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护网明日方对慢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CDFI)检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用药前后两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眼动脉(0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服用护网明目方3个疗程后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用药前增加.阻力指数(RI)下降,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护网明目方能有效改善慢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通过对眼球后部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检测,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便、直观、无创、可重复、可连续动态观察的检查方法,对眼部血管性疾病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有重要价值。将近年来CDFI对视网膜病变、眼内肿瘤及青光眼等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青光眼针刺前后眼血流图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青光眼的视功能(主要指视野和视力)损害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目前一般认为这与视神经乳头部的缺血性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但是可改善眼底血液供应的方法现在看来并不多。在针刺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中,我们注意到不少患者的视力在提高;为此,我们对其中的11例(眼)进行了针刺前后的眼血流图(ROG)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酒精性肝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依据病变程度将其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硬化(A、B、C)三组,另选6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的肝右动脉最大流速(Vmax)、平均流速(Vmea)、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门静脉最大流速(Vmax)、平均流速(Vmea)、肝中静脉最大流速(Vmax)、血流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入肝血管血流参数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门静脉血流速度与患者病变的程度为负相关,RI、PI与患者病变的程度为正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并且客观的检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且具有密切的联系,这对患者的早期诊断、预防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血流动力学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对244名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的乳腺肿瘤患者,共259个肿块进行彩色多普勒多参数检测〔包括肿块血流分级,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期速度(EDV),阻力指数Ri〕,对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三组间各参数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乳腺癌和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血流显示率高,分别为100%和91%,二者血流信号数目无显著性差异,与纤维腺瘤相比均差异显著(P〈0.001);乳腺癌PSV高,平均约19cm/s,与导管乳头状瘤及纤维腺瘤比较差异显著(P〈0.01);三者间EDV无差异性;纤维腺瘤、导管乳头状瘤、浸润性导管癌的RI呈逐级增高趋势,三者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乳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参数中RI最具诊断价值。当肿块血管数目多、血流分级为Ⅱ~Ⅲ级,肿块血流速度快PSV〉19cm/s,血流阻力高RI〉0.75时提示乳腺癌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9例DR患者随机分成120 mg剂量组(36例)、240 mg剂量组(33例),静脉给药,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间隔2周,共2个疗程,用药30 d.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测各组病例的眼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iary artery,PCA)及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 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各项指标均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结果 2组治疗后,CRA、PCA及OA的PSV、EDV增加,RI值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0 mg组中个别病例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2种剂量的川芎嗪注射液均能明显改善DR患者的眼部循环,并且效果接近,使用120 mg的剂量治疗DR更为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NAFLD患者150例,以肝脏脂肪浸润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3组,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组受检者的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MPVV)与最大血流速度(PPVV)。结果各组患者的PPVV、MPVV、HARI均随着肝脏脂肪浸润程度加深而不断降低,除MPVV轻度组与中度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NAFLD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肝脏的脂肪浸润程度与疾病发展情况,具有准确有效且快速简单的优点,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突眼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典型症状之一,探讨甲亢突眼征的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通过采用超声对正常人和甲亢突眼征者的眼部血流分别进行监测,为甲亢突眼征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指标提供有价值的参数,为甲亢突眼征的发病机制和眼部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征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变化与球后生物学测值变化呈正相关,同时随时间的推移球后生物学测值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彩色多谱勒成像(CDI)技术,观测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正常者使用阿魏酸钠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80例(140眼)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正常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组静滴阿魏酸钠注射液,观察期4周,药物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仪测定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PSV、EDV明显增加,RT明显降低。阿魏酸钠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更显著。结论在降低青光眼眼压的同时使用阿魏酸钠比传统中药丹参更有利于改善视网膜血供,将为青光眼视功能恢复提供新的治疗途经。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风膜病变眼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olor Doppler imagining,CDI)测定32例(6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球后血流状态,并与正常人30例(60只眼)进行对照。其中32例DR患者接受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包括非增殖型(NPDR)20例和增殖型(PDR)12例。结果:D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总平均速度(Vm)均降低,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增高,视网膜中央骨静脉(CR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PI)和阻力指数(RI)增高,视网膜中央骨静脉(CR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度(Vmin)和Vm增高,其中NPDR各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变化(P<0.05),PDR各数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R患者小动脉闭塞,血流速度下降,舒张期血管阻力增高,使血流减少。CDI检测对DR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血流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血流的影响,寻求改善眼血流的新途径.方法: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鼻侧和颞侧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liary arteries,PCAs)及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血流的收缩期峰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两组患者针刺后OA血流速度较服药前略有提高,达不到正常标准,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CRA及PCAs血流速度针刺后较针刺前提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部循环,为它们的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2.
足太阳膀胱经整体性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足太阳膀胱经不同节段上穴位的针刺效应 ,客观评价足太阳膀胱经的整体性功能 ,并为足太阳膀胱经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相关疾病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和检测指标。方法 按随机法将 35 9例患者分为经穴组、经线非穴组、经线旁开对照组 ,采用TCD观察针刺前后经线上穴位、非穴位与经线旁开对照组分别对椎 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的影响。结果 针刺经穴组、经上非穴组对受试患者的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显著的影响 ,与旁开对照组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TCD参数Vp、Vm、Vd比较 ,P值均 <0 .0 1或 0 .0 5。结论 足太阳膀胱经不同节段上的穴点有着一致的临床效应 ,其经脉功能具有整体性。  相似文献   

13.
经颅多普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利用经颅多普勒技术(TCD)对251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检测,观察脑血流变化。结果:251例中,血流速度减慢者125例,占总数49.8%。血流速度加快者80例,占总数 31.9%, TCD诊断为血管痉挛或血管狭窄。单支血管血流信号消失, TCD诊断为血管闭塞者5例,占总数1. 99%。血流速度正常者40例,占15.9%。 TCD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者卫例。结论:提示经颅多普勒(TCD)可动态地监测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从而对(VBI)的诊断、定位、观察疗效及指导治疗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 (CDFI)检测卵巢黄体血流对诊断流产型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运用CDFI分别检测流产型异位妊娠和宫内妊娠孕妇黄体血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对照分析。结果 流产型异位妊娠组的黄体血流峰值流速明显低于宫内妊娠组(P <0 .0 1)。结论 CDFI检测卵巢黄体血流对流产型异位妊娠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消瘀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血流参数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测定1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药前和给消瘀片治疗24周时的颈动脉血流参数和内膜厚度,并与山楂精降脂片治疗的10例作比较。结果:服用消瘀片24周后,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血流参数和降低双侧颈总动脉的内膜厚度,治疗后部分测定值与山楂精降脂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消瘀片可改善颈动脉和脑动脉的血流。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观察及对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针刺百会、太冲、合谷等穴位治疗偏头痛患者作为治疗组,以口服西比灵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针刺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前后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对VA、MCA、ACA发生流速增快时的血流速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VA、BA发生流速减慢时的血流速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双向调节,有效影响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重型脑外伤后脑血管血流速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对 2 8例重型脑外伤 (GCS评分 3~ 8分 )和 2 6例轻中型脑外伤 (GCS 9~ 1 5分 )患者进行连续监测 2周 ,记录每d大脑中动脉 (MCA)平均流速变化 ,分析流速与颅内压 (ICP)、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预后评分 (GOS)的联系。结果 重型脑外伤组脑血管血流速在伤后第2天开始升高 (P <0 .0 5) ,第 5天达到高峰 ,以后逐步下降 ,2周时仍高于正常 (P <0 .0 5)。轻中型脑外伤组仅在伤后第 3~ 4天升高 (P <0 .0 5)。血流速与SAH有明显联系 ,与ICP ,GOS无相关性。结论 重型脑外伤后脑血管血流速会加快 ,但对预后无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测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子宫动脉、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以便找到一种早期预测妊高征的方法。方法 200例不同孕周的正常孕妇分7组测定子宫动脉、螺旋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与舒张期比值(S/D),分析其变化的规律,于孕≥32周,测定119例正常妊娠妇女与60例妊高征患者子宫动脉、螺旋动脉RI及PI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晚期妊娠螺旋动脉RI值基本稳定,33周以后子宫动脉RI值才基本稳定,妊高征组子宫动脉、螺旋动脉RI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均<0.05),并以螺旋动脉更明显(P<0.01),60例妊高征患者中28例子宫动脉RI值增高占47%,43例螺旋动脉RI值增高占72%。结论子宫动脉、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妊高征有预测作用,且螺旋动脉优于子宫动脉。  相似文献   

19.
足太阳膀胱经循经性可阻滞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针刺结合压迫阻滞对经脉的循经性、可阻滞性、效应性进行观察,为阐明经络现象的机理和经络的实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对161例患者在针刺委中穴的同时按实验要求依次压迫殷门-承扶、膈俞-肝俞、大杼-天柱的中点和大肠俞、肾俞、膈俞、肺俞、昆仑等8个经线穴点及其对照组非经线穴点,采用TCD观察压迫前后及解除压迫后对椎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的影响。结果针刺委中穴同时压迫经线穴点可明显阻断针效,而压迫对照组非经线穴点则不能阻断针效,P值均<0.01。结论压迫膀胱经不同段的经线穴点均可阻断针刺的效应,且这种阻断效应只有施加在经线上才能表现出来。说明膀胱经的循经性和可阻滞性,提示针刺过程中外周确实可能存在某种“循经行进的实质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