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 ( 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 ease,GERD)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食管的抗反流机制削弱 ,反流物的攻击作用所致。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疼痛等症状。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两个亚型 ,内  相似文献   

2.
我2005年10月开始出现“烧心”症。但无反酸、嗳气,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多方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现“烧心”症状每晚发作并持续至半夜,白天正常。患病以来我饮食正常、食管完好,胃镜检查提示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请问我“烧心”的原因是什么?本病为何难治?应如何治疗?  相似文献   

3.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 ,将 5 2例经内镜证实且在观察疗效前三天至少每天有一次轻到重度烧心症状出现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A组每天一次服用奥美拉唑 2 0 mg,B组每天一次服用兰索拉唑 3 0 mg,共观察 8周 ,并记录每天烧心发作的次数及严重程度 ,于 8周后复查胃镜。结果显示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均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 ,B组烧心症状缓解率优于 A组 (P<0 .0 5 ) ,提示兰索拉唑比奥美拉唑能更快、更有效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烧心症状。  相似文献   

4.
当您在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是否知道有这样一些被痛苦折磨的人:他们可能会在平时或饭后出现烧心和反酸(胃内酸性液体逆流到食管或口腔的现象);他们可能会在吃饭时、饭后、睡觉时或早起时出现轻重不等甚至剧烈的咳嗽、咳痰甚至哮喘样发作;他们可能会长期被不同程度的咽部异物感所困扰,  相似文献   

5.
孙丽  张其德 《天津医药》2011,39(10):930-932
目的:探讨肥胖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体部远端收缩压及酸反流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146例患者进行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状问诊、标准食管测压及24 h食管动态pH监测,分为GERD组和对照组。每组根据体重指数(BMI)又分为非肥胖组(BMI≤27.9 kg/m2)及肥胖组(BMI≥28 kg/m2)。 结果:GERD组中,肥胖者的LESP高于非肥胖者(16.4±4.7 vs. 14.4±3.2 mmHg,P=0.014)。对照组与GERD组两组中的肥胖者的食管体部远端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肥胖者(对照组:107±48 vs. 77±20 mmHg,P=0.04;GERD组:98±44 vs. 79±39 mmHg,P=0.017)。对照组中,肥胖者胡桃夹食管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者(25% vs. 0,P=0.031)。GERD组中,肥胖者中无效食管运动(IEM)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肥胖者(7% vs. 20%,P=0.035)。两组中肥胖者pH<4时间百分比均高于非肥胖者(对照组:pH<4总时间百分比3.0%(0.9~5.6) vs. 1.3%(0.3~2.7),P=0.003;GERD组:立位pH<4时间百分比13.2%(5.1~19.2) vs. 10.4%(2.9~18.1),P=0.001)。BMI与pH<4时间百分比(P<0.001)、食管体部远端收缩压(P=0.007)、和LESP(P=0.006)呈正相关。 结论: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在食管生理学检查中存在多方面差异,肥胖者的食管动力更强,食管pH<4时间百分比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预生活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胃食管反流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疗程6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停药半年后的复发率。结果 6周后,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干预组92.1%,对照组91.9%,两组对比P>0.05。胃镜疗效的总有效率:干预组92.3%,对照组91.7%,两组P>0.05。停药半年后的复发率:干预组23.76%,对照组47.47%,两组对比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复发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不良生活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病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炳吉  谈小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95-2495
目的:观察不良生活方式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胃镜检查阳性及反流问卷调查阳性病人98例经正规抑酸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停药2个月后48例复发,50例未复发.结论:不良生活方式对GERD的复发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医理论和笔者临床经验论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机为"膈中积气",主要证型包括痰气互结,胸阳不展证;脾虚气滞证;气滞血瘀,胸阳痹阻证,治疗原则主要为舒展胸阳、通利膈气,用药以调节脾胃升降为本。  相似文献   

9.
近段时间何先生感觉咽喉难受,咳嗽了好几天,以为只是咽喉炎,自行买了点药。后来症状没有缓解,反而感到腹痛、胸闷心慌。于是去医院辗转做了各种检查,最后去了消化科,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10.
你是否有过吐酸水、频繁打嗝的经历,又或者进食辛辣食物、火锅烧烤后胸口火辣辣的不适?如果经常有类似的症状,就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曹婷婷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或口腔、咽喉、肺部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病。胃食管反流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时可显著影响生活质量,且导致食管腺癌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1.
三.消化系统疾病 3.1胃食管反流病 【处方7】 泮托拉唑40mg 每天1次 口服 早餐前  相似文献   

12.
杨峰 《家庭药师》2012,(1):56-58
难兄难弟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烧心等症状以及食管黏膜破损,或胃食管有异常的反流疾病。该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欧美国家人群中,10%~25%的人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近年来,有关专家经过初步统计,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为5.77%,人数已突破7500万,而且每年在以超过15%的速度增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三、消化系统疾病 3.1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约半数GERD患者内镜下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性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RE);但相当部分患者内镜下可见无RE表现,这种GERD成为非糜烂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ERD)。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有些人常在餐后、弯腰、平卧时感到返酸、烧心,胸骨后或心窝部有种灼热感,胸骨后疼痛,极个别的患者会有压榨感和憋闷感,常在饭后一小时出现。有调查表明,人群中大约30%~50%的人都有过烧心和反酸的情况,其它如咽部不适、哮喘、声嘶、长期卧床会有吸入性肺炎,有以上症状您要警惕,可能得了胃食管返流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等情况,以临床治疗GERD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胃食管反流患者共40例,设为观察组,选自我院同期体检检测显示正常的健康人共40例,设为对照组。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量表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对患者生活质量使用SF-36调查量表进行分析。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以及食管外症状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发生概率要高;另外,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相对于对照组均低很多,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老年GERD患者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会因为疾病呈现下降趋势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从而进入恶性循环中,因此需要对老年人有更多的关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指南”对慢性咳嗽病因学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对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了解慢性咳嗽病因的分布。方法按2005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颁布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的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和原则,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病因诊断和给予特异性治疗。结果 92例患者,确诊89例(96.7%)。单一病因79例(85.8%),2重病因8例(8.7%),3重病因2例(2.2%),病因未明3例(3.3%)。包括复合病因在内,总计104例次慢性咳嗽病因,诊断14种疾病。89例确诊患者经过针对病因治疗后,82例(92.1%)患者咳嗽症状得到临床控制;7例(7.9%)咳嗽症状减轻。结论应用"指南"对慢性咳嗽病因确诊高、病因明确后临床控制好。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是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流综合症、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变应性咳嗽、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病因分布有差异,复合病因不少见。  相似文献   

18.
19.
大量事实证明,哮喘病与胃食管反流病亦可同时存在。此时,需有经验的医生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经过细致的排查摸索,方能给出正确的诊断。35岁的张先生,近年来间歇性发作哮喘,对哮喘药物治疗不敏感,求诊各大医院呼吸科,哮喘情况未获得明显改善。后因反酸、烧心、中上腹不适就诊于我院普外科。综合其相关病史及检查,最终明确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