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关于HPV感染
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主要是通过性传播,但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播。有报道称,如果对女性进行密切的HPV检测和宫颈刮片,可以发现开始性生活两年内有50%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女性一生中生殖道HPV感染的几率为80%,其中5%发生生殖道疣,35%宫颈刮片异常,25%发生宫颈内瘤样病变(CIN),小于1%发生宫颈癌。HPV感染具很强的地域性,而且因检测方法及受检人群不同而显示不同感染率和感染类型。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率至少是临床HPV感染的3倍,如果重复检测数次,阳性率上升至3-5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5例有宫颈上皮内瘤变史或并发宫颈上皮内瘤变的VAIN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VAIN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本组资料分析可知,妊娠次数多、多个性伴侣、初次性行为年龄小、宫颈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患者治疗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明确术后第1次随访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CINⅡ/Ⅲ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每次随访均行HPV分型检测,同时记录患者年龄、HPV亚型、宫颈转化区分型、手术方式、切缘情况、术后性生活情况、术后用药情况等资料。结果术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8种高危HPV亚型、切缘阳性为术后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HPV的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35岁、8种高危HPV亚型感染、切缘阳性的CINⅡ/Ⅲ患者应密切随访,而第1次随访可于术后3个月内进行。 相似文献
4.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合理干预宫颈上皮内瘤变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范处理宫颈上皮内瘤变意义重大。对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同时需兼顾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张家口地区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有下生殖道HPV感染的500例患者以及9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上皮瘤变以及宫颈癌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和生育期,高危人群为31~40岁妇女,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过早的进行初次性生活、产次过多以及性伴侣过多等。下生殖道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之间关系密切,其中高危型HPV(16型和18型)是发生宫颈病变的主要因素,而低危型HPV(6型和11型)与宫颈良性病变有关。结论:女性下生殖道高危HPV感染是发生宫颈上皮瘤变以及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患病年龄呈逐渐降低趋势。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于减少宫颈上皮瘤变发病率以及降低宫颈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LEEP刀)与海扶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平行分组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比组40例,对比组患者实施LEEP刀,实验组实施海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HPV清除疗效,两组患者的CIN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HPV清除疗效比较,实验组40例患者治愈2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比组40例患者治愈12例,好转17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IN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在3个月,6个月与9个月治疗有效率均略高于对比组,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40例患者阴道流血1例,局部组织坏死、脱落0例,阴道排液1例,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为5.0%;对比组40例患者阴道流血4例,局部组织坏死、脱落1例,阴道排液4例,不良反应9例,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的危险致病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支持。方法选择CIN病人9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阴道镜下活检和高危型HPV检测,同时给予高频电波刀宫颈环状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结果本组97例病人中CINⅠ、Ⅱ、Ⅲ期病人例数分别为53例、27例、17例,经由LEEP术治疗后94例患者临床治愈,治愈率为96.9%,余3例有病灶残留;7例复发,占7.2%;本组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为59例,占60.8%;与CINⅠ期相比,CINⅡ、Ⅲ期病感染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IN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伴多、年龄、无性生活防护以及性传播疾病(STD)感染。结论 CIN的发生与患者下生殖道感染以及性行为等因素存在密切关联;CIN治疗手段中LEEP术效果确切。重度CIN与高危型HPV感染存在关联性;对于CIN患者预后而言,高危型HPV检测可有效指导临床预测复发或病灶残留。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幼保健》2019,(11)
目的研究固本解毒汤对HPV感染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细胞形态转归及HPV D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10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HPV感染低级别CIN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组、中药组、西药组,给药后,采用免疫荧光PCR法分别检测宫颈细胞12 h、24 h、36 h的HPV DNA水平改变情况,并观察给药前后宫颈细胞形态的转归情况。结果中药组12 h、24 h、36 h的HPV DNA 2-△△ct值均低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西药组仅在24 h的HPV DNA 2-△△ct值低于空白组,但3个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中药组12 h、24 h、36 h的HPV DNA 2-△△ct值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中药组宫颈细胞形态均转归为正常。结论固本解毒汤能够将低级别CIN患者宫颈细胞异型性转归为正常,并降低HPV DNA水平,作用明显优于西药组,对HPV感染低级别CIN患者宫颈细胞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评价。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1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收治的5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随访3、6、12个月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情况,根据术后12个月是否发生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将其分为持续感染组(130例)和非持续感染组(41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12个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12个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5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292、243、130例;年龄、人工流产次数、生殖道炎症、性伴侣数量、术前HPV病毒载量、病变累及阴道壁、锥切深度、切缘阳性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12个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Logit(P)=-10.236+...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患者复发风险的评估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CIN患者294例,按照患者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将其纳入复发组(61例)、未复发组(233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CIN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94例患者随访期间共检出复发61例,复发率为20.75%,复发时间为术后6~24个月。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以CIN手术后复发为因变量,已绝经、腺体累及、切缘阳性、CIN分级3级及术后6个月HPV阳性是导致CIN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IN手术后2年内复发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绝经、腺体累及、切缘阳性、CIN分级较高、术后6个月HPV阳性等,应重视高危患者的随访与干预,降低CIN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安吉县育龄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的患病情况,以及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状况,以获得更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新方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宫颈癌筛查,有性生活的978例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液基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结果,将其分为HPV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CIN病变程度及与HPV感染的状况。结果①HPV感染率14.5%,CIN1患病率16.9%,CIN2/3患病率3.6%;②HPV阳性人群中CIN1患病率与HPV阴性组的CIN1患病率差异显著(χ^2=211.8,P<0.01),HPV阳性组CIN1患病率(54.9%)显著高于HPV阴性组的(9.7%);HPV阳性人群中CIN2/3患病率与HPV阴性组的CIN2/3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66.6,P<0.01),HPV阳性组CIN2/3患病率为22.5%,显著高于HPV阴性组(0.5%);③CIN2/3组的HPV检测阳性率(88.9%)显著高于CIN1(50.9%)(χ^2=17.5,P<0.01)。结论安吉市女性的CIN患病率与HPV感染率较高,HPV感染率越高,提示CIN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阴道微环境改变和HPV16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课题组前期在山西省建立的宫颈病变研究队列,包括623例正常宫颈(NC)妇女、303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和93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患者。在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因素资料的同时,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状况,应用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H2O2、β-葡萄糖醛酸苷酶、凝固酶、唾液酸酐酶和白细胞酯酶,以及阴道pH值和清洁度。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资料分析。结果 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HPV16感染率(趋势性χ2=55.45,P<0.001)、H2O2 (趋势性χ2=26.19,P<0.001)、pH值(趋势性χ2=5.06,P=0.024)、阴道清洁度(趋势性χ2=19.55,P<0.001)、β-葡萄糖醛酸苷酶(趋势性χ2=17.52,P<0.001)、唾液酸酐酶(趋势性χ2=14.90,P<0.001)的异常率均逐渐升高,而凝固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率未见相应趋势。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在CINⅠ组,HPV16感染与H2O2、β-葡萄糖醛酸苷酶、凝固酶、唾液酸酐酶异常呈交互作用,在CINⅡ/Ⅲ组,HPV16感染与阴道清洁度、H2O2、β-葡萄糖醛酸苷酶、唾液酸酐酶异常呈交互作用。结论 阴道微环境改变和HPV16感染均可增加宫颈病变的发病风险,且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具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p16/mcm2免疫细胞化学双染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关联,并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5-12月参加宫颈癌筛查并行高危型HPV(HR-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的1 127名女性纳入研究,对留存细胞学标本进行p16/mcm2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并与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16/mcm2在HPV16/18阳性组和其他HR-HPV阳性组的表达风险均高于HPV阴性组,OR值分别为15.95(95%CI:9.59~26.51)、10.53(95%CI:7.41~14.98);p16/mcm2阳性率随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且在CIN2组、CIN3组中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p16/mcm2阳性者中检出CIN2及以上(CIN2+)和CIN3及以上(CIN3+)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6.1%、92.0%,特异度分别为46.1%、44.4%;在细胞学诊断为非典型鳞状细胞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人群中检出CIN2+和CIN3+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5.7%、87.5%,特异度分别为45.5%、44.1%。结论 p16/mcm2双染灵敏度高于细胞学检查,特异度优于HPV检测,可识别宫颈高度病变和指导CIN的分级,有望成为新的宫颈癌筛查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临床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提供理论指导及统计分析依据。方法:对病理确诊的CIN患者的阴道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CIN级别与患者年龄、宫颈糜烂程度、阴道镜图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判断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结果:201例不同年龄阶段CIN病理类型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90),随着年龄的增加,CIN病理类型呈现出线性趋势(P=0.016),并且年龄与病理类型相关,但相关程度较小(P<0.005)。不同级别CIN宫颈糜烂程度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994),随着CIN程度的增加,宫颈糜烂程度未呈现出线性趋势(P=0.660),并且CIN不同病理类型与宫颈糜烂程度不相关(P=0.675)。不同级别CIN图像特征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CIN程度的增加,阴道镜图像特征呈现出线性趋势(P<0.001),并且图像特征与病理类型相关程度较大(P<0.001)。结论:①CIN级别与患者年龄、阴道镜图像特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与宫颈糜烂程度无关。②阴道镜在CIN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操作者需注意提高阴道镜图像鉴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HR-HPV)感染状态下阴道微环境因子联合检测对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优检测组合模式。方法 从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社区队列中选取正常宫颈(NC)女性623人和CINⅠ患者303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方法检测阴道微环境因子,采用导流杂交法进行HPV分型检测。采用SAS 9.2及SPSS 23.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在经主成分分析获得阴道清洁度、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为阴道微环境主要代表性因子的基础上,对以上4种因子基于logistic回归原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项检测灵敏度以pH值最高(76.2%),特异度以唾液酸苷酶最高(90.9%),联合检测以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和pH值+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4种组合的ROC曲线下的面积较高,分别为0.714、0.719、0.713和0.709。进一步结合HR-HPV感染状况,通过逼近理想排序法对4种组合模式的诊断效果进行优化分析后显示,HR-HPV阳性组以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的联合检测最佳(Ci=0.585),而HR-HPV阴性组则为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Ci=0.641)。结论 阴道微环境因子的联合检测可用于CIN Ⅰ的辅助诊断,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联合检测对HR-HPV阳性女性CIN Ⅰ的诊断价值较大,而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的联合检测对HR-HPV阴性的CIN Ⅰ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农村少数民族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CIN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黔南地区18 ~55岁3 968名农村已婚少数民族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宫颈细胞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及宫颈分泌物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并对TCT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 968名已婚妇女TCT结果异常者477人,占12.02%(477/3 968),病理诊断为CIN者371例,总患病率为9.35% (371/3 968),占TCT结果异常者的77.78%,其中水族234例,患病率为5.89%,毛南族59例,患病率为1.49%,布依族47例,患病率为1.18%,苗族31例,患病率为0.78%;水族CIN患病率与其他3个民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4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R-HPV感染、滴虫性阴道炎史、口服避孕药避孕、年龄<40岁、吸烟、性伴侣数≥2、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和民族等因素与CIN患病有关.结论 黔南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病率较高,应加强防治宣传,提高CIN防治知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锥切治疗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因CIN进行治疗的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性分析。结果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在随访中有42例复发。研究分析显示:锥切标本切缘状态与术后宫颈病变残存或复发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体累及情况、锥切前病毒负荷量[由样本的相对光单位(relative light unit,RLU)与标准阳性对照(positive control,PC)之比(RLU/PC)来衡量]与CIN经治疗后病变残存或复发具有相关性。结论颈管腺体受累、锥切前病毒负荷量(RLU/PC)≥500易造成CIN术后病变残存或复发,同时切缘阳性中若宫颈管活体组织检查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应用。方法:2008年6月~2009年6月间102例患者,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HPV的感染情况,比较不同级别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CINHr-HPV)的感染情况及各级间的差异。结果:CINⅠ级、CINⅡ级和CINⅢ级Hr-HPV的负荷量及Hr-HPV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级和CINⅢ级Hr-HPV的负荷量及Hr-HPV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密切相关,其病毒载量和阳性表达率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危型HPV(HR-HPV)检测在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残存病变或复发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4月1日~2009年5月30日武汉同济医院妇产科因宫颈上皮内瘤变行二次手术治疗的4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人均于首次宫颈手术前6个月内进行了HR-HPV检查。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产次、锥切方法、腺体是否累及和CIN病变程度与宫颈锥切后病人是否发生残存病变或复发无关,而HR-HPV测量值(RLU/PC)≥500是宫颈锥切术后发生残存病变或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HR-HPV检测是一种有效地预测宫颈锥切术后残存病变发生或复发的方法,对子宫颈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20例宫颈正常组织、145例宫颈CIN Ⅰ级、77例宫颈CINⅡ级和94例宫颈CINⅢ级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20例宫颈正常组织检出HPV感染者2例,感染率为10.00%;145例宫颈CIN Ⅰ组织检出HPV感染者61例,感染率为42.07%;77例宫颈CINⅡ组织检出HPV感染者67例,感染率为87.01%;94例宫颈CINⅢ组织检出HPV感染者85例,总的HPV感染率为90.43%.结论:聚合酶链式反应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标本,1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对我国女性宫颈病变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的研究及宫颈癌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