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例罕见的儿童肘关节骨折──尺骨近端骨折合并桡骨小头骨骺分离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100083)胡跃林,林共周,曲绵域,傅君患者李××,女,11岁。因左肘关节伸直位手掌着地跌倒致伤。伤后曾在外院诊断为“孟氏骨折”给予手法整复,未能复位。伤后第5...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20例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男13例,女7例,年龄1~8岁,其中3岁以下有13例;右侧肘关节8例,左侧12例。根据Salter-Harris骨骺损伤的分类法,本组病例均属于Ⅱ型骨骺损伤。X线表现为肱骨小头骨骺包括干骺端骨片与尺挠骨一起发生移位,桡骨和肱骨小头骨骺的关系没有变化,不论肘关节位置如何,桡骨的纵轴延伸线总是通过肱骨小头骨骺的中心。尺桡骨关系正常,根据  相似文献   

3.
魏从全 《武警医学》1999,10(11):644-645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为肘关节外伤中不常见的骨骺损伤,是髁上骨折发生在幼儿发育时期的一种特殊类型损伤,占全身骨折0-16%[1],肘关节损伤0-94%[2],肱骨远端骨骺损伤6%[3],常与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小头骨骺分离(外髁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等相混淆而发生误诊。为了提高对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临床X线诊断水平,现将我院收治此类损伤3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83年1月~1987年6月共收治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34例,年龄分布为10/12~3岁23例,4~6岁8例,7~8岁3例。1~6岁共计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钢托外固定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钢托外固定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对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近期)和1年后(远期)随访的疗效和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纳入分析60例,近期和远期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近期、远期肘关节活动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钢托外固定及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方华宴  赵庆 《人民军医》2011,(12):1093-1093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损伤,治疗多以闭合复位后牵引为主,但对严重移位难以复位者须手术治疗。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们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严重肱骨髁上骨折65例,  相似文献   

6.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X线诊断(附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X线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整理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最小年龄10/12岁,最大年龄8岁,平均4.26岁。分析了其X线表现。结果:按照SalterHaris对骨骺分离分类,本文Ⅰ型损伤13例,Ⅱ型损伤21例。初诊正确21例,误诊13例。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典型X线表现为分离的肱骨小头骨骺与尺挠骨近端一起向尺侧移位,挠骨近段纵轴延长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伴有肱骨干骺端内侧骨骺分离。结论:在日常工作中,从X线片上可见的影像去判断不显影部分的损伤,可提高对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X线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4例,优良率94%。该方法损伤小,克氏针固定有一定强度,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肱骨下端骺软骨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具尸体肱骨下端骺软骨血供的研究,发现肱骨下端4块化骨核的血供有独立分布的规律性,其中肱骨小头及外上髁骺软骨的血供最丰富,内上髁骺软骨亦较丰富,而滑车骺软骨血供最差,从而可以解释肘关节创伤后产生肱骨下端畸形愈合的原因,以便为骨科临床处理肘关节创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肱三头肌双侧入路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手法复位困难,外固定不牢靠,固定后容易发生再移位,远期对肘关节功能有严重影响。目前肱骨髁问骨折均趋向于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以便最大限度地恢复肘关节功能。我科自2003年3月-2009年5月采用经肱三头肌双侧入路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例胎儿、新生儿及儿童肘关节组织大切片的观察,发现肱骨远端骺软骨内血管分布的特点与儿童时部创伤后“鱼尾”畸形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以往文献中未见报道。我们的结论是:(1)肱骨,内外髁,内外上髁骺软骨内的血管均呈向心性分布,骨折后这些部位不易产生缺血坏死。(2)肱骨小头和滑年骺软骨交界部血管呈纵向分布,来自鹰嘴窝的血管是供应该部能软骨营养的主要血管,血管纵向性的分布特点使该部位血管在肘部创伤中易受损伤,从而产生“鱼尾”畸形。(3)鹰嘴窝脂肪垫内有丰富的血管网,它们在近骺软骨的部位形成弓背向下的皿管弓,该弓发出数条大血管呈放射状进入骺软骨体内。如果创伤使鹰嘴窝内血管弓一处断裂,有可能不发生骺软骨的缺血;如果血管弓两处或两处以上损伤,必将产生软骨内缺血。  相似文献   

11.
单纯肘关节后脱位是运动中一种常见的损伤。处理得当能早日恢复肘关节功能,对青少年运动员尤为重要。笔者改手法复位后屈曲90°固定3周为伸直位固定,消肿快,伤后3天起就可以早期活动,有利于肘关节后脱位的治疗,且无1例发生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肱骨髁上骨折是5~12岁儿童肘部外伤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小儿全部骨折的5%-10%,肘内翻畸形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笔者提出通过术后或术中测量纠正肱骨干长轴与肱骨小头外缘骨骺线夹角即Baumann角(简称BA角)来防止肘内翻的发生,因此准确测量BA角非常重要,这需要清晰显示肱骨小头骨骺线。作者发现传统肘关节正位片因为重叠对显示肱骨小头骨骺线并不满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通过设计新的X线摄片体位,使肱骨小头骺板线显示的更清晰,从而使BA角测量更准确,利于临床合理准确评估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伸肘位手法复位-U 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方法 在伸肘位肘关节伸屈肌均处于无张力状态,因而也是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与固定的最佳位置。局部血肿内麻醉下,由助手对抗牵引,令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位,矫正骨折移位。应用-U 形石膏夹板绷带固定,肘关节外翻20°~30°,确使折端桡侧皮质嵌紧,直至骨质愈合。3 ~4 周后去石膏,恢复屈肘活动。 结果 临床应用48 例,骨折手法复位成功率为100 .0 % 。经6 个月~2 年(平均1 年2 个月) 的随访,肘关节伸屈功能均恢复正常,无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伸肘位手法复位-U 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能达到理想的复位和维持稳定的固定效果,可有效地遏制肘内翻畸形。  相似文献   

14.
手法复位治疗儿童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儿童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22例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平均年龄8.6岁(3~14岁),其中右侧14例,左侧8例;男16例,女6例。尺偏型19例,桡偏型3例。病程为3 h~14d。参照Gartland分型,Ⅰ型3例,Ⅱ型17例,Ⅲ型2例。全部采用闭合手法复位辅助石膏外固定方法治疗,术后复查随访,条件允许时去除石膏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骨折手法复位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患儿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6周,平均4.2周。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均恢复正常,无Volkm ann缺血性肌挛缩、肘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复位辅助石膏外固定是一种有效的适宜于儿童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既能实现骨折复位和稳固固定的作用,又避免了切开复位和内固定对骨折周围血供的进一步破坏,可有效地遏制肘内外翻畸形。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男3岁。摔伤左肘2小时来院,检查:患儿哭闹不安,左肘肿胀。行X线片示:左肘关节脱位。术前发现肘后三角存在,考虑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侧位肱骺角在儿童隐匿性肱骨外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行肘关节正侧位拍片的1~4岁儿童,其中肱骨外髁骨折61例,正常组80例。以肱骨下段前缘骨皮质最前缘作为肱骨长轴线,以椭圆形肱骨小头长轴线作为骺板线,测量侧位肱骺角,比较正常组不同年龄间以及骨折组与正常组间侧位肱骺角,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讨侧位肱骺角对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 侧位肱骺角在正常组[45.04°(38.88°,50.88°)]及骨折组[35.24°(31.99°,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8,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侧位肱骺角的诊断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04。最佳界值选择41.20°时,诊断肱骨外髁骨折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66.2%。结论 侧位肱骺角对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应用其诊断利于减少儿童隐匿性肱骨外髁骨折漏诊。  相似文献   

17.
半个肱骨小头骨折也称Hahn-steinthal骨折,骨折块本身即为肱骨小头前半和相当部分滑车,分离的骨折块向上移位或伴有旋转移位,闭合手法整复较困难。笔者于1988年开始采用双拇指推挤按压手法整复该型损伤11例,9例获得成功。现总结介绍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6例;年龄14~47岁,平均25.5岁。交通伤2例,摔伤9例。11例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右侧5例,左侧6例。受伤至就诊时间3h~15d,平均3.5d。11例中合并桡骨头骨折1例,合并肱骨外髁骨折1例;漏诊2例;7例…  相似文献   

18.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X线诊断(附12例报告)陕西省渭南地区医院放射科张耀森陕西省渭南地区医院骨科刘铁战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是婴幼儿肘部损伤中一种罕见的疾患,是发生在肱骨远端髁上较低的生长板与干骺连接部位的骨折[1]。由于肱骨远端骨骺化骨核在婴幼儿期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研究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商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新型小夹板组与传统小夹板组,每组50例。新型小夹板组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给予新型小夹板治疗,传统小夹板组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给予手法复位配合传统小夹板治疗,对比观察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6周,新型小夹板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肌力、局部形态、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小夹板组(t=3.326、4.018、3.064、3.914、3.126,P=0.001、P<0.001、P=0.003、P<0.001、P=0.002),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小夹板组(t=9.139,P<0.001),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小夹板组(Z=-2.022、2.908,P=0.043、0.004)。结论 与手法复位配合传统小夹板相比,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愈合时间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唐骅  李其庆 《创伤外科杂志》2014,16(2):162+164-162,164
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5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50例均骨折愈合,其中优36例,良10例,差4例。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具有安全、牢固、快速、并发症较少的特点,能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