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心包积液患者的B超检查,并在B超引导下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结果39例中等量和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在B超定位、引导下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成功率达到100%.心包积液引流管的放置时间为5~15d.通过反复对引流的心包积液检验,最终37例病因明确,2例原因不明.其中癌性积液15例,结核性积液22例.结论 采用B超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法引流心包积液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2.
高用 《中国卫生产业》2012,(14):155-155
目的 评价B超定位下心包腔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患者均在B超定位下,在心尖部或剑突下进行心包腔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观察患者的液体引流及临床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安全置管引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流管时间3~18d,平均6d,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在B超定位下,经皮心包腔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1%利多卡因局麻后经心尖区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果:10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1次穿刺置管成功,未发生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术较传统心包穿刺安全、有效,便于在基层开展。  相似文献   

4.
陈广龙 《医疗装备》2020,(2):111-1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80例心包积液患者,均实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比较治疗前后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8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引流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LVFS)、SaO2、SBP均高于引流前,HR低于引流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患者的疗效良好,可增强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HR、SaO2、SBP,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心包穿刺是一项有危险的操作技术,在临床上,大量心包积液较常见,需反复多次心包穿刺抽液,并发症时有发生,本文根据我科2例大量心包积液实例,介绍心包腔置管引流的具体方法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心包穿刺是一项有危险的操作技术,在临床上,大量心包积液较常见,需反复多次心包穿刺抽液,并发症时有发生,本文根据我科2例大量心包积液实例,介绍心包腔置管引流的具体方法及优、缺点。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54岁,胸闷气促1个月,加重半个月入院。查  相似文献   

7.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大量心包积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组(导管组)20例,传统心包穿刺抽液组(抽液组)16例,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心包积液引流量、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日。结果导管组与抽液组相比,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心包积液引流量明显增多,心包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日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发症少,症状改善快,可缩短住院日及减少住院费用,疗效和安全性优于传统穿刺抽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引流部位与安全性和引流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6例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患者,11例选取左肋缘与剑突左缘交角下1cm为穿刺点;28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处为穿刺点;7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cm为穿刺点,留置引流导管直至积液消失。结果4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无相关并发症;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处为穿刺点时进针深度最小;引流导管位于心包底部几率最高;采用反复抽送导引钢丝的方法能有效区分穿刺针是在心包腔内还是心腔内。结论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采用多种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引流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86例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的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43例)和间断抽液组(43例).持续引流组:以持续25~35滴/min的滴速引流积液,至无液滴出.间断抽液组:首次抽液不超过100 ml,以后200~300 ml/次,每日或隔日1次,至抽尽积液.结果 与间断抽液组比较,持续引流组的排空积液时间明显缩短(P<0.01),导管留置时间也缩短(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应用持续引流法引流心包积液更安全、更有效,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留置中心静脉置管至心包腔内可多次引流并利用置管进行病因治疗及协助明确诊断。结果:38例患者均成功置管引流积液,无严蘑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心包积液的方法治疗效果理想,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膜透析植管术中的两种缝合方法术后的早期并发症.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3月在某科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67例,其中35例做双荷包缝合为A组,32例做单荷包缝合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早期发生的出血、渗漏、感染情况.结果 腹膜透析植管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的腹透液渗漏、出血、外口感染等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透析植管术中单层荷包缝合并没有增加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择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指标变化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运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吕洪城 《现代医院》2008,8(1):45-46
目的回顾分析100例小儿心血管手术患者动脉有创测压经皮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方法。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或基础麻醉下行经皮动脉直接穿刺法或穿透法穿刺置管。结果72例小儿在左侧桡动脉经皮穿刺置管经1~3次穿刺后成功;16例经3次穿刺不成功后改右侧桡动脉经皮穿刺置管成功,4例在右侧桡动脉经皮穿刺3次不成功后改股动脉经皮穿刺置管;8例直接在右侧桡动脉经皮穿刺置管成功;无动脉切开测压病例;随访,穿刺部位无感染发生、无穿刺动脉栓塞。结论小儿经皮动脉穿刺置管有一定的难度,但掌握多部位经皮动脉穿刺置管术,避免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可以避免动脉切开置管,减少动脉直接测压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There are few data on indications f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use. We conducted an observational, hospital-wid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o quantify the indications for catheter placement over dwell time and to investigate agreement between healthcare workers (HCWs) on CVC use. Catheter use was observed by on-site visits, HCW interviews, and screening of patient charts. A total of 378 CVCs were inserted in 292 patients, accounting for 2704 catheter-days. Of these, 93% CVCs were multilumen catheters and 70% were placed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Median dwell time (interquartile range) was 5 (2-9) days overall, and 4 (2-7) and 8 (3-15) in the ICU and non-ICU settings, respectively. The mean number of specified indications for CVC use per day was 1.7 (1.9 for ICU and 1.5 for non-ICU; P<0.001). The most frequent reason (49%) for catheter use was prolonged (>7 days) antibiotic therapy followed by parenteral nutrition (22.3%). A total of 130 catheter-days (4.8%) were unnecessary with a higher proportion in non-ICU settings (6.6%). In 94% of cases, there was agreement among HCWs on indications for CVC use. However, 35 on-site visits (8.3%) in non-ICU settings revealed that neither the nurse nor the treating physician knew why the catheter was in place. ICU catheters have a short dwell time but are utilised more often, whereas catheters in non-ICU settings show a reverse characteristic. Prevention measures targeting catheter care are more likely to be successful in non-ICU settings.  相似文献   

15.
王健 《现代保健》2011,(15):1-3
目的 探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10年3月共450例多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病例,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者10例.10例分别从留置导管中和其他外周血管采血并且剪下导管尖端培养,均培养出同种细菌,1例培养出白色念珠菌.结果 本组病例从发现后24 h内即明确诊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8例(占80%),就诊后2-4 d内明确诊断者2例(占20%).其中内科感染例数为7例,感染率为1 75%;外科感染例数为2例,感染率为6 67%;其他感染例数为1例,感染率为5%.结论 应提前预防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从而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深静脉置管区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预防深静脉置管区导管感染.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医院急诊ICU给予深静脉置管的患者349例为研究对象,深静脉置管时间<21 d的患者186例,>21d患者共163例;163例置管时间>21 d的患者中,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导管头暴露组86例,深静脉导管(24 h)灭菌纱布保护组77例,每天更换灭菌纱布;置管时间<21 d的患者186例按入院单双号分为暴露组97例,灭菌纱布保护组89例;两组导管暴露组共183例,两组纱布保护组166例;检查导管穿刺口、管周皮肤、拔管时血培养以及拔管时管头情况.结果 置管时间>21 d患者的感染率为9.20%,明显高于置管时间<21 d的患者3.22%;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比例为17.86%,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导管暴露组的感染率为9.83%,明显高于灭菌纱布保护组1.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置管时间长、置管位置以及是否处理导管等均是发生深静脉置管区导管感染的相关感染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从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207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肾鹿角型结石85例、肾多发性结石81例、肾结石并输尿管上段结石35例、马蹄肾结石6例)在彩超引导下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结果 207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一期碎石取净结石155例,二期碎石取净结石32例,一期清石率74.88%(155/207),总结石清除率90.34%(187/207),20例残余肾结石,术后行ESWL辅助治疗。3例患者术后反复出血,经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后治愈出院。结论彩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和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赵振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4077-4078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或奇静脉移植补片肺动脉重建术在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3月~2010年1月期间,某科共收治165例肺血管受侵犯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75例患者接受自体心包或奇静脉移植补片肺动脉重建术。这75例患者术后有58例患者接受辅助化疗,26例患者接受辅助放疗,此外,对出院患者还进行了长达3年的随访。[结果]①所有患者肺动脉、支气管的边缘经病理检查证实无癌细胞残留。②住院过程中患者死亡4例;余下71例患者有15例出现并发症,但经对症治疗后治愈。③出院时经相关检查发现3例患者有支气管吻合口狭窄,经气管镜微波治疗后情况出现好转,余下68例患者未发现并发症。④经随访,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8.9%(56/71)、60.6%(43/71)、43.7%(31/71)。[结论]自体心包或奇静脉移植补片肺动脉重建术可有效地治疗肺血管受侵犯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对留置尿管的ICU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程度。方法基于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库,对2015年4月-2018年3月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5个成人ICU留置尿管>2天的患者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以住ICU期间发生CAUTI为暴露因素,通过倾向性评分(propensity score,PS)匹配法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分析CAUTI对留置尿管患者预后指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留置尿管>2天的患者11163例,使用尿管107566患者日,发生CAUTI 185人次、192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7%、导管千日感染率为1.8‰。经PS匹配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UTI患者较无CAUTI的患者:留置尿管总天数延长23天、住ICU天数延长23天、住院天数延长22天,住院总费用增加11.1万元;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置尿管总天数、住ICU天数、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为CAUTI独立危险因素(P<0.05);CAUTI并不增加ICU全因死亡和出院全因死亡的风险。结论CAUTI或许不增加留置尿管患者的住院死亡风险,但可明显延长其留置尿管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花费,浪费我国有限的医疗资源。因此,依然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对其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肺穿刺瘤体内注射低渗化疗液配合全身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86例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4例,在MVP方案全身化疗的同时,给予经皮肺穿刺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加蒸馏水(低渗液);对照组42例,单纯给予MVP方案全身化疗。两组均21天为1周期,治疗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44例,CR 5例、PR 26例、NC 10例、PD 3例,总有效率为70.5%(31/44);对照组42例,CR 1例、PR 15例、NC 18例、PD 8例,总有效率为38.1%(16/42)。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2χ=9.08,P<0.01,差别非常显著。结论经皮肺穿刺瘤体内低渗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高,副作用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