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5—2022年永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疫情形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2005—2022年永州市乙肝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22年永州市共报告乙肝病例74 77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7.29/10万;急性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相对较低(1.83/10万),发病趋势波动不明显;慢性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相对较高(57.72/10万),整体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3∶1,45~74岁年龄组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125.26/10万,农民发病占比较高,2009—2022年历年均在50%以上。结论 2005—2022年永州市慢性乙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做好成年男性、农民等重点人群防控,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和健康促进工作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福建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疫苗不同免疫策略时期真实世界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根据国家不同时期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按照观察法与队列研究设计,将人群分为不同的出生队列组,分析评价不同队列组乙肝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4―2020年,福建省乙肝人年发病率为145.80/10万,急性、慢性乙肝人年发病率分别为35.72/10万和110.08/10万。1992年前出生队列组急性乙肝仍然高发(人年发病率46.44/10万);2002―2020年出生队列组、1992―2001年出生队列组和1992年前出生队列组慢性乙肝人年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1992―2001年出生队列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68),呈沿海地区相对高发的地区分布特点。结论 按照目前中国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福建省小年龄组人群乙肝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管理随访慢性乙肝病人,延缓肝硬化、肝癌的发展,是实现2030年消除目标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5—2017年杭州市萧山区≥15岁人群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成人乙肝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7年萧山区≥15岁人群急性乙肝病例资料,对病例的发病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7年萧山区共报告≥15岁人群急性乙肝病例979例,年均发病率为5.56/10万,各年份发病率在2.10/10万~9.01/10万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急性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年均发病率5/10万和≥5/10万的镇(街道)分别为9个和14个。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发病率为8.37/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为8.14/10万,高于女性的4.17/10万(P0.05)。急性乙肝病例以农民最多,475例占48.52%。结论萧山区≥15岁人群急性乙肝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男性青壮年为高发人群,应加强重点地区20~39岁人群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沈阳市淋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规划及防控措施提供准确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2-2016年沈阳市淋病疫情资料。结果 沈阳市2012-2016年淋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03/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P<0.0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33%;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81/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2/10万,男女性别比为6.40〖DK〗∶1;15~59岁年龄组为报告病例的主要人群,占95.85%;报告病例人群的职业主要为家务及待业、不详;未见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期;铁西区、沈河区、和平区的淋病报告发病总数居前3位;康平县、法库县、于洪区淋病报告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位居前3位。结论 2012-2016年沈阳市淋病疫情呈逐年增长趋势,今后应当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及性教育,规范诊疗,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防控沈阳市淋病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估算福建省急性乙型肝炎(乙肝)真实发病率。方法用2010—2013年国家疾控信息系统资料分析疫情,用2013年福建省6个乙肝监测试点资料估算全省急性乙肝发病率。结果 2013年福建省乙肝报告发病率和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均低于2010—2012年;以2013年乙肝监测试点急性乙肝检测结果估算,全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为1.69/10万,低于中国疾控制信息系统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结论福建省急性乙肝真实发病水平有待乙肝监测工作全面实施后才能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江西省2005-2012年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乙肝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江西省2005-2012年急性乙肝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江西省2005-2012年乙肝报告发病率波动在71.79/10万-81.33/10万。报告的乙肝病例中,急性乙肝占5.71%-12.46%,发病率从2005年的8.00/10万降至2012年的4.50/10万。〈15岁儿童急性乙肝年平均发病率低(1.73/10万),2010-2012年均〈1/10万。不同性别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6.90,P〈0.05)。急性乙肝病例农民最多(占52.25%)。萍乡市8年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10/10万,年最高报告发病率达31.72/10万。结论江西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5岁儿童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丙肝流行特征,掌握防控工作重点。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丙肝病例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丙肝年平均发病率为15.63/10万,5年间发病率上升了161.41%;季节性分布无明显特征;受禄、季庄乡年平均发病率分别达到62.68/10万和30.45/10万;年平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女性高于男性,60岁组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33.18/10万,其次为40和50岁组分别达到32.46/10万和31.15/10万,农民病例占报告总数的79.41%。结论定襄县丙肝疫情呈逐年递增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加强监测管理,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分析2010-2014年张家港市急性乙肝的构成变化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肝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5年的急性乙肝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中急性乙肝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2.22/10万;急性乙肝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预测2015年报告发病率为2.86/10万;乙肝抗HBc-IgM 1∶1000检测可提高急性乙肝的诊断准确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各镇均有发病,男女性别比为3.04∶1,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以农民(占50%)、工人(占20.69%)为主,发病年龄以20~60岁为主,其中20~39岁的人群发病率最高。结论 急性乙肝发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0/10万),但有上升趋势,急性乙肝的防控工作要引起关注。乙肝抗HBc IgM 1∶1000监测可以规范乙肝的疫情报告,提高乙肝报告准确率,准确分析疫情,制订防控措施。做好宣传、提高成人乙肝苗接种率和加强高危人群的免疫接种是进一步降低急性乙肝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合山市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探讨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合山市2006—2015年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合山市共报告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8种4029例,死亡10例.甲肝、破伤风、麻疹和乙脑的年均发病率在0.08/10万~2.68/10万之间,呈低水平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1.47/10万和11.73/10万,发病呈下降趋势.肺结核和乙肝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71.96/10万和100.13/10万,且以20岁以上成年人为主,成年人的肺结核和乙肝分别占全人群发病的97.90%和93.95%.结论 合山市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控效果良好,应继续保持高水平的接种率和对重点人群实施有效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19—2021年11个监测县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和规范乙肝报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导出的2019—2021年四川省11个监测县区乙肝个案病例信息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9—2021年四川省11个监测县区共报告乙肝病例14 950例,总发病率为58.19/10万,其中,急性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慢性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乙肝发病率位列前3的地区为盐源县、平昌县和冕宁县,发病率分别为11.00/10万、8.18/10万和8.14/10万。发病以成人为主,主要集中在25~69岁,占报告总数的81.93%。男性发病数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2.11∶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5.44%。结论 2019—2021年四川省乙肝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还需加强相应的防控措施,在提高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并将健康教育与人群免疫结合起来,提高公众乙肝知识知晓率,增...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乙肝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2年乙肝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广西报告乙肝病例307 302例,年均发病率为81.54/10万,2005—2012年年报告发病率(发病数)分别为:64.12/10万(29 637例)、73.64/10万(34 317例)、73.12/10万(34 507例)、78.31/10万(37 337例)、85.21/10万(41 035例)、85.29/10万(41 418例)、95.81/10万(44 099例)、96.77/10万(44 952例);0~14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年报告发病率(发病数)由2005年的17.52/10万(1 752例)下降至2012年7.02/10万(713例),其他各年龄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病例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占50.16%(154 132/307302),男女比例为2.27∶1(213 321/93 98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9.21%(181 946/307 302)。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市为防城港市(137.63/10万)、北海(94.70/10万)和百色(91.37/10万),年均发病率最低的市为钦州市(45.42/10万),14个市中柳州市乙肝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北海市年报告发病率相对稳定,其他12个市年报告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无明显的季节性。2005—2012年报告新生儿首针接种率为97.71%(686 200/702 300)~99.30%(738 871/744 080)。结论广西儿童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成年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疫情监测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广西乙肝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定襄县乙型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2年乙型肝炎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定襄县乙肝年平均发病率为39.28/10万,呈上升趋势。县城和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发病率较高;20~34岁和65~74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年平均发病率60/10万,70~74岁年均发病率最高,达76.24/10万,14岁儿童发病率低于8/10万;农民发病较多。结论定襄县乙肝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强健康教育,采取以新生儿以外人群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降低发病率;≥65岁老年人乙肝应依托健康管理项目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福建省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方法 根据我国乙肝免疫策略与队列研究设计要求,将福建省人群分为1992年之前出生的自然暴露队列和1992年之后出生的免疫接种队列(含自愿接种队列、规范接种队列),通过网络直报疫情个案数据库清洗,观察2004-2017年急性乙肝发病及其死亡结局,分析、评价不同队列人群乙肝发病率与免疫接种效果。结果 在观察期间,福建省全人群乙肝发病率为44.594/10万,死亡率为0.010/10万。自然暴露队列发病率为56.885/10万,自愿接种队列发病率为14.502/10万,与自愿接种队列相比,自然暴露队列乙肝发病的风险增高(RR=3.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7),归因危险度为42.383/10万,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74.507%,人群归因危险度为35.448/10万,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70.967%。其中2002年以后出生的规范接种队列发病率为2.336/10万,自然暴露队列与规范接种队列相比,RR值为24.347(P=0.000 0),归因危险度为54.549/10万,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95.893%,人群归因危险度为47.371/10万,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95.300%。结论 福建省1992年以来乙肝免疫规划管理成效显著,新时期对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问题、成年人乙肝免疫公共卫生意义等有待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濮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濮阳市2008—2019年乙肝疫情数据来自国家疾控信息系统,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发病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结果濮阳市2008—2019年共报告乙肝39 22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89.37/10万,死亡率0.03/10万;2012年发病率最高(138.28/10万)、2019年最低(70.47/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各月均有发病,3月最高(9.6%)、9月最低(7.1%),无明显季节高峰期;男性发病率(98.39/10万)高于女性(80.28/10万);发病年龄20~49岁占56.7%,30岁女性的乙肝发病率高于男性;病例职业以农民居首位(70.9%);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华龙区发病率最高(147.83/10万)、范县最低(69.84/10万)。结论濮阳市2008—2019年乙肝疫情呈下降趋势,青壮年和农民应为重点关注人群,应积极推广重点人群疫苗接种,以控制乙肝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余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新余市2010—2015年确诊乙肝报告病例相关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全市共报告乙肝病例4 976例,年均发病率为69.1/10万,年龄以青壮年(15~59岁)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0.89%)。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15年达到最低点,为0.72/10万;慢性乙肝呈上升趋势。结论新余市现行乙肝防控策略取得一定成效,急性乙肝发病率下降明显,但青壮年尤其是农民的乙肝防控形势严峻。除应继续执行现行乙肝防制策略外,应针对男性青壮年、农民等重点人群加强乙肝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江西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乙肝免疫策略效果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NNDRS)中下载江西省2012-2018年急性乙肝疫情资料,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8年江西省共报告急性乙肝病例1040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7/10万,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设区市均有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最高的设区市为萍乡市(13.90/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5~岁组(6.58/10万),最低的为5~岁组(0.18/10万);15~45岁病例6524例(62.68%),<15岁病例283例(2.7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8〖DK〗∶1;病例以农民最多(6347例,占60.98%),其次是家务及待业人群(1234例,占11.86%)。结论 2012-2018年江西省急性乙肝病例以男性、农民、15~45岁人群为主,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逐年降低,地区间发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张家港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9年张家港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张家港市病毒性肝炎累计报告542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3.25/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报告甲肝164例,乙肝3076例,丙肝300例,戊肝525例,肝炎(未分型)135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70/10万、13.19/10万、1.29/10万、2.25/10万和5.83/10万;发病年龄集中在30~50岁年龄组,占64.90%(3520/5424);男性发病率(年均发病率29.47/10万)远高于女性(年均发病率16.41/10万);职业构成中农民发病数居首,占46.13%(2502/5424)。结论 张家港市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应以乙肝为重点,进一步做好病毒性肝炎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提升医疗机构检测和诊断能力,从而提高肝炎确诊率和分型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分析河南省平顶山市2011—202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本市的乙肝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网络直报的平顶山市2011—2020年乙肝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平顶山市共报告27 078例乙肝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7.47/10万,2016—2020年期间的年平均发病率(36.95/10万)较2011—2015年期间(98.46/10万)明显下降(χ2=5628.949,P=0.000);急、慢性乙肝发病率分别为8.50/10万和57.88/10万;0~14岁以下儿童年平均发病率最低,为2.89/1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报告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χ2趋势=4644.258,P=0.000);男性年平均发病率(71.21/10万)高于女性(63.44/10万)(χ2=89.803,P=0.000);2016—2020年间发病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宝丰县(58.40/10万)、舞钢市(57.83/10万)、石龙区(56.50/10万),均为城郊地区。结论?平顶山市2011—2020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尤以0~1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低。建议进一步加强成人乙肝防控工作,并重点加强宝丰县和舞钢市等高风险地区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陕西省6个试点区县急性乙型肝炎(乙肝)监测项目的实施效果,为提高乙肝监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比较分析急性乙肝监测前期(2010-2012年)和监测期(2013-2015年)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乙肝病例分类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6个试点区县急性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从监测前期的20.89/10万下降到监测期的7.11/10万;急性乙肝病例构成从28.16%下降到22.80%,慢性乙肝病例构成从45.26%上升到72.80%,未分类病例从26.58%下降到4.40%。试点区县监测前期的急性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全省的10.29/10万,监测期低于全省的9.76/10万。结论陕西省急性乙肝监测项目有效提高了乙肝病例分类的准确性,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高于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福建省监测试点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监测效果,为福建省控制乙肝疫情,完善监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4年在福建省6个县(市、区,下同)开展急性乙肝监测试点工作,收集和比较监测前后6个县的乙肝报告发病率。结果乙肝监测试点前后6个县报告急性乙肝发病率从31.56/10万下降到7.57/10万,而同在一个设区市的其他非试点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从26.38/10万上升到32.00/10万。结论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得到的福建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不能准确反映急性乙肝发病水平,开展急性乙肝监测工作是揭示急性乙肝发病准确情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