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气湿化瓶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氧气湿化瓶采样培养,了解氧气湿化瓶的污染情况。方法 按常规无菌操作规范,采集洗涤液或瓶内液培养分离细菌。结果 氧气湿化瓶污染严重,污染菌主要为不动杆菌、产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氧气湿化瓶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对湿化瓶的定期更换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为减少用氧患者呼吸道感染机会,对氧气湿化瓶常规消毒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氧气湿化瓶的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持续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实验分析。方法将3个消毒监测阶段分为3个组。第1组为48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第2组经改进消毒方法后的55份湿化瓶进行监测;第3组经改进吸氧装置各环节消毒措施后,对58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并对改进消毒前后的湿化瓶、湿化液及持续使用湿化液每天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和持续使用后第1天的湿化液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改进消毒方法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第3组持续吸氧后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有效期限为5天,湿化瓶、湿化液改进消毒方法后细菌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结论实验表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必须更换消毒,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既能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氧气湿化瓶是一种连接氧气供应渠道与患者之间的重要器材,其主要作用为对患者吸入氧气的加湿放置气体对患者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增加肺泡活性,并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直观的吸氧动态观察以及流量的调节依据[1]。氧气湿化瓶主要由滤芯、瓶壁、湿化液组成,在吸氧过程中易产生细菌的滋生,若缺乏有效而规范的消毒管理措施,极易导致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等不良结局的发生[2]。既往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主要由临床科室应用消毒剂进  相似文献   

4.
<正>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而氧气湿化瓶是临床常见的氧气吸入治疗装置,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湿化液将氧气湿化,避免干燥的氧气刺激呼吸道黏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氧气的治疗效果。然而氧气湿化装置能够产生大量的直径<4μm的气溶胶,细菌污染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后,产生大量含有致病菌的气溶胶,随着氧气的吸入,沉积  相似文献   

5.
氧气湿化瓶是医院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必备装置,而氧气湿化瓶的细菌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1]。临床上常规用清水冲洗后消毒,氧气湿化瓶反复使用后其内壁附有不同程度的污迹,不能彻底清洁,不能及时干燥,保存方法不正确,存放过程中易被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制氧气湿化瓶消毒晾干架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集中消毒的氧气湿化瓶60个,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个.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的氧气湿化瓶消毒晾干架进行消毒、晾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将氧气湿化瓶放在大塑料桶内一一灌满消毒液消毒.观察2组工作效率、贮存不同时间段内细菌采样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氧气湿化瓶贮存4、7、10 d细菌采样合格率均为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 (18/30),36.7%(11/30),20.0% (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消毒时湿化瓶浸满消毒液、消毒后冲洗湿化瓶、晾干所需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4±0.3)min比(8.6 ±0.5)min,(2.1 ±0.3)min比(9.8 ±0.9) min,(1.2 ±0.3) min比(5.6±0.5)m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自制氧气湿化瓶消毒晾干架,消毒、晾干、贮存氧气湿化瓶的效果优于传统法,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护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与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用后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OT-MⅡ型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用后的污染程度,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因素。方法随机选同一ICU病房用后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和可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各50只,按照《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3.17.7.2进行采样后送检验科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50只OT—MⅡ型湿化装置平均使用时间225.6h(9.4d),49只各层面未检出细菌,1只OT—MII型氧气湿化装置内容物的上表面检出一个G’球菌菌落,使用后细菌污染率2%;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使用后1d染菌率32%。两种湿化瓶使用后的污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x2=15.89,P〈0.05)。结论应当尽量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氧气湿化瓶系统消毒管理监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的氧气湿化瓶是一个极易带菌的感染源,而因此造成医院感染已被临床所证实。目前,各医院对湿化瓶的消毒已引起重视,有的已采用一次性湿化瓶。对湿化瓶的研究,也有报道。这对控制因氧气湿化瓶污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有积极意义。氧气湿化瓶系统是指流量表—过滤管—湿化瓶—湿化液,它是一个整体,仅考虑某一方面,就不能根本上消除感染隐患。  相似文献   

9.
氧气湿化瓶是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治疗工具,尤其是对呼吸功能较差,血氧浓度低于正常的患者使用较多,因患者患病期间抵抗力较差,致病菌会随着湿化瓶的污染而导致患者呼吸道的感染发生,因此做好氧气湿化瓶的集中消毒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保证。对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次性输液器的新用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在消毒灭菌质量检查中 ,从氧气装置的湿化瓶和橡皮胶管中多次培养到致病菌 ,以绿脓杆菌、葡萄球菌为多见。这些医源性污染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为了杜绝因吸氧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我们在实践中 ,应用一次性输液器的滤器来过滤、阻止细菌进入呼吸道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作用原理在湿化瓶的氧气出口管上安装一次性输液器滤器 ,它的作用是 :在输氧过程中可以滤除细菌、阻止细菌进入呼吸道 ,预防病人因湿化瓶污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2 操作过程2 1 消毒灭菌 先将湿化瓶和橡皮管浸泡在 1∶2 0 0浓度的84消毒液中 ,10min后取出 …  相似文献   

11.
目前,基层医疗单位,氧气表湿化瓶的日常管理,是采用将湿化瓶盛水装附于氧气筒的氧气表上的方法。作者在工作中发现这种管理方法,存在着流量表因零件长期受潮氧化失灵,影响给氧量的准确性;橡胶输氧管受潮,细菌易繁殖,增加交叉感染机会;缩短流量表和橡胶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吸氧可改善人体缺氧的状态 ,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 ,近年来文献报道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细菌污染程度相当严重 〔1〕,致病菌检出率高达 2 0 % 〔2〕。给吸氧病人增加了感染机会。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我们对吸氧的消毒管理做了以下改进 ,介绍如下。1 湿化液的选择  采用瓶装生理盐水 ,可避免由于桶装蒸馏水长期搁置所致的细菌污染。湿化液每 2 4小时更换 1次 ,生理盐水启用后放置时间 4 8小时。2 湿化瓶的消毒湿化瓶采用 2‰的洗消净浸泡 1小时 ,倒置晾干水份备用。用时 ,用少量生理盐水冲刷内壁以去除洗消净刺激性气味 ,对长期吸氧的病…  相似文献   

13.
加强氧气湿化瓶的使用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气是抢救患者必备条件之一,湿化瓶的污染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危。吸气患者大多为重患,机体抵抗力低下。若供气系统污染极易导致医院肺内感染,这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甚至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威胁,对医疗抢救工作也设立了极大障碍。因此加强氧气湿化瓶的使用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快速去除氧气湿化瓶的水垢。用去污粉手工刷洗和1:10手术器械除锈剂水溶液浸泡后对比观察去除氧气湿化瓶内水垢的效果。1:10手术器械除锈剂水溶液除氧气湿化瓶水垢效果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给予急诊抢救患者持续的未经湿化中低流量的吸氧,观察其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可行性。方法将中低流量吸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连接氧气表,安装未加任何湿化液的湿化瓶;对照组患者常规蒸馏水湿化。比较两组患者<12 h、12~24 h和24~48 h患者呼吸道反应及湿化瓶的细菌检测指标,护士安装吸氧装置的时间统计。结果两组患者均无鼻咽部的明显不适,鼻黏膜干燥血丝现象比较无明显差异,湿化瓶的细菌检测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未添加湿化液的吸氧装置安装更简便,缩短了抢救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室患者中低流量给氧无需湿化,干燥给氧的的湿化瓶无需每日更换,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徐珺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72-173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清洗方法改进的效果和保存期限。方法:实验组湿化瓶用改进清洗方法即安必洁多酶清洗液清洗后消毒,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即清水清洗后消毒,分别于消毒后60min、2,4、6d4个时间段进行肉眼观察和细菌学检测。结果:两组湿化瓶4个时间段的肉眼观察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湿化瓶在消毒后60min细菌学检测均无细菌生长,实验组在消毒后2、4.6d细菌总数均〈10 cfu/件,且未检出致病菌,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湿化瓶经多酶清洗液清洗消毒后有效地确保了消毒效果和保存期限,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研究可行性,选择一种合适的临床氧疗方法。方法:将90例的基层医院心内科且符合吸氧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吸氧条件为采用常规湿化瓶,观察组患者的吸氧条件为采用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对比两组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鼻咽的不适发生率及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结果:对照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6.67%,观察组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5.56%,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鼻咽干燥鼻咽发痒及氧气异味的不适发生率分别为53.33%、57.78%、15.56%,观察组患者在鼻咽干燥、鼻咽发痒及氧气异味的不适发生率分别为15.56%、13.33%、13.33%,观察组在鼻咽干燥及鼻咽发痒的不适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氧气异味方面(P>0.05);对照组的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为(39.1±0.5),观察组的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为(32.5±0.2),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应用于基层医院的心内科,可降低氧气湿化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鼻咽的不适发生率、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并能够减少护理时数及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程莉  曾颖 《中国药业》2010,19(21):64-65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溶液+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将96例老年AECOPD患者随机分为经湿化瓶氧气雾化双鼻导管吸入组和经空气压缩雾化器雾化喷气嘴吸入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改善程度。结果两种方法雾化吸入治疗均可使老年AECOPD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经湿化瓶氧气雾化双鼻导管吸入组患者依从性更好、效果更明显。结论经湿化瓶氧气雾化双鼻导管吸入异丙托溴铵溶液+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更适合老年AECOPD患者。  相似文献   

19.
医院内呼吸道感染是一种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其病死率高达 5 0 %左右。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吸氧时湿化瓶或管道染菌所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 ,我院对氧气湿化装置的消毒与管理较为重视 ,按福建省有关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要求制定了消毒措施。即每天更换氧气湿化瓶水 1次 ,用冷开水或灭菌蒸馏水 ,每周消毒湿化瓶 1次 ,夏天每周 2次 ,管道采用一次性给氧管 ,一人一管。医院感染监控室不定期进行湿化装置的细菌学检测 ,去年检测 5 6份 ,对其中不合格的 8份 ,立即查找原因 ,进行整改。之后再检测 6 7份 ,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有效清洗消毒方法。方法将2008年1月至12月湿化瓶清洗后抽检60件作为对照组,将2009年1月至12月湿化瓶清洗后进行干热处理抽检60件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的采样和细菌培养情况,分析清洗消毒效果。结果实验组清洗消毒后合格率100%。对照组清洗后合格率86.7%。结论氧气湿化瓶采用清洗后进行干热处理,易于储存,不易污染,可以达到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