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05~2007年诸城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麻疹流行特点,进一步加速麻疹控制工作.[方法]对诸城市2005~2007年诸城市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合计报告麻疹77例,各年分别报告41、8、28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85/10万、0.75/10万、2.64/10万.77例病人中, <8月龄9例,>20岁37例;3~5月占80.52%;城区占40.26%,农村占59.74%;22.08%有麻疹疫苗免疫史,57.14%无免疫史,20.78%免疫史不详.[结论]诸城市2005~2007年麻疹发病为暴发和散发并存.  相似文献   

2.
德州市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德州市麻疹发病流行特征,指导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方法]对2005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德州市2005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47例,确诊369例,发病率为6.72/10万.在15处暴发点发病56例,其他均为散发.369例病人中,8月龄至5岁占36.85%,18岁以上占38.49%;3~7月占全年总数的88.62%;麻疹流行初期,25例为院内感染;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69.38%.[结论]2005年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基础免疫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贺生  甘启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799-1801
[目的]分析2007年成都市龙泉驿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麻疹监测报告系统对成都市龙泉驿区2007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19.70/10万.发病呈暴发流行的特点.3~8月为麻疹高发季节,6月和7月为发病最高峰.5岁以下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其中,以1岁以下和3~5岁年龄组为最高.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7.92%,无免疫史者占42.45%,免疫史不详者占39.63%.流动人口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51.87%.[结论]1岁以内婴儿免疫工作和小年龄组儿童的麻疹疫苗复种工作急需加强.尽可能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免疫覆盖率.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龙岩市麻疹流行状况,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对2005年龙岩市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29例,确诊麻疹101例,报告发病率为3.52/10万,其中永定县发病率为15.58/10万,并在2处小学发生暴发.101例病人中,3~7月龄5例,7~13岁41例;4~7月84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76例,占79.2%.[结论]2005年麻疹发病率明显升高,主要原因是存在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分析和预测济南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判定高危人群,评价加速控制麻疹工作进展。方法根据济南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2000~2005年麻疹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济南市2000~2005年共报告麻疹暴发13起。66例。全部为本市人口暴发,无外来人口和混合暴发。在本市人口暴发中,1~4、5~10和30~39岁分别占21.21%、45.45%和12.12%。暴发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34.85%。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为60.6l%和4.54%。结论控制暴发的重点在学龄儿童。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是减少麻疹发病,控制麻疹暴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04-2010年麻疹流行状况,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平顶山市2004-2010年共报告麻疹2 825例,年均发病率为8.12/10万,每年3~6月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以0~3岁组发病率最高,7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占发病总数的72.92%;全市各县市区均有麻疹病例报告;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本地病例中无免疫史占19.61%,流动病例中无免疫史占31.82%;2004-2010年全市共报告40起麻疹、风疹暴发疫情,均经过实验室确认。结论常规免疫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不高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提高易感人群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济宁市麻疹发病情况,探讨流行因素.方法根据济宁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济宁市2005~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6年济宁市共发生麻疹1225例,发生麻疹暴发25起,暴发病例占全市发病总数的46.69%.所有麻疹病例中,<8月龄儿童占11.92%,8月龄~14岁年龄组占40.41%,15岁以上年龄组占46.67%,有免疫史24占20.00%,无免疫史占33.88%,免疫史不详者占46.12%.部分病例调查发现有医院交叉感染和病例接触史.结论要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报告,减少暴露、做好传染源隔离治疗也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徐堃  廖安波  李平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2):4345-4346
[目的]了解我市近8年来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状况,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上报个案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4 701例麻疹病例分布于全市所有县(市、区),全年均有发病,高峰在4~7月份,占发病总数的48.56%.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为主占94.66%,其中又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7.39%,未免疫和免疫史不祥的2 001例,占62.10%.[结论]学龄前儿童为高发病年龄段,麻疹发病提示当地存在免疫空白人群.今后应重点加强适龄儿童常规免疫,落实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对漏种儿童及时补种并对该年龄段儿童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才能有效的控制和最终消灭麻疹.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不同时期麻疹暴发疫情特点,制定有效可行的防制措施.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比较1990-2000年和2001-2007年武隆县麻疹暴发和流行的特征及因素.结果 1990-2000年麻疹暴发病例≤1岁发病占10%、≤15岁发病占56.15%、≥20岁发病占25.38%,2001-2007年≤1岁发病占15.56%、≤15岁发病占82.22%、≥20岁发病占11.11%;1990-2000年暴发病例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1-2007年暴发病例有免疫史与元免疫史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接种率地区出现麻疹疫情.结论 两个时期麻疹暴发病例的发病年龄段发生了变化,应根据不同时期麻疹暴发特点制定控制麻疹疫情,加强基础免疫和疫情报告的管理;加强疫苗储存、接种质量管理,提高业务人员素质;控制麻疹暴发疫情的最佳手段是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5~2010年通州区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将该区麻疹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通州区共报告麻疹暴发疫情11起,累计病例45例;外来人口病例44例,本市人口病例1例;暴发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8.89%,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为91.11%.结论 控制麻疹暴发的重点在于对外来人口的综合管理,高质量的MV常规免疫接种是减少麻疹发病,控制麻疹暴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2001~2004年麻疹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为分析和预测上海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判定高危人群,评价加速控制麻疹工作进展。方法根据上海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2001~2004年麻疹爆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上海市2001~2004年共报告麻疹爆发73起,262例。本市人口爆发9起,45例;外来人口爆发62起,217例;混合爆发2起。在本市人口爆发中,<10~14岁和30~39岁分别占46.77%和44.44%。在外来人口爆发中,5~9岁和20~29岁分别占33.64%和23.50%。爆发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12.60%,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为42.57%和45.04%。结论控制爆发的重点在学校和外来人口。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是减少麻疹发病,控制麻疹爆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赵代虹  王伟军  王青  刘洋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22-2723,2725
[目的]掌握重庆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2001~2005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累计发生麻疹7558例,暴发病例占30.79%,发病率为3.69/10万~6.85/10万。麻疹流行仍有一定的季节性,流行强度不均匀,存在明显计免薄弱地区。麻疹主要发生在14岁以下儿童,共6020例,占病例总数的79.65%。无免疫史1988例,8月龄~7岁以下儿童占52.06%。8月龄以下儿童麻疹呈上升趋势。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不十分理想,敏感性和报告及时性较差。[结论]切实作好基础免疫、控制暴发、加强疑似麻疹及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是降低麻疹发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2005—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1年石家庄市麻疹专报系统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石家庄市2005—2011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20.61/10万。2010年石家庄市发生麻疹局部流行,是麻疹发病最高的年份,共报告麻疹病例1 902例;2011年是麻疹发病的最低年份,共报告13例。石家庄麻疹发病人群主要以15岁儿童为主,流动人口的发病人数占全部病例的65.43%。结论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做好适龄儿童及流动人口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是该市控制麻疹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张琰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68-2670
目的分析周至县2009年麻疹暴发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评价,提高疫情控制处理水平。方法疫情资料来自麻疹监测系统,采用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IgM抗体,诊断依据《西安市麻疹监测方案》。结果 2009年全县报告麻疹疑似病例61例,其中确诊42例,报告发病率为9.66/10万,散发和暴发并存,发病以〈5岁儿童为主。报告病例中有MV全程免疫史仅占19.67%,无免疫史高达70.49%,免疫史不详者1.64%。暴发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MV常规免疫不落实、传染源管理不善。结论采取以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为主的免疫策略可控制暴发,并注意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2005~2007年济南市麻疹疫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3年济南市麻疹发病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济南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济南市合计报告麻疹762例,年均发病率为4.18/10万。年均发病率城区与近郊为4.89/10万,远郊为3.44/10万(P<0.01)。762例病例中,3~7月占64.70%,11~12月占20.47%;男性占56.56%,女性占43.44%;<8月龄占17.19%,15~34岁占36.35%,35~69岁占6.56%;流动人口占9.97%;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14.44%;暴发疫情25起,发病127例。[结论]济南市麻疹发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存在局部暴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济南市1998-2006年风疹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预测风疹流行趋势,判定高危人群,预防和控制风疹爆发和流行。方法根据济南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风疹监测系统资料,对1998-2006年风疹爆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济南市1998-2006年报告风疹爆发疫情74起、1212例,占全部风疹病例数的73.10%(1212/1658)。爆发疫情中本市人口病例占94.14%(1141/1212);中学爆发疫情43起,占爆发总起数的58.11%;5-14、15-19、20-29岁病例分别占50.50%、45.21%、3.80%。爆发疫情病例中有风疹减毒活疫苗(Rub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me,RubV)免疫史的仅占0.49%,无RubV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93.65%和5.86%。结论预防和控制风疹爆发的重点在5-19岁人群。高质量的RubV常规预防接种是减少风疹发病,控制风疹爆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Following the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PAHO) recommendation on measles eliminatio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of WHO (WPR) is emphasizing accelerated measles control programme especially since the achievement of polio eradication in WPR in 2000. This includes upgraded surveillance and mass measles vaccination campaign for children aged 9 months to 4 years. However, there are limited scientific evidences support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programme in Laos. To examine measles elimination feasibility in the country, we conducted measles outbreak investigation using immunoglobulin M (IgM). From March 1999 to March 2000, we conducted 7 outbreak investigations. At the outbreak sites, we examin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ases and collected individual data. About five blood samples were drawn from each outbreak, and IgM antibodies to measles were tested. Of 7 investigated outbreaks, 5 were confirmed as measles, one was chickenpox, and one occurred in the inaccessible area due to flooding. In a village of high land Lao, blood drawn was refused. Of 185 cases, 64 (34.6%) cases were immunized, and 110 (59.5%) were unimunized. The estimated vaccine efficacy is 67.9%. The number of measles cases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was 74 (40.0%), which represented 2.5%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investigated villages. Our findings showed various difficulties of the surveillance and the limited outcomes of mass measles vaccination campaign under the accelerated measles control programme by WPR. Efforts to improve cold chain as well as increasing routine immunization coverage must be the priority of measles control.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青铜峡市2004年麻疹暴发的原因.[方法]对每起麻疹暴发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青铜峡市2004年共发生5起麻疹暴发,疫情波及5个乡(镇),累计报告发病48例,占本年度发病总数的53.33%,无死亡病例.麻疹暴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4~5月;发病年龄为4~16岁,均为在园、在校幼托儿童及学生.本市人口暴发2起,发病9例,占暴发总数18.75%,外来人口暴发2起,发病30例,占暴发总数62.50%,混合型暴发1起,发病9例,占暴发总数的18.75%.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工作开展差,疫情报告不及时,实验室监测不完善等延误了采取应急预防控制措施,是造成疫情蔓延的主要原因.[结论]麻疹暴发是影响青铜峡市麻疹疫情的主要因素,流动儿童麻疹暴发在麻疹暴发中具有重要意义,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仍是目前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