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sensitive K+ (K+ATP) channel that was implicated in th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phenomenon, has a role in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FGFs). For this purpose, we administered glibenclamide, a specific K+ATP channel blocker, before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FGF, FGF-1) treatment, in rat heart subjected to left ventricular ischemia for 20 minutes followed by reperfusion for 24 hours. Creatine kinase (CK) activity was analyzed in myocardial tissue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cardiac injury. FGF-1 treatment markedly maintains CK activity. This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FGF-1 was blocked by glibenclamide. As shown by ultrastructural data, Ca2+ overload and associated cardiomyocyte alterations shown in glibenclamide-treated rats were not observed in specimens from the FGF-1 group.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FGF serves as an effector in I-PC and support a clinical interest of these proteins for increasing myocardial ischemic tolerance.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影响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EPO 5000IU/kg)3组,每组10只,测定再灌注末血清和心肌组织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细胞上清液中LDH、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则显著降低(P<0.01),缺血组再灌注组凋亡率均升高明显(P<0.01)。治疗组的LDH、MDA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P<0.01),SOD则高于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P<0.01),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再灌组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有少量iNOS表达,缺血再灌注组iNOS表达升高(P<0.01)而EPO治疗组表达减少(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EPO抑制iNOS蛋白的表达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2 (FGF - 2 )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 2 (FGFR - 2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79例胃癌及癌旁组织FGF - 2和FGFR - 2表达水平进行分析 ,2 1例胃溃疡病例和 6 1例癌旁组织一起用作对照。结果 :胃癌组织中FGF - 2和FGFR - 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 (P <0 0 5 ) ,FGF - 2和FGFR - 2的表达量在有淋巴结转移标本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 ,而二者表达量在不同组织学分型和肿瘤病理分级标本中相差不大 (P >0 0 5 )。胃癌组织中FGF - 2和FGFR - 2表达量呈一致性。结论 :胃癌组织中FGF - 2和其受体表达量明显高于非癌组织 ,FGF - 2和FGFR - 2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心肌再灌注损伤中一氧化氮合酶及其基因异常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Cui S  Zhu H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27-330
目的用鼠的离体工作心脏研究心肌再灌注损伤中一氧化氮(NO)、NO合酶(NOS)同功酶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心肌组织NOS同功酶mRNA表达,测定心肌组织中的丙二醛(MDA)、NOS及冠脉流出液的NO、肌酸磷酸激酶(CPK)的量,同时检测心脏缺血再灌注前后的心功能变化。并分别于冷停跳液中加用地塞米松(Dex)和缓激肽(BK),观察其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结构型NOS(cNOS)的mRNA表达下调,诱导型NOS(iNOS)的mRNA表达上调;cNOS活性下降,iNOS活性升高,NO量减少。使用Dex后,与缺血再灌注的对照组相比,iNOS的mRNA表达下调,iNOS活力下降,NO分泌减少,并且心功能恢复好转,MDA、CPK下降;使用BK后,NOS的mRNA表达无变化,cNOS活力升高,NO分泌增多,心功能恢复有好转,MDA、CPK亦下降。结论NOS同功酶表达的变化可能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激活cNOS或下调iNOS的mRNA表达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蕲蛇酶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病理形态学观察蕲蛇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光镜及电镜观察缺血3h恢复血流再灌24h后脑组织形态学变化。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用药组分别在缺血即刻或再灌即刻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的蕲蛇酶,观察比较模型组和蕲蛇酶所有给药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缺血即刻给蕲蛇酶4U/kg组较再灌即刻给蕲蛇酶同剂量组显著减小梗死灶(P〈0.001),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并使脑组织中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蕲蛇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脑组织中bFGF表达增高有关;提示该药早期使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藻蓝蛋白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 家兔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编号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藻蓝蛋白1、2、3组,除假手术组外均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模后2 h,藻蓝蛋白1、2、3组用藻蓝蛋白混悬液50、200、400 mg/(kg?d)灌胃2周,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灌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周时家兔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缺血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 藻蓝蛋白2、3组NO和SOD、eNOS明显提高,iNOS阳性细胞数增多,缺血区组织VEGF、VEGFmRNA高表达,ET-1、CK-MB和心肌MDA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藻蓝蛋白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变化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鼠心灌流模型;将18只SD大自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一再灌组及卡托普利组;观察心肌iNOS mRNA表达及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肌酸激酶(CK)含量和冠状静脉流出液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心肌iNOS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01),iNOS活性增高(P〈0.001);卡托普利组再灌注30min,心肌iNOS mRNA表达及其活性、心肌MDA含量均低于缺血-再灌组(P〈0.01,P〈0.05),而心肌SOD活性(P〈0.01)和CK含量(P〈0.05)高于缺血-再灌组,再灌注期间冠状静脉流出液NO含量高于缺血-再灌组(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心肌iNOS基因表达上调,心肌iNOS活性增高;影响心肌iNOS mRNA表达、调节心肌iNOS活性可能是卡托普利抗心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链脂肪乳剂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Sham组):不进行任何药物处理;模型组(Model组):0.9%氯化钠溶液2 mg·kg-1·d-1静脉注射5 d;长链脂肪乳剂组(LE组):Intralipid 2 mg·kg-1·d-1静脉注射5 d。末次给药后24 h建立大鼠左前降支结扎I/R模型,其中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持续监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取心脏进行梗死面积分析,取血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结果:与Model组比较,LE组心肌梗死面积占危险区心肌百分比(IR/AAR)和梗死面积占左室面积百分比(IR/LV)显著降低(均P<0.05),LDH释放量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Model组缺血期及再灌注期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RPP)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LE组和Sham组缺血期及再灌注期MAP及RP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链脂肪乳剂预处理能够缩小大鼠心肌I/R损伤后梗死面积、减少LDH释放,同时减缓因I/R损伤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外源性给予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后,大鼠小肠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改构体a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夹闭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改构体aFGF治疗组和野生型aFGF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于缺血45min后于2、6、12、24h活杀,取血度小腑组织标本,检测血浆中D-乳酸含量度组织中增殖细胞棱抗原(PCNA)的表达特性。结果:血浆D-乳酸变化及HE染色显示,再灌注后6h屏障功能损伤最严重,而改构体aFGF治疗组损伤在伤后24h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所减轻。PCNA的表达趋势与D-乳酸类似。结论:改构体a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与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异氟醚预处理延迟相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延迟相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均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2.0%异氟醚预处理组(预处理组).假手术组吸入100%氧气2 h,24 h后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I/R组吸入100%氧气2 h,24 h后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预处理组吸入2.0%异氟醚 100%氧气2 h,24 h后处理同I/R组.各组分别于左冠前降支阻断前20 min(T1)、左冠前降支阻断20 min(T2)、左冠前降支阻断40 min(T3)、心肌再灌注1 h(T4)心肌再灌注2 h(T5)5个时点抽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浆中TNF-α含量.再灌注结束后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测心肌p38MAPK活性水平,同时用伊文思蓝和TTI染色法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R组比,预处理组p38MAPK表达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减轻,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延迟相通过抑制心肌p38MAPK的活性,减少TNF-α生成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急性炎症应答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TMOG)组,时照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TMOG组,在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前24h进行腹腔内注射20ug/gTMOG。对照组,在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前24h进行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除假手术组,其余2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0min,然后松开18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组大鼠均在实验终点采右心房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处死动物取出心脏,测定大鼠心肌组织的缺氧诱导因子-1的mRNA表达。结果TMOG组缺氧诱导因子-1的mRNA表达比对照粗明显增多(P〈0.05);TMOG组血清中的ICAM-1及IL-8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能通过抑制ICAM,IL-8的合成,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保护作用,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糖尿病心肌病(DCM)的预防作用;解析Akt信号途径是否是介导FGF21心肌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在雄性C57BL/6J小鼠中构建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给予FGF21腹腔注射干预6个月。检测心脏功能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心脏组织。对各组小鼠心肌肥大、心脏纤维化及细胞凋亡等损伤指标进行检测。随后分离小鼠原代心肌细胞,利用高糖/高脂(HG/Pal)处理细胞模拟2型糖尿病内环境,同时给予FGF21干预及Akt2-siRNA干预39 h,检测FGF21对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及纤维化改变的影响。结果:体内实验显示FGF21干预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诱导的心脏功能紊乱,抑制心脏病理损伤,改善心肌肥大、心脏纤维化改变(P<0.05)。体外研究成功模拟了2型糖尿病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同时验证了FGF21对HG/Pal环境下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证实了抑制Akt的表达及活性能完全阻断FGF21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FGF21对糖尿病诱导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Akt信号途径是介导FGF21心肌保护作用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的Ⅲb亚型(FGFR1-Ⅲb)在TAKA-1胰腺导管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对有丝分裂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的调节。方法以脂质体法将人类全长FGFR1-Ⅲb表达质粒pSVK4/FGFR1-Ⅲb稳定转染入TAKA-1胰腺导管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Northern印迹、免疫荧光和糖基化分析等方法鉴定FGFR1-Ⅲb在TAKA-1细胞中的表达、分布和结构特征,并以生长因子刺激转染细胞,通过MTY法及MAPK分析,观察FGFR1-HIb受体在胰腺导管细胞中的功能及作用机理。结果FGFR1-Ⅲb受体是位于120000和130~150000之间的糖基化受体,在细胞膜表面和胞浆中为中等强度表达,在胞浆的核周围区为高表达,细胞核内不表达。FGF-1、-2和-4能够明显促进转染FGFR1-Ⅲb基因的TAKA-1细胞的生长,同时能够明显增强p44/p42MAPK的磷酸化。结论人类FGFR1-Ⅲb受体在胰腺导管细胞中为功能性受体,FGF-1、-2和4能够促进转染FGFR1-Ⅲb基因的TAKA-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为促进p44/p42MAPK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14.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规律。方法 制作SD大鼠单侧肾脏IRI动物模型 ,用同位素法测定正常及IRI肾组织的NOS活性 ;用Western印迹和逆转录PCR法分析eNOS和iNOS在IRI过程中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单纯热缺血 1h对肾脏NOS活性无明显影响 ,再灌注30min后NOS活性即开始升高 ,2~ 6h到达高峰 ,持续到 6h ,此后迅速下降 ,2 4h降低到正常以下 ,2 1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Western印迹显示IRI早期eNOS蛋白表达升高 ,12h后开始逐步降低 ,3d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以后逐步恢复正常。iNOS的变化与eNOS明显不同 ,正常肾脏iNOS表达微弱 ,IRI可诱导iNOS表达 ,12h开始表达 ,并逐渐升高 ,3d后达到高峰 ,以后逐步恢复正常。RT PCR分析发现eNOS及iNOSmRNA的变化与其蛋白变化相一致。结论 单纯缺血并不引起NOS活性的明显变化 ,再灌注损伤使NOS的mRNA表达增加 ,酶的合成增多 ,活性增高。正常肾脏iNOS的表达微弱 ,IRI可诱导iNOSmRNA表达 ,使iNOS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15.
Lai XN  Wang ZG  Wei L  Zhu JM  Wang L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1433-1436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感觉神经肽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及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 由在体和离体实验两部分组成。在体实验采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辣椒素组和对照组。辣椒素组大鼠皮下注射辣椒素50mg/kg毁损感觉神经,1周后行皮肤全层切割伤,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观察伤后3-12d伤口肉芽组织内神经肽P物质(SP)含量。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的基因表达,对照组除不化学毁损感觉神经外,余处理同辣椒素组。离体实验采用RT-CPR技术观察不同浓度(10^-9~10^-5mol/L)SP作用于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后,上述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表达。结果 在体实验示,肉芽组织SP免疫阳性染色与EGF、FGF-2及其受体表达有关,化学毁损感觉神经,肉芽组织SP免疫阳性染色减弱,上述因子及受体的表达也明显抑制。离体实验发现,上调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内源性EGF和EGFR mRNA表达的SP浓度为10^-8~10^-6mol/L和10^-6~10^-5mol/L,上调FGF-2和FGFR-1 mRNA表达的SP浓度分别为10^-9~10^-5mol/L和10^-6~10^-5mol/L。结论 伤口愈合中,感觉神经释放的SP参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EGF、FGF-2及受体mRNA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Q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CA1)长链非编码RNA、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40 min后剪断结扎线,再灌注120 min,复制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 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只穿刺不结扎,Control 组)、缺血再灌注组(I/R 组)、QS 干预组(QS+I/R 组),术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并检测3 组大鼠心脏组织中UCA1 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p27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QS+I/R组的细胞凋亡数与I/R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I/R 组比较,QS+I/R 组UCA1 整体表达水平上升,而p27 蛋白减少( p<0.05);并且UCA1 与p27 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QS 能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率,其可能通过上调UCA1 水平,减少p27 蛋白表达,保护损伤的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软骨细胞模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路对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Malat1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Ⅰ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组织特异性敲除小鼠和Ⅲ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敲除小鼠的原代软骨,以及利用软骨细胞系培养充当软骨细胞模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及下游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通路阻断剂U0126处理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alat1的表达变化.在ATDC5细胞模型中通过siRNA转染干扰Malat1或Fgfr1,质粒转染过表达Fgfr1,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alat1的表达,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变化.结果Malat1被干扰24、36、48、60 h后,ATDC5细胞增殖速度显著减慢(P<0.05),FGF2处理ATDC5细胞24 h后Malat1表达显著下降(P<0.05),且ERK通路抑制剂U0126处理细胞后FGF2对Malat1的抑制作用消失.Fgfr1条件性敲除或si-Fgfr1干扰后Malat1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FGF2对Malat1的抑制作用消失,Fgfr1在ATDC5细胞中过表达后Malat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软骨细胞中FGF2可能通过Fgfr1激活下游ERK通路,抑制了Malat1的表达,从而影响软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蒋翎 《医学综述》2012,(18):3134-3136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术后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184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且手术成功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IRI的危险因素。结果 MIRI出现的危险因素包括AMI发病时间≤6 h、下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发病时间≤6 h(P=0.021)、下壁梗死(P=0.007)是独立性危险因素,多支血管病变(P=0.056)是危险因素。梗死前的心绞痛(P=0.004)起到保护作用,是独立性保护因素。结论临床上发病时间短、下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的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MIRI的危险性较高,而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对MIRI有保护作用,临床对该类患者应引起重视,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9.
王枫涛  范生尧 《四川医学》2009,30(3):306-308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脑组织的分布特点,及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2h。再灌注3-120h制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价缺血性脑损伤的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观察iNOS在脑组织的分布特点。结果再灌注12h组开始出现神经元不可逆变性,24h梗死形成。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再灌注3h组无iNOS阳性的细胞。再灌注12~120h过程中,脑组织iNOS阳性细胞在再灌注12h开始表达,24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再灌注12~120h各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3h组比较P〈0.01。再灌注各组与24h组比较P〈0.01。结论iNOS在脑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表达,24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其细胞定位以小胶质细胞为主。iNOS与脑缺血再灌注后期神经元损伤有明显关联。为临床早期使用iNOS抑制剂减少脑损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兔在体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bcl 2 ,bax ,p5 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2 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 3组 (n =8) :假手术对照组 (P组 )、缺血再灌注对照组 (IR组 )、缺血预处理组(IP组 )。除P组外 ,其余两组均接受左冠脉前降支 3h阻断和 3h再灌注。IP组在 3h缺血前接受连续 3次每次缺血 5min ,再灌注 5min的预处理。取心肌缺血区边缘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测凋亡指数 (AI)和bcl 2 ,bax ,p5 3基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凋亡指数 ,IP组 ( 5 .85± 1.5 9) %较IR组 ( 13.83± 3.98) %显著减少 (P <0 .0 1)。bcl 2基因的蛋白表达量IP组高于IR组 ;bax ,p5 3基因的蛋白表达量IP组低于IR组。结论 :缺血预处理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细胞凋亡与上调bcl 2基因的蛋白表达 ,下调p5 3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