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30%~40%的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ASUC)患者存在激素抵抗,面临转换药物拯救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英夫利西单抗(IFX)可作为有效拯救治疗方案之一。目的:初步探讨IFX在我国ASUC拯救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6月—2016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以IFX作为拯救治疗方案的ASUC患者共10例,采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IFX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2、12、30周改良Mayo评分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IFX治疗第2周,有效率为90.0%(9/10),缓解率为20.0%(2/10),1例患者为原发性无应答;第12周有效率为90.0%(9/10),缓解率为30.0%(3/10);第30周2例患者出现继发性失应答,有效率为71.4%(5/7),缓解率为28.6%(2/7)。7例患者完成38周的随访,共2例患者行结肠切除术。治疗开始后平均(9.6±7.0)个月,50.0%(5/10)的患者内镜下表现改善,其中1例达到黏膜愈合。IFX治疗过程中出现带状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各1例。结论:IFX拯救治疗对中国ASUC患者短期疗效显著,可降低结肠切除率,促进黏膜愈合,但继发性失应答率高。在IFX治疗过程中,需警惕病毒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acute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ASUC)是一种医疗紧急情况,有危及生命的风险.随着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临床上ASUC也愈发常见.目前激素仍是主要治疗手段,激素治疗3d后应评估疗效,疗效欠佳时及时转换为英夫利昔单抗或环孢素抢救治疗,内科治疗效果欠佳或...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acute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ASUC)是内科急症,约1/4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发展成重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尽管大多数患者可通过内科药物转换治疗得以缓解,但仍有14%~20%的患者需手术转换治疗[1]。一般认为,大型综合医院炎症性肠病专业多学科诊治团队应将ASUC的病死率控制在1%以下。内科医生如何制定正确的诊疗策略对病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着重阐述ASUC的病情判断及内科救治  相似文献   

4.
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托法替布治疗的18例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ASU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内镜疗效评估结果, 结果显示18例ASUC患者中, 12例有效、6例无效, 症状改善的中位时间为2.5 d(2.0 d, 3.0 d);6例患者未行内镜疗效评估, 余12例ASUC患者中, 内镜下应答8例、内镜下缓解6例。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 其中2例复发, 5例发生不良反应,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使用托法替布持续治疗8例, 其中6例维持缓解。本研究结果提示托法替布是ASUC患者控制疾病活动安全、有效的潜力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质醇增多症围手术期激素替代治疗新方案及效果。方法术前确诊的34例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简化激素替代方案:术前不用激素,术中静滴氢化可的松100 mg,术后当天、第1天和第2天分别静滴氢化可的松100 mg(每12 h 1次)、100 mg(每12 h 1次)和100 mg,从第2天开始口服强的松10 mg(3次/d),每7天减量至5 mg开始维持治疗。术后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并间断检测血皮质醇、尿皮质醇来评价该激素替代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未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尿皮质醇术后第1、2天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第6天明显回落,但与术前相比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天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血皮质醇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稍有回落,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6、7天较术前降低(P均<0.05)。结论该治疗方案简化了用药方案,安全可行,是皮质醇增多症围手术期激素替代治疗的一种实用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治疗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白塞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要表现并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资料、手术情况及应用生物制剂后的疗效。结果 8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9.9±7.7)岁,平均病程(11.8±6.0)年。瓣膜病变均以主动脉瓣受累为主,超声心动图均表现为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均在围手术期应用了生物制剂,包括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和托珠单抗。8例患者共行18例次手术,其中6例手术≥2次,先后出现瓣周漏10例次,均为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且术前未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者8例次;经围手术期积极治疗(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改用Carbrol术、Bentall术及瓣周漏封堵后,随访平均13(6~24)个月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应用生物制剂后,8例患者激素用量显著下降[从(41.3±15.3)mg降至(14.7±3.9)] mg(P0.05)。结论白塞病瓣膜病变诊治困难,应加强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注意改良手术方式,对疗效欠佳或需要尽快手术的患者加用生物制剂能快速控制炎症,尽快创造手术时机,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SUC)的一线治疗方案,但部分患者对激素反应较差。目的:分析SUC患者激素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以及延长激素治疗时间是否有益。方法:连续收集安徽省立医院2006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并静脉使用激素冲击治疗SU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第7 d和延长治疗至第14 d的效果分组,比较各组间一般情况以及临床、实验室、内镜、病理表现和临床转归,分析激素治疗效果的可能预测因素。结果:88例SUC患者治疗第7 d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无效率分别为22. 7%、48. 9%和28. 4%。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排便次数 10次/d、治疗第3 d排便次数 6次/d、治疗第3 d仍有明显血便、全结肠受累、入院时ESR、白蛋白(ALB)以及入院时/治疗第3 d CRP、CRP/ALB比值等因素与激素疗效不佳有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ESR 40 mm/h和治疗第3 d排便次数 6次/d是影响激素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与完全缓解组相比,部分缓解组和无效组呈现内镜下特征性病变,尤其是广泛黏膜损伤的比例明显升高(P 0. 05)。延长激素治疗至第14 d新缓解率为26. 5%。结论:入院时ESR 40 mm/h和治疗第3 d排便次数 6次/d是SUC激素疗效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一小部分激素治疗第7 d部分缓解者通过延长治疗时间至14 d可获得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首次接受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的疗效及疾病转归。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首次使用激素治疗的IBD患者890例,对激素治疗30 d及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0例IBD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401例,克罗恩病(CD)患者489例,其中共有81例(81/401,20.2%)UC及154例(154/489,31.5%)CD患者使用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激素治疗30 d时,UC患者完全缓解57例(57/81,70.4%),部分缓解22例(22/81,27.2%),无效2例(2/81,2.5%);CD患者完全缓解94例(94/154,61.0%),部分缓解45例(45/154,29.2%),无效15例(15/154,9.7%)。随访1年末,UC患者持续应答53例(53/79,67.1%),激素依赖26例(26/79,32.9%);CD患者持续应答102例(102/151,67.5%),激素依赖26例(26/15,17.2%),手术23例(23/15,15.2%)。激素短期及远期疗效的风险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用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AZA/6-MP)与CD患者激素治疗的远期疗效相关(P=0.03)。结论大部分IBD患者对激素治疗有效,UC患者激素治疗总有效率优于CD,随访1年32.9%UC及17.2%CD患者呈激素依赖,15.2%CD患者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相似文献   

9.
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人数与日俱增,内科治疗常常疗效不佳。减重手术治疗此类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内科治疗,可有效控制内科治疗无法控制病情的肥胖型T2DM患者。近年研究热点聚焦在改良手术方式、更新手术指征、探索治疗机制。临床上对患者是否施行减重手术,需综合考虑年龄、体重指数、胰岛储备功能、术后能否改变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最佳术式以达到满意疗效。规范外科操作、密切随访、积极预防、早期处理可有效改善术后并发症。术后体重反弹及糖尿病复发不容忽视,需积极探索机制、寻找预测因素及规范处理方法,正规、长期的随访是使患者维持术后疗效和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继发性气胸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奎忠  杜庆聪 《山东医药》2009,49(22):88-89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治疗老年继发性气胸(SSP)的疗效。方法采用VATS手术治疗老年SSP患者56例。结果本组平均出血量120ml,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为3.8d,总胸腔引流量150—400ml。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为9%;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6d。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2个月。4a,无复发。结论VATS手术治疗老年SSP微创、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辅助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52眼)需行玻璃体切割的PDR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前7 d是否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分为治疗组25例(25眼)和对照组27例(27眼)。治疗组在术前7 d予以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照组术前不给予康柏西普注射,两组均行相同的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数、术中电凝数、医源性视网膜损伤数、硅油填充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无其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术前7 d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能有效减少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并改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同期收治的82例DLSS患者于针对性治疗并发内科疾病后行手术治疗,根据病情分别选择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黄韧带切除、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扩大术,半椎板切除减压并侧引窝扩大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等。观察手术一般情况并随访判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h,出血量平均240ml,术中无1例因出现意外而终止手术,住院时间平均18d;67例获平均随访14个月,疗效为优25例、良31例、无变化8例、差3例,优良率84%。结论在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选择合适手术方案前提下,手术治疗老年DLSS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糖尿病伴发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2013年收治的糖尿病伴发卵巢囊肿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剖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出血量、血糖水平及需使用胰岛素控制病情的情况;ELISA法测定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对激素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即时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需使用胰岛素控制病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FSH、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和P则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糖尿病伴发卵巢囊肿疗效优于剖腹手术,且对患者卵巢功能损伤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功能性疾病。传统疗法为药物、气囊扩张术和开放手术,其中药物疗效有限;扩张术疗效不如手术且易发生穿孔;常规开放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发生反流。近年来,微创手术和食管下括约肌内肉毒毒素(BT)注射治疗研究得以发展,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老年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5例老年小脑出血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后颅窝开颅术,27例)和B组(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28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1、3 d的血肿清除率,术后1、7 d和1个月的血清生化指标(IL-6、NSE和hs-CRP),并随访术后2个月的生存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小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7 d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低于A组(P<0.05);截止术后2个月,A、B组分别有2例和1例死亡,存活率为92.6%和96.4%;B组存活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A组(χ2=10.54,P<0.05),ADL1比例高于A组,ADL3比例低于A组(P<0.05)。影响老年小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为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脑积水、环池受压和术式。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老年小脑出血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较优,且早期血清生化指标较好,对年龄较大、发病至手术时间较长及合并脑积水、环池受压者建议选用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肾移植术后激素作为常规一线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作用得到大多数中心的肯定;但长期应用也存在相应的并发症,如高血脂、高血糖、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影响骨骼等,因此,肾移植术后如何对激素进行快速撤减同时避免撤减后所带来的并发症是目前肾移植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在肾移植术后应用激素治疗的方案为术后1、2、3天分别予甲泼尼龙1.0g、0.5g、0.5g静脉滴注,第4天予80 mg/d口服,以后逐日递减10 mg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需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明确病理诊断的重要性,为术前化疗和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350例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术前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确诊肺癌患者324例,阳性率达92.57%。结论肺癌术前病理诊断是制定肺癌术前化疗及术中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RevoLix 2微米激光手术系统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对116例BPH患者进行了RevoLix 2微米激光汽化切除治疗。结果全部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0-150(60.0±15.0)min,尿管留置2-7(3.0±1.0)d,所有患者均未输血。术后随访3个月,最大尿流率增加(P〈0.05),残余尿量下降(P〈0.0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P均〈0.05)。98例术前有性功能者,术后均保留性功能。无尿失禁发生。结论RevoLix 2微米激光手术系统治疗BPH有效、安全,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其长远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功能性疾病。传统疗法为药物、气囊扩张术和开放手术,其中药物疗效有限;扩张术疗效不如手术且易发生穿孔;常规开放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发生反流。近年来,微创手术和食管下括约肌内肉毒毒素(BT)注射治疗研究得以发展,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霉酚酸酯(MMF)为主的方案治疗激素无效的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服用MMF(1.0~2.0g/d)治疗的激素无效成人ITP患者,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MMF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73.9%(17/23),其中6例(35.3%)完全缓解,11例(64.7%)部分缓解。MMF治疗中位起效时间为27(20~35)d,血小板计数升至峰值的中位时间为69(49~95)d。MMF治疗后,14例(82.4%)患者持续有效,随访时间为15.0(8.5~30.5)个月。MMF治疗有效患者的ITP病程明显短于MMF治疗无效患者的病程(P0.05);MMF联合激素、环孢素或达那唑治疗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MMF单药治疗的起效时间(P0.05)。23例患者服用MMF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MMF对于激素无效的成人ITP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