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在X线指导下,通过体外操作各种导管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方法.介入治疗以其具有不开胸、创伤小、相对安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本科2008年9月~2010年1月共治疗2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13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静复全麻下施行介入治疗,术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稳定心率,抑制腺体分泌,麻醉给予氯胺酮1~2 mg/kg,咪哒唑仑0.05~0.1 mg/kg,芬太尼2~3 μg/kg,维库溴胺0.1 mg/kg静注诱导,以七氟烷吸入,异丙酚泵注维持麻醉.[结果]全组患儿顺利完成介入手术,麻醉完善,镇静适度,应激反应小,血流动力学稳定,封堵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术中18例发生循环短暂波动,经处理很快恢复.[结论]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诱导及苏醒迅速,循环稳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例患儿在非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患儿特殊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访视技巧,灵活应用各种沟通方式,全面收集患儿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术前访视、心理安抚和暗示、患儿之间的成功交流及面对面的示范。结果:本组2例患儿进入介入治疗室时均表现平静,主动配合护士平卧于手术床上,无哭闹,成功在非全身麻醉下完成了手术。结论:对于学龄期患儿可以大胆尝试采用非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法切实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秀艳 《天津护理》2011,19(2):75-76
总结179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重视患儿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制定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水平及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3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主要护理措施为术前心理疏导、加强环境管理、指导患儿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术后密切观测生命体征,注意术侧肢体及穿刺部位护理,观察有无胸痛,尿量情况,执行抗凝治疗,注意预防感染及儿童营养状况.积极做好健康宣传教育与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临床已大量开展的可应用介入治疗的先心病为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肺/主动脉瓣狭窄等,先心病新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包括VSD封堵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皮球囊主/肺动脉瓣成形术、PDA封堵术等),以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纠治更倾向于在新生儿或婴儿早期进行。尽早干预可以纠正发绀、调整心脏容量与压力负荷以及治疗肺动脉高压,最终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全面了解复杂先心病的解剖学和形态学,对于诊断和制订外科治疗策略特别重要,而全面了解其病理生理学对于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脏病,既往外科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1],但外科手术创伤大、危险性高、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术后留有疤痕使患者留下终生痕迹[2]。随着心导管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心导管介入治疗,达到类似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且创伤较小、安全性高[3]。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6月~2005年12月共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3例,女4例,年龄6~39岁;其中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最大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手术3例,局部麻醉方式进行手术4…  相似文献   

9.
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引起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美国报告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为8.1‰.我国为2~5‰.即每出生1000个婴儿,就有2个以上患有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血管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更为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6 h内的疼痛评分、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36 h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加快了手术进程,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缩短了接触放射源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喉罩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喉罩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各30例。喉罩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雷米芬太尼2μg/kg,药物达峰效应后置入喉罩;气管插管组麻醉诱导时加用罗库溴铵0.6mg/kg。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持续输注。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及喉罩或导管置入前、置入后、拔除前、拔除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并对置入喉罩和气管插管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监测术毕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诱导前及喉罩或导管置入前、拔除前MAP、HR、SpO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或导管置入后及术后拔除时喉罩组MAP、HR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喉罩组少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喉罩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全麻,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呼吸道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性优于全麻插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探讨Amp 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佳护理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至今开展的20例Amp latzer封堵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5例房间隔缺损(ASD),1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均一次封堵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重视术前、术中、术后等几个重要环节的护理,使之规范、有序,并形成制度,可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心导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成熟,经导管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除了单一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等常见病种外,临床工作者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将介入治疗技术联合应用于治疗一些复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2002年3月-2005年7月进行联合介入治疗30例患儿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对行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将行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右关托咪定静脉全麻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B组),每组各36例。患儿术前均给予阿托品0.01mg/kg,A组患儿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缓慢注射右美托咪定1.Omg/kg,输注时间超过10min,以诱导麻醉,继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h)和丙泊酚4~6mg/(kg·h)持续泵入维持,B组丙泊酚用法同A组,诱导时复合使用氯胺酮1.0mg/kg,继以0.5μg/(kg·h)维持。术中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变化,以改良Steward苏醒评分评估患儿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结果】两组在心内操作时心率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增加(均P〈0.01),但B组较A组更为明显(P〈0.05)。B组麻醉恢复时间显著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全麻下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对操作过程中的心率影响更小,麻醉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5.
近十多年来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发展较快,临床上获得满意的效果,但仍有一些并发症[1].本院采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共90例获得成功,作者重点就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护理工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佳护理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至今开展的20例Amplatzer封堵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5例房间隔缺损(ASD),1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均一次封堵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重视术前、术中、术后等几个重要环节的护理,使之规范、有序,并形成制度,可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是先天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遗传、基因表达、病毒感染、药物、射线等因素造成心脏、大血管在出生前即存在结构上的异常即称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或称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征等。有些先天性心血管病适合心导管介入治疗,达到类似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但创伤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为6‰~7‰,估计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达15万左右。由于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无瘢痕、恢复快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就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心导管介入治疗法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成熟,临床工作者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将介入治疗技术联合应用于一些复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患儿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2000年6月~2005年7月完成的42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儿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均为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住院患儿,男19例,女23例,年龄1~12岁,平均4.8±3.2岁,体重9.5~31kg,平均15.24±5.3kg。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肺动脉瓣狭窄(pul mo-nary stenosis,PS)加房间…  相似文献   

20.
刘翠 《全科护理》2014,(14):1279-1280
对38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进行介入治疗,37例封堵成功,效果满意,余1例因病变解剖部位特殊,试行多次均未成功,最后放弃介入性治疗。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准确的术中配合、细心周到的术后护理,是确保介入治疗病人手术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及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