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分为非室间隔心肌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非室间隔肥厚组)30例和室间隔心肌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室间隔肥厚组)31例;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和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获取左心室18个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的牛眼图、左心室3个心尖切面的峰值收缩总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结果健康对照组、非室间隔肥厚组、室间隔肥厚组受检者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总应变分别为(-19.8±2.0)%、(-20.5±1.9)%、(-14.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84,P0.01);室间隔肥厚组与健康对照组、非室间隔肥厚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q=13.79、15.72,P均0.01)。3组受检者心尖四腔心切面总应变分别为(-19.4±1.9)%、(-16.3±1.8)%、(-15.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2,P0.01);非室间隔肥厚组、室间隔肥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q=9.07、12.71,P均0.01);非室间隔肥厚组与室间隔肥厚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q=26.16,P0.01)。3组受检者心尖两腔心切面总应变分别为(-22.0±1.7)%、(-21.8±1.6)%、(-15.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62,P0.01);室间隔肥厚组与健康对照组、非室间隔肥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6.82、3.55,P均0.05)。3组受检者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分别为(-20.5±1.8)%、(-18.9±1.7)%、(-15.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68,P0.01);非室间隔肥厚组、室间隔肥厚组与健康对照组,非室间隔肥厚组与室间隔肥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15、17.86、12.66,P均0.01)。结论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能够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出现明显改变前显示部分心肌节段收缩功能的降低,从而为早期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病变提供了无创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LAD)不同程度狭窄时局部心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 72例冠心病患者中非心肌梗死患者55例,根据LAD狭窄程度分组:A组(狭窄<50%)24例,B组(狭窄50%~75%)19例,C组(狭窄>75%)12例;17例心肌梗死患者为D组.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检测LAD参与供血的11个节段应变和应变率参数的变化.结果 A组各节段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与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牢(SRE)较高尖.B组与A组比较有所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部分节段测值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组各相关节段S、SRS与SRE均显著降低.A、B、C组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D组SRA显著下降.A组SRE>/SRA>1,B、C、D组SRE/SRA<1.结论 二维应变成像可以敏感反映血流灌注减少引起的局部心肌收缩、舒张功能下降,有利于早期发现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估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对43例CSF患者(CSF组)及35例一般资料匹配患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2D-STI技术获得左心室收缩期峰值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tw)。比较2组间二维应变参数,分析与常规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SF组左心室GLS比对照组减低(P<0.05),2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GCS、GRS及Pt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SF患者GLS与冠状动脉平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mTFC)呈正相关(r=0.34,P<0.05),且GLS预测CSF的截点值为-18.71%,敏感度81.00%,特异度50.00%。结论二维应变参数可用于评估CSF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静息状态下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纵向、径向及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了解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狭窄对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26例冠心病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接受超声检查,获取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及左心长轴观和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乳头肌和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图像,分析各个心肌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按左室18节段划分法,将26例冠心病患者的共194个病变心肌节段按供血冠脉狭窄程度分为两组:A组为冠脉狭窄≤70%供血的心肌,B组为冠脉狭窄>70%供血的心肌.结果 A组共90个节段.其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R)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C)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共104个节段,其SL、SR和S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之间SL、SC和S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异常,局部心肌SL、SR和SC的变化町反映冠脉狭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34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房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尖长轴切面记录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E峰及A峰值,并计算E/A值;记录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的三个完整心动周期的高帧频二维图像,脱机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的峰值应变.结果 肝硬化组左心房收缩期前后径(30.49 mm±4.20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4.90 mm±4.33 mm)与正常对照组(28.82 mm±3.67 mm,43.25 mm±3.21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F(61.15%±4.41%)及FS(32.92%±3.34%)与正常对照组(59.74%±5.45%,32.05%±3.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A值(1.03±0.29)较正常对照组(1.31±2.74)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除左心室后壁基底段、前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及后间隔中间段和基底段外,其他各节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形态、舒张功能及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均存在异常,2D-STI较常规超声检查可以较早地、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6.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HCM患者21例,正常对照者21例,获取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心尖位四腔观、二腔观及左室长轴观的二维图像,测定左室心尖位二维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各心肌节段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及整体心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①HCM组与正常组心尖位二维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绝大多数节段心肌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②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心肌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绝大多数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外膜下心肌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绝大多数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肌整体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绝大多数节段心肌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尤以肥厚节段较多的乳头肌水平明显(P〈0.01)。结论HCM患者肥厚与非肥厚节段于左室纵向及左室短轴径向收缩功能均受损,并且径向收缩功能受损以心内膜下心肌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应变率成像(SRI)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前、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变化,判断手术疗效,比较二维超声目测法和SRI参数法对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组(2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CABG术前1d、术后10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参与供血的9个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应变率(SRs)。术前与对照组比较,确定异常节段。比较以上异常节段术前、术后各时间点间的SRs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SRs表现为一个宽大的负向波,且各节段均一分布;病例组SRs峰值减低,各节段均一分布的规律消失CABG术后1个月开始左前降支搭桥节段心肌SRs不同程度增大,前壁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和后间隔中间段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增大最明显。SRI参数法诊断室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高于传统的二维超声目测法。结论SRI可定量评价左室壁局部收缩功能,动态观察CABG手术前、后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判定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变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对1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42例健康志愿者行心脏超声检查,获取标准心尖四腔、二腔和长轴观以及胸骨旁短轴观,脱机分析测量纵向峰值收缩速度、应变、应变率,径向应变、应变率,周向应变、应变率。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纵向峰值收缩速度S峰和舒张早期速度E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从基底段至心尖段的纵向速度(S峰、E峰、A峰)存在递减趋势。肥厚型心肌病组的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和周向应变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变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室功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虽然左室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内,但其局部心肌已经存在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纵向应变(3DLS)评价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患者左心室局部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23例单纯LAD病变患者为LAD组,健康志愿者23例为对照组。经胸于心尖四腔观采集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运用4D Auto LVQ软件进行在线分析,得到左心室17节段收缩期末3DLS,对两组间上述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AD组LAD供血区域各节段3DLS减低(P均<0.01),邻近区域(4/6)节段3DLS减低(P<0.05),远隔区域各节段3DL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LS能够显示因心肌缺血或梗死所导致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对心肌缺血或梗死的部位、范围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应变及应变率技术评价高血压不同构型组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及缩短后收缩(PSS)现象.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根据LVMI和RWT将4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室正常构型(LVN)组(20例)和左室重构(LVR)组(2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运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对左室各室壁节段心肌进行应变和应变率定量分析,观察PSS现象的发生率.结果 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在LVN组和LVR组均表现为整体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LVN组及LVR组、对照组均可见PSS现象,但LVR组PSS发生率(55%)明显高于对照组(22%)和LVN组(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病理性PSS在高血压患者出现率较高,提示其局部缺血心肌节段存在心肌运动的不协调;而对照组PSS的出现为正常心肌在生理状态下同步与相互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组织二维应变成像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组织应变特征,评价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为早期诊断高血压心肌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2例(LVN组:左心室正常构型45例;LVH组:左心室肥厚组37例)及健康体检者30名(健康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检测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SSL)、短轴的收缩期径向应变(SSR)和收缩期圆周应变(SSC)的峰值和平均值。结果健康对照组、LVN组和LVH组受检者左心室SSL平均值分别为(-23.6±5.8)%、(-20.5±6.4)%、(-17.2±6.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5,P<0.05);LVN组和LVH组患者的SSL平均值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2,3.451,P均<0.05);LVH组低于LVN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663,P<0.05)。健康对照组、LVN组和LVH组受检者SSR平均值分别为(32.2±8.1)%、(37.2±7.1)%、(26.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0,P<0.05);LVN组SSR平均值高于健康对照组(t=1.902,P<0.05);LVH组低于LVN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1、2.842,P均<0.05)。健康对照组、LVN组和LVH组受检者SSC平均值分别为(-23.6±5.8)%、(-20.5±6.3)%、(-17.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1,P<0.05);LVH组SSC平均值低于LVN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0、2.632,P均<0.05)。结论二维应变成像可早期检测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应变指标定量分析静息状态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采集心尖四腔、两腔及左室长轴观和二尖瓣环、乳头肌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二维灰阶图像.按18节段法划分左室壁,分析各节段纵向(L)、周向(C)和径向(R)收缩期峰值应变(S).将LS、CS心内、外膜测值之差分别定为纵向应变跨壁阶差(LSG)、周向应变跨壁阶差(CSG);将左室壁所有节段各向应变平均值定为左室壁各向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并分别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为冠脉狭窄≤70%供血心肌,共176个节段,其LS及LS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S、RS及CSG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为冠脉狭窄>70%供血心肌,共132个节段,其LS、CS及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SG及CSG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LS、RS、CS显著低于A组,LSG显著高于A组(P<0.05),CSG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各向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指标均与LVEF指标显著相关(P<0.0001),其中GLS与LVEF指标相关系数最高.结论 VVI技术应变指标可以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局部心肌LS、RS、CS、LSG及CSG的变化可以反映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左室壁GLS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与收缩功能的研究。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LAD狭窄患者90例,据狭窄程度分成:Ⅰ组47例,狭窄率50%-75%;Ⅱ组43例,狭窄率76%。95%。正常对照组35例,LAD无狭窄。所有患者行RT-3DE检查,获得同步性参数指标:左室16节段、12节段、6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最大时间差值(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及各自径心动周期的校正值(Tmsv16-SD%、Tmsv12-SD%、Tmsv6-SD%及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和左室节段收缩功能参数:节段性舒张末期容积(rEDv)、收缩末期容积(rEsV)、射血分数(rEF),比较三组间上述参数。结果Ⅱ组患者Tmsv16-SD%、Tmsv12-SD%、Tmsv6-SD%及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与对照组、Ⅰ组比较,均显著延迟,LAD供应节段rEDV、rESV均增大,rEF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患者各参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3DE能定量评价LAD狭窄76%~95%患者左室收缩的非同步性及缺血节段局部收缩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射血分数(EF)及其相关性.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左旋支或(和)右冠支病变组(LCX/RCA组)24例、单纯左前降支病变组(LAD组)21例、包含LAD病变的双支或多支病变组(多支组)27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应用RT-3DE采集上述研究对象的左心室全容积三维图像,在分析软件上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舒张末期心外膜容积(EDVepi)、EF,计算左室质量、LVRI;比较组间LVRI、EF差异及组内LVRI与EF的相关性.结果 LVRI与EF在正常对照组、LCA/RCA组、LAD组、多支组呈显著性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性分别为r=0.10(P>0.05),0.86(P<0.01),0.83(P<0.01),0.77(P<0.01).结论 LVRI能评价不同冠心病患者左室重构并能反映其左室收缩功能,可作为评价左室重构的新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评价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应的心肌节段的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the systolic peak radial strain,RS)和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he time to systolic peak radial strain,TRS).方法 拟诊冠心病患者87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有心肌节段按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分为5组:0级组,冠状动脉无狭窄;1级组,冠状动脉狭窄≤25%;2级组,冠状动脉狭窄>25%~≤50%;3级组,冠状动脉狭窄>50%~≤75%;4级组,冠状动脉狭窄>75%.运用3D-STI自动测量左心室壁16个节段的RS和TRS,采用心率对所有时间值进行校正.结果 0级组、1级组和2级组各节段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组和4级组较0级组、1级组和2级组病变冠状动脉相对应的部分节段RS减低;4级组较3级组RS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级组和1级组各节段T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组、3级组和4级组病变冠状动脉相对应的部分节段TRS较0级组和1级组延迟;3级组和4级组较2级组TRS延迟;与3级组比较,4级TRS相对提前,冠状动脉病变相对应部分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心室壁冠状动脉病变相对应节段的RS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减低,TRS随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延迟.重度冠状动脉狭窄(>75%)时,病变冠状动脉相对应节段TRS较轻中度冠状动脉狭窄(>50%~≤75%)组有提前的趋势.3D-STI可以评价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探讨SRI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A组30例健康人群,B组2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C组19例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取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左室长轴切面的心肌应变率曲线,测定左室各室壁的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和收缩期峰值应变(εS),计算其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mSRE、mRSA)和平均峰值应变(mεS);统计各组左室各壁出现的收缩后缩短(PSS)的节段数;观察左心室曲线M型应变率成像(CMM-SRI)图像特点,定量检测各节段收缩-舒张转换时间(TCEC),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缺血节段,比较各组左心室壁各节段TCEC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A组)相比,高血压病组(B组)患者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C组)患者的mSRS、mSRE、mRSA和mε均有明显降低(P〈0.05);与A组及B组相比,C组各节段PSS的检出率明显增多(P〈0.05),而A、B两组各节段的PSS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非缺血节段比较,缺血节段TCEC延长(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SRI)技术为定量、准确评价高血压和冠心病左室心肌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分层应变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50例,根据SCA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重度狭窄亚组和轻度狭窄亚组)和对照组。获取各组节段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纵向应变(LSendo、LSmid、LSepi)及心肌圆周应变(CSendo、CSmid、CSepi),计算各节段心肌纵向应变跨壁梯度△LS和各节段心肌圆周应变跨壁梯度△C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无论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其相应供血左心室心肌节段LSendo、LSmid、LSepi和CSendo、CSmid、CSepi均呈梯度递减,3组间△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亚组及轻度狭窄亚组△CS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狭窄亚组LSendo、LSmid、LSepi及轻度狭窄亚组LSmid、LSepi均显著减低(P<0.05),但轻度狭窄亚组与重度狭窄亚组间各纵向分层应变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狭窄亚组CSendo、CSmid、CSepi均显著降低(P均<0.05),轻度狭窄组CSendo显著降低(P<0.05);重度狭窄亚组与轻度狭窄亚组间各圆周分层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D-STI 心肌分层应变技术可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各层心肌纵向及圆周应变,冠心病患者重度狭窄冠状动脉供血节段心肌全层收缩功能均不同程度受损,其中以心内膜下心肌受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IVNC)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选择IVNC患者54例,根据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其分为LVEF降低组(LVEF<50%,34例),LVEF正常组(LVEF≥50%,20例).选择2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获取受试者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及心尖位左心室长轴、心尖四腔、心尖两腔观二维图像,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测量并记录各节段的圆周收缩期应变峰值(Sc)、径向收缩期应变峰值(Sr)及纵向收缩期应变峰值(ε).结果 (1)健康对照组二尖瓣水平Sc、Sr及ε分别为-(18.11±6.02)%、(20.43±10.72)%、-(16.12±8.01)%,乳头肌水平分别为-(17.82±5.50)%、(25.33±11.32)%、-(17.41±6.52)%,心尖水平分别为-(18.33±5.61)%、(21.11±8.92)%、-(19.33±4.81)%;LVEF降低组IVNC患者二尖瓣水平Sc、Sr及ε分别为-(8.12±4.63)%、(6.81±4.90)%、-(7.10±4.72)%,乳头肌水平分别为-(6.72±4.11)%、(6.14±4.21)%、-(6.40±4.31)%,心尖水平分别为-(6.62±5.13)%、(5.61±3.92)%、-(7.22±4.93)%;LVEF值正常组IVNC患者二尖瓣水平Sc、Sr及ε分别为-(16.72±7.41)%、(19.41±8.32)%、(-14.33±6.21)%,乳头肌水平分别为-(15.31±4.42)%、(16.61±6.82)%、-(12.91±7.42)%,心尖水平分别为-(15.51±7.22)%、(12.03±8.81)%、-(13.71±6.81)%.LVEF降低组IVNC患者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Sc、Sr及ε均较LVEF值正常组IVNC患者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尖瓣水平:q值分别为7.24、9.18、6.63,P均<0.05;乳头肌水平:q值分别为5.51、9.82、11.30,P均<0.05;心尖水平:q值分别为8.17、9.85、10.33,P均<0.05=;LVEF降低组IVNC患者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Sc、Sr及ε也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尖瓣水平:q值分别为9.02、8.57、9.83,P均<0.05;乳头肌水平:q值分别为9.31、11.76、10.30,P均<0.05;心尖水平:q值分别为8.86、10.65、9.45,P均<0.05=.LVEF值正常组IVNC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乳头肌、心尖水平Sr、Sc、ε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乳头肌水平:q值分别为10.01、8.67、7.84,P均<0.05;q值分别为9.58、9.25、10.62,P均<0.05).IVNC患者左心室受累节段数与LVEF呈负相关(r=-0.48,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呈正相关(r值均为0.50,P均<0.05=.结论 IVNC部分患者虽然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但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已发生改变,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能敏感、准确地发现IVNC患者早期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整体功能及介入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18例正常成人和2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VVI成像模式下采集标准经胸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和胸骨旁二尖瓣尖、心尖水平的左室短轴二维动态图像。所有冠心病患者分别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1d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采集图像,应用VVI软件测量左室旋转运动的心底、心尖旋转角度、旋转速率,计算左室扭转角度和扭距等整体运动信息。结果 心肌梗死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扭矩(Ptor)均低于正常人和非心肌梗死组。PCI术后心肌梗死组和非心肌梗死组的LVEF均逐渐改善,心尖旋转角度、心尖旋转速率、左室扭转角度和Ptor变化趋势却相反:前者为术后1周或1个月内增高,术后3个月降低的趋势;后者为术后1周降低,术后1个月、3个月又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 VVI技术能定量评价左室扭转运动。与LVEF相比,左室扭转和扭矩更能体现两组冠心病患者在冠脉再通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