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钙、镁、铜、锌、维生素D和大豆联合干预对燃煤型氟中毒雌鼠氟斑牙、骨氟和尿氟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雌鼠分为对照组、染氟组、高氟+钙尔奇牌添佳片组(即多种元素干预组)、高氟+钙尔奇牌添佳片+大豆组(即多种元素+大豆干预组),每组30只,动物自由食用不同配方的织金病区原煤加拌泥煤烘烤的玉米饲料,构建燃煤型氟中毒动物模型。每组分别于染氟60、120、180 d选择10只大鼠,动态观察雌鼠染氟期间氟斑牙情况,分别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高温灰化-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雌鼠尿氟、骨氟含量。结果随着染氟时间的延长,氟斑牙症状加重,干预组大鼠氟斑牙程度比染氟组轻。染氟组雌鼠尿氟、骨氟含量均高于同一时间点(60、120、180 d)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时,染氟组、多种元素干预组、多种元素+大豆干预组雌鼠的尿氟含量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氟组雌鼠骨氟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多种元素干预组、多种元素+大豆干预组骨氟含量均低于染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染氟组、多种元素干预组、多种元素+大豆干预组的尿氟含量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氟组骨氟含量逐渐增加,多种元素干预组、多种元素+大豆干预组骨氟含量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氟对雌鼠有明显毒性作用,多种营养素干预可拮抗其毒性作用,若在此基础上添加大豆联合干预则拮抗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动态观察燃煤型氟中毒对雌性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雌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氟组、高氟组,每组30只,对照组大鼠食用非病区玉米饲料(含氟量5.2 mg/kg),中氟组和高氟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45%和75%的某病区原煤加拌泥煤烘烤的玉米饲料(含氟量分别为47.8、96.0 mg/kg)。每组分别于60、120、180 d动态观察雌鼠氟斑牙变化情况,测定尿氟、骨氟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卵巢颗粒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成功建立燃煤型氟中毒雌鼠模型。透射电镜下发现,对照组卵巢颗粒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染氟组可见颗粒细胞核膜皱缩,内质网、核糖体逐渐减少,线粒体肿胀,胞浆内出现较多的脂滴,随染氟剂量的增加逐渐出现颗粒细胞凋亡特征。除中氟组染氟60 d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各染氟组雌鼠颗粒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且随染氟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颗粒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结论氟中毒可能通过影响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结构,诱导和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且颗粒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和凋亡率与染氟时间及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重庆市燃煤型氧中毒病区煤氟含量及其与病情的变化关系,为分析氟中毒的主要氟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病情较重的彭水县的大青村、太平村和巫山县的凌云村、栗子村为调查点,永川区的双楼村、现龙村为对照点,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16岁以上人群氟骨症患病情况;检测病区和非病区的煤、拌煤土、拌煤、煤渣、饮用水、土壤、空气中的氟含量,调查病区和非病区居民生活,估算出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的氟的含量.[结果]病区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以及16岁以上人群氟骨症检出率均高于非病区的水平,病区与非病区居民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氟含量相差不大,经水体进入人体的氟虽有差别,但未超过国家标准,但病区空气氟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氟的总量病区是非病区的7.57倍.[结论]重庆市燃煤型氧中毒氟源是煤,主要的摄氟途径为呼吸系统.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燃煤型氟中毒对仔鼠氟斑牙发生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模拟病区燃煤方式,复制高氟空气环境,疫区煤烘玉米制作含氟饲料。48只SD大鼠按雌雄比例2:1随机分为4组,即高氟空气饲养室内分别给予饲料氟含量40mg/kg(高氟组)、25mg/kg(中氟组)、10mg/kg(低氟组)和阴性对照组。饲养8周后合笼交配。仔鼠出生后21天(哺乳期)观察下切牙氟斑牙发生情况,并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活性。结果 出生后21天,高氟组、中氟组仔鼠下切牙釉质出现棕白相间横纹等典型氟斑牙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仔鼠血清中MDA含量升高(F=796.229,P<0.001),SOD、CAT活性降低(F=119.315、 P<0.001;F=133.670,P<0.001),且随着亲代染氟剂量的增加呈加重趋势;GSH-Px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F=1.666,P=0.188)。结论 亲代大鼠摄入燃煤来源过量氟可以导致仔鼠氟斑牙的发生和血清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氧化应激在氟斑牙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重庆市黔江区燃煤型氟中毒病情现状,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调查方法调查黔江区74个病区村的基本情况和改炉改灶情况;运用Dean′s法检查所有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及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患病情况,计算氟骨症检出率;对氟斑牙检出率>30%的村中所有家庭开展相关信息调查,同时每村随机采集5户食用的玉米、辣椒样本进行氟含量测定。结果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村病情在逐渐减轻,从原有重病区26个、中病区12个、轻病区36个改变为轻病区7个、控制病区67个;重、中、轻病区改炉改灶率分别为100.00%、88.17%、18.44%;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氟斑牙缺损率、氟斑牙指数分别为11.83%、0.62%、0.20%;临床氟骨症患者135人,检出率为0.08%。结论黔江区燃煤型氟中毒病氟斑牙病情逐渐减轻,病情程度逐渐下降,病区类型逐渐减轻。降氟措施除改炉改灶外,修建沼气池,人们生活行为方式改变也是病情减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地氟病病情及改炉改灶防治效果,为制定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四川省燃煤型氟中毒监测方案(1999—2003)”进行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调查,尿氟浓度、玉米和海椒氟含量测定。结果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63.06%,Dean指数为1.39,尿氟几何均值为1.08mg/L(0.11~40.13mg/L)。玉米氟含量均值为4.13mg/kg(0.03~33.20mg/kg),海椒氟含量均值为131.41mg/kg(0.71~1074.80mg/kg)。结论 氟中毒病情呈下降趋势,但部分地区病情依然严重。提高降氟灶使用率,改变病区居民饮食结构及海椒干燥方式,加大健康教育力度等综合治理方法是防治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情分布特征.方法:运用Dean氏法检查病区县所有病区村的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计算氟斑牙患病率、氟斑牙缺损率、氟斑牙指数;运用氟骨症临床诊断标准检查病区县病区村16岁以上人群的氟骨症患病情情况,计算氟骨症检出率.结果: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县病区村数从原来的1269个降低到现在的666个,氟斑牙患病率、氟斑牙缺损率、氟斑牙指数分别为51.05%、4.27%、0.83,氟骨症检出率为1.19%;病区类型重病区从原来的164个降到16个,中病区从原来的122个降到36个,轻病区从原来的380个上升到480个,成为控制病区的有139个.结论: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病氟斑牙病情逐渐减轻,病情程度逐渐下降,病区类型逐渐减轻,说明通过20年的采取以改炉改灶为主综合性防治措施效果较好;新的病区村出现和部分病区村病情加重的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点病区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南省近20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规律及病区变化情况。方法 抽查3个重病区县(市),分别对病区村和非病区村的尿、水、食物氟含量测定,并进行儿童氟斑牙调查。结果 病区村8~12岁氟斑牙患病率66.36%,非病区氟斑牙患病率37.39%,辣椒样氟含量均值30.22mg/kg,尿氟含量中位数1.11mg/L(最大值为17.97mg/L)。7个原非病区中5个已构成病区村。结论 调查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病情流行较为严重,病区呈扩大之势,氟源除室内空气污染外,还与食物(特别是辣椒等)受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燃煤型氟中毒对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影响。方法 建立低蛋白低钙条件下燃煤型氟中毒大鼠模型;测定大鼠24 h尿氟、骨氟,根据氟斑牙判断损伤程度;采用X线骨密度仪测定大鼠股骨及胫骨骨密度;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股骨松质骨超微结构的形态学改变,观察大鼠胫骨上端骨形态静态计量学参数改变。结果 染氟组大鼠100%发生氟斑牙;染氟组大鼠骨氟含量[(199.90±106.84) mg/kg]与骨密度(0.205 3 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06±6.11) mg/kg、0.185 4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计量学结果显示,染氟组大鼠胫骨上端骨小梁面积[(67 612.02±1 662.23)mm2]、骨小梁周长[(7 655.44±918.05)mm]、骨小梁个数[(38.25±4.99)个/m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 951.43±9 046.88)mm2、(5 172.42±789.70)mm、(27.75±4.19)个/mm](均P<0.05)。结论 单纯低蛋白低钙条件下,过量氟暴露可导致大鼠骨形态计量学出现以骨软化为主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重庆市燃煤型氰中毒病区人群不同途径摄氟量与尿氟的相关关系,为防治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抽样检测病区和非病区饮水、饮食、空气中的氟水平,调查病区和非病区生活习惯,估算出通过不同途径摄入人体的氟水平,与成人和儿童尿氟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病区成人和儿童的尿氟含量水平高于非病区,经呼吸道摄入的氟水平,病区远高于非病区,经消化道摄入人体的氟水平病区与非病区无差异. [结论]呼吸道的摄氟量可能是影响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氟中毒病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万源市沙滩镇和石塘乡(原白沙工农区),位于万源市东南部,分别距城区33公里和40公里,以山为主,共辖16个村3个社区8502户41570人,幅员面积173平方公里。1998年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63.89%,流行指数为1.85,属中等流行区。  相似文献   

14.
将断乳4周的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食用病区煤烘玉米,复制燃煤型氟中毒动物模型。分别于染毒后30、90、180 d分批处死动物,检测血清钙、磷水平。结果显示:(1)随着染毒时间增加,各实验组骨氟、尿氟、股骨病理学积分逐渐增加(P<0.05),且实验不同阶段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2)血清钙:30 d时,高氟组与中氟组低于对照组(P<0.01);90 d时,高氟组低于对照组(P<0.01);180 d时,各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磷:180 d时,高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摄氟早期即出现血清Ca降低,可将血清Ca作为早发现早诊断的辅助诊断指标,血清磷在氟中毒中的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生物质气化降氟炉的设计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评价使用效果,为在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生物质气化炉的设计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及产品实验数据.随机抽取142户居民调查使用生物质气化炉前后用煤量、用柴量、炊事时间,计算平均值.结果 生物质气化炉平均用煤量、用柴量分别为7.92、11.20 kg...  相似文献   

17.
Luo K  Li L  Zhang S  Bi S  Li W  Zhao F  Chen G 《卫生研究》2011,40(4):474-477
目的探讨西南燃煤型氟污染区人群的主要摄氟途径以及重病区与非病区饮食结构的主要差异。方法在西南燃煤氟中毒区的不同发病区,通过问卷调查得到405名9~14岁青少年儿童以及14位18~70名成人居民6岁前的饮食状况以及生活的地域和饮食状况的变化等,并按WHO推荐的Dean氏分类法,调查居民氟斑牙患病状况。结果患病人群和健康人群的饮食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即使日常生活取暖做饭全部使用改灶降氟炉,室内空气氟浓度已达标,但只要在6岁前主食是以敞炉快速烘烤玉米为主的,其氟斑牙患病率100%,且以中度和重度氟斑牙患者为主。主食是以未烘烤玉米或者大米为主的居民氟斑牙患病率很低,且主要以牙齿白垩化斑点的极轻度氟斑牙为主,未发现中度和重度氟斑牙患者。结论食用燃煤烘烤玉米是西南燃煤型氟中毒重病区人群的主要摄氟途径。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属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全省87个县中有37个氟中毒流行县,病区受威胁人口1 900多万,氟斑牙患者1 000余万,氟骨症病人约64万,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达65%,是全国最严重的氟中毒病区省份。为切实保护贵州省病区居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更快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氟中毒防治工作进行了多方探索和现场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扼要综述贵州省建立氟中毒防治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氟中毒综合防治模式所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三门峡市黄河南岸的西部丘陵山区 ,饮水氟化物符合国家标准的氟中毒病区 ,当地煤藏丰富 ,小煤矿到处可见 ,居民采用落后的燃煤方式 ,氟斑牙患病率高。1992年上半年改炉灶 ,施工结束后统一质量验收 ,空气中氟化物含量明显下降。2000年又对该村炉灶使用情况、氟中毒病情和环境氟化物水平进行了调查。调查该村出生的在校8~12岁学生 ,按照Dean法判定氟斑牙患病率。随机抽8~12岁学生的尿样20ml,测定尿氟化物含量。调查炉灶合格率 :检查炉体、烟囱、封火是否合格。空气用KC -8301大气采样器双层滤膜采样 ,氟化物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昭通燃煤型氟斑牙患病情况,为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学调查标准诊断标准,随机抽取昭通燃煤型氟中毒地区12岁和35~44岁人群进行氟斑牙和口腔健康状况抽样调查及问卷调查。[结果]12岁学生氟牙症患病率为86.5%,缺损率为22.5%,氟牙症指数为2.12,35~44岁人群氟牙症检出率为100.0%,缺损率为37.2%,氟牙症指数为3.49,中年组氟斑牙患病情况明显重于学生组(P﹤0.01,χ2=29.67)。城区居民生活用燃煤使用率和食物烘烤率均低于农村,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总体的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23.3%,其中成人组知晓率高于学生,农村学生知晓率又高于城区学生;有84.4%的人群有刷牙习惯,有50.7%的人群仍然在使用含氟牙膏;有91.1%的人群有迫切的治疗需求和愿望;地氟病防治知识获得途径依次为电视、广播、图片及小册子,但是成人与学生,城区与农村之间,获得地氟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有明显不同。[结论]改炉改灶后氟中毒病情程度减轻,但仍属中度流行区。当地人群特别是学生的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非常低下,氟中毒的防治任务仍很艰巨,需进一步加强以改灶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