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作用。方法对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输液科进行输血患者111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别通过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及聚凝胺法进行血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观察一次性血型检查准确率及不规则抗体阳性情况。结果卡式微柱凝胶法鉴定ABO及Rh D血型准确率均明显高于聚凝胺法准确率(P0.05),且卡式微柱凝胶法对不轨则抗体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可准确鉴定输血者血型及不轨则抗体情况,有效提高输血安全、稳定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静  刘溢香  谢惠宇  张洪为  黄远帅  王华   《四川医学》2022,43(11):1120-1123
目的 探讨反复输血患儿红细胞Rh表型检测及同型输注的必要性。方法 对本院儿科194例反复输血患儿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ABO和Rh血型系统表型(DEeCc),并随机分为Rh同型输血组和随机输血组,Rh同型输血组持续进行ABO、RhDCcEe抗原相合性输血,随机输血组仅进行ABO、RhD抗原相合性输血。在随后的每次输血前进行Rh表型复查、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并与第一次检测结果比较。统计分析两组输血后情况(包括不规则抗体产生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b的提升情况)。结果 本研究Rh表型及抗原分布情况与其他地区相似。微柱凝胶卡复查Rh表型同型输血组结果清晰,无混合视野,随机输血组出现混合视野,结果判定困难。随机输血组Rh系统不规则抗体产生率、DAT阳性率分别为10.31%和8.25%,远高于同型输血组的0和1.03%;输血不良反应随机输血组7例,同型输血组1例。两组不规则抗体产生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Hb提升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结论 反复输血患儿在首次输血时即进行Rh表型检测并持续同型输血,可避免因随机输血造成的Rh表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  相似文献   

3.
除了ABO血型系统外Rh血型系统也是红细胞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血型系统,该系统有Rh阳性(Rh )与Rh阴性(Rh-)两种血型。1Rh血型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李静  王翠香 《河南医学研究》2022,(20):3750-3753
目的 探讨卡式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输血前患者血型及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检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血液样本均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两种技术检测血型及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分析输血前患者应用不同技术对血型及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检测价值。结果 卡式微柱凝胶法检测正确139例,其中A型44例,B型46例,O型41例,AB型8例;凝聚胺法检测正确132例,其中A型41例,B型44例,O型39例,AB型8例;卡式微柱凝胶法对ABO血型及Rh血型一次准确率高于凝聚胺法(P<0.05);卡式微柱凝胶法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3例,其中抗-c 1例,抗-E 1例,抗-D 1例,凝聚胺法检出1例抗-E不规则抗体阳性,两组差异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式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两种检测技术对输血前患者血型及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均有较好检测价值,但卡式微柱凝胶法在血型检测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88-90,94
目的通过对中山市某三甲医院Rh D阴性住院患者血型分布特点和用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指导Rh D阴性血液库存管理,保障Rh D阴性患者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1月住院患者ABO及Rh D血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1 051例住院患者ABO血型分布特点为OBAAB,男女间ABO血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4);检出Rh D阴性患者511例,占0.231%,其中A、B、AB、O型患者Rh D阴性检出率分别为0.060%、0.060%、0.026%、0.087%,分布特点为OA=BAB。Rh D阴性在ABO血型系统中的分布存在男女性别差异,Rh D阴性血型在男性为OABAB,女性为OBAAB。221 051例住院患者中有13 983例输血患者,输血患者血型分布特点为OBAAB,Rh D阴性输血患者有34例,占0.243%,其血型分布特点为OBAAB。结论Rh D阴性血型住院患者和输血患者ABO血型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有利于当地血站对Rh D阴性血液采集和储备。Rh D阴性住院患者和输血患者占有一定比例,输血科应加强Rh D阴性血液的库存管理,与血站做好协同合作,合理调配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6.
正输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近几年来输血事业更加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成分血制剂得以广泛推广,因此输血前的血型检查非常之重要,临床常用的血型检查项目包括ABO血型系统检查及Rh血型系统检查,而Rh(D)筛查实验对于受血者能够安全有效的输血,预防新生儿因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等情况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输血相容性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探讨建立健全输血前检测项目及提高检测水平在输血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正反定型、Rh血型、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型的正确鉴定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条件,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等试验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结论:规范的输血相容性试验对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百色地区无偿献血者Rh阴性中ABO血型分布情况,以便于指导稀有Rh血型的保存和建立稀有血型献血员档案。方法对81例RhD阴性的献血者标本用多个批号的抗-D血清复核,并采用正反定型对ABO进行鉴定。结果81例Rh阴性血中O型38例,A型21例,B型19例,AB型3例。结论Rh血型是在ABO血型系统之外的另一种血型系统,也是最常见的稀有血型,常规同时鉴定Rh血型和ABO血型,对有效预防溶血性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近期输血对白血病患者Rh血型测定的影响,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准确测定近期输血后白血病患者Rh血型的方法.方法:选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Rh血型测定型)以及抗血清微柱凝胶法(IgG型)对白血病患者行Rh血型检测;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试剂(HiCN试剂)将凝胶柱中分层的红细胞转化为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吸光度,确定患者红细胞层,进而确定患者Rh血型;并对患者Rh血型追踪验证.结果:未输过血的26例白血病患者Rh血型5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72例近期输过血的白血病患者Rh血型46例结果不一致.此46例患者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测定时,42例为CcDEe(占91.3%);用微柱凝胶法和抗血清微柱凝胶法检测时,46例患者红细胞在凝胶柱中出现分层现象.用HiCN试剂将凝胶柱中红细胞转化为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确定患者红细胞层,进而确定患者Rh血型,结果同追踪验证的患者Rh血型一致.结论:近期输血后的白血病患者Rh血型,不能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测定,也不能直接用微柱凝胶法和抗血清微柱凝胶法测定.微柱凝胶法和抗血清微柱凝胶法分层再用HiCN试剂确认患者红细胞层来确定患者Rh血型的方法,是简单可行的准确测定近期输血后白血病患者Rh血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在临床精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均已明确为ABO血型或Rh血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输入RhC、E不同表型红细胞悬液2 U,观察组输入RhC、E相同表型红细胞悬液2 U.统计Rh血型系统抗原分布情况和Rh血型系统抗体...  相似文献   

11.
张杰  方晓蕾  禹梅  张慧君 《河北医学》2013,19(2):302-304
目的:探讨Rh血型系统在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对本输血中心申请输血的血液标本1528例,除行ABO血型鉴定外,还进行Rh抗原表型检验,筛查Rh血型病例。结果:Rh(E)阴性636例,占41.62%。Rh(D)阴性为8例,约占总申请数0.52%,Rh(C)阴性104,占6.81%。RH(c)阴性:668例,约占43.72%。RH(e)阴性732例,约占47.91%。结论:I临床输血中除行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外,对于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做Rh抗原表型检验,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住院病人进行Rh(D)和ABO血型联合检测在提高输血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对104100例住院病人同时进行Rh (D)和ABO血型检测。结果:ABO血型分布:A型30012例(28.8%)、B型31438例(30.2%)、O型32958例(31.7%)、AB型9692例(9.3%);Rh(D)血型分布:Rh(D)阳性103711例(99.63%)、Rh(D)阴性389例(0.37%);Rh(D)阴性血型在ABO血型中的分布:A型82例(0.27%)、B型129例(0.41%)、O型128例(0.39%)、AB型50例(0.52%)。结论:对住院病人进行Rh (D)和ABO血型的联合检测,可及时检出Rh(D)阴性病人;对于需要输血Rh(D)阴性病人,可为其输注ABO同型的Rh(D)阴性血,避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范红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2,(33):4449-4450
由于Rh阴性血型在中国人群中的比例很低,因此对Rh阴性患者的输血及护理更需要小心与谨慎。为了提高Rh阴性患者输血的成功率和护理质量,输血前应做好患者血型及相应抗体的检测,并对患者药物史、输血史及妊娠史等进行详细准确的调查了解,再依据Rh阴性患者其自身是否含抗Rh抗体而决定为患者输血的血型类别,从而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近几年来输血事业更加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成分血制剂得以广泛推广,因此输血前的血型检查非常之重要,临床常用的血型检查项目包括 ABO 血型系统检查及 Rh 血型系统检查,而 Rh (D)筛查实验对于受血者能够安全有效的输血,预防新生儿因 Rh 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等情况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临床上输血治疗作为抢救患者生命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输血过程中一般要求ABO血型同Rh血型中的D抗原配合。近年来临床上对RhD抗原所导致的免疫性输血反应以及新生儿溶血病均进行了成功预防,在实施输血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Rh抗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输血前检查中全自动血型仪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仪及手工法对我院输血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集的3624份标本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对比手工试管法与仪器法的ABO与Rh D血型鉴定情况。结果仪器法检测ABO血型、Rh D血型的一次性判读准确率分别为99.7%和100.0%,手工法检测ABO血型、Rh D血型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100.0%,试管法与仪器法判读ABO、Rh D血型的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仪器法12份样本存在正反定型不一致情况,导致一次性判读失败的原因主要为抗体减弱、仪器及试剂卡、抗原减弱、特异/非特异性抗体;手工法检测61份样本Rh D检测为阴性,血型血清学复检证实Rh D阴性的判定无误。结论全自动血型仪可替代手工法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其操作简单、敏感性高、安全性可靠,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Rh血型系统是继ABO血型系统之后临床意义最大的另一个血型系统。它的发现解决了Rh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诊断,也避免了Rh阴性受血者经过妊娠或输血产生的免疫性抗体再次输血后引起的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由于RhD阴性血型的存在,如输入不相合的血液,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国汉族人群中,Rh阴性血型约为0.34%。在Rh阴性血源不足的情况下,安全输血更为重要,我院把Rh血型鉴定列为输血前常规检测项目,为安全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1988年柱凝集法血型检测技术问世以来,以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受到输血界同仁重视。我们使用柱凝集技术进行血型检测3600例,其中博唯优玻璃珠柱400例,达亚美凝胶3200例。准确率在98.6%以上,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玻片法,为临床安全输血奠定了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 达亚美血型卡(凝胶法),博唯优血型卡(玻璃珠  相似文献   

19.
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结果不符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秀 《中外医疗》2009,28(25):176-176
为确保输血安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明确规定,输血前严格审查申请单.核对患者血液标本,准确鉴定血型,输血前将患者、献血者血液进行交叉配合实验。包括对患者,献血者ABO血型进行复检。在鉴定中发现有些患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Rh分型在献血者和输血者中的分布情况及同型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24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将输血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即Rh随机配合性输血)3968例和观察组(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即献血者与受血者Rh分型一致或献血者Rh抗原少于受血者)4056例。另收集同期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血站的4222份RhD阳性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均行ABO和RhD血型鉴定、红细胞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筛查和红细胞Rh血型抗原特异性鉴定,统计并分析Rh分型在献血者和输血者中的分布情况、输血者不规则抗体产生概率及Rh分型同型输血的临床意义。结果:A、B、O、AB 4种血型的献血者和输血者共检出8种Rh分型,其中以CCDee、CcDEe为主;观察组输血后不规则抗体产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和输血者Rh分型均以CCDee、CcDEe为主,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可避免不规则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