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隋翔宇  胡三元 《山东医药》2015,(12):106-108
胃肠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尽管病理检查是确诊GIST的惟一方法,但对大多数可切除的原发局限性GIST,术前不推荐常规活检。外科手术仍然是GIST的惟一治愈方法。对局限性可切除、复发转移GIST,手术仍能使患者获益。基因检测不仅对确诊GIST非常重要,且有助于判断靶向药物治疗反应及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由Mazur和Clark提出并命名,多呈CD117免疫组化染色阳性。GIST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早期发现和争取手术切除,但85%的患者术后会复发;不能手术者和已有转移者对常规的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5岁,因上腹胀1年就诊.患者1年前出现上腹胀,持续进行性加重,无黄疸、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粪便性状改变,无其他系统表现.5年前患者曾因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胃底有5 cm×4 cm类圆形包块,表面光滑,术后病理诊断GIST,危险度中度(图1),切缘未见肿瘤细胞,术后未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当时腹部影像学检查未见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胃肠间质瘤(GIST)在分子标记物、基因检测、靶向治疗药物药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有诸多进展。DOG1、PKC-θ、ETV1等新的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提高GIST的检出率,同时为寻找新的靶向治疗的靶点提供了方向。目前伊马替尼作为靶向治疗一线药物对于改善GIST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其耐药机制及新的靶向药物的研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该文对GIST分子病理诊断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类独立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以梭形细胞为主非定向分化的肿瘤,因其多发生于空腔脏器的肌层,曾被误认为平滑肌瘤、上皮平滑肌肉瘤等.近几年,我们对GIST的认识从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GIST的影像学诊断是目前诊断GIST的主要方法,其影像学特征对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了解肿瘤周围组织浸润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提供一定的信息;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在GIST的病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为GIST诊断和危险度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如今,GIST的综合治疗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应用于GIST的治疗,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李健丁教授特组织本期焦点论坛,将围绕GIST的影像诊断、病理诊断、临床治疗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希望能引起同行专家的兴趣,提出更深入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因光镜无法区分其组织学类型 ,故常与平滑肌瘤 (肉瘤 )、神经鞘瘤等混淆。为进一步规范其诊断和治疗 ,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1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探讨其诊断和治疗。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6例、女 4例 ,年龄 37~ 6 8岁、平均5 9岁。瘤体位于食管下段 l例 ,胃底 2例 ,胃体 3例 ,十二指肠1例 ,空肠上段 2例 ,结肠肝区 1例。本组健康查体发现包块 2例 ,以消化道出血就诊 2例 ,表现为进食阻挡感 1例、上腹部隐痛不适伴反酸 2例、肠梗阻表现 1例、术前误诊为妇科肿瘤而手术中纠正诊断…  相似文献   

7.
直肠是胃肠间质瘤的第三常见部位,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和解剖部位使其诊治具有特殊性。好发于直肠中下段且术后局部复发率偏高,都是直肠GIST治疗的难点。伊马替尼的围手术期治疗增加了手术切除率并降低了复发率,5 cm以下的直肠GIST靶向治疗联合手术切除治疗效果较好。目前,国内外尚缺少直肠GIST的诊疗规范,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胃肠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多见于胃和小肠,GIST多具有恶性潜能,生物学行为可以从良性到高度恶性不等。GIST的预后与肿瘤的发病部位、瘤体大小、核分裂数以及肿瘤是否破裂密切相关,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明显延长了GIST患者的生存时间。近年对于GIST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的理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GIST个体化治疗的策略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胃肠间质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问质组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食管到肛门的任何部位,以胃和小肠最多见。e—kit原癌基因和血小板起源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是GIST发生的关键因素。初步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可帮助了解肿瘤发生的解剖部位、大小、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有无转移等。确诊依靠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CD117蛋白过表达。GIST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切除,但目前主张手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对一些失去手术时机或复发转移的患者使用靶向药物可获得相对好的预后。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GIST的诊断和治疗迅速进步,本文针对其临床特征、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几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胃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过去受病理技术手段的限制,曾被误诊为平滑肌或神经源性肿瘤。近来随着免疫组化开展,判定GSTs可能源自中胚层的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1],这些肿瘤绝大部分较少有结构蛋白表达,肌动蛋白阴性或仅局灶阳性,而且,电镜中亦很少见到肌丝,因此并不属于真性平滑肌肿瘤。目前临床上对GSTs认识还不够,本文就其临床特点、诊治进展作一综述。1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GSTs在美国每年确诊的新发病例约150例,年发生率为0·07每10万人,在…  相似文献   

11.
<正>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在临床中可发现此类患者,经胃肠镜检查瘤体较大的患者会选择外科手术治疗,瘤体较小的患者往往会选择定期复查胃肠镜。随着内窥镜器械的不断改良,操作技巧的日趋完善,黏膜下隧道切除固有肌层来源肿瘤(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经自然管壁的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s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及混合自然管壁的内镜手术(联合腹腔镜),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系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上存在较大困难.近几年其发病机制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原癌基因kit突变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以CD117为代表的免疫织化学染色在其诊断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治疗上目前注重于综合治疗,手术完整切除仍然是其首选治疗,包括新辅助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在内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成为GIST治疗上的一次巨大进步,甲磺酸伊马替尼等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制剂的出现,给GIST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回顺性分析本院5年米住院病人中资料完整的经病理组织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46例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诊断方法、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间质瘤男女均有发病,男性较多,男女比为1.70:1。发病年龄为9~83岁,50~6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间质瘤常以腹部隐痛,腹胀,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在消化道间质瘤中,当瘤块生长到较大时常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间质瘤除常发生在胃肠道外,肠系膜、腹腔、盆腔和卵巢也可以发病。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是困难的,临床中常与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纤维瘤相混肴,间质瘤的正确诊断依赖于手术或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确定。本病的冶疗以手术彻底切除病变为唯一有效的方法,间质瘤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格列威对不能手术者或对预防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作用。结论间质瘤是一种未定的多潜能的间叶细胞的肿瘤.应与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钎维瘤等相区别。正确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和免疫组化检查,于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往都把胃肠间质瘤(stromal tumor)归为平滑肌瘤。近年来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的结果认为这些肿瘤的组织发生还不清楚,瘤细胞可表现为平滑肌细胞,纤维母细咆、肌纤维母细胞和schwann细胞或未分化细胞,因此,这些具梭形上皮样细胞的肿瘤不管其良恶性,可能是由向不同方向分化的原始间充质细胞构成~[1]。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2]。本文就两例胃肠间质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胃肠间质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病理学诊断新概念。国内陆续有一些报道 ,但多发性胃肠间质瘤罕见 ,本院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女 ,4 1岁 ,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入院。入院后查血AFP及CEA均正常 ,CA5 0 2 2 6 .8U/ml,CA2 4 2 32 .9U/ml。腹部B超 :胃窦后壁见一 1.9cm× 2 .8cm低回声区。腹部CT :胃窦后壁有一个向腔内突起的卵圆形肿块 ,CT值约 4 0Hu ,小肠处另有一卵圆形肿物 ,CT值约 30Hu。胃镜示 :胃窦后壁见一 2cm× 2c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发生于胃的胃肠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1/201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14例胃GI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胃GISTs最常见于贲门胃底部(53.5%)和胃体部(36.8%),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消化道出血与腹部胀痛.内镜超声与CT在术前诊断方面准确率较高,确诊则需要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除1例患者外其余均行手术完整切除,免疫组织化学示CD117阳性率98.2%(112/114),CD34阳性92.1%(105/114).术后随访3-68mo(平均随访26.2mo),共有24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本组98例随访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无瘤生存率达到98.0%.结论:胃GISTs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内镜超声与CT是术前有效的诊断方法.手术仍是胃GISTs治疗的主要方法,术后给予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 《山东医药》2008,48(3):35-36
对25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瘤组织镜下均找到梭形细胞,CD117阳性22例、CD34阳性14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2例、S-100阳性3例;肿瘤恶性潜能分级及是否手术根治与预后密切相关.认为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GIST的主要手段,采用Flecther恶性潜能分级方法来判断GIST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是合理、可行的;手术是确诊和治疗GIST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盯)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问质瘤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11例,小肠4例,结肠1例,直肠2例,小肠系膜1例,腹膜后1例。19例病人经手术治疗.以肠段切除为主要手术方法,1例无法切除。结论 CT、X线造影等为诊断GIST的主要手段,手术治疗为GIST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real tumors,GIST)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的肿瘤,有别于胃肠道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的肉瘤,它属于间叶肿瘤的一种,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性,有特殊的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了54例手术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的新概念和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施尧 《胃肠病学》2005,10(3):131-13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不是一种新疾病,而是一个新概念.近10年来,此术语常用于临床.然而GIST是病理学术语,其内涵近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动(重新定义),引起临床应用时的困惑和混乱,使诊断和交流产生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