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广如  王霞  蔡玉强 《贵州医药》2011,35(4):333-334
胸椎结核在脊柱结核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椎体破坏、塌陷后易引起后凸畸形,加之脓肿、死骨及坏死椎间盘等压迫脊髓,患者可能出现截瘫、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采用保守治疗常出现后凸畸形和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我们认识到在病灶清除基础上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关键。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我们采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26例胸段脊柱结核,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2002年2月起,我科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脊柱融合,前路内固定系统固定,对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脊髓压迫、胸椎肿瘤进行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48%,其好发部位以腰椎多见,其次为颈椎、胸椎、胸腰椎,而发生在颈胸段结核(cervi-cothoracic spinal tuberculosis,CTSTB)约占整个脊柱结核的5%。颈胸段包括C7~T3椎间盘及椎体及其附属结构,解剖上颈胸交界处是颈椎前凸与后凸性胸椎之间的过渡区。因为颈椎是负重结构,结核破坏这些椎体常导致脊柱不稳、严重后凸畸形、大面积椎旁脓肿和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因此应当尽早手术,清除病灶,重建颈胸结合部的稳定性。结核病灶清除,神经压迫的解除,脊柱后凸的复位及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和维持是CTSTB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单纯前路手术具有直视下操作,根治性清创,更广泛  相似文献   

4.
梁军  何纪超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38-1639
脊柱结核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约1/2~1/3。而胸腰椎结核常常并发后凸畸形或瘫痪,致残率较高。我院2000年3月-2003年5月共为12例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施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矫形并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曹秦辉  李永民  王旭 《河北医药》2012,34(11):1685-1686
近年来,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胸腰椎结核最为多见,致残率较高,保守治疗很难解决脊柱后凸畸形和迟发性神经损害,采用一期手术进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减压,前路或后路内固定,并发症少,对矫正畸形,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临床效果肯定[1,2].脊柱稳定性的重建与维护在脊柱外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3].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23例,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儿童脊柱结核的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或抗结核治疗痊愈的30例儿童脊柱结核的CT影像资料,分析儿童脊柱结核的特征性影像表现.结果 儿童脊柱结核椎体受累以胸椎多见64.4%(58/90);其次为腰椎受累,占26.6%( 24/90);而颈椎受累占7.8%( 7/90).病变椎体骨质破坏主要为中心型63.3% (19/30),以边缘性为主的椎体破坏率10.0%(3/30).而后凸畸形发生率达76.7%(23//30).结论 儿童脊柱结核在CT上有一定特异性表现,胸椎受累常见,主要为椎体中心型骨质破坏,多致儿童脊柱后突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前后路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胸椎结核合并后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我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治疗的胸椎多节段结核合并后突畸形18例。观察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后凸畸形矫正状况及截瘫恢复情况,手术方式均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前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对18例患者进行20个月以上随访,全部患者脊髓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脊柱后突从术前平均42°矫正至术后平均24°,全部患者于术后4~8个月(平均5.5个月)植骨融合。结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能矫正后凸畸形,阻止后凸畸形进一步发展,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截瘫恢复。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约占全身关节结核的50%以上。其中以胸、腰椎结核最常见,常多节段受累,导致胸、腰段脊柱失稳、后凸畸形、脊髓受压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胸、腰椎结核的病灶彻底清除及稳定性的一期重建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68例,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以及护理人员的悉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和骨关节结核。其发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与脊柱其他感染性疾病相似,难以明确诊断,常导致漏诊、误诊,甚至误治。患者不能得到及时诊疗,随着病情加重,常在出现神经损伤、骨质破坏、脊柱不稳、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后就诊,给临床治疗增加难度,也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早诊断、早治疗”是影响脊柱结核预后的关键因素。随着诊断技术快速发展和治疗方案不断更新,其诊疗水平显著提升,但受耐药、传染病传播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脊柱结核患者数量反呈上升趋势。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水平,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脊柱结核典型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刘俊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3):442-443
脊柱结核的椎体病变是因循环障碍及结核感染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及坏死,并有干酪样改变和脓肿形成,椎体因病变和承重而发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弯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驼峰畸形,胸椎结核尤为明显[1].近年来患病人数逐年上升,从而严重威胁着众多脊柱结核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2].随着对脊柱结核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其全面系统的综合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3].笔者对86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和相关药物的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玉珍  马淑萍 《天津医药》1995,23(9):529-531
年龄较轻是脊柱后凸和后侧凸畸形所致肺心病的特点。患肺功能障碍和动脉血气异常程度与脊柱畸形类型和脊柱畸形角度显相关。即脊柱后凸或后侧凸≥90°,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用力肺活量(FVC)的降低较脊柱畸形〈90°显(P〈0.05),后侧凸畸形PaO2与FVC显低于后凸畸形(P〈0.05)。脊柱后凸或后侧凸患由于心脏、血管在胸腔位置的变化,使肺心病的X线片和心电图诊断率明显低于一般  相似文献   

12.
畸形性骨炎在我国较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误诊为胸椎结核,现分析报告如下。 患者,女,69岁,于1995年3月4日入院。6个月前负重后感腰背部持续性钝痛,反复发作。无胸痛、咳嗽,无低热、午后潮热及盗汗。2个月前于当地医院就诊,X线摄片后诊断为“胸椎结核”。即服用异  相似文献   

13.
王忠远  吴锦隆  安尊发  姚静  闰飞  黄凌云 《贵州医药》2009,33(12):1085-1086
胸腰椎肿瘤以胸腰椎疼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后突畸形,长时间的压迫硬脊膜及神经根,导致完全或不全性瘫,早期易误诊为结核.核磁共振、CT有助于签别诊断。我们采取彻底切除瘤体解除神经根受压,纠正后突畸形及脊柱侧弯、钛网植骨加钢板或T棒固定治疗该病,通过随访未见脊柱的侧弯及后突畸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保守治疗必要时结合手术干预治疗小儿脊柱结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4例小儿脊柱结核患者进行1~14年的回访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探讨小儿脊柱结核手术方法的选择,分析单纯病灶清除与前路植骨对小儿脊柱结核后凸畸形的影响。结果 54例小儿脊柱结核患者保守治疗痊愈17例,单纯保守治疗治愈率31.48%。保守治疗结合手术干预治愈37例(68.52%)。54例长期随访病灶愈合率100%,半年未愈3例,1年后复发1例。1年未愈复发率5.56%。术前后凸畸形发生23例,畸形发生率42.59%。23例后凸畸形手术病例中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8例,术后畸形较术前矫正Cobb角13°~26°,平均17°。结论小儿脊柱结核早期诊断治疗有约1/3的患儿可通过单纯保守治疗治愈。对合并较大脓肿、窦道、死骨、截瘫、畸形等明确手术指征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矫正和减少后凸畸形发生,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慢性腰痛是骨科常见的疾患,有些病理比较清楚,诊断并不困难,如骨折、结核、风湿、化脓性脊椎炎、肿瘤、椎骺炎、创伤性间盘脱出等,但有些病理尚不十分明了,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近些年来已引起骨科学者的注意,但国内文献报告尚少,我们于63年曾对126例矿工慢性腰痛脊柱X线摄片作了初步分析,发现先天性腰骶部畸形,脊柱姿势异常及退行性改变与腰痛有密切关系,本文就64年中我院骨科门诊中慢性腰痛  相似文献   

16.
日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腰椎专业组采用脊柱节段切除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固定技术,成功地为一名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实施了矫形手术。术后,患者不但挺直了腰板,身高还增加了11厘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例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恶变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就其命名、误诊原因、诊断及治疗方面作初步探讨。认为误诊的根本原因是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提出术前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既可确诊又能获得合理治疗,治疗应采取大块切除瘤体。恶性或术后复发恶变的骨母细胞瘤采取瘤段骨切除体外灭活和骨结构重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既降低复发率,又保全了关节功能。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恶变的初步探讨(附2例报告和文献复习)@张德纯$四川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637000@吴青$四川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637000@周继雍$四川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相似文献   

18.
脊柱结核患者常见截瘫,可出现明显角状后凸畸形,本文采用病灶清除的同时,行椎体间立柱式嵌入植骨重建脊柱稳定性,但植骨融合,需时较长,若术时选用Harrington(哈氏)棒撑开内固定即可重建脊柱的稳定,从而纠正脊柱角状后突和侧弯畸形。为便于病灶清除和顺利上哈氏棒,我们改用"L"形肋骨横突切除术切口为""形棘突旁弓背形切口。  相似文献   

19.
周焯家  张美心  赵筑川  李波  彭智 《贵州医药》2005,29(10):918-919
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强调预防和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但下腰椎结核传统的治疗常因后凸畸形加重而出现神经根损伤.我们自2000年5月至2003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并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结核患者1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钢板固定29例(髂骨植骨14例、肋骨植骨5例、钛网植骨10例),采用单钉棒内固定5例(髂骨植骨2例、钛网植骨3例).对34例采用经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术的胸椎结核患者随访12~24个月,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功能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脊柱稳定性情况,对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灶局部疼痛于术后半年消失,8例截瘫患者术后4个月截瘫基本恢复至正常.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5.2~41.5°,平均27.3°,术后Cobb角0~28.4°,平均10.7°,较术前平均矫正度数16.6°.术后1年Cobb角丢失0~8°,平均丢失2.5°.随访12~24个月,33例达到植骨融合标准;1例虽未达到标准但疼痛消失,植骨内固定稳定,恢复日常生活.无手术感染及结核复发.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彻底、直视下减压安全充分、复发率低、矫正后凸畸形满意、早期恢复脊柱稳定性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