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Q值引导和标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ieusis,LASIK)术后角膜Q值的远期变化趋势,探讨Q值引导LASIK术对维持角膜非球面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低中度近视患者80例80只眼,分为Q值引导准分子激光手术(Q-value-guided excimer laser surgery,Q-LASIK)组和标准准分子激光手术(Standard excimer laser surgery,S-LASIK)组,每组患者40例40只眼。所有病例跟踪随访3年和3年以上,观察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趋势。结果术后1、3、6、12、24和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Q值变化明显,两组患者术后的Q值均向负值方向变化;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Q值均基本稳定。结论 Q-LASIK组与S-LASIK组比较,能更好地维持角膜的非球面特性,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在治疗中低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 :将 2 2 6例44 0眼分为三组 ,A组≤ -6.0 0D ,B组 -6.2 5D~ -10 .0 0D ,C组为 >-10 .0 0D ,均采用Lasik治疗 ,随访 3~ 6个月 ,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约在 1~ 3月趋于稳定 ,术后三个月裸眼视力均大于术前乎均矫正视力 ,三组视力为 1.0 2± 0 .16、0 .94± 0 .17和 0 .67± 0 .2 1,平均屈光度分别为 -0 .3 1D±0 .3 3D、-0 .3 2D± 0 .5 6D和 -0 .71± 1.2 2D ,其中在± 1.0 0D以内者分别为 10 0 %,93 .85 %和 88.64 %。结论 :Lasik是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理想手术 ,对手术技巧和激光治疗程序的不断改进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36只眼PRK术后屈光回退患者施行LASEK。LASEK术前的平均屈光度为(-1.98±0.65)D,平均角膜厚度为(470.17±18.46)μm,LASEK平均切削深度为(36.58±11.24)μm。结果术后第12个月裸眼视力1.0以上22只眼(占61.1%),0.8以上31只眼(占86.1%),0.5以上36只眼(占100%),平均屈光度为(-0.18±0.53)D,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角膜瓣混浊0级29只眼(占80.6%),0.5级5只眼(占13.9%),1级2只眼(占5.5%)。结论 LASEK治疗PRK术后屈光回退安全有效,长期效果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波长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对147例(289眼)屈光度在-1.00D~-20.00D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行LASIK治疗。结果:对289眼随访6~1O个月,92%的患者术后裸视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10%的裸视达2.0,89.6%的术后屈光度在±1.00D之间,欠矫25眼,欠矫率仅为8.7%,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LASIK手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优于PRK手术,是一种更加准确、有效和安全的屈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 L ASEK治疗近视的早期疗效观察。 方法 应用日本产 NIDEK EC- 5 0 0 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 2 0眼不同程度近视 (- 1.5 0~ - 11.0 0 D)行 L ASEK治疗 ,术后 1~ 3个月对视力、屈光度及角膜雾样混浊 (Haze)进行随访。 结果 术后 1~ 3个月裸眼视力均达到 0 .5以上 ,≥ 1.0者达 70 % ,2 0眼最后一次复查屈光度在± 1.0 0 D以内者为 18眼 , 级 Haze者为 1眼。 结论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三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并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角膜切削量的设定。方法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量行SBK、LASIK、Epi-LASIK术的近视患者共136例266只眼术前术后的CCT,按屈光度分为低、中、高三组,分别计算和比较CCT及实际切削深度和设计切削深度的差值(Diff值)。结果Epi-LASIK患者低、中、高度组术前CCT分别为(495.70±24.94)、(501.57±31.34)和(525.18±16.53)μm,较SBK和LASIK组患者CCT明显偏薄(P0.01),SBK与LASIK患者术前术后的CCT无显著性差异。SBK、LASIK术后Diff值比较:低度组Diff值分别为(6.57±12.72)、(5.33±9.51)μm;中度组Diff值分别为(7.07±18.19)、(4.42±8.72)μm;高度组分别为Diff值(11.52±10.29)、(7.00±7.33)μm,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三种手术方式的实际切削的角膜深度均大于设计量。结论CCT较薄的患者多选择Epi-LASIK。充分估计术中实际切削深度与设计切削深度存在的差异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凌富 《航空航天医药》2001,12(4):187-188
目的 :为了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 (PRK)的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采用美国VISX2 0 -2 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 6 8例 133眼近视患者行PRK治疗。结果 :3~ 6个月 ,残余屈光度为t0 0 8± 0 2 9D ,裸眼视力≥ 0 8者占 94 2 % ,≥ 1 0者占 90 4% ,术前屈光度在 - 1 5 0~ - 6 0 0D者术后 3~ 6个月后裸眼视力≥ 0 8者占 95 2 % ,≥ 1 0者占 94 2 % ,术前屈光度在 - 6 2 5~ - 12 0 0D者术后 3~ 6个月后裸眼视力≥ 0 8者占 91 7% ,≥ 1 0者占 6 5 4%。实际矫正度数在预测屈光度± 0 5 0D范围者占 84 6 % ,0 8%术眼有 2级以上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无 1例用药后眼压增高者 ,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1行者占 6 8%。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对低中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 ,对低中度近视效果更佳 ,对高度近视的预测较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近视正在迅速推广。为此,本文对453例893眼行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术后1年的随访,以评价LASIK手术对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及其预测性和稳定性。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 1997-06-1997-12,在我中心接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治疗高度和超高度近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术前近视-6.00~-14.75D的患者102只眼施行PRK手术,近视-6.00~-22.00D的患者118只眼施行LASIK手术.按术前屈光度分组,Ⅰ组-6.00~-9.75D;Ⅱ组-10.00~-14.75D;Ⅲ组-15.00~-22.00D.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并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者,Ⅰ组中PRK为93.9%;LASIK为98.4%.Ⅱ组中PRK为75.0%;LASIK为93.8%.Ⅲ组中PRK为0.0%;LASIK为65.2%.术后裸眼视力≥1.0者,,Ⅰ组中PRK为79.2%;LASIK为82.5%.Ⅱ组中PRK为35.0%;LASIK为46.9%.Ⅲ组中PRK为0.0%;LASIK为8.7%.术后屈光度在±1.0D以内者Ⅰ组中PRK为63.4%;LASIK为66.7%.Ⅱ组中PRK为15.0%;LASIK为46.9%.Ⅲ组中PRK为0.0%;LASIK为8.7%.角膜上皮下混浊PRK治疗组中占59.8%;而LASIK则占4.2%.术后散光增加PRK治疗组为17.6%;LASIK治疗组占21.2%,尚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高度和超高度近视患者,LASIK临床治疗效果优于PRK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手术中采用OUP-SBK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矫治近视的疗效。方法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578例,随机分为薄角膜瓣组378例745只眼和厚角膜瓣组200例389只眼。分别在手术后1d、1周、1和3个月随访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SCVA)、屈光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薄角膜瓣组球镜和柱镜较厚角膜瓣组偏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UCVA达到1.0的百分率,术后1 d薄角膜瓣组为90.2%,厚角膜瓣组为91.4%;术后3个月薄角膜瓣组为95.6%,厚角膜瓣组为96.6%;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BSCVA较术前丢失1行的比例薄角膜瓣组为11.0%,厚角膜瓣组8.8%,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屈光度±0.50 D以内薄角膜瓣组为90.6%,厚角膜瓣组为92.6%;±1.00D以内薄角膜瓣组为97.5%,厚角膜瓣组为97.4%;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用OUP-SBK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矫正近视安全有效,手术效果稳定,可为患者保留更多的基质床厚度,扩大近视的矫治范围,有助于高度近视且角膜薄的患者以及二次手术矫治屈光回退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近视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双眼近视程度相近患者46例92只眼,双眼同时手术,1只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另1只眼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无明显区别,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率在1、3个月时,LASEK组明显较PRK组少、程度轻,6个月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区别;LASEK组的视力恢复较PRK组更快、更佳.结论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其雾状混浊发生率低且程度轻,视力恢复更快更佳.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近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385例746只眼行LASEK手术,术前球镜屈光度-0.75-16.0D,柱镜屈光度0~-6.0D以下。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屈光回退者16眼(2.14%);出现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者6眼(8.04%);术后裸眼视力〉t1.0者709眼(95%),〉0.5〈1.0者40眼(5%)。结论:IASEK既解决了LASIK手术禁忌的部分病例,也弥补了PRK手术的不足。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好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是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一大进展,同PRK相比,它具有更高安全性、稳定性和术前可预测性,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Lasik术后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稳定屈光度,但长期使用有可能引起激素性高眼压,甚至造成类固醇性青光眼,因此术后眼压监测非常重要,我们对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160例做了术前术后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临床上矫正成年人屈光不正最理想的方法之一。在接受近视矫治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心理压力较大,顾虑重重,且因不需住院治疗,患者的自我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我院万余名实施该手术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手术及术后注意事项有了较明确的认识,患者从身心两方面积极配合手术,减少了并发症,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角膜屈光手术对高度近视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PK)治疗-6.00以上高度近视的预测性下降,且术后角膜混浊的发生率明显增加[1][2],前几年问世的自控角膜板层成形术(ALK)为治疗高度近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操作复杂,误差大,易偏中心而影响手术的最终效果,自1989年Buratio等提出将PRK与ALK术式联合应用[3],即自动角膜板层切开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削成形术(lasik),它发挥了PRK和ALK的优势并弥补了两者的不足,为治疗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此手术基本原理:利用特殊的…  相似文献   

16.
叶丽芳  杨利 《西南军医》2008,10(6):164-16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因其具有疗效明显,矫正量大,屈光稳定,无明显不适症状和近视回退率低的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近视患者所接受。我中心于2007年1月至8月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患者756例,使近视患者轻松摘掉沉重的眼镜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前后角膜表面的形态特征及术后偏心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对75例(148眼)PRK前后角膜地形图进行检测。结果:术前角膜地形图以蝴蝶结形为多(72.3%);术后78.4%为圆形或钥匙孔形、半圆形和蝶形为19.6%,中央岛形占2.0%。PRK对散光的一次最大矫正量为-1.75D,切削中心偏位是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复视和屈光度回退的重要原因。结论: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准确显示PRK术后角膜形态的细微变化,有利于手术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刘苏冰  聂晓丽 《武警医学》1999,10(3):125-127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治疗轻、中、重度近视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PRK治疗的10272眼近视眼术后1月~5a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月视力≥50的占904%,术后2a以上的1组(≤-600D)、2组(-625~-875D)和3组(-900D~-1200D)裸眼视力分别是925%、725%、465%;术后3组屈光度其正视率分别是984%、948%、786%,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RK治疗-1200D以下,特别是-600D以下的近视眼安全有效,稳定性及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LASIK手术治疗-10D以上近视303眼。术前平均裸视力0.1±0.05(0.005~1.0),平均屈光度(-15.25±5.25)D(-10.00D~-26.00D),散光度数(-4.25±2.12)D(-0.75~-6.25D),术前平均屈光力(K)值43.60±1.52。随访8~12个月,平均裸眼视力升至0.52±0.25(0.25~1.0),平均屈光度降至( 0.85±2.59)D,K值降至37.53±1.73,散光度数降至(0.00±1.52)D(0.00~-3.00D)。结果表明LASIK治疗-10D以上高度近视效果可靠,预测性强,手术精确度高,优于PRK。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一般规律,对术后70人137只眼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角膜上皮平均愈合时间为3.25±0.53d。不同度数,年龄及性别间上皮愈合时间有所不同,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1.4%病人有偶发性点状上皮脱落,未见顽固性上皮缺损及反复性上皮糜烂。并对影响角膜上皮愈合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