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微生态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物群与宿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对于维持宿主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关系失衡则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功能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IBS患者多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的治疗也取得部分疗效,通过对正常人和IBS患者肠道菌群的比较,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感染、抗生素、应激、肠道酵解异常五个方面,将近年肠道微生态与IBS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虽诊断标准不断更新,疗效却不尽如人意,近十余年来一直是消化学者研究的关注点。当前以脑一肠轴为基础,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解释及治疗IBS已被广泛接受。随着炎症及肠道菌群改变在IBS发病中认识的进展,以及益生菌对多数IBS患者良好的治疗效应,人们对肠道微生态与IBS的关系也愈加重视。 相似文献
5.
6.
7.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IBS时存在肠道菌群生态失衡,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提出此种失衡可能与IBS的发生有关。新近研究发现对于感染后IBS(PI-IBS),以益生菌恢复肠道菌群正常比率可取得显著疗效,证实肠道菌群在IB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生态失衡与IBS的关系以及相关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其以反复发作腹痛和腹部不适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但又缺乏诊断器质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依据。尽管其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最新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肠道微生态紊乱、脑肠轴调控失常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微生态及脑-肠轴与IBS发病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菌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肠道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以专性厌氧菌为主的微生态系统,约400种细菌定植在肠道内,仅类杆菌和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的90%以上。肠道菌群根据定植部位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肠腔菌群和黏膜菌群两类,肠腔菌群占主要部分,参与对肠道食物的分解消化过程。黏膜菌群则形成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免疫状态。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机体与正常菌群之间保持着生态平衡,各微生物之间维持着稳定的比例,并作为机体的屏障,拮抗外来致病微生物的入侵。一旦这种平衡受到破坏,机体就会容易发生变化而导致肠道疾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12.
肠道炎症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胃肠道感染后部分患者发生持久性肠功能紊乱症状,同时,部分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粘膜内炎症细胞增多。因此,炎症在IBS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文章就近年来肠道感染和炎症与IBS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内分泌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腹痛或腹部不适,同时伴有排便习惯异常或大便性状异常的一组功能性肠病。目前一般认为IBS缺乏形态学或实验检查异常。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已经提出的有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脑肠相互作用、炎症、肠道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失常等。肠道内分泌在肠道的运动、感觉、分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倍受关注,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可追溯到20年前。本文就近年来肠道内分泌细胞与IBS可能关系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肠道感染和肠道菌群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近年来,肠道感染、肠道菌群与IBS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此文探讨IBS与肠道感染、肠道菌群的关系以及微生态制剂治疗IBS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内脏感觉过敏、胃肠道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感染、食物不耐受、免疫异常、社会心理因素以及脑一肠轴异常等有关。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IBS症状的产生和持续有关。本文就肠道菌群失调与IB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1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到目前为止,IB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提示可能与肠道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免疫炎症反应及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密切相关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在IBS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则从肠道菌群情况与IBS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和(或)粪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由于IBS发病机制的多因素性、复杂性,导致其难以治愈、症状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患者频繁就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对于IBS发病机制的阐明及有效治疗途径的选择依然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2014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会议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病人肠道气体定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通过X线腹部平片对肠道气体进行定量测试 ,分析肠道气体容量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方法 4 8例根据罗马Ⅱ标准诊断的IBS病人和 2 5例正常对照的X线腹部平片经数字化转换后输入电脑 ,肠道气体量在电脑显示为象素值 ,经体格标准化后 ,以气体容量积分 (GVS)表达。以对照GVS的 x± 2s为正常值 ,分析GVS与IBS型别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GVS为 0 .0 5 5±0 .0 12 ,离散系数为 2 1.8% ;便秘型IBS均值 (0 .0 76± 0 .0 2 7,t =3.5 99,P <0 .0 1)与正常人比较显著增高 ,4 4 .4 %的个体GVS大于正常值 ,余在正常范围 ;腹泻型IBS均值 (0 .0 4 8± 0 .0 32 ,t =1.4 76 ,P >0 .0 5 )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但离散系数高达 6 6 .7% ,4 2 .9%的病人GVS降低 ,14 .3%增高。结论 IBS病人肠道气体容量存在明显改变 ,并与型别有关 ;便秘型以增多为主 ,腹泻型以减少为主。 相似文献
20.
肠道炎症后的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伟岸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26(3):93-96,110
肠易激综合征(IBS)病因和病理机制复杂,本文综述对肠道炎症后IBS的研究,希望有助于其发病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