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阴沟肠杆菌产AmpC β-内酰胺酶的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诱导性产AmpC酶菌株和组成性高产AmpC酶菌株的发生率.方法用标准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对106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筛选,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或氨曲南耐药或中介则为初筛阳性,阳性菌株全部进行酶粗提物三维试验和等电聚焦电泳,以进一步对产酶情况进行分析.全部初筛阴性菌株和初筛阳性而三维试验阴性菌株均进行AmpC酶诱导定性试验,以检出其中的诱导性产AmpC霉酶菌株.结果106株阴沟肠杆菌中,42株(39.6%)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或氨曲南耐药或中介,31株(29.2%)组成性高产AmpC酶,68株(64.2%)诱导性产AmpC酶.高产AmpC酶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标本(64.5%)、各种外科感染标本(19.4%)和尿标本(9.7%),其中,痰标本中高产AmpC酶菌株所占比例最高(37.0%).结论在我国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由AmpC酶介导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问题已经较为严重,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产AmpC酶菌株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呼吸内科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耐药性,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呼吸内科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患者,分离出阴沟肠杆菌共172株,设为观察组;再选取非呼吸内科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患者,分离出阴沟肠杆菌共238株,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药敏试验结果、感染部位及感染的病区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172株菌株中,产AmpC酶率为47.1%(81/172);对照组238株菌株中,产AmpC酶率为17.6%(42/238),两组菌株的产AmpC酶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χ2=19.8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因此,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呼吸内科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耐药性明显。  相似文献   

3.
产Amp C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Amp C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方法对华容县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临床检出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系统ATB鉴定及药敏分析,并用三维法对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Amp C酶检测,同时对产Amp C及非产Amp C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全院总共检出阴沟肠杆菌133株,其中检出Amp C阳性菌株42株,产酶率为31.58%。在多种抗生素中,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结论住院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是阴沟肠杆菌的易感人群,且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治疗感染产Amp C阴沟肠杆菌的有效药物为第四代头孢和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4.
林珠峰  黄德稳 《海峡药学》2009,21(11):78-80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ESBLs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选药参考。方法应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按NCCLS推荐的确证试验测定ESBLs和K-B纸片法测定药敏结果,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对阴沟肠杆菌进行产AmpC酶菌株筛;选,并用酶粗提物进行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菌株。结果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为6.19%,并且所检测的7株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均为同产ESBLs,目前,我们还未检测到单产AmpC酶菌株。AmpC酶阳性菌株与AmpC酶阴性菌株药敏结果显示:前者大多对头孢西丁、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呈高度耐药,而后者大多对上述药物敏感,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呈中度耐药。两者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为敏感。结论玉环地区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细菌检出率较高。产AmpC酶菌株多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治疗产AmpC酶菌株感染的较可靠药物。  相似文献   

5.
6.
阴沟肠杆菌Amp C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进行了以下5个方面研究。其内容和结果分别为:(1)联合药敏实验:用平皿二倍稀释法研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联合对34株头孢他啶耐药菌,6株头孢他啶中敏菌及15株头孢他啶敏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舒巴坦使头孢他啶对32.7%(18/55)的阴沟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有明显抗菌增效作用。96.4%(53/55)的阴沟肠杆菌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敏感。(2)酶稳定性实验:紫外测定法测定4株标准菌和6株临床分离菌产生的AmpC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率。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头孢氨苄,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克洛,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及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水解率高,对第二代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耐药性及ampC结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探讨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性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产AmpC酶株的筛选,用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并测定产AmpC酶菌株对9种抗菌药物的MIC值。对3株高度耐药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结构基因和1株敏感菌进行PCR扩增并对产物序列进行分析,测序的菌株与E。cloacae p99进行核苷酸序列比较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 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株的检出率为24.6%。产AmpC酶菌株多呈多重耐药,产AmpC酶耐药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高至低为头孢西丁、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阴沟肠杆菌耐药株ampC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E.cloacae p99的同源性为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仅Ala-58→Pro发生点突变。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细菌检出率较高。产AmpC酶细菌多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产AmpC酶细菌感染的较可靠的药物。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之一,其ampC结构基因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阴沟肠杆菌产Ⅰ型头孢菌素(AmpC)酶是导致其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AmpC酶多数由染色体介导[1],但近年来陆续发现了数十种质粒定位的AmpC酶,由于质粒介导AmpC耐药基因可在同种或不同种属细菌间广泛播散,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困难,已引起广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研究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别,并分析产酶特性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用酶提取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内酰胺酶的基因;VITEK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和KB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结果101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ESBLs阳性株39株,高产AmpC酶阳性株53株,其中16株ESBLs和AmpC酶均阳性,非产酶菌25株;12株AmpC酶阳性菌中,7株扩增出blaDHA。基因,8株扩增出6laMIR基因,其中5株同时携带blaDBA.和blaMIR基因,1株同时携带blaMIR和blaFOX基因,4株三维试验阴性菌株blaMIR基因阳性;16株ESBLs阳性菌中,8株扩增出blaTEM基因,2株ESBLs三维试验阴性菌株blaTEM基因阳性,未检出blaSHV基因。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阴沟肠杆菌中ESBLs和AmpC酶检出率均很高,AmpC酶以blaDHA、blaMIR基因型为主。产ESBLs和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阴沟肠杆菌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早期的研究结果提示,染色体介导的Ⅰ型酶(AmpC酶)是导致阴沟肠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采用Coudron等价值的三维试验方法对54株阴沟肠杆菌的Ampc酶产生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初步分析了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浙江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阴沟肠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质粒型AmpC MIR及DHA、TEM、SHV、CTX-M和OXA 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该20株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头孢吡肟敏感率为40.0%,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80.0%~100.0%之间.MIR、DHA和TEM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17株(85.0%)、1株(5.0%)和14株(70.0%),而SHV、CTX-M和OXA基因均阴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质粒型AmpC MIR及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很高,在阴沟肠杆菌中检出质粒型AmpC MIR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13.
傅欢泉  高国芳 《海峡药学》2012,24(1):202-203
目的 研究阴沟肠杆菌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变迁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方法 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来自不同临床标本的255株阴沟肠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 2008~2010年255株阴沟肠杆菌标本中,以痰为最多.占41.5% ~53.7%,其次为尿液,占9.5% ~17.9%.同时痰标本逐年增加,其他分泌物和血液标本逐年减少,2010年咽拭子标本与粪便标本较前两年明显上升.对该菌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抱唑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抱替坦其耐药率为64.1%~97.4%;其中介的抗菌药物为呋喃妥因,中介率为43.5% ~46.3%;其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厄它培南、特治星、头抱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敏感率为70.7%~100.0%,以对亚培胺南的敏感率最高.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临床要根据药代动力学和体内药效学特性,结合药敏试验来合理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李开伦  杨小理 《贵州医药》2005,29(12):1083-1084
近20年以来,随着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大量使用,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源菌之一。通过染色体自发突变,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此菌常引起患者长期、反复、多部位的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对我院2003年1~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82株阴沟肠杆菌用阴沟肠杆菌(Microscan Walk 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NC-21复合板耐药谱推测,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产AmpC酶和ESBLs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国娟  郭彦言 《河北医药》2010,32(6):742-743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而产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酶)是阴沟肠杆菌重要的耐药机制给。因此,笔者对唐山市工人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分离出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建国  刁泽敏  杨静 《淮海医药》2010,28(3):212-214
目的分析阴沟肠杆菌耐药机理及现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医院分离到的154株阴沟肠杆菌,采用湖南天地人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微生物生化药敏卡进行药敏检测;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通过改良酶提取物头孢西丁和头孢曲松三维试验检测AmpC。结果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呈高度耐药;产酶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中尤为严重,96%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治疗可根据药敏选用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药物,感染严重者可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阴沟肠杆菌AmpC酶阳性菌株,探寻阳性菌株中整合子参与的耐药机制,指导合理用药,为临床治疗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KB法药敏;纸片表型和三维试验筛选AmpC酶阳性菌株;PCR扩增ampC、ampD和整合子保守序列CS;PCRmapping研究阳性菌株中ampC和ampD在整合子中的位置.结果 74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纸片表型筛选的阳性率为35.1%;三维试验为28.4%.PCR扩增定位的阳性率为89.2%;ampD为86.5%,整合子保守序列CS为49%.PCR mapping阳性率为33.3%,片段均小于1000bp.结论 除哑胺培南和丁胺卡那敏感外,74株阴沟肠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都>50%,为多重耐药菌株.纸片表型筛选更方便实用,适于临床常规开展;三维试验最准确可靠,但操作烦琐,难推广普及;PCR方法 操作复杂、试剂昂贵.插入的耐药基因可能位于整合子上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或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或同时高表达这两类酶,是阴沟肠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方法:建立了一种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在常规NCCLS纸片扩散法基础上接种大肠杆菌ATCC25922,在头孢西叮药敏纸片周围放射性切出琼脂小槽,待测菌的粗酶提取物在槽内扩散,与头孢西叮纸片扩散相交。结果:由于AmpC酶水解头孢西叮,出现抑菌圈内生长细菌,这一现象能被加入槽内的邻氯活性,同样用头孢曲松取代头孢西叮纸片,用邻氯西林抑制槽内AmpC酶,可测出ESBLs,使用该法检测分别产AmpC酶、ESBLs的标准株和24株临床分离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结果各种标准株检测无误。24株阴沟肠杆菌中,14株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试验阳性,4相提并论产ESBLs试验阳性,5株此两类酶检测均阳性,1株此两类酶检测均阴性,原因待分析。结论:对于阴沟肠杆菌。这种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能较好地鉴别持续高产AmpC酶和ESBL的阴沟肠杆菌,并适用于临床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19.
阴沟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所产β-内酰胺酶种类较多、特性各异,并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应用的选择压力下,不断有新的β-内酰胺酶产生.文中对阴沟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EsBLs、AmpC、碳青霉烯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8,(8):1069-1073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0月某院非痰标本中分离出的产头孢菌素酶(Amp C酶)阴沟肠杆菌,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三维试验法确证产Amp C酶情况,采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结果:该院非痰标本中共分离出产Amp C酶阴沟肠杆菌546株,占非痰标本病原菌总数的4.80%(546/11 375),占阴沟肠杆菌总数的38.97%(546/1 401);检出率排序前3位的非痰标本依次为伤口分泌物(27.29%)、中段尿(25.82%)、血液(21.79%),检出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病房(ICU)(22.89%)、神经外科(18.68%)和普外科(16.67%)。产Amp C酶阴沟肠杆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40%,其中不同年度该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2%。546株产Amp C酶阴沟肠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株68株,其2011-2017年的检出率依次为5.77%、6.06%、8.70%、10.26%、13.79%、17.35%、18.75%。结论:该院产Amp C酶阴沟肠杆菌主要来自于伤口分泌物、中段尿等标本,且集中于ICU、神经外科等科室。该菌耐药情况严峻,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上升明显;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逐年上升;但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可将其作为经验首选药物。临床应加强产Amp C酶阴沟肠杆菌耐药及产酶情况的监测,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阻止或延缓其耐药率的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