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6月—2016年7月)急性心梗超急性期患者120例,按照病程分为A组(75例),B组(25例),C组(20例),A组病程<2 h,B组2 h6~8 h.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心电图机对所有患者进行24 h不间断心电监测,观察记录A、B、C 3组心电图T波、Q波、ST段的变化情况,对比其阳性变化率.结果 A组发生心电图阳性变化有61例,其心电图阳性变化率为81.30%;B组发生心电图阳性变化有10例,其心电图阳性变化率为40.00%;C组发生心电图阳性变化有4例,其心电图阳性变化率为20.00%.将A、B、C 3组患者心电图阳性变化率进行对比,其中A组心电图阳性变化率较B、C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病发2 h内,观察ST段抬高与非抬高情况,把心梗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和ST非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两种类型,其中属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型死有55例,其心电图诊断阳性例数为19例,心电图阳性率为34.54%;属于ST非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型有23例,其心电图诊断阳性例数为4例,,心电图阳性率为17.39%,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型心电图诊断阳性率较ST非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型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梗超急性期患者采取24 h心电监测,可以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判断,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梁坚坚  陈炜  王颖  陈蕴  凌霄瑜  黄迎新 《广西医学》2021,43(13):1587-1589,1626
目的 探讨心电信息系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超急性期心电图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临床明确诊断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心电信息系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诊断.按心电信息系统有无储存的心电图资料分为有心电资料组(62例)和无心电资料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胸痛中心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试验组采用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诊断,对比2组检测报告时间和检查费用、诊断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效能以及确诊率、病死率。结果 试验组检测时间短于对照组,检查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诊断效能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患者采用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诊断可以缩短检测报告时间,提高诊断效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耿丽萍 《黑龙江医学》2001,25(5):359-360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3h的超急性期历时短暂、猝死率较高。如何在此期内及时而准确地诊断,尽早有效地治疗,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简称急性心梗 )目前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谱改变 3项指标。虽然心电图诊断急性心梗的阳性率只有 80 % (另有 2 0 %的患者根据血清酶改变或放射性核素检查可确定诊断 ,但心电图无演进性变化 ) ,但心电图检查简便、易行、速度快 ,对诊断很有帮助。因此 ,临床医生必须熟悉急性心梗的心电图改变。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 ,往往首先到职工医院等基层医疗单位就诊 ,所以基层单位医生更应熟悉急性心梗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急性穿壁性心梗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是 :(1)坏死型Q波 ;(2 )损伤型ST段改变 ;(3)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心肌酶学指标变化在AMI超急性期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我院从2005年1月到2009年11月共3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时间分为3组,A组(发病时间<2h,n=98)、B组(发病时间在2~6 h以内,n=129)和C组(发病时间超过6 h,n=79).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指标改变等情况.结果 发现各组之间J点抬高和ST段抬高的比例都明显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ST段缩短和T波高尖的比例,三组差异明显,A组明显升高.三组患者心肌酶学指标的升高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中高中或以上学历比例与B、C组比较明显升高,干部成分的比例也高于后两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前2h内,心肌代谢改变所导致的心电图改变远远早于心肌酶学指标改变,加强AMI超早期心电图特征的学习和应用,有利于AMI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在家兔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电图各指标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40只兔随机分为AMI组和假手术组(SH组),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AMI模型,检测术前、术后10min内和术后6周心电图的变化,6周后取出心脏作病理检查。结果两组术前心电图均正常。AMI组术后10min内心电图胸导联ST段较术前明显抬高(P<0.01),ST段抬高(>0.2mV)对AMI诊断的灵敏度为84.6%(11/13),特异度为100%(2/2)。和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均出现心率减慢、胸导联R波振幅降低(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心电图胸导联显示病理性Q波只见于大体病理可见较明显的梗死瘢痕形成的兔中。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对家兔AMI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4例疑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经心电图连续监察及心肌酶谱等其它实验室检查或经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动态改变情况.结果:84例中有11例(13%)呈现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结论: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期表现.及时识别此种心电图改变,有利于积极抢救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自超急性期向急性期演变过程中,偶而出现异常心电图暂时正常化现象,此现象称为超急性期心电图的伪性改善.而这种伪性改善,极易引起漏诊或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心电图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邹秀娟  杨小波 《河北医学》2003,9(11):1001-1003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方法:观察52例急性心肌梗死超忽性期心电图的动态改变。结果:非透壁性心肌梗死6例(11.5%),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20例(38.5%),侧壁、下壁、后壁心肌梗死23例(44.3%),右室心肌梗死3例(5.7%)。结论:超急性期心肌缺血、损伤与坏死的指标未完全表现出来,再发性、多发性、合并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等心电图掩盖了心肌梗死的图形,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自超急性期向急性期演变过程中,偶而出现异常心电图暂时正常化现象,此现象称为超急性期心电图的伪性改善。而这种伪性改善,极易引起漏诊或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心电图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自超急性期向充分发展期演变过程中,偶而出现异常心电图暂时正常化现象,此现象称为超急性期心电图的伪性改善。而这种伪性改善,极易引起漏诊或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心电图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有助于临床工作质量的提高,现报告2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在出现典型心电图之前存在着短暂的早期超急损伤期心肌梗死。现将我院1990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21例超急期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1例急性心肌梗死最初为门诊心电图诊断超急期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为40~70岁,平均60.3岁。来诊时心前区或上腹部剧痛20例,晕厥1例。所有病例均多次常规检查12导联心电图。入院后皆行心电监测3~7d,并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同时连续测定心肌酶谱,全部病例血清酶学均有增高。CPK146~858U/L,LDH344~982U/L。2 结果  21例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心电图示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给予其应用心电图诊断,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视为金标准,分析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结果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以及ST段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64患者单纯病理性Q波检出率为29.69%,单纯碎裂QRS波检出率为25%,病理性Q波联合碎裂QRS波检出率为45.31%,三种方式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诊断能够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靠心电图 ,而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诊断特点是 :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形抬高 ,以及T波对称倒置。实际上 ,在急性心肌梗死出现这些典型心电图改变之前 ,已经有一些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认识这种超急性期的心电图改变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8岁 ,因心前区突然疼痛加剧 1h伴胸闷、出冷汗 ,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入院查体 :T36 .3℃ ,P 90次 /min ,R2 0次 /min ,BP 15 / 12kPa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率 90次 /min ,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当中,对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选取48例ST段抬高型患者,记为Ⅰ组,随机选取48例ST段非抬高型患者,记为Ⅱ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监测中出现病理Q波、碎裂QRS波的几率。结果一组发生病理Q波的几率高于Ⅱ组,发生碎裂QRS波的几率小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段非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对心电图碎裂QRS波进行应用,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7.
董竞琳 《黑龙江医学》2013,37(6):446-447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以ST段显著移位为特点,面对损伤区的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背向损伤区的导联,则呈相反的变化,病后数小时出现大Q波及T波倒置。结论紧密结合临床,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对筛选急性心肌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覃兆玲 《当代医学》2016,(22):88-89
目的:研讨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方法抽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8例,进行研究。按照研究对象来院就诊时间划分为4组。统计比较各组心电图检查阳性率。结果心电图总阳性率29.21%,其中T波异常21例(40.38%),发生率最高。组2阳性率为62.79%,高于其他组别(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4 h出现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变化阳性率高,为临床提供敏感、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曾强 《微创医学》2006,25(2):362
笔者近年诊治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T波呈巨大直立改变的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鸿雁  卞士平  常芬英 《上海医学》2002,25(12):743-743
患者男 ,60岁。因劳累后突然左侧胸痛 ,呈进行性加剧并放射到咽喉部 ,持续发作 2h来院就诊。体检 :神清 ,痛苦面容 ,体温 3 6.5℃ ,呼吸 2 2次 /min ,血压 12 0 / 75mmHg( 1mmHg =0 .13 3kPa) ,心率 80次 /min ,早搏 4次 /min ,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 :V1导联呈rS型 ,V2 导联呈 qrsr’型 ,V3导联呈 qR型 ,V1~V5导联T波高尖 ,其中V2 、V3导联明显高耸 ,V2 、V3ST斜行抬高 1.0~ 1.5mm。为典型的超急性期前壁心肌梗死图形。患者经吸氧 ,口含硝酸甘油片后胸痛略缓解 ,3 0min后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