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方益母口服液对痛经的治疗特点.方法 采用灌服己烯雌酚溶液及注射催产素造痛经模型、热板法致痛和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法等实验观察复方益母口服液的镇痛作用.结果 复方益母口服液可显著提高小鼠热板法致痛的痛阈,使痛阈提高值显著升高;复方益母口服液组可显著延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发生的潜伏期,显著减少10 min内小鼠扭体发生次数;复方益母口服液可显著延长己烯雌酚加催产素所致小鼠痛经模型扭体反应的潜伏期、显著减少10min内小鼠扭体次数.结论 复方益母口服液有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金铃子散水煎液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建立小鼠疼痛模型,观察金铃子散水煎液对热板法所致小鼠出现舔足时间(痛阈值)及醋酸扭体法所致小鼠扭体次数(15min内)的影响。结果:金铃子散水煎液高剂量组可使热板法小鼠在给药后30min、60min及90min痛阈值明显延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金铃子散水煎液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元胡止痛方对小鼠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探索。方法将健康ICR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采用热板模型记录反应潜伏期和醋酸扭体模型观察扭体潜伏期及注射醋酸后20min内的扭体次数。用归一化法探索其"量效"关系。结果在热板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给药60 min后,阳性药组与元胡止痛方16 g/kg和32 g/kg生药组痛阈时间明显延长(P<0.05)。在醋酸扭体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及各元胡止痛方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归一化结果说明,在4~32 g/kg剂量范围内,元胡止痛方的剂量与其提高的痛阈值成正相关。结论元胡止痛方对小鼠疼痛模型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实验动物对神灸贴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方法:神灸贴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本研究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各组在实验前施以不同处理方法.实验时在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溶液观测扭体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神灸贴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神灸贴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减少扭体反应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P<0.01,P<0.01.结论:神灸贴具有显著镇痛作用,高剂量组具有极显著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风湿骨痛胶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风湿骨痛胶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给药前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风湿骨痛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将各组大鼠后肢右足跖皮下注射角叉菜胶,测量致炎大鼠足跖肿胀百分率。腹腔注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于显微镜下计洗出液白细胞总数。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溶液,记录第1次扭体反应的时间(即潜伏期)及10 min内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将小鼠放置于(55±0.5)℃的热板上,测定痛阈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风湿骨痛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随着致炎时间的延长肿胀率均持续降低(p0.05,P0.01),白细胞游走数显著减少(p0.01)。小鼠镇痛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小鼠痛阈值明显提高(P0.01)。结论:风湿骨痛胶囊对炎性反应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华  黄淑凤  邓翀  张化为 《陕西中医》2013,(10):1427-1428
目的:观察大血藤镇痛、抗炎的药理效应。方法:以醋酸致疼痛小鼠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小鼠模型、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模型为研究方法,以扭体次数、肿胀率、肉芽肿抑制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大血藤10g生药/kg、5g生药/kg、2.5g生药/kg剂量组镇痛抗炎的药理效应。结果:大血藤各剂量组均能延长醋酸致疼痛模型小鼠痛阈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抑制二甲苯引起小鼠耳廓肿胀,减轻肿胀度和肿胀率;抑制小鼠肉芽组织增生。结论:大血藤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实验动物对神灸贴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方法:神灸贴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本研究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各组在实验前施以不同处理方法.实验时在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溶液观测扭体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神灸贴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神灸贴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减少扭体反应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P<0.01,P<0.01.结论:神灸贴具有显著镇痛作用,高剂量组具有极显著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药用真菌白僵菌固体发酵中药马钱子,使马钱子毒性下降,同时保持其镇痛作用。方法:选用对马钱子基质适应性较强的白僵菌,在一定条件下对马钱子进行双向固体发酵,获得白钱菌质;观察马钱子发酵前后小鼠急性毒性(LD50)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对醋酸腹腔刺激所致小鼠扭体的抑制作用和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结果:发酵组的LD50为167.3mg/kg,与马钱子生品相比,LD50上升率为33.8%,各发酵组均可明显延长小鼠舔后足的潜伏期(P0.001),发酵组的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P0.05或P0.01),但低剂量组对减少扭体次数未见明显效果。结论:马钱子经白僵菌发酵后毒性明显降低,并保持了其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影响针刺镇痛作用的可能中枢和外周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Cx43基因敲除杂合子(HT)小鼠随机分为6组:WT空白对照组、WT模型组、WT针刺组、HT空白对照组、HT模型组和HT针刺组,每组18只,腹腔注射0.6%醋酸(0.1 mL/10 g)制造内脏痛模型。针刺"中脘"、双侧"足三里"穴,每5 min捻针30 s,共30 min。比较各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20 min扭体反应次数。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和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HT与WT空白对照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20 min扭体反应次数、下丘脑组织β-EP和血清PGE2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T和WT内脏痛模型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20 min扭体反应次数显著增加(P<0.01),下丘脑β-EP和血清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两模型组间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WT针刺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P<0.01),下丘脑组织β-EP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5)。HT针刺组小鼠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T针刺组首次扭体潜伏期、下丘脑β-EP含量明显低于WT针刺组(P<0.05),而HT针刺组扭体反应次数和血清PGE2含量明显高于WT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缓解腹腔内脏痛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使中枢和外周镇痛物质β-EP增加、致痛物质PGE2减少而实现的。Cx43与针刺镇痛效应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新疆野山杏总黄酮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致痛法、温浴甩尾法建立小鼠疼痛模型,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品,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品,通过对小鼠灌胃不同剂量新疆野山杏总黄酮(7.5,11,15 mg/kg)考察野山杏总黄酮的镇痛作用。结果:醋酸致痛模型试验中,野山杏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1);热板致痛模型试验中,野山杏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具有明显延长小鼠热板舔足反应痛域的作用(P0.01)。温浴致痛模型试验中,野山杏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温浴甩尾反应痛域具有明显延长作用(P0.01)。结论:新疆野山杏总黄酮可显著延长小鼠疼痛反应痛域,减轻局部疼痛反应,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通脉祛浊汤的抗炎、镇痛效果。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小鼠足掌肿胀两种急性炎症模型,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致痛,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通脉祛浊汤可减轻小鼠耳及足炎症反应的肿胀度,显著减少醋酸致痛小鼠扭体次数,可明显提高热致痛小鼠的痛阈值,延长舔足反应时间;其中通脉祛浊汤高、中剂量组的抗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阳性对照药物组(P0.05)。结论通脉祛浊汤的抗炎、镇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壮骨止痛胶囊拆方组治疗去卵巢骨质疏松型大鼠的作用特点,探讨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 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壮骨止痛胶囊组、补阴组、补阳组、活血组,处理13周后检测各组大鼠L2~L4腰椎,右侧股骨骨密度,检测胫骨骨生物力学变化及血清E2水平。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壮骨止痛胶囊组、补阴组、补阳组、活血组。连续给药10天后,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002L/10g),其它各组小鼠腹腔注射致痛剂(0.6%醋酸溶液,0.0002L/10g),记录疼痛潜伏期(开始扭体的时间)和15min内扭体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壮骨止痛胶囊组、补阴组、补阳组均能改善腰椎及股骨骨密度,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壮骨止痛胶囊组及各拆方组均能提高胫骨的最大抗弯强度与最大弹性应力,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壮骨止痛胶囊组,补阴组,补阳组均能提高血清中E2的浓度,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壮骨止痛胶囊组能显著延长小鼠庝痛潜伏期和降低扭体次数(P0.05),方中活血组能显著延长小鼠庝痛潜伏期和降低扭体次数(P0.05)。结论壮骨止痛胶囊拆方组各组均有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型大鼠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功效,补阳组及补阴组可增加去卵巢骨质疏松型大鼠骨密度及提高血清中E2浓度的作用,补阳组功效优于补阴组。活血组药物对于醋酸扭体庝痛小鼠具有非常显著镇痛作用,三组药物共奏补益肝肾、壮骨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古丁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水甩尾法,观察腹腔注射0.25,0.5,1和2.5 mg/kg四种剂量的尼古丁对疼痛的影响。结果 2.5 mg/kg剂量的尼古丁可使热板所致小鼠舔足反应潜伏期延长,与给药前相比,潜伏期提高率为99.5%;1 mg/kg剂量的尼古丁可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潜伏期延长,扭体次数减少,扭体次数的抑制率为53.0%;1 mg/kg剂量的尼古丁可使热水所致小鼠甩尾潜伏期延长,与给药前相比,潜伏期提高率为44.73%。结论尼古丁具有镇痛作用,且其镇痛作用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4.
徐长卿水煎剂抗炎及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徐长卿水煎剂对小鼠抗炎及镇痛的作用。方法采用棉球植入致小鼠慢性炎症的方法,测定小鼠肉芽肿的重量;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的镇痛阈值,用扭体法测定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和扭体次数。结果徐长卿水煎剂可使小鼠肉芽肿重量明显减轻;2 h痛阈值明显延长,扭体反应潜伏期延长、扭体次数明显较少。结论徐长卿水煎剂具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黄汤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黄汤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耳肿胀法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法观察三黄汤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三黄汤的镇痛作用。结果:三黄汤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降低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扭体次数,延长小鼠扭体潜伏期,提高小鼠痛阈值。结论:三黄汤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芪连白术颗粒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0.6%醋酸(HAC)刺激致痛模型(扭体法)观察芪连白术颗粒3个不同剂量的镇痛作用;热板法测定芪连白术颗粒3个不同剂量组小鼠的痛阈值。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芪连白术颗粒3个不同剂量的抗炎作用。结果:芪连白术颗粒高、中剂量能够明显减少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高剂量芪连白术颗粒可明显增加小鼠的热板痛阈(P0.05);高剂量的芪连白术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芪连白术颗粒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草乌的炮制方法与镇痛、抗炎功效的相关性,确定药物发挥功效的最佳炮制方法。方法:根据草乌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选择热板痛证模型、扭体痛证模型、大鼠足肿胀模型确定草乌镇痛抗炎的最佳炮制方法。结果:诃子制草乌(方法 2)对延长热板刺激小鼠添足潜伏期,提高热板小鼠痛阀值,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诃子制草乌(方法 2)镇痛作用强,同时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是草乌的最佳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筋舒霜膏摩疗法的镇痛作用.方法:分别设立模型对照组、筋舒霜涂抹组、筋舒霜膏摩组,采用热板法和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实验观察镇痛作用.结果:筋舒霜膏摩组能延长小鼠舔足跖时间,并能显著减少模型小鼠扭体次数,与模型对照组、筋舒霜涂抹组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筋舒霜膏摩疗法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痛风汤的镇痛作用。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痛风汤组,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1周后,通过热板法及醋酸扭体实验,观察痛风汤的镇痛作用。结果:痛风汤可明显提高小鼠的热板痛阈值,明显减少小鼠由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结论:痛风汤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观察盆痛灵及加味盆痛灵方的镇痛作用,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疼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致痛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方法,盆痛灵及加味盆痛灵方水煎剂直肠给药,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盆痛灵及其加味盆痛灵可明显延长小鼠舔后足潜伏期(P<0.05),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结论:盆痛灵及其加味盆痛灵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加味盆痛灵镇痛效果略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