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外周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证明紫杉醇载药器械在降低血管再狭窄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紫杉醇载药器械的临床安全性遭遇挑战,有研究结果表明,紫杉醇载药器械可能增加患者的远期病死率,但亦有研究结果肯定了紫杉醇载药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紫杉醇防治大鼠移植动脉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胸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同系移植组供、受者均为Wistar大鼠,同种移植组和紫杉醇治疗组的供者均为Wistar大鼠,受者均为SD大鼠,紫杉醇治疗组术后第1~14天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1·d-1,其它组则每日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30 d取出移植动脉,光镜下观察移植动脉的内膜增生情况,同时采用电镜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情况.结果 术后30 d,同系移植组血管形态基本保持正常;同种移植组血管内膜明显增厚,内外膜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管腔显著狭窄;紫杉醇治疗组移植血管内膜无明显增厚,内外膜炎症细胞浸润较同种移植组明显减轻,管腔无狭窄.电镜及TUNEL检测结果显示紫杉醇治疗组VSMCs凋亡较其它两组明显增高.结论 紫杉醇能明显抑制移植动脉的硬化,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诱导移植动脉VSMCs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标准剂量紫杉醇涂层球囊(PCB)血管成形术与低剂量PCB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差异。方法系统性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截止至2018年10月1日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入选的RCT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紫杉醇剂量进行亚组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术后6个月的远期管腔丢失(LLL)以及术后50%再狭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大截肢以及死亡的发生率,以探讨标准剂量PCB与低剂量PCB疗效的差异。结果一共入选了14篇RCT,与低剂量PCB相比,标准剂量PCB更能有效降低术后50%再狭窄率(P0.001)和TLR(P0.05),但两者在术后6个月的LLL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腘动脉闭塞症的治疗中,标准剂量PCB降低术后50%再狭窄率及TLR的作用均优于低剂量PCB。  相似文献   

4.
自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问世以来,移植血管材料的选择一直是领域内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其中动脉桥血管由于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高通畅率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动脉桥及全动脉桥应用比例有所提高,但与欧美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既往多项临床研究肯定了全动脉桥在桥通畅率和远期预后方面的优势,但这一结论仍有待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本文综述全动脉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策略,为后续临床研究和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Ѫ����Ƽ�����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腔内血管外科是指应用导管、导丝等器械从远隔部位入路对动静脉疾病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的技术。 1964年 ,Dotter进行了世界首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 ,被视作现代腔内血管外科的里程碑 ;此后 ,腔内血管外科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已有很多血管外科疾病可通过腔内途径得到治疗 ,如动脉扩张性疾病、动脉狭窄性疾病、静脉疾病、动静脉畸形、外伤等。腔内血管外科在我国虽刚起步 ,但发展迅速 ,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与推崇 ,但这项技术开展不久 ,在普及推广的过程中 ,全面了解其适应证、禁忌证以及相关…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可降解支架防治犬血管再狭窄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携带紫杉醇的可降解血管内支架(简称PBIS)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效果.方法以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LGA)为原料分别制备PBIS和未携带药物的BIS(简称BIS).以球囊扩张法建立犬双侧骼外动脉狭窄模型,将8对紫杉醇BIS和BIS分别植入到8只犬的双侧骼外动脉狭窄段,6周后处死取出支架段血管(PBIS组和BIS组)行病理学观察及PCNA表达分析.结果 BIS组血管平均管腔面积小于PBIS组(73264 μm2 vs 93410 μm2,P<0.01);BIS组血管新生内膜平均增生面积大于PBIS组(24920 μm2 vs 13095 μm2,P<0.01);BIS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阳性率高于PBIS组[(38±15)% vs (11±0.31)%,P<0.01];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可降解内支架作为载荷和释放药物的有效平台,通过所携带抗增生药物紫杉醇可以显著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血管内膜的增生是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新策略和理想手段.对于药物的精确释放速率、最佳剂量以及远期效果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动脉腔内成形术近年已成功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性病变,但少见肾动脉狭窄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报道。2016年11月,我中心成功施行药物涂层球囊结合支架治疗右肾动脉狭窄1例,随访24个月,血管彩超检查右肾动脉血流通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支架内再狭窄(ISR)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临床问题,然而,目前通过介入技术治疗ISR尚没有统一、有效的方法。药物涂层球囊(DCB)为股腘动脉ISR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近年来已得到初步尝试,与普通球囊相比,DCB治疗股腘动脉ISR术后6个月甚至1年血管通畅率更高,靶血管干预率更低,但其中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且研究发现支架内长段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管腔内更容易再次发生狭窄。DCB与"减容"技术联合治疗股腘动脉ISR被寄予很大希望,但目前尚缺少充分的研究报道。而且在治疗股腘ISR时,目前尚缺少DCB与新一代金属裸支架、药物释放支架、覆膜支架等的疗效对比,且DCB与这些方式的联合作用效果是否会更加理想还不清楚。尚需要高证据级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 肝癌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介入器械的机械性刺激及化疗药物的化学性刺激,常可引起肝动脉及分支血管的痉挛、狭窄或闭塞等并发症,给序贯介入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预防此类并发症目前尚无标准的方法。作者自1999年8月~2001年5月对23例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时,采用超滑导管操作、细胞保护性药物预防性应用等系列措施,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保持了肝动脉通畅,使所有患者均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周围动脉狭窄闭塞可导致间歇性跛行、缺血性静息痛、溃疡或坏疽等症状。腔内治疗技术和器械的进步促进了周围动脉疾病治疗的蓬勃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案。尽管如此,支架内再狭窄仍是周围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的一大挑战,是血管再通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根据病变的不同位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原称脾动脉缩窄式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1],脾动脉缩窄是该术式的主要步骤之一,手术难度较大.我们在2004年开始自制专用的血管缩窄器械(命名为张氏血管缩窄器械),并成功应用于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在此简单介绍张氏血管缩窄器械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共实施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69例,其中男55例,女14例;年龄为21 ~ 73岁,中位年龄48岁;术前均证实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53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胆汁性肝硬化3例,其他不明原因肝硬化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与术后患者死亡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自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关于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351例股腘动脉ISR患者;其中试验组(n=183)均接受紫杉醇涂层药物球囊、对照组(n=168)均接受普通球囊干预;术后随访0.5~26.0个月,平均(18.5±7.6)个月。异质性分析显示文献间无明显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试验组总死亡率为4.92%(9/183),对照组为4.76%(8/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RR)为1.02[95%CI(0.41,2.52),P=0.96]。术后6个月内、6~12个月及12~24个月,试验组死亡率分别为2.90%(4/138)、2.33%(3/129)及2.70%(2/74),对照组分别为3.28%(4/122)、3.39%(4/118)及0(0/69),组间各时间段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分别为0.88[95%CI(0.27,2.94),P=0.84]、0.71[95%CI(0.16,3.06),P=0.64]及4.73[95%CI(0.24,95.09),P=0.31]。结论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与术后患者死亡未见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3.
浅静脉移植修复周围血管损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显微外科1997年6月至1999年12月采用浅静脉游离移植治疗四肢血管损伤16例,均获成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1~56岁,平均28.0岁。动脉损伤9例,肱动脉4例,股动、静脉3例;血管完全断裂并缺损>2cm7例,部分断裂合并大段挫伤5例,单纯挫伤血栓形成4例。交通事故11例,高处坠落伤1例,机器挤伤2例,爆炸伤2例。16例中有12例合并骨折,3例膝关节脱位,1例合并膀胱破裂。1.2 手术方法手术根据损伤部位选择持续硬膜外或臂丛神经麻醉,清理血管周围组织及血管残端,彻底清除后更换清创器械。选择适当的内固定器械固定骨…  相似文献   

14.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中最常见的是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随着介入技术和血管腔内治疗器械的飞速发展, 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alr treatment, EVT)已经成为下肢PAD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病变处合并重度钙化是目前EVT治疗PAD的难点之一, 选择合适的管腔准备措施有效且安全地裂解钙化斑块可增加EVT治疗PAD患者远期靶患肢通畅率, 减少再次手术干预的风险。本综述总结当前用于下肢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管腔准备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股腘动脉缺血性病变的腔内治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随着腔内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和介入器械的飞速发展,股腘动脉腔内治疗日趋完善。近来由于药物涂层球囊及药物洗脱支架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困扰临床多年的介入后血管再狭窄、血管闭塞的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药物洗脱生物可吸收支架进一步展现出股腘动脉腔内治疗的曙光。  相似文献   

16.
以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为代表的载药器械的应用,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围绕二者的高证据级别的临床试验也广泛开展。在对股腘动脉病变的治疗中,负载紫杉醇的药物洗脱支架及药物涂层球囊均表现出较好的一期通畅率,但在改善症状方面结果并不一致。在治疗膝下动脉病变中,药物洗脱支架的优势已基本确立,而药物涂层球囊的潜在价值尚待更多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动力髋与Gammai钉两种内固定物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Meta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肌骨创伤组试验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及半随机对照试验,且采用RevMan 4.2.1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1个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Gamma钉组术中和术后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二次手术率较高.结论 与动力髋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Gamma钉组术中和术后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二次手术率更高.但两种内固定器械与拉力螺钉切割出股骨头、术区深部感染、血栓栓塞发生率等的关系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同种大鼠移植动脉的影响,探讨紫杉醇对移植物动脉硬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以W istar大鼠为受者,SD大鼠为供者,按供鼠、受鼠不同分为3组,每组8对:同系对照组W istar大鼠接受W istar大鼠的胸腹主动脉移植;同种对照组W istar大鼠接受SD大鼠的胸腹主动脉移植;同种实验组W istar大鼠接受SD大鼠的胸腹主动脉移植,术后1~14 d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1.d-1。两个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30 d,取出移植动脉,进行病理学观察,测出管腔面积和内膜截面积,计算再狭窄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同种实验组移植动脉内膜厚度、内膜PCNA表达情况均较同种对照组明显减少,外膜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管腔再狭窄率均较同种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紫杉醇能有效抑制同种大鼠移植动脉内膜增生,防止移植物动脉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减轻对移植物的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杂交手术在肢体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肢体缺血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其中慢性下肢缺血占据了大部分比例.目前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手术及血管腔内治疗等.经典的手术方式有动脉内膜剥脱术、补片成形术及各种旁路移植手术;血管腔内治疗的范围从最初的髂动脉,逐渐扩展至股浅动脉、胭动脉乃至膝下动脉,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血管外科的应用现状。方法查阅国内外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应用于血管外科相关疾病的文献,进行总结。结果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主髂动脉闭塞症、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腹腔干动脉压迫综合征等。目前主要用于暴露血管、辅助动脉结扎或者分离等。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缩短术中血管阻断时间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其主要缺点是费用更高、触觉反馈缺失及整体学习曲线较长。结论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但是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以评估其远期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