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及3级高血压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0例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其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两类脑出血性疾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总死亡率高达62.5%,并发3级高血压患者死亡率达到71.9%,与合并3级高血压以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结论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对同时合并有3级高血压的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积极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有利于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神经源性肺水肿(NPE)见于30%~70%重症蛛网膜下隙出血和脑出血患者,偶可见于脑梗死患者[1],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NPE一旦出现,病死率极高,文献报告可达52.6%~86.7%[2,3]。现将我院2000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出血性卒中致NPE6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发病急,病死率高。因此,研究原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早期死亡高危因素,据此制定合理诊疗方案,是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关键。本文对35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的典型病例不难诊断,但不典型病例误诊时有发生,有时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笔者就近5年所遇的蛛网膜下隙出血10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32例急性脑卒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脑卒中并发NPE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脑出血25例(78%),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9%),大面积脑梗死4例(13%)。NPE发生在原发病后24h内28例(88%),24h至3d有4例(12%)。NPE发生率为12%(32/267),病死率为66%。结论 肺水肿程度和原发病的轻重有密切关系。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肺水肿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隙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急症之一。老年人蛛网膜下隙出血也较常见,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和尼莫地平片对15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进行预防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对照观察。结果:尼莫地平注射液组(80例)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脑血管痉挛疗效优于尼莫地平片组(7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近年来我院采用脑脊液(CSF)置换联合鞘内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4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10神经内科疾病10.9蛛网膜下隙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SAH是由于脑表面和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隙所致,又称自发性SAH。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隙为继发性SAH。原发性SAH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临床上以起病急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隙出血是一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疾病的20%。由于其起病突然,并且在2周内有再出血的可能,因此,合理地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对降低并发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01年10月2003年10月对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辛伐他汀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住院治疗的60例蛛网膜下隙出血分为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并将治疗效果对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4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蛛网膜下隙出血(SAH)116例,其中并发低钠血症5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26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蛛网膜下隙出血26例,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蛛网膜下隙出血所致的血管痉挛和梗死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治疗血管痉挛才是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所致血管痉挛的关键所在。钙拮抗剂可防止血管平滑肌持续收缩导致的血管痉挛。尼莫地平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钙拮抗剂,对治疗脑血管痉挛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时间15~60 d,内科保守治疗18例,2例行侧脑室穿刺术,治愈9例,好转10例,死亡1例。结论对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应脱水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防止再次出血,预防或解除脑血管痉挛,防治脑积水和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5%~30%[1],导致SAH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增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2003年2月-2005年5月,应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33例,通过认真细致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3~2006年对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患者采用脑脊液差量置换,现对其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脑积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导致脑积水的原因很多,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是其中的一种。它引起蛛网膜粘连,使蛛网膜下隙、蛛网膜颗粒及其表浅的血管间隙、神经根周围间隙发生闭塞,脑脊液吸收障碍。从而使脑脊液在脑室积聚,使脑室扩大,间质水肿,颅内压增高。2003年—2008年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T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又称外伤性脑血管痉挛,尚未引起广泛注意,但其已成为影响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9 年收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93 例的病案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尼莫地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隙出血属于神经内科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大约占全部脑卒中的5%[1]。而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隙出血病死率高达45%,即使存活,患者也有较高的致残率[2-3]。采用选择性的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存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患者,可明确动脉瘤的特点及解剖部位,给介入手术及开颅提供较可靠的信息[4]。本文探讨与分析动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