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在胃癌伴单纯腹膜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至2009年经术中探查诊断为胃癌伴单纯腹膜转移的119例胃癌病人。其中63例行非根治性肿瘤切除术,56例未行肿瘤切除术。对两组以及3个亚组病人进行临床病理资料的比较及生存分析。结果:非根治性肿瘤切除组中病人总的平均生存时间要长于未行肿瘤切除组(14.8±1.8个月比7.7±0.8个月,P=0.001)。在亚组分析中发现,在P1或P2腹膜转移的胃癌病人中,非根治性肿瘤切除组的平均生存时间要显著长于未行肿瘤切除组(21.1±3.0个月比7.6±0.9个月,P=0.001),而两组中的P3腹膜转移的胃癌病人间无统计学差异(P=0.489)。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只有非根治性肿瘤切除是P1或P2腹膜转移胃癌病人的独立预后指标(r=4.988,P=0.001),且两组之间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747)。结论:非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能延长胃癌伴单纯P1或P2腹膜转移病人的预后,而P3腹膜转移的胃癌病人不建议接受此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膀胱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T2~T4a)19例,采用2-脱氧-2,2-盐酸二氟脱氧胞苷(β-异构体)与(顺)二氨二氯铂(GC)方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1~3次,随后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例肿瘤缩小者拒绝手术治疗,2例经术前评价不能承受手术治疗.统计学分析比较化疗前后患者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水平,肝肾功能,肿瘤大小、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变化. 结果 19例患者化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63±2.58)×109/L、(5.12±2.91)×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红细胞计数分别为(4.41±0.52)×1012/L、(3.92±0.42)×1012/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20.50+59.86)×109/L、(157.05±56.7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为(20.00±8.31)、(26.88±17.04)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SCr分别为(95.82±14.57)、(88.04±17.76)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肿瘤最大径分别为(3.72±1.23)、(2.80±1.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3例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中降期9例,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相符4例;化疗前后细胞分级符合者4例,Ⅰ级转为Ⅱ级者4例,Ⅱ级转Ⅲ级者4例,Ⅲ级转为Ⅱ级1例. 结论GC方案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耐受性好,未对化疗后手术治疗造成不良影响;多数患者出现肿瘤体积缩小,TNM分期降期;部分敏感患者可选择行保留膀胱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化疗与术后化疗对行手术切除晚期胃癌病人的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行胃切除手术治疗的Ⅳ期胃癌病人资料。其中,行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化疗228例(术后化疗组,A 组),行术前化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49例(围手术期化疗组,B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选取8个协变量进行1∶1匹配 (性别、年龄、肿瘤生物学分类、化疗完成度、术后病理的肿瘤浸润深度分期、淋巴结转移分期、淋巴结清扫范围、胃切除范围),最终49例A组病人和49例B组病人成功进行匹配。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行手术切除的晚期胃癌病人进行独立生存危险因素的分析。 结果 匹配前,两组病人的肿瘤生物学分类(P<0.001)、化疗周期(P<0.001)、肿瘤浸润深度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分期(P=0.049)、淋巴结清扫范围(P=0.001)、胃切除范围(P=0.001)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匹配之后,仅有化疗完成度(P<0.001)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化疗完成度优于A组。匹配之后,A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6个月(95%CI 10.36~21.64),与B组MST 29个月(95%CI 17.24~40.7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生存单因素分析显示,生物学分类、化疗周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淋巴结清扫情况等四个因素可影响行手术切除晚期胃癌病人的生存预后,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提示,化疗周期≤2次,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范围不足D2等3个因素为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化疗与手术的先后次序(围手术期化疗相比术后化疗)并不影响病人生存预后(HR 0.986,95%CI 0.539~1.806,P=0.964)。 结论 相比术后化疗,围手术期化疗并不是改善行手术切除晚期胃癌病人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但能够使病人有更好的化疗耐受性和依从性,从而使其生存显著优于术后开始化疗的病人。这可为后续晚期胃癌治疗的前瞻性研究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评价术前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经空心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共13例,全部采用Seldinger’s方法,局麻后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至肿瘤主要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方案为法玛新100 mg,丝裂霉素10 mg,氟尿嘧啶1000 mg,奥沙利铂150 mg,随后选择性栓塞供血动脉。结果CR2例,PR10例,SD1例,有效率(CR+PR)为92.3%,患者获益率(CR+PR+SD)为100%。13例患者均获得根治性切除。结论术前介入化疗是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手术切除率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后肿瘤存活区的血液供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研究原发性肝癌(HCC)经肝动脉灌注碘化油栓塞术(LPTACE)后肿瘤存活区(VTA)的血液供应,以期对再治疗方案和途径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38例HCC患者共55个病灶,经57次LPTACE后行MS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根据增强扫描不同时期的强化表现,将VTA的血液供应分为四种类型:肝动脉供血型、门静脉供血型、双重供血型及少血供型;统计各种血供类型的比例,并与术前肿瘤血供进行比较。结果38例患者行57次LPTACE后的肿瘤存活区在平扫表现为肿瘤内栓塞碘化油之间及周围非坏死低密度影,其CT值为(37.71±7.78)Hu。低密度肿瘤存活区有四种类型的血液供应,分别为:肝动脉供血型(29例)、门静脉供血型(2例)、双重供血型(22例)、少血供型(4例)。与术前肿瘤血供比较,门静脉参与供血有增加。结论HCC经LPTACE术后肿瘤存活区血供以肝动脉供血和肝动脉、门静脉双重供血为主,单纯门静脉供血及少血供较少。与LPTACE术前相比,门静脉对肿瘤存活区的供血有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病人与无并发症病人间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胃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719例胃癌手术病人临床资料。排除残胃癌、术前接受化疗以及无肺部并发症但合并其他并发症病例后,分为肺部并发症组(103例)与无并发症组(616例)。结果肺部并发症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较无并发症组延长[(13.5±7.0)d vs.(10.7±3.1)d,P0.001],其余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18)、肺部疾病史(P0.001)、术前肺功能[1 s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P=0.002]、血红蛋白(P=0.004)、术中出血(P=0.042)以及手术时间(P=0.048)与肺部并发症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肺部疾病史(P0.001)、术前肺功能(P=0.032)以及血红蛋白(P=0.004)为影响胃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BMI≥25、合并肺部基础疾病、FEV1/FVC60、血红蛋白90 g/L的胃癌病人,应注意采取必要措施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采用增强CT术前评估骨肿瘤血供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55例骨肿瘤患者,均于栓塞前1个月内接受CT检查,获得肿瘤增强CT值、强化值(肿瘤增强CT值-肿瘤平扫CT值)及与周围肌肉差值(肿瘤增强CT值-周围肌肉增强CT值);于外科手术前24 h接受血管造影,根据造影评分分为乏血供(≤ 1分)组及富血供(>1分)组,并接受肿瘤局部栓塞。以ROC曲线分析CT值评估肿瘤血供的效能。结果 455例骨肿瘤中,85例乏血供,370例富血供。肿瘤增强CT值、强化值及与周围肌肉差值的AUC分别为0.967、0.973及0.967,增强CT值+强化值、增强CT值+与周围肌肉差值、强化值+与周围肌肉差值的AUC分别为0.977、0.969、0.979,三者联合AUC达0.979。结论 增强CT可于术前评估骨肿瘤血供程度,其中肿瘤强化值评价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8.
Ⅲ、Ⅳ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难以一期切除的Ⅲ、Ⅳ期胃癌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的临床疗效,评价术前新辅助化疗在Ⅲ、Ⅳ期胃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总结1991年10月~2002年6月间82例Ⅲ、Ⅳ期胃癌,其中Ⅲa期12例,Ⅲb33例,Ⅳ期37例。入院后经B超和CT检查,术前评估病灶难以一期根治性切除者进行2次以上的介入治疗,再行CT复查,对比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行综合治疗。结果:肿瘤明显缩小者59例(72%),肿瘤切除率为74%,获得根性根治切除术者42例(51%)。无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为13.4%。1年生存率75.6%(59/78),3年54.8%(23/42),5年36.4%(8/22)。结论:对术前评估难以一期切除的晚期胃癌,作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宝石CT能谱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经胃镜诊断的84例胃癌病人,采用GSI检查,对病灶及淋巴结进行能谱成像分析;其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作对照。结果:总数为84例的胃癌病人中,37例为管状腺癌,32例为印戒细胞癌;两者的动脉期病灶碘基值比率分别为(0.2252±0.1321),(0.2609±0.1025);门静脉期病灶碘基值比率分别为(0.4713±0.1498),(0.5630±0.1757),门静脉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腺癌的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碘基值比率在动脉期有统计学差异;印戒细胞癌的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GSI检查可以反映胃癌的不同病理类型,有助于鉴别转移淋巴结,从而提高胃癌术前的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有相当比例的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提示单纯手术可能不足,进一步的综合治疗有望减少复发提高疗效。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包含手术、放疗和化疗的最佳的综合治疗模式仍然存在很多争议。目前,主要存在3种治疗模式,包括围手术期化疗、术后化疗和术后放化疗模式。术前放化疗模式目前主要来自于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临床试验数据,而对于胃癌则尚无随机试验证实,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开展临床试验时存在很多须注意的地方,例如:进行准确的术前分期;选择合适分期(局部进展期)的人群;标准化上消化道肿瘤部位并选择合适部位肿瘤病人;标准化放疗的剂量和靶区体积;选择合适的同期化疗和非放疗化疗药物;选择合适的疗效评价体系;优化手术标准,同时重视病人营养状态的评估和适当的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扫描替代肝脏活检病理检查评价脂肪变性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2009年实施的21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脏活检病理标本和螺旋CT扫描资料进行再评价.对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肝/降主动脉CT值比值及肝/下腔静脉CT值比值与病理学脂肪变性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15例供肝活检组织标本中52例存在程度不同的脂肪变性,占全部病例的24.2%,脂肪变性程度介于2.78%~ 56.8%,平均为17.00%±13.75%.病理学确认存在脂肪变性肝脏的平均CT值、肝/脾CT值比值、肝/降主动脉CT值比值、肝/下腔静脉CT值比值分别为(41.3±7.5) HU、0.89±0.16、1.02 ±0.16、1.04±0.15,显著低于无脂肪变性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与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肝/降主动脉CT值比值、肝/下腔静脉CT值比值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P <0.01)、-0.817 (P< 0.05)、-0.951(P <0.001)、-0.948(P <0.001).结论 肝脏的CT值、肝/脾CT值比值、肝/降主动脉CT值比值、肝/下腔静脉CT值比值均可以定量反应肝脏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其中以肝/降主动脉CT值比值最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方案用于晚期胃癌转化治疗的有效性。方法56例晚期胃癌患者,28例采取术前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的转化治疗方案;28例直接进行手术。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T,N,M分期,临床分期,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及R0切除率。结果术前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患者的年龄[(55.82±12.80)岁比(61.54±11.30)岁],性别[(男19例,女9例)比(男23例,女5例)],T分期[(T3 11例,T4 17例)比(T3 7例,T4 21例)],N分期[(N1 25例,N2 3例)比(N1 26例,N2 2例)],M分期[(M0 3例,M0 25例)比(M0 1例,M1 27例)],临床分期[(Ⅲ期3例,Ⅳ期25例)比(Ⅲ期1例,Ⅳ期27例)],大体分型[(溃疡型26例,隆起型2例)比(溃疡型22例,隆起型6例)],组织学分型[(腺癌24例,印戒细胞癌4例)比(腺癌27例,印戒细胞癌1例)],分化程度[(中分化5例,低分化23例)比(中分化8例,低分化28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0切除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6%vs 10.7%,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术前化疗有助于提高晚期胃癌患者R0切除率(OR:9.615,95%CI:2.349~39.351,P=0.002)。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术前化疗方案提高了晚期胃癌患者的R0切除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和术中瘤旁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RGF-C)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作为胃癌临床评估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8例,分别取术前外周静脉血、术中瘤旁静脉血、术后7 d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试剂盒检测VEGF-C血清浓度,比较各时段的浓度值,以36例非肿瘤病例的术前外周血浓度为对照.分析VEGF-C血清浓度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胃癌术前外周血、术中瘤旁血与术后7 d外周血VEGF-C浓度(ng/L)分别为(4819.34±2112.65)、(5976.24±2222.75)、(2955.73±948.49)ng/L,瘤旁血浓度显著高于外周血,术后7 d VEGF-C浓度较术前显著下降,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肿瘤患者VEGF-C术前外周血清浓度为(2509.61±730.97)ng/L,显著低于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清浓度(P<0.05).胃癌术前外周血、术中瘤旁血VEGF-C血清浓度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显著正相关(P<0.05).术后7 dVEGF-C外周血清浓度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VEGF-C外周血清浓度检测可以作为胃癌的筛查和诊断指标,瘤旁血VEGF-C浓度与肿瘤进展相关,根治术后VEGF-C浓度检测可能成为监测肿瘤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ǰ���뻯�����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介入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9~ 2 0 0 2年 ,94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病人随机分为术前介入化疗组 (6 4例 )和未介入化疗组 (30例 ) ,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切除率的差异 ,观察介入化疗前后肿瘤大小的改变、疼痛缓解率、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程度 ,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术前介入化疗对胰腺癌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术前介入化疗组和未介入化疗组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 4 6 8%和 2 3 3% (P <0 0 5 ) ;术前介入化疗组部分甲基化相关基因 (MBD1、E2F5和Rb)的表达明显被抑制 ,细胞凋亡比值 (bax/bcl 2 )明显增加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 ,病人疼痛明显缓解 (P<0 0 5 )。结论 术前介入化疗能明显抑制胰腺癌肿瘤细胞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改善病人疾病相关症状 ,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清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的变化及其在术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接受胃癌根治手术43例,非胃癌病人胃大部切除手术28例,分别收集术前和术后的静脉血。健康体检者35例采静脉血。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E4水平。分析其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病人术前、术后HE4水平分别为(53.4±23.5)、(74.9±41.4)pmol/L,术后较术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5,P0.05)。淋巴结转移组升高幅度[(26.5±23.4)pmol/L]较无淋巴结转移组[(17.5±15.6)pmol/L]显著升高(F=5.663,P=0.022)。结论:胃癌病人术后HE4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且淋巴结转移病人升高明显,对胃癌病人的术后恢复评估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治愈胃癌最重要的手段,但只适用于早期或局部晚期可切除的胃癌。我国进展期胃癌病人比例高,约50%的病人就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或因局部肿瘤病期较晚而失去了手术机会,即使进行了根治性手术切除,局部复发率仍高达20%~40%[1-3],肿瘤复发后病人生存期有限。目前,针对这部分晚期病人,应考虑放疗这种局部治疗手段的介入。综合运用化疗、放疗、手术、支持治疗等方法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前瞻性评估双能量CT(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DECT)中的总碘摄取(total iodine uptake,TIU)在预测胃癌病人新辅助化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4例化疗前、后均行DECT扫描的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人。计算肿瘤面积(%ΔS),直径(%ΔD)和密度(%ΔHU)的变化率来评估WHO、RESCIST和Choi标准。同时计算肿瘤体积(%ΔV)和门静脉期TIU的变化率(%ΔTIU-p)来评估ROC曲线下的界值。统计学分析不同标准与组织病理退缩分级(Becker)或PFS间的关系。结果:分别根据ΔV(43.34%,P=0.002)和ΔTIU-p(63.87%,P=0.002)的界值将病人分为反应组和非反应组。%ΔTIU-p标准与Becker间显示较强的相关性(r=0.602,P0.001),%ΔV显示中等相关(r=0.416, P=0.005),而WHO(r=0.075, P=0.627), RECIST(r=0.270, P=0.077)和Choi标准(r=0.238, P=0.120)与Becker间无相关性。%ΔTIU-p(P=0.001)和Choi标准(P=0.013)的反应组和非反应组PFS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IU-p可预测进展期胃癌病人新辅助化疗后病理退缩。%ΔTIU-p分析新辅助化疗后的PFS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主动脉根部CT血管造影(CTA)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并与二维超声数据对比,评价两者与术中外科测量数据的相关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53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15例,年龄10~77(42.9±18.3)岁。收集术前经胸二维超声和主动脉根部CTA对主动脉根部测量的数据,包括主动脉瓣环(AVA)、主动脉窦(Sinus)、窦管交界(STJ)。通过与术中实际测量的数据比较,做一致性分析。结果术前心脏超声AVA测量值和术前CT AVA测量值与术中AVA测量值均呈正相关(P<0.001)。与术前心脏超声AVA测量值相比[相关系数(ρ)=0.74,均方误差(MSE)=12.78],术前CT AVA测量值保持了较高准确性,以及与术中AVA测量值的一致性(ρ=0.95,MSE=2.72)。在与术中AVA测量值的相关系数方面,术前CT高于经胸二维超声(P<0.001)。结论和经胸二维超声相比,主动脉根部CTA应用于主动脉瓣成形的术前评估数据,与外科术中实际测量的数据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术中动脉内置泵、术后皮下泵内区域灌注化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方法 随访观察 79例手术证实不能切除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 ,经术中肿瘤供血动脉内置泵 ,术后泵内灌注化疗后的疗效。其中胃癌 4 2例 ,直肠癌 2 6例 ,结肠癌 11例。结果 化疗后 ,完全缓解者(CR) 1例 ;部分缓解者 (PR) 6 9例 ,其中 11例行二次根治性癌肿切除术 ;稳定者 (NC) 9例 ;无 1例恶化者 (PD)。有效率 88.6 % (70 / 79)。置泵术后生存满 1、2、3年者分别为 83.5 (6 6 / 79)、2 7.8(2 2 / 79)、8.9% (7/ 79) ,平均生存期为 2 0 .6个月。结论 术中动脉内置泵 ,术后泵内区域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有效方法 ,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20.
胃癌局部缓释化疗与全身化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植入用5-FU缓释剂对胃癌的疗效并与常规5-FU全身化疗作对比.方法 将我院1999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85例胃癌手术病人分为3组,即单纯局部化疗组、单纯全身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观察各组总生存率和每组早、中期肿瘤生存率及晚期肿瘤生存率,并观察每组病人化疗期间的生存质量和化疗毒副反应.结果 单纯局部化疗组化疗毒副作用低,生活质量高.局部化疗组5年生存率高于全身化疗组但低于联合化疗组;将早、中期和晚期病人分开统计后发现,对早、中期胃癌,单纯局部化疗组与联合化疗组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均优于单纯全身化疗组;对晚期胃癌联合化疗效果最好.结论 局部应用5-FU缓释颗粒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小、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小等优势.对于早、中期胃癌病人,单纯局部缓释化疗即可;对于晚期病人,主张局部缓释化疗与全身化疗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