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X线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一种科学量化的方法来评价肱骨远端全骺分离Salter harrisⅡ型骺离 (简称S HⅡ型 )X线诊断依据。方法 查阅了 2 0 0 0多例库存肘关节平片 ,按S H骨骺损伤的诊断标准 ,严格筛选出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30例 ,将S HⅡ型平片划线测量撕脱之三角形骨折块底边AO、夹角Q以及干骺端残底BO ,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S HⅡ型Q角波动范围在 30°~ 75° ,平均 4 5° ;AO变动范围为(0 .91± 1 .96 )S(S =0 .1 7) ;AO/BO之比为 (0 .4 1 6± 1 .6 4 5 )S(S =0 .0 8)。追踪观察S HⅠ型骺离随着年龄增大 ,骨折线逐渐转变为经内上髁骨骺延向干骺端桡侧 ,呈现为半弧形。结论 干骺端三角形骨折块Q角在4 5°左右 ,AO/BO <0 .5 5 ,再结合肱骨远端骨化中心全盘尺偏移位 ,即可确诊为S HⅡ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相似文献   

2.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X线诊断钟仕森梁荣光朱旭荣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是幼少儿肘部少见的损伤[1~4],正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关系甚大。材料与方法笔者搜集14例平片(其中2例经手术证实),并复习文献,着重对本病的解剖与X线特点、发生机理及后遗肘内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X线诊断(附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X线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整理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最小年龄10/12岁,最大年龄8岁,平均4.26岁。分析了其X线表现。结果:按照SalterHaris对骨骺分离分类,本文Ⅰ型损伤13例,Ⅱ型损伤21例。初诊正确21例,误诊13例。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典型X线表现为分离的肱骨小头骨骺与尺挠骨近端一起向尺侧移位,挠骨近段纵轴延长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伴有肱骨干骺端内侧骨骺分离。结论:在日常工作中,从X线片上可见的影像去判断不显影部分的损伤,可提高对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X线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魏从全 《武警医学》1999,10(11):644-645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为肘关节外伤中不常见的骨骺损伤,是髁上骨折发生在幼儿发育时期的一种特殊类型损伤,占全身骨折0-16%[1],肘关节损伤0-94%[2],肱骨远端骨骺损伤6%[3],常与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小头骨骺分离(外髁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等相混淆而发生误诊。为了提高对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临床X线诊断水平,现将我院收治此类损伤3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83年1月~1987年6月共收治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34例,年龄分布为10/12~3岁23例,4~6岁8例,7~8岁3例。1~6岁共计3…  相似文献   

5.
张素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1986,5(2):107-107,T014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是婴幼儿肘部损伤中少见的疾患,易误诊为肘关节脱位或肱骨外髁骨折,我们见到5例,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20例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男13例,女7例,年龄1~8岁,其中3岁以下有13例;右侧肘关节8例,左侧12例。根据Salter-Harris骨骺损伤的分类法,本组病例均属于Ⅱ型骨骺损伤。X线表现为肱骨小头骨骺包括干骺端骨片与尺挠骨一起发生移位,桡骨和肱骨小头骨骺的关系没有变化,不论肘关节位置如何,桡骨的纵轴延伸线总是通过肱骨小头骨骺的中心。尺桡骨关系正常,根据  相似文献   

7.
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X线诊断(附2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骺损伤包括骨骺分离,骨骺和骺软骨骨折,骨骺由骺软骨和骺核组成,而软骨在X线片上不能显示,X线诊断受到限制,因而,需要了解软骨损伤的间接征象,以判断损伤的部位,范围和错位程度,以防诊断错误,处理不当而造成畸形和功能障碍,我们对近年来诊治的226例15岁以下肱骨远端骨骺损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是幼儿少见的骨骺损伤,因该部位骨骺尚未出现或仅出现一个肱骨小骨骺,骨折块大部分是软骨,X线征象少,常发生误诊和漏诊,甚至因处理不当而发生肘外翻畸形和功能障碍.本文对28例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骺分离二例丁同英肱骨小头骨骺分离在儿童肘关节损伤中较为少见。笔者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2例,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1岁。3天前从3m高处跌下,右肘关节损伤。检查:患者右肘关节及前臂肿胀明显,广泛性瘀斑,肘...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骨折较少见,易误诊为肘关节脱位而延误治疗。2000年8月~2005年1月,我们共收治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骨折6例,其中误诊为肘关节脱位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4~10岁,平均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16h。均为闭合性骨折。患肢肘部肿胀明显,肘关节活动受限,肱骨远端有压痛。患侧前臂、手部皮肤感觉无异常,腕、掌、指关节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例胎儿、新生儿及儿童肘关节组织大切片的观察,发现肱骨远端骺软骨内血管分布的特点与儿童时部创伤后“鱼尾”畸形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以往文献中未见报道。我们的结论是:(1)肱骨,内外髁,内外上髁骺软骨内的血管均呈向心性分布,骨折后这些部位不易产生缺血坏死。(2)肱骨小头和滑年骺软骨交界部血管呈纵向分布,来自鹰嘴窝的血管是供应该部能软骨营养的主要血管,血管纵向性的分布特点使该部位血管在肘部创伤中易受损伤,从而产生“鱼尾”畸形。(3)鹰嘴窝脂肪垫内有丰富的血管网,它们在近骺软骨的部位形成弓背向下的皿管弓,该弓发出数条大血管呈放射状进入骺软骨体内。如果创伤使鹰嘴窝内血管弓一处断裂,有可能不发生骺软骨的缺血;如果血管弓两处或两处以上损伤,必将产生软骨内缺血。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儿童肱骨远端Ⅰ型骨骺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婴幼儿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病例资料,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X线、CT及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例患儿经X线及CT检查,均未见明显骨折线,均报告为肘关节脱位不能排除,超声检查准确诊断为肱骨远端Ⅰ型骨骺损伤,并完全排除肘关节脱位,避免了误诊。远端骨骺向肱骨背侧滑移的“阶梯”征象及“尺骨鹰嘴消失征”为其特异性超声表现。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儿童肱骨远端Ⅰ型骨骺损伤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肱骨下端骺软骨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具尸体肱骨下端骺软骨血供的研究,发现肱骨下端4块化骨核的血供有独立分布的规律性,其中肱骨小头及外上髁骺软骨的血供最丰富,内上髁骺软骨亦较丰富,而滑车骺软骨血供最差,从而可以解释肘关节创伤后产生肱骨下端畸形愈合的原因,以便为骨科临床处理肘关节创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侧位肱骺角在儿童隐匿性肱骨外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行肘关节正侧位拍片的1~4岁儿童,其中肱骨外髁骨折61例,正常组80例。以肱骨下段前缘骨皮质最前缘作为肱骨长轴线,以椭圆形肱骨小头长轴线作为骺板线,测量侧位肱骺角,比较正常组不同年龄间以及骨折组与正常组间侧位肱骺角,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讨侧位肱骺角对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 侧位肱骺角在正常组[45.04°(38.88°,50.88°)]及骨折组[35.24°(31.99°,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8,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侧位肱骺角的诊断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04。最佳界值选择41.20°时,诊断肱骨外髁骨折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66.2%。结论 侧位肱骺角对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应用其诊断利于减少儿童隐匿性肱骨外髁骨折漏诊。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了4例7~13岁儿童脊髓脊膜膨出症5个部位的骺线增宽。2例是左股骨远端骺板,1例是右胫骨远端骺板,1例是不对称性左右胫骨远端骺板。肢体骺板局部均有发热和肿胀,只2例有轻微的外伤史。临床检查见局部无异常成角或移动X 线均表现为骺线增宽,干骺端轻度不规则硬化,但无移位和成角。1例呈两侧不对称性骺线异常,且  相似文献   

16.
宋文福  张玲  张冬生  金华  蔡颐 《西南军医》2010,12(2):284-285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远端复杂骨折人工全肘关节置换的手术技巧及经验,了解老年肱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行全肘关节置换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8例(8肘)进行了全肘关节置换的老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2~5年,平均MAYO评分由术前的39.2分恢复到术后4年的86.4分(好4例、良3例、中1例),截止目前无一例翻修。术后6个月,患者屈伸活动20~130度,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结论全肘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肱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病人,男,8岁,左上肢受伤由乡卫生院行简单固定转入我院,受伤至入院时间7 h,患肢肘部肿胀明显,肘关节活动受限,肱骨远端压痛( ),患侧前臂、手部皮肤感觉无异常,腕、掌、指关节活动正常。X线常规摄片示:肱骨小头与桡骨小头对应关系正常,肱骨滑车骨化中心伴尺桡近侧关节及干骺三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远端骨不愈合的可能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2月收治的4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后骨不愈合患者进行全肘关节置换手术。所有病例全肘关节置换之前肘关节功能均较差。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结果 4例经过8~24个月的随访,并采用Mayo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肘关节疼痛缓解,屈曲背伸活动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全肘关节置换是治疗肱骨远端骨不愈合的很好方法,可以减少康复时间,迅速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资料完整的小儿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患者36例,结合文献就其临床X线表现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36例小儿肱骨远端骨骺分离患者,均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并摄有患侧肘部正侧位X光片。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8个月至7岁,平均4岁。发生于左侧者22例,右侧14例。肘关节软组织明显肿胀、畸形、骨擦音和疼痛为常见症状。X线表现软组织肿胀是该组患者肘关节X光片的共同表现。其肱骨远端骨骺分离虽然发生于肘关节的关节囊内。但大部分患者因肘关节不能屈曲,按照侧位时前臂常取伸直位,以致肱骨成斜位投照,因而不能显示关…  相似文献   

20.
儿童长骨生长板损伤组织学和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认识儿童生长板损伤不同类型的预后及易发生畸形的类型。方法:30例1~9岁儿童肘关节肱骨远端骺软骨骨折X线资料,3例肱骨远端生长板损伤MR成像,4例膝和踝关节生长板骨折MR成像,另有11只实验兔骨骺牵拉延长术后平片、微血管摄影和病理切片。生长板损伤采用Salter-Harris分类法分为5型。结果:第3型,骨折线垂直经过骨骺然后水平向生长板裂开;第4型,骨折经过骨骺穿过生长板至干骺端骨折;第5型,损伤生长板的问叶细胞。上述三种类型都可发生骨骺早闭。而第1型(骨骺牵拉分离)和第2型(骨折线经生长板进入干骺端)一般预后好,不发生畸形。结论:儿童肘关节创伤X线平片和MRI可显示骨折解剖,准确的分型和判断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