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支架治疗颈部颈,椎动脉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总结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支架治疗的颈动脉、椎动脉狭窄患者80例,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1例发生支架移位,2例发生持续性低血压,1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术中出现支架近端移位的患者,远端导入第二个支架;对低血压患者,持续数日泵入多巴胺,且长期随访上述患者均无后遗症。结论围手术期并发症需早期识别及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出现。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7岁。因阵发性头晕、耳鸣1年,加重1个月于2011年9月2日入院。外院CTA证实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右侧椎动脉狭窄(V1段)。患者无吸烟史,既往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9个月前因冠心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持续口服拜阿司匹林和立普妥,入院时血压血糖正常。入院后第3天经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逐步升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脑卒中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杀手"~([1])。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脑卒中已成我国老年人群主要致死因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达到三分之二,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20.0%~([2])。研究表明,在颈动脉狭窄程度75.0%的患者中,1年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为10.5%,5年内发生脑卒中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6月51例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35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结果51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CAS术后即刻脑卒中,1例CEA术后第3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例CAS术后颈动脉窦压迫。全组术后随访9~15个月,平均13.6月,复查颈动脉B超,无严重再狭窄。结论根据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相关医学资料,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患者我们倾向于行CEA:①6个月内1次或多次TIA,且颈动脉狭窄度≥70%;②6个月内1次或多次轻度非致残性卒中发作,症状或体征持续超过24小时且颈动脉狭窄度≥70%;③对于经颈部血管CTA和颈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发现的颈动脉狭窄段≥2 cm。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患者我们倾向于行CAS:①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度≥70%;②有症状性狭窄度范围50%~69%;③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度<70%,但血管造影或其他检查提示狭窄病变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接受CAS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观察支架内再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及死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48例患者均CAS成功,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5.27±11.52)%,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8.1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无新发TIA、脑梗死及死亡患者,但3例患者出现支架内重度再狭窄。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但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正>颈动脉是脑的重要供血血管,颈动脉狭窄是严重脑卒中和死亡的重要病因。脑卒中在目前我国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占较高比例,成为中国城乡居民的首位死因。而缺血性卒中约占脑卒中患者的80%,其中25%~3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狭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目前,我国脑卒中患者有逐渐年轻化趋势,40~64岁的患者占近50%,并且危险因素的控制率很低,大部分人群对颈动脉狭窄风险认知不够[1]。1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学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度和极重度手外伤早期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8年1月—2002年6月510例重度和极重度手外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10例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手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者128例,手结构完整但轻度感觉活动障碍者179例,手结构不完整或有明显手功能障碍者203例,良好率60.2%。结论 在重度和极重度手外伤的早期治疗过程中应优先考虑保全组织成活,减少组织缺损,其次考虑功能重建和外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CABG术前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亚满意球囊扩张和小直径支架置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连续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左主干或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行小球囊亚满意扩张及小直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如何更快度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学习曲线。方法 2015年6月至2022年9月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研究,术前完成病情评估和危险因素分析,术中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补片和转流管,严格血压管控,术后双抗药物维持,控制并发症发生。术后长期随访,观察有无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技术成功率100%,其中1例患者术后15个月发现颈内动脉远端吻合口再狭窄。其余患者随访时间内均未发现手术侧出现需要临床干预的再狭窄。围手术期患者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脑梗死,高灌注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最短随访1个月,最长随访7年零3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发生,有2例死亡,但均与脑卒中事件无关。结论 完善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术中操作,严格的术后管理可以让单中心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更快地度过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对82例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5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0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仍然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则可以解决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无法到达部位的狭窄.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形术并发症2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形术并发症发生的机制、预防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7~ 2 0 0 3年接受颈动脉支架术的 312例患者中 2 3例并发症的资料。结果本组 2 3例并发症包括轻微并发症 19例 (6 1% ) ,其中 10例表现为术中一过性心率和血压下降 (3 2 % ) ;6例在球囊扩张时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症状 (1 9% ) ;3例在成功置入支架后出现血压下降 ,对症处理后恢复。严重并发症 4例 (1 3% ) ,其中术中栓子脱落 1例术后偏瘫经对症治疗后恢复 ;支架移位 1例、颈外动脉闭塞 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以及术后过度灌注出血 1例 ,患者死亡。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形术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熟悉并发症产生的机制有利于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 1998年10月-2010年1月,对21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治疗。男140例,女75例;年龄51~88岁,平均66岁。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27例,有脑梗死病史31例。患者术前均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检查和/或CT血管造影明确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均80%,同时伴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45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96例,其中25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外周血管病变43例并同期处理。结果术后15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其中148例术前临床症状均改善。术后1周内2例出现脑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死亡。术中1例舌下神经损伤、4例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者,均未作特殊治疗。术后7~24个月25例手术部位再狭窄,狭窄程度均25%且患者无TIA症状,未作特殊处理。1例随访3年时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其余患者均病情稳定。结论 CEA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有症状和无症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而颈动脉血管支架成形术是近10余年新出现的技术。其微创的特点对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而言,无疑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有高度手术风险的患者颈动脉血管支架成形术是最好的选择。文章分别阐述两种手术的特点,提出颈动脉狭窄治疗的最佳选择及当前面临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合并对侧狭窄的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及合并对侧闭塞的2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颈动脉支架植入3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24例。所有手术均成功施行。对侧闭塞组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1个月后死亡。术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侧闭塞组9例,对侧狭窄组1例( 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5月9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93次,其中男78例,女15例;年龄50~78(平均65.6岁)。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2例(TIA),31例术前患过脑梗死。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脑血管造影和\或CTA明确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均>80%。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者22例。结果 90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包括TIA消失,记忆力明显好转,语言障碍恢复等。术后80例获得随访1~36个月。15例发现有手术部位再狭窄,狭窄率小于25%,其中1例脑卒中,1例TIA保守治疗好转。其余13例无临床症状。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总结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护理重点;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相关的术前准备,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症,有利于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卒中是当今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三大致死病因,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大陆30个省份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提示有(81~450)/10万发病者[1];北方和西部不发达地区发病率最高[2]。在过去20年间,我国的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3]。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常见病因之一。Wong等[4]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我国由颅内动脉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卒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rotidarterystenting ,CAS)是应用血管腔内外科技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方法。 1979年Mathias等首次应用颈动脉球囊扩张术(PTA)。为克服PTA的不足 ,1989年支架被第一次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术中 ,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CAS。1995年Bergeron等首次报道了应用CAS治疗颈动脉狭窄 13例。以后又有学者作了相继报道 ,综合各家报道 ,其临床效果满意。一、CAS操作技术1.操作技术 :患者平卧 ,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插管于股动脉 ,放置一 9F动脉鞘 ,注射 5 0 0 0U肝素 ,全身肝素化可预防操作中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症的经验。方法1999年1月至2003年7月,共为59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4次。男40例,女19例,年龄56~79岁,平均71.8岁。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80%。左侧35例,右侧19例,另有5例为双侧。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8例,12例为分叉部狭窄,其余均为颈内动脉狭窄。均在全麻下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5例因管腔较小进行了补片,2例因外膜撕裂用自体大隐静脉行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有55例获满意疗效;1例于术后第五天死于高灌注综合征、脑疝;1例于术后第31天突发“心肌梗死”死亡;2例因颈内动脉远端已完全闭塞,剥除后无回血,术后病情无改善。并发症有声嘶1例,颈部血肿5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较为简单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总结46例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结果以及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对采用肿瘤剥除术,同时切除颈外动脉术,与颈动脉分叉-并切除后血管重建术以及颈总动脉结扎术等方法治疗的颈动脉体瘤手术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91.3%,偏瘫2例,舌下神经损伤4例,舌咽神经损伤2例,迷走神经损伤1例,副神经损伤1例,其中1例同时有舌咽,迷走,舌下神经损伤。长期随访复发2例,再次手术切除。所有病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田径赛眼声多普勒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合理的Matas训练以及选择适当的术式,对于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和减少并发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