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腰椎单纯性屈曲压缩性骨折是骨伤科领域中较常见的严重创伤。通过对近 3年收住的 56例胸腰椎骨折病人的护理 ,我认为用垫海棉枕结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是治疗胸腰椎稳定性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方法。此法可使受伤的椎体经用垫枕使之整复复位。复位后脊椎仍然保持过伸位 ,使受伤的椎体持续得到垫枕的挤压 ,而合理的功能锻炼又可辅助垫枕变位。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 ,利用脊椎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的牵拉力 ,使腰背肌起着肌肉夹板作用。有利于腰背肌力量加强 ,促进功能及早恢复。1 垫海棉枕辅助腰背肌锻炼前的准备工作。着重做好心理护理 :对骨折后患者…  相似文献   

2.
腰椎屈曲型压缩性骨折是因椎体承受屈曲暴力而引起,椎体前缘被压缩时,附着于椎体前缘的前纵韧带产生皱缩,治疗时遵循的仍是反创伤机制这一原则,通过后伸动作使前纵韧带被拉展,进而将被压缩的椎体前缘拉开至原有高度,通过骨折的生长填塞骨折椎体被拉开后而产生的空隙,从而在骨折愈合后保持了脊柱的生理曲度.避免了因脊柱后凸畸形、腰背肌劳损而造成的各种不适,因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配合悬吊牵引及功能锻炼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6例单纯、屈曲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布带悬吊牵引,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8~10周后带腰背支具下床活动,在X线片上测量治疗前后压缩椎体前缘及侧面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86例病人进行出院后经1~3年随访,82例症状及阳性体症基本消失,脊柱稳定性及活动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34%。压缩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椎体侧面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有明显改善。结论该疗法可使病椎椎体恢复一定高度,维持脊柱稳定性,复位效果佳,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经济、可靠、实用,是一种理想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4.
手法复位在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椎体高度,体位高位与手法复位是临床常用的方法,由于椎体、韧带、椎间盘在复位中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组合结构,本研究重点在实验条件下分析两种复位对伤椎前高恢复机制和差异,方法:采用湿润脊柱标本(T11-L3),运用改良Gepstein方法制造L1压缩制造L1压缩骨折模型,标本分组分别在过伸复位,纵向牵引过程中比较手法复位的作用结果,分析不同复位后椎前高变化,前纵韧带应变化,伤椎上下椎间盘高变化的关系,结果:不同复 位过程都存在椎前恢复平台期,复位后期都明显受脊柱解剖结构,手法复位参与的复位效果的出现早,未参与的复位效果出现晚,结论:通过本研究可见复位效果都不是无限制的,合理运用手法复位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过伸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受伤原理和脊柱的解剖特点,在过伸复位法操作时强调脊柱背伸与手法弹压同步配合,整个复住手法瞬间完成。结果:治愈47例,好转3例,椎体高度恢复率97.50%;5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症状体征缓解、脊柱活动功能改善及椎体高度恢复方面均较满意。结论:过伸复位法操作时应强调脊柱背伸与手法弹压同步配合,整个复位手法瞬间完成,缩短患者痛苦时间,提升骨折复位效果,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较好的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过伸复位加牵引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受伤原理和脊柱的解剖特点,在过伸复位法操作时强调脊柱背伸与手法按压同步配合.结果:椎体高度恢复率90.65%,高度矫正率为58.38%; 3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症状体征缓解、脊柱活动功能改善及椎体高度恢复方面均较满意.结论:过伸复...  相似文献   

7.
后伸扳压法治疗胸腰椎楔形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四川中医》2004,22(2):74-75
胸腰椎楔形压缩性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创伤疾病,采用后伸扳压法治疗此类病人,使患者腰椎尽量后伸,利用脊柱后伸时前纵韧带的伸展力量,使压缩的椎体前缘尽可能恢复到原有高度,从而保持了骨折愈合后脊柱的生理曲度,减少了伤后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张伟  王臻  石小鹏 《陕西中医》2009,30(10):1433-1434
牵引按摩疗法是治疗颈椎病常用的有效疗法,是一个调整椎体内外平衡的过程,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增宽椎间隙,有利于外突组织的复位、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可松解神经根与关节囊的粘连,缓解神经根所受刺激压迫,并改善或恢复钩椎关节与神经根以及椎体后关节等的解剖位置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颈部拔伸牵引可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改善或矫正颈椎小关节紊乱,调整椎间孔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利于伸展黄韧带、后纵韧带,改变椎间与硬膜囊和脊髓的空间位置,改善脊柱颈段内平衡。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为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与附于其上的肌肉是维持颈椎静态稳定的主要因素,而以半棘肌为主的颈伸肌群是维持颈椎动态稳定的主要因素。而按摩手法通过对皮肤、深筋膜和肌肉韧带起止附着点的刺激.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间接减压对椎管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永强 《中医正骨》2003,15(5):14-15
为探讨间接浅压、脊柱序列的恢复对胸腰椎骨折病人神经管道恢复的影响。对42例胸腰椎椎体闭合爆裂骨折行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手术病人,观测其手术前后X线片,CT片。结果显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提供的沿脊柱生理弯曲的三维轴向牵开力可以使椎体良好复位,椎管能获得有效减压。表明间接减压的生物力学基础是纤维环和前、后纵韧带等力学传导结构的正方,但若纤维环破裂,失去其传导作用,椎体复位差,轴向牵开后后纵韧带紧张度不够,虽能使骨块部分回纳,但效果明显较差,另外后纵韧带损伤患者,虽然椎体也可以复位,但后纵韧带失去其使骨块回纳的作用,所以神经管道的恢复也受到影响。判定力学传导结构是否受到损伤,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爆裂骨折的Denis分型;②胸腰椎爆裂骨折突入椎管的骨块分型;②术前椎管的面积;④复位后伤椎和伤推推间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1 病因与预防 颈椎病是临床推拿中主要治疗的骨、软伤科疾病之一.随着影像诊断:CT 或MRI 的普遍使用,大多患者可见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病变.颈椎间盘一般从三十岁后开始退变.椎间盘的退变从软骨板开始,软骨板逐渐骨化,其通透性降低,造成髓核逐渐脱水,以至纤维化,椎间盘厚度减小,椎间隙变窄,脊柱稳定性下降,使后关节囊松弛,关节腔减小,关节面已发生磨损而出现增生;同时钩椎关节面也因间隙变小而已发生磨损,造成关节突增生;由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松弛、使椎体稳定性下降,从而促使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综上各种原因而出现压迫、刺激神经血管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快速牵引拉压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方法。方法:病人俯卧并固定于牵引机(青岛产JQ-1型)上,在快速牵引(牵引速度为1m/s,牵引力控制在6.0-6.5个大气压)的同时,术者双手重叠垂直向下按压向后突出之椎体,后突畸形消失,拍X光片证实原被压缩的椎体已复位,术后卧硬板床,腰背部垫健腰神枕,背伸肌锻炼等综合措施。结果:被压缩胸腰椎椎体基本复位。结论:快速牵引拉压用于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复位可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从脊柱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应用颈椎调整手法的利与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椎调整手法的结构基础是外源性动力活动系统和内源性静力支持系统,在前者肌群放松时,颈椎调整手法的作用力可直达后者功能单位的力线上,并拔伸椎间盘力线,调整后关节突力线进而调整颈椎关节位置异常。而反复颈椎调整手法可经常牵拉脊柱各功能单位上的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从主观印象上看可使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松弛从而使关节活动度增大,关节变松,但在客观上没有实验结果支持。笔者从脊柱生物力学角度看,颈椎调整手法的使用应根据是否有调整的指征来判断,没有指征时使用会降低脊柱自身的生物力学自我调整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仰卧位腰背提升手法对单纯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复位作用,选取采用单纯垫枕体位复位法和在体位复位法基础上加用仰卧位腰背提升手法两种复位方法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3例,对其治疗前、后8—10周的胸腰段脊柱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计算Beck值和脊柱后突角值,以Beck值和脊柱后突角值作为椎体压缩性骨析复位效果的指标。结果显示两组的beck值和脊柱后突角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前者改善程度与后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种治疗方法都能使被压缩的椎体前高度有明显的恢复,加用仰卧位腰背提升手法复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带悬吊牵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近三年收治的11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布带悬吊牵引,早期功能锻炼,按期口服附院制剂中药,8~10 W后带腰背支具下床挺腰活动,在X线片上测量治疗前后前缘及侧面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对117例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阳性体征基本消失,脊柱稳定性及活动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73%,椎体高度明显提高,脊柱后凸Cobb角有明显改善。结论本疗法使椎体高度明显恢复,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经济,可靠,实用,是一种理想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的常见病。其中相当一部分需行手术治疗。过去椎间盘手术后患者常规需卧床3~4周。不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椎间盘突出手术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故不能早期活动。而现在的认识是:早期起床和积极而适当的腰背肌锻炼,可减少腰背肌萎缩,加...  相似文献   

16.
脊柱的"三柱学说"是垫枕疗法的解剖学基础,有助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整复的力学原理建立和适应症的选择.有限元及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垫枕使脊柱极度过伸,以关节突为支点,利用患者体重,使前纵韧带紧张,从而恢复椎体高度.垫枕的高度与脊柱的损伤程度相关,垫枕高度的无限增高,不仅影响整复效果,还将导致副损伤,垫枕的极限高度为8-15 cm,枕高的低限一般为4-8 cm.生物力学的研究表明,垫枕的曲率愈小,牵张力愈大,能更好地使椎体复位,将垫枕的支撑点置于伤椎之后,可以获得最大的复位效应.垫枕时配合水平牵引,可以提高整复效果,但是不适于后柱受损的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患者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腰背部肌群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背部疼痛情况和活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S和EVOS评分、治疗前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EVOS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后凸Cobb角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VAS、EVOS评分、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人体腰椎后纵韧带蠕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维持脊柱稳定的基本单位是活动节段,也叫脊柱功能单位,是能反映脊柱生物力学性质的最小单位,同时也是维持脊柱稳定的基本单位.后纵韧带作为脊柱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脊柱稳定起着重要作用.韧带损伤或病变极易丧失脊柱的稳定性.Werne[1]曾对枕寰枢椎屈曲活动作了研究,发现切除项韧带之后的活动范围增大,如将翼状韧带切除,则将造成枕骨脱位.后纵韧带在人体屈曲过程中与椎间盘一样起着缓冲和平衡载荷的作用.鉴于临床的实际需要,作者对人体腰椎后纵韧带L3~5进行蠕变实验研究,得出了蠕变曲线和数据.对8个试样蠕变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人类腰曲是儿童期1周岁左右开始站立行走后,由腰大肌为主的向前牵拉力作用下逐步形成的。腰曲决定了椎体之间椎间隙前宽后窄、决定了椎间盘位置和椎管的大小、椎间孔的大小及方位。因此,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后,腰椎间隙变窄,椎体塌陷,压迫神经,脊髓产生症状。多个椎间盘突出或腰椎滑脱、椎曲紊乱、椎间盘突入椎管、后纵韧带肥厚,后缘黄韧带增生,形成前后压迫,导致椎管狭窄而压迫脊髓及马尾神经产生症状。  相似文献   

2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纵韧带是脊柱3条长韧带之一,位于所有椎体和椎间盘的后方,参与构成椎管前壁,可防止椎管过度前屈。后纵韧带骨化症是后纵韧带的一种硬化性改变,在黄种人中很常见,叉以日本人发病率最高,故又称“日本人病”。但据统计国人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为0.54%~1.7%,与日本人近似。笔者从近年颈椎X线平片中随机抽取1000份,发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3例,占1.3%,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