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目的观察食管癌组织中HPVl6E6蛋白表达变化,探讨其对食管癌组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l)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鳞癌组)、癌旁正常食管组织(对照组)及10例食管不典型增生患者病变组织(增生组)中的HPVl6E6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Not法检测HPVl6E6阳性及阴性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CyclinDl蛋白表达。结果鳞癌组、增生组、对照组HPVl6E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22/40)、20%(2/10)、12.5%(5/40),鳞癌组HPVl6E6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组和对照组(P均〈0.05)。HPVl6E6蛋白阳性、阴性者癌组织中CyclinDl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92±0.057、0.327±0.02;HPVl6E6蛋白表达阳性者肿瘤组织CyclinDl蛋白表达量高于HPVl6E6蛋白阴性者(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HPVl6E6蛋白表达升高,并与CyclinDl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对口腔鳞状细胞癌( OSCC)朗格汉斯细胞( LC)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O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各27份,检测HPV表达情况,比较HPV阳性和阴性OSCC组织中LC数量。结果OSCC组织中的LC数量为(9.48±10.89)个,正常组织为(11.36±2.75)个,二者比较P<0.05。27例OSCC组织中,HPV阳性9例,HPV阴性18例,二者的LC数量分别为(38.24±6.23)、(2.58±9.23)个,二者比较P<0.05。 HPV阳性的OSCC组织中,不同肿瘤分期、不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LC数量比较,P均<0.05。结论 LC与HPV感染的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可以抑制OSCC患者的免疫系统,减少LC数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E6/E7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在宫颈疾病及其癌变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CR技术检测51例宫颈癌(癌症组)、20例富颈上皮瘤变(CIN)Ⅱ~Ⅲ级(CIN组)、20例宫颈炎(炎症组)患者病变组织中HPV16 E6/E7基因,并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症组癌组织中HPV16E6、E7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症组、CIN组、炎症组HPV16 E6检出率分别为5%、35%、45%.后两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HPV16 E7检出率分别为65%、75%、68.6%,P均〉0.05;癌症组45例HPV16 E6和42例E7蛋白阳性表达(88.2%、82.3%)。HPV16 E6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HPV16 E7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HPV16 E6/E7基因与宫颈疾病及其癌变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型Cervista酶切信号扩大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 DNA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3206例妇女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测分级,并用Cervista 技术检测HR-HPV;对其中95例经活检证实的宫颈上皮内病变以上级别者的HR-HP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宫颈病变级别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 NILM)、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除外高级别上皮内病变(ASC-H)、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SL)者HR-HPV感染率分别为17.95%、56.99%、70.00%、76.75%和96.55%(P<0.05),HR-HPV A9组构成比均为最高。宫颈活检证实的LSIL、HISL 和鳞状细胞癌者HR-HPV 感染率分别为72.72%、90.00%和100.00%(P<0.05),HR-HPV A9组构成比均为最高。结论随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病变分级升高,HR-HPV感染率逐渐上升,A9组感染率最高,说明HSIL和鳞状细胞癌与HR-HPV感染关系最密切,A9组HR-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病变的最主要因素。 TCT联合Cervista技术检测 HR-HPV可作为宫颈癌普查和ASC-US分流筛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何君梅  尹格平 《山东医药》2010,50(15):35-36
目的探讨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360例宫颈病变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宫颈炎/宫颈尖锐湿疣25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2例(其中CINⅠ12例、CINⅡ16例、CINⅢ24例),宫颈癌54例,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亚型,分析不同病变的HPV感染情况。结果本组HPV感染率为83.3%(300/360);宫颈炎/宫颈尖锐湿疣、CIN、宫颈癌高危型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危型(P〈0.01);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不同宫颈病变中单一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型感染率(P〈0.01),多重型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不同HPV亚型致病性不同。结论HPV亚型检测可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对PTP—1B基因作SNP筛查,并在夫妻配对样本中对所检出的SNP作基因分型。结果 共检出6个SNPs位点,其中内含子区3个(15/37C→A,16/82A→G,17/301C→T),外显子区3个(E8/45C→T,E9/35G→A,E10/372G→A),其中E9/35G→A为新发现的突变类型;在病例-配偶对照研究中发现,15/37C→A,16/82A→G和17/301C→T等位基因频率在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配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则无明显差异。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15/37C→A和17/301C→T位点与男性的腰臀比(WHR)相关(P〈0.05)。结论 PTP-1B基因的SNP位点15/37C→A,16/82A→G和17/301C→T多态性可能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其中15/37C→A和17/301C→T与男性的WHR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人群中HIV-1感染相关基因CCR5、CCR2b、CXCR4及SDF1编码区的基因多态性特点,为我国的艾滋病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CCR5用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用PCR产物做模板直接测序。CCR2b编码区经PCR扩增后,用测序引物逐段分别测序。CXCR4(cDNA编号AF147204)编码区用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测序。SDF1编码区用4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分别测序。样本总数为45例,测序结果用DNAstar综合分析,寻找和鉴定SNP位点。结果:CCR5基因编码区共发现6个SNP位点,4个引起氨基酸改变,1个单碱基缺失,引起移码突变和翻译提前终止。184A→G、503G→T、668G→A、999→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21.1%、8.9%和10.0%。CCR2b编码区共发现8个SNP位点,6个错义突变,即43位G→C、190位G→A、260-位C→A、302位C→A、315位G→C、433位G→A,突变频率分别为:30.0%、27.8%、32.2%、5.6%、10.0%和3.3%。CXCR4编码区共发现7个SNP位点,3个错义突变即38位C→T、90位A→T、712位A→C,1个终止突变:106位G→T,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4.4%、4.4%、10.0%和3.3%。在SDF1编码区发现1个错义SNP位点:192位G→T,突变频率为8.9%;1例单碱基缺失:100位T缺失(100ΔT),引起34位氨基酸移码突变。结论:中国汉族人HIV-1相关基因编码区有自己的多态性特点。4个HIV-1相关基因编码区共工到22个SNP位点,17个为首次报道;2个单碱基缺失均导致移码突变和翻译提前终止,1个已经报道。它们对HIV-1感染和艾滋病病程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宫颈癌患者HPV16型E6/E7序列突变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取35例HPV16阳性的宫颈癌组织标本,采用PCR法扩增E6、E7全长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并与野生型序列进行比对。分析E6、E7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E6、E7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91.4%和89.2%。E6基因中有10个位点为错义突变, 2个位点为无义突变。氨基酸突变频率最高的是D25E(77.1%)。E7基因中共发现5个突变位点,有2个位点为错义突变,3个位点为无义突变,突变频率最高是N29S和无义突变T846C(均为75.0%)。结论:HPV16 E6、E7基因中最常见突变位点D25E、N29S和T846C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为研究针对中国人群的HPV疫苗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广州东部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并获取优势基因型早基因E6/E7的核酸序列,进行变异分析,为本课题组下一步新型分子诊断方法的研发提供目标序列。方法通过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的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分析本地区基因型分布特征,确定优势基因型;根据GenBank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于扩增优势基因型的早基因E6/E7的编码区序列,克隆后测序并对序列进行变异分析。结果通过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的分型检测,检测了536份宫颈脱落细胞标本,HPV阳性占27.2%(146/536),其中多基因型感染占29.5%(43/146),高危型感染中52型为优势基因型,频数达23.3%(37/159)。HPV感染与52型HPV感染的年龄分布显示低年龄组(即A组,≤25岁)妇女最高。3份52型HPV感染阳性标本的核酸模板,通过特异性引物均成功扩增出大小接近750bp的目的序列;分别克隆到T载体上并测序,得到3条人乳头瘤病毒52型早表达基因E6/E7的编码区序列,克隆后测序并对序列进行变异分析;3条序列经BLAST分析,与GenBank数据库HPV52型序列(Accession:X74481)的E6/E7编码区序列一致性均为99%,三条序列(EU924143、EU924144、EU924145)存在6种碱基置换,其中2种可引起所编码的相应氨基酸残基改变。结论本研究可确认广州东部地区妇女宫颈感染HPV中A组(17-25岁)具有最高的感染率;宫颈感染HPV的优势基因型为52型;我们通过克隆策略得到了与HPV高危型52型X74481高度相似的E6/E7编码序列,为课题组后续进行的HPV致病机制和新型分子检测方法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T2DM患者线粒体ND1基因3537A→G和ND2基因4824A→G、5351A→G突变与T2DM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145例T2DM和334例正常对照者(NC)线粒体DNA(mtDNA)3537A→G、4824A→G、5351A→G突变情况。结果NC组mtDNA4824A→G突变率高于T2DM组(P<0.05)。3537A→G及5351A→G突变率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tDNA4824A→G突变可能为T2DM患病的保护因素。3537A→G及5351A→G突变可能与T2DM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20例宫颈病变患者先进行HPV DNA的杂交捕获法二代(HPV—HCⅡ)和液基细胞学(TCT)的检测,其中224例因细胞学异常(意义未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以及以上的病变)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720例患者HPV阳性者264例(36.7%),阴性者456例(63.3%)。HPV阳性组患者年龄(37.77±8.48)岁,HPV阴性组年龄(39.25±8.83)岁,两组比较P〈0.05。224例细胞学异常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炎症和复鳞上皮乳头瘤样增生64.9%(61/94)、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82.8%(24/29)、CINⅡ89.7%(26/29)、CINⅢ93.5%(58/62)、浸润癌100%(10/10),随病理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57例细胞学检测为ASC-US的患者中宫颈高度病变(≥CINⅡ)检出率为24.6%(14/57),HPV阳性组检出率为33.3%(12/36),阴性组为9.5%(2/21),两组比较,P〈0.05,阴性组无浸润癌和CINⅢ的检出。87例细胞学为LSIL的患者中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为34.5%(30/87),HPV阳性组检出率为39.5%(30/76),阴性组为0,两组比较P〈0.01,阴性组无高度病变的检出。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宫颈高度病变在细胞学为ASC-US及LSIL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浸润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状态及其亚型分布。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30例CIN(CIN组)、33例宫颈浸润癌患者(宫颈癌组)、60例自愿接受宫颈HPV感染筛查的妇女(对照组)进行HPV分型检测,所有受检者均来自贵州地区。结果 CIN组HPV阳性13例(43.33%),宫颈癌组19例(57.58%),对照组5例(8.33%)。CIN组、宫颈癌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CIN组共检出7种亚型HPV,均为高危型(HR-HPV),无多型HPV感染(M-HPV)。其中HPV16 7例,HPV31、52各2例,HPV18、33、53、58各1例。宫颈癌组检出5种亚型,亦均为HR-HPV,M-HPV3例。其中HPV16 11例,HPV534例,HPV58 3例,HPV18、59各1例。对照组检出7种亚型,HR-HPV中的HPV16、18、31、39、53、58和低危型HPV的HPV6各1例;M-HPV 1例。CIN组、宫颈癌组HPV16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HR-HPV感染与CIN(OR=8.412,95%CI为2.62~26.99)和宫颈浸润癌(OR=14.929,95%CI为4.74~46.98)紧密相关,且主要与HPV16感染有关(CIN:OR=17.957,95%CI为2.09~154.15;宫颈浸润癌:OR=29.500,95%CI为3.60~242.07),P均〈0.05。结论贵州地区CIN和宫颈浸润癌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HPV16为主要感染亚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宫颈病变患者病变组织中HPV-16、18整合状态,并探讨HPV DNA整合状态与宫颈癌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扩增HPV16、18 E2全长基因和E6基因,对扩增产物电泳后条带面积灰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判定HPV的整合状态。结果54例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组织中49例患者检出HPV16感染(90.74%)。在49例HPV16阳性组织中,2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HPV完全以游离状态存在,8例原位癌组织中3例检测为整合状态(37.5%),7例早期浸润癌5例整合(71.4%),8例中晚期癌全部以整合状态存在(100%)。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组织HPV整合率相比,P〈0.01。结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基因组整合率逐渐增高,HPV DNA整合可能是宫颈癌演变的早期标志。对HPV DNA整合状态进行检测,可早期预测宫颈癌细胞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区宫颈癌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基因芯片技术对宫颈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的可行性,探讨广西地区宫颈癌患者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163例宫颈癌组织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HPV总感染率为95.1%,其中鳞癌131例,HPV阳性率为98.5%;腺癌分别为32例和81.3%(P〈0.05)。鳞癌最常见的感染亚型是HPV16(78.6%),其次是HPV18(11.5%)、HPV59(5.3%)、HPV58(3.1%)、HPV33(3.1%)、HPV31(3.1%);腺癌最常见的亚型是HPV18(59.4%),其次是HPV16(21.9%)、HPV52(6.3%)、HPV35(3.1%)。鳞癌患者单一感染106例(82.2%),双重感染27例(17.8%);腺癌患者分别为22例(84.6%)、4例(15.4%);均未见三重及以上多重感染。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分型简便、高通量。广西地区宫颈癌中HPV感染率极高,其中鳞癌中以HPV16最常见,腺癌中以HPV18最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其整合状况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HPV L1 通用引物MY09/11 和HPV52 E6 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HPV 总感染及HPV52 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十堰地区妇女宫颈(HPV)亚型进行筛查,以探讨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 116例妇科就诊患者的宫颈刷片标本进行了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1 116例样本中,HPV感染者283例,总感染率25.36%,高危型HPV感染率14.52%,低危型HPV感染率2.96%,高危型及低危型混合感染阳性率7.89%;单一基因型别195例,占阳性患者的68.91%;双重混合感染59例,占阳性患者的20.85%;三重以上混合感染者29例,占阳性患者的10.25%。HPV感染阳性率居前5位的高危亚型依次是HPV16型50例(4.48%)、HPV52型47例(4.21%)、HPV53型28例(2.51%)、HPV58型17例(1.52%)及HPV39型15例(1.34%),常见的低危型是HPV6(1.26%)和HPV42(1.26%)。结论:十堰地区妇女HPV感染率较高,且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感染型别既符合亚洲及中国地区人群的分布规律,又有独特的区域分布特点,并且多重感染率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严雪梅  洪颖 《山东医药》2014,(23):60-63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E6/E7 mR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520例患者采用b-DNA技术检测HPV E6/E7 mRNA,并用宫颈液基细胞学( TCT)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其中任何一项阳性者做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以组织病理为金标准,计算HPV E6/E7 mRNA阳性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宫颈浸润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与TCT检查进行比较。结果520例患者中HPV E6/E7 mRNA阳性158例, TCT异常222例。 TCT 异常者中HPV E6/E7 mRNA阳性率较TCT 正常者中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P<0.05)。146例慢性宫颈炎、CINⅠ级患者与124例高级别CIN、宫颈浸润癌患者中HPV E6/E7 mRNA阳性率比较,P<0.05。 HPV E6/E7 mRNA阳性对高级别CIN及宫颈浸润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9%、83.33%、58.23%、71.43%,TCT 检查分别为81.53%、69.44%、81.45%、92.28%,两者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比较, P均<0.05。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检测高危型HPV E6/E7 mRNA对预测高级别CIN,尤其对评估癌症风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