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茧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 年3 月17 日—2020年11 月9 日诊治的5 例腹茧症患者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近、远期效果等情况。结果:5 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肠梗阻,其中2 例患者术前CT 检查可见小肠外有纤维膜包裹而高度怀疑腹茧症。5 例均接受手术,术后2 例发生并发症均为早期肠梗阻,1 例失访,术后近、远期随访中出现1 例下腹痛病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腹茧症多以肠梗阻为主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腹部CT 检查伴冠矢状重建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总体预后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茧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腹茧症患者中1例无腹部症状, 7例表现为反复腹痛并伴有完全性肠梗阻或不完全肠梗阻, 中位病程时间为6个月(15 d~40年)。6例行腹腔镜腹茧剥离切除+肠粘连松解术, 其中1例行腹腔镜手术转开放手术, 2例为开腹手术。4例同期行阑尾切除。术后随访3~69个月, 有2例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1例伤口脂肪液化合并感染, 1例术后5个月发生1次肠绞痛, 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茧症的临床特征不典型,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该病的预后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3.
腹茧症的诊治体会(附9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腹茧症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8年期间收治的9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5例以急、慢性肠梗阻症状为主要表现,结合CT、彩超、腹部X线平片等检查,2例术前诊断为腹茧症.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获得成功.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84个月,平均(26±13)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3及10个月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其余无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患者反复有肠梗阻表现而梗阻原因不明或出现腹部包块,需结合合理的影像学检查考虑腹茧症的可能;手术是本病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腹茧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总结6例腹茧症的临床资料. 结果 6例腹茧症患者术前均误诊,5例诊为肠梗阻,1例诊为腹部包块,6例均给予全部或部分包膜切除术,1例行肠排列术. 结论腹茧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上消化道造影、B超及CT对诊断有帮助.治疗常选择行全部或部分包膜切除、肠排列、肠切除、粘连松解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合并腹茧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4例CAPD并发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腹茧症均经手术或腹腔镜探查确诊。腹腔镜探查时患者无死亡病例及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死亡1例。随访2~10年,6例患者死于尿毒症及合并症,3例反复发作不完全性肠梗阻,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CAPD并发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及腹腔镜探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手术松解、解除梗阻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茧症病因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004~2006年住院7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有外科急腹症的表现,术前分别诊断为:消化道穿孔、十二指肠淤滞症、盆腔囊肿、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不明的急性肠梗阻;另1例行胃癌手术时发现本病.7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经手术证实为腹茧症.术后全部治愈出院,随访无复发. 结论:腹茧症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确诊需剖腹探查和病理切片.纤维包膜切除术和肠粘连松解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茧症的CT表现,以提高CT对原发性腹茧症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原发性腹茧症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腹茧症临床表现不典型,但CT检查可显示特异性征像:茧样纤维包膜;小肠排列呈现外缘光整的“扭麻花”征及盘曲成团的肠管聚集征,肠壁粘连紧密;肠梗阻表现;常伴有肠系膜根部坏死退变软组织块。结论CT检查对术前正确诊断原发性腹茧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腹茧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Yang JF  Li N  Li JS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9):561-563
目的 探讨腹茧症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7月-2004年2月收治的9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中8例表现为急、慢性肠梗阻的症状。5例有腹部包块。9例患者中8例术前进行了腹部X线平片、CT检查,均发现不全性肠梗阻。4例CT发现腹膜及肠管管壁增厚强化,肠壁间粘连紧密;4例CT发现腹腔内小肠径路紊乱,聚集成团,似可见增厚的包膜包裹。3例进行了消化道钡餐检查,其中1例无异常,1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小肠集中于中腹部。剖腹术中均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包裹。行粘连松解、肠排列术等,术后9例全部治愈。结论患者反复出现急性或慢性肠梗阻症状,而又无其他原因解释或合并腹部包块者,应考虑腹茧症的可能。术前放射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很有价值。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腹茧症1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l6例腹茧症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6例腹茧症均经手术治疗并确诊。术前11例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2~l0年,4例为误诊慢性阑尾炎,l例误诊为腹部肿块。术后并发症2例,全部患者均临床治愈。并获随访1~l0年,2例分别因反复发作肠梗阻于1年和5年死亡,2例反复发作不完全性肠梗阻合并营养不良,12例情况良好。结论 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上消化道造影和B超及CT对诊断可能有帮助;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中有3例以急性肠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2例以局限性腹膜炎并不全肠梗阻为主要表现。4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术后反复出现腹痛、腹胀、肛门排气排便减少等症状,于术后23 d经中药治疗后痊愈。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18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腹茧症虽有肠梗阻表现,但梗阻原因不明,术前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高。手术是诊治本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腹茧症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操作要点。回顾性总结12例腹茧症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CT和X线钡餐透视检查资料以及手术治疗方式。腹茧症患者的CT征象为可延迟增强的包裹小肠纤维包膜,X线钡餐透视示造影剂长时间不能排空。手术探查发现患者小肠全部或部分被一层灰白色、质密的纤维膜包裹。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和腹部CT检查对于原发性腹茧症患者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腹茧症203例综合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综合分析203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我院7例,国内文献报道196例。结果患者男:女为1.2:1,平均年龄33岁。临床表现以急、慢性肠梗阻为主者147例(72.4%),腹部包块53例(26.1%)。术前检查包括X线腹部拍片163例,B超85例,CT68例,钡餐透视32例。术前6例(3.0%)诊断为腹茧症。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纤维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172例(84.7%),同时小肠部分切除34例(16.7%)。同时阑尾切除5l例(25.1%);单纯阑尾切除2l例(10.3%)。术后再次并发肠梗阻55例(27.1%),保守治愈37例。再手术18例。192例(94.6%)治愈,死亡11例(5.4%)。结论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有肠梗阻表现者宜行手术治疗。复发粘连性肠梗阻是术后主要并发症,慎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腹茧症的诊治体会(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坚  曹亦军  韩峰 《腹部外科》2003,16(6):359-360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 8例腹茧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无一例确诊。均剖腹探查行粘连松解术。有 3例同时行小肠部分切除 ,其中 1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 ;2例同时行肠排列术 ,术后 1月内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剖腹探查 ,行粘连松解术 ,术后并发小肠瘘 ,死亡 1例。结论 腹茧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以单纯粘连松解术为宜  相似文献   

14.
腹茧症11例影像学诊断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腹茧症是一种造成小肠梗阻的少见疾病,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很难明确诊断,误诊率极高.本研究总结11例腹茧症影像学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1997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5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就该病特点及诊治经验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病例2例曾有腹部手术史,4例表现为急、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因胆总管结石,术中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包裹,行粘连松解、肠排列术等,术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腹茧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当遇到无法解释的急、慢性肠梗阻患者时,应考虑本病可能;放射学检查能协助诊断,手术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为一层致密、灰白色质韧、硬厚的纤维膜所包裹则能确诊;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腹茧症的影像学特征以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八八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9年4月—2012年1月确诊为腹茧症的13例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将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其预后情况。结果:螺旋CT和B超的术前检查结果符合率分别为76.9%和84.6%,显著高于消化道造影的符合率23.1%。手术后患者腹痛、腹胀、肠音亢进以及恶心呕吐例数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腹茧症通过影像学诊断有一定正确率,但是需要根据各自特点配合使用提高检出率,同时仍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腹茧症并发肠梗阻三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茧症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腹部疾患,由Foo[1]首次命名。该病的特点为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致密、灰白色、质韧、硬厚的纤维膜所包裹。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易作出明确诊断。该病往往以肠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术前不能明确诊断,术后可能再次出现肠梗阻表现。近年来,该病不断有报道。我院2002年~2004 年诊治腹茧症并发肠梗阻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7~50岁,平均年龄 43 岁。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3 例;腹水2例;腹部包块2例;消瘦1例。术前诊断为慢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腹茧症的术前诊断率,进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分析1993年6月至2006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6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8例经钡剂造影显示受累小肠管形成“扭麻花”状;钡柱前端前进方向呈“M”形;6例显示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2例肠管排空时间延长。CT检查显示肠管扩张、其周围可见一层膜状物。手术中均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包裹,其中包裹部分小肠(I型)1例;包裹全部小肠(Ⅱ型)2例;包裹全部小肠及其他脏器(Ⅲ型)12例。全组行粘连松解术,2例行小肠排列术.1例慢性幽门梗阻患者行胃造口术。1例在剥离、切除包裹膜的同时行直肠癌根治术,合并回肠克罗恩病的患者同时进行部分回肠结肠吻合术,但术后10d再次出现小肠瘘,予以保守治疗而愈。全部治愈出院。病理诊断均为小肠浆膜面纤维结缔组织。结论腹茧症术前诊断主要依靠钡剂造影和CT.手术应彻底切除包膜、松解粘连及预防小肠梗阻。  相似文献   

19.
影像学检查在腹茧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介绍1例腹茧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中行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对于腹茧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7例腹茧症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16例术中行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治疗组),21例同期未行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方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每日胃肠减压引流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每日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多分布于0级和1级(81.25%),而对照组多分布于2级和3级(66.67%)。在出院后6个月的随访中,治疗组中因肠梗阻再入院1例,对照组为10例(P<0.01)。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在降低腹茧症病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预后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