药721味,出现频率高于90的药物共31味,总结了常用药对36对,通过数据挖掘共得到治疗腹痛的核心用药组合10对,并演化新方组合5首。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了从秦汉至现代的中医临床验方,多用理气止痛、和络止痛、健脾助运、散寒温里、缓急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分析手足口病相关古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自秦汉至清末方剂79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相关古方中常用的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根据79首方剂的分析,明确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物组合32个及演化新方5个。结论:初步揭示了治疗手足口病相关古方的组方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可应用于分析方剂组方规律和新方发现。  相似文献   

5.
安军 《当代医学》2016,(9):156-157
目的:结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痹症的中医治疗方剂组方规律进行研究,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进行分析,选出其中治疗痹症的方剂组成,并将各组方中的药物类型输入到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再引入数据挖掘研究方法,对痹症治疗方剂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共选出了100个治疗痹症的典型方剂,对各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与对比后发现,组方中共包括16个常用的中药药对、40个中药核心组合以及8个演化而来的中药新处方。结论本次研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关于痹证的治疗方剂及其组方规律进行明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方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记录,对于中医药的有关研究有积极意义,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讨叶桂治疗木乘土的用药规律。方法参考《临证指南医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中收集的治疗木乘土的医案,筛选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建立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叶桂治疗木乘土的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筛选治疗木乘土医案55例,12例复诊,共70首方剂,涉及中药92种;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茯苓,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人参-茯苓,占总方剂的41.43%;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首。结论叶桂治疗木乘土组方以健脾益气、疏肝理气为主,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便秘方剂的组方规律,并进一步演化新方,为中医治疗便秘和研发新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提取《中医方剂大词典》中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便秘方剂中常用的药物及其组合规律、提取核心组合形成新方。结果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共483首,共涉及中药297味,出现频次≥24的药物共35味,总结了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29对,关联规则分析共8条,潜在核心组合34个,并演化新方8个。治疗便秘方剂的多以推陈致新攻下的大黄、补中益气调和的甘草、活血化瘀润下的当归为主,并在不同程度上配伍枳壳、火麻仁、黄芩等行气、润下、清热的药物。并且攻下泄热、滋阴润肠是治疗便秘的重要方法。结论本研究为中医药治疗便秘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便秘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创新》2019,(29):148-152
目的:运用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15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方剂数据库,利用该软件的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将临床证型、药物及剂量等相关信息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软件分析药物频次统计、规则分析及熵聚类等,总结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116首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剂所含药物频次统计得出常用药物28味;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30个;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6个关联系数较高的潜在药对及6个新处方。结论: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多选用疏风通窍、清热排脓之品进行遣方用药,统计分析结果与各医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用于各中医医家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集成的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其中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得到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方剂227首,中药266味,核心药物有茯苓、黄芪、丹参、山药、泽泻、山茱萸等。支持度设置为45(20%)时,得到常用组合25个,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3~4味药的核心组合,共计14个,新方组合7个。其中含茯苓的方剂有150首,中药218味。结论 :基于复杂系统的熵方法非常适合作为方剂组方规律分析及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的筛选研究。治疗糖尿病肾病多考虑调补脾肾,兼顾疏肝清热、祛湿化瘀,调补阴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薏苡仁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该平台V2.0软件,将含薏苡仁的方剂建立数据库,使用平台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有薏苡仁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结果:通过对含薏苡仁的72首方剂分析,总结出薏苡仁常用药物组合有6个,其所用药物多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祛湿除痹之功,主治疾病13种,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高频疾病"痹病"对比分析,得出薏苡仁可通过不同的配伍达到不同的治疗作用。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研究挖掘的薏苡仁成药组方规律,可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软件,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VIP)中自1956年至2015年12月所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集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73个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规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活血化瘀之品为主,佐以芳香温通、理气化痰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郭振球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郭振球教授2007年9月-2009年3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部分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采用系统中的药物频次统计分析及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分析方剂中的组方规律.结果 对纳入的49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1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郭振球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处方中药物有钩藤、天麻、菊花等150种,药物间核心组合模式多见天麻、菊花等药物与钩藤关联,挖掘演化得到14首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新处方.结论 数据挖掘法对于发现名老中医隐性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较好地体现了郭振球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即多以平肝息风、滋阴益肾、健脾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内服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和开发新型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中文期刊文献中口服中药汤剂治疗IBS-D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方法,通过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纳入处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收集活血化瘀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相关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155个...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汉代以来15位著名医家治疗眩晕方剂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以期对临床治疗眩晕提供参考,并为研发治疗眩晕的中药新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汉代以来15位著名医家对眩晕的论述及医案共128条(方剂),输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对眩晕数据库中的证候统计、药对、角药、药物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演变与提取、新方发现进行研究。结果眩晕证候最多的是肝阳上亢证(30次,23.4%);最常见单药是茯苓(49次,38.3%);其中最常用的对药是炙甘草-白术(29次,22.7%);最常用的角药是炙甘草-白术-茯苓(17次,占13.3%);关联度高的药物组合有白术+当归→炙甘草(置信度为0.937 5)。得到22组3味药的核心组合,核心药物为:人参、白术、炙甘草、陈皮、茯苓、当归;得到治疗眩晕的11个新候选处方。结论提示今后研发治疗眩晕中药新药时优先以肝阳上亢证为适应证;单药、对药、角药优先考虑:茯苓、炙甘草、白术;配伍规律优先考虑:白术、当归配伍炙甘草,陈皮、白术配伍人参等;核心方剂优先考虑:茯苓-茯神-炙甘草,桑叶-白术-菊花等;新候选方优先考虑:茯苓、茯神、炙甘草、陈皮,桑叶、菊花、白术、人参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近30多年来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进行挖掘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筛选并纳入有关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应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TCMISS)2.5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治疗单纯性肥胖方剂57首。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分析,发现方剂中出现频次居前10的药物分别为茯苓、白术、泽泻、大黄、山楂、黄芪、甘草、荷叶、陈皮、决明子。挖掘出高频药对13对,核心组合31个,新处方8个。【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药物之间关联性的定量描述、核心组合提取及治疗肥胖中医新处方的发现,可为研发防治单纯性肥胖的中药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近5年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病例,采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和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97首典型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天麻,其次是丹参、磁石、钩藤、地龙、水蛭等;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前5位分别是"丹参、天麻""磁石、天麻""水蛭、天麻""钩藤、天麻""天麻、地龙";基于系统熵聚类分析方剂组方规律得出药物核心组合8组(16个)和新处方6个。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多用清肝化瘀、活血通络化痰之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刘小虹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思路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中医治疗COPD提供参考。【方法】将刘小虹教授门诊治疗COPD的有效病案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统计、药对组合及关联规则分析、核心药物组合与新方提取。【结果】共纳入处方215首,药物频次居前的药物为甘草、苦杏仁、紫菀、款冬花、浙贝母、紫苏子、半夏、莱菔子、鸡内金、桃仁等,药对组合主要由以上高频药物组成;提取得到核心组合共12个,并衍化出新方6首。【结论】刘小虹教授治疗COPD多以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为大法,并根据病症缓急、证型不同等加以调整。遣方用药喜用“三子”(紫苏子、莱菔子、苦杏仁)以降气平喘,多用“三叶”(龙脷叶、枇杷叶、人参叶)以止咳化痰、清宣肺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分析奚嘉名老中医运用益气养血法治疗不孕症经后期用药特点,传承奚嘉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的经验。方法 收集并整理奚嘉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经后期的处方,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对处方中药物进行性味、归经、频次、药物组合等分析与新方发现。结果 通过对201首处方所含155种药物分析,得出药物以甘温为主,多归于肝、脾、肾经,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当归、菟丝子、覆盆子、熟地黄、黄芪使用频次最高。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4个核心药物组合,经奚嘉名老中医审核总结出新方。结论 奚嘉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经后期以益气养血为主,用药以黄芪、当归、熟地黄、菟丝子、覆盆子、淫羊藿、女贞子为基础,随病、证及其虚实强弱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