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一血浆SEPT9甲基化检测与多种血清学肿瘤标物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82例不同分期的结直肠患者,64例良性息肉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均行肠镜检查确认病理,采用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SEPT9甲基化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同时检测血清学中CEA、CA125、CA19-9、CA72-4、CA50和CA242六种血清学肿瘤标记物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SEPT9甲基化检测对结直肠癌的检测灵敏度为:82.9%,单一的血清学肿瘤标物CEA、CA125、CA19-9、CA72-4、CA50和CA242对结直肠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35.4%、9.8%、18.3%、17.1%、13.4%和20.7%。6种血清学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57.3%。统计学分析显示,通过血清学6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后,其阳性检出率与任意一个单一肿瘤标记物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结直肠癌组比较,对照组6种血清学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PT9甲基化检测对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与6种单一的肿瘤标志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6种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癌症组血浆SEPT9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常用的单一肿瘤标物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意义不大,联合检测能提升诊断价值;而单独的血浆SEPT9甲基化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高于上述6种标记物联合检测,可以作为结直肠癌临床辅助诊断的一种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老年结直肠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筛查对象为1 407例军队退休干部体检者。IFOBT、TF、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三者任一结果为阳性,通知受试者行结肠镜检查。分别计算IFOBT、TF、IFOBT+TF(双联)、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和三者联合检测在老年结直肠癌筛查的性能指标。结果 1 407例军队退休干部体检者中1 369例体检者均进行了TF、IFOBT和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至少1项结果为阳性者有176例(12.9%),其中96例(54.5%)接受了结肠镜检查,共检出9例结直肠癌和15例进展性腺瘤。使用IFOBT、TF、IFOBT+TF(双联)检测、SEPT9基因甲基化和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分别为0.4%、0.1%、0.5%、1.2%、1.8%;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优于IFOBT+TF(双联)(1.2%vs 0.5%,P=0.04),但三者联合检出率较单纯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vs 1.2%,P=0.27),对筛查对象进行性别和年龄分层分析显示,各项检测指标男女差别不大,但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70岁以上患者中筛查优势明显。结论 SEPT9基因甲基化是一种简单无创的结直肠癌筛查新技术,单独使用对结直肠癌和腺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IFOBT和TF联合检测,因此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可作为老年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粪便SDC2、TFPI2、SFRP2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就诊患者105例,其中结直肠癌组患者30例,腺瘤组患者45例,健康对照者30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粪便SDC2、TFPI2、SFRP2的甲基化情况。分析粪便SDC2、TFPI2、SFRP2甲基化及其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ROC曲线分析该检测方法对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结直肠癌组患者粪便SDC2、TFPI2、SFRP2甲基化及其联合结直肠癌检测阳性率高于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且腺瘤组高于正常对照组。SDC2、TFPI2、SFRP2甲基化及其联合检测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分别为46.7%、53.3%、66.7%、76.7%;特异度分别为96.7%、93.3%、96.7%、86.7%。ROC曲线分析显示粪便SDC2、SFRP2、TFPI2甲基化联合检测筛查结直肠癌的效能较高。结论 粪便SDC2、TFPI2、SFRP2甲基化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诊断价值较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24):1441-1446
背景结直肠癌恶性程度高,发病率明显增加,其致死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重视对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但因结直肠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发生机制复杂,早期不易筛查.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联合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 M2-PK)检测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8-01-01/2020-10-10本院就诊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直肠癌组,同期本院就诊的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75例为良性疾病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血清CA19-9、CEA及M2-PK检测,比较三组患者间血清CA19-9、CEA及M2-PK水平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血清CA19-9、CEA及M2-PK对结直肠癌的筛查价值.结果单因素方差结果结果显示,三组血清中CEA、CA19-9和Tu M2-P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结直肠癌组血清CEA、CA19-9和Tu M2-PK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对照组(P0.05). ROC结果显示,血清CEA、CA19-9和Tu M2-PK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72、0.69、0.85.联合诊断结果显示, CEA+C A19-9+Tu M2-P K三者联合检测方案的灵敏度为90%,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M2-PK检测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灵敏度,对于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CR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在大量研究中被证实是CRC的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较之目前常用的粪便隐血试验、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结肠镜筛查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筛查腺瘤、息肉等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有限,用于评估CRC术后复发和放化疗效果的潜力则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本文就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CRC筛查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异常DNA甲基化已成为结直肠癌(CRC)筛查的一类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浆CLIP4基因甲基化检测在CRC筛查中的可行性,并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原19-9(CA19-9)相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行结肠镜检查的研究对象共303例,其中包括CRC患者97例、结直肠息肉患者102例及接受体检的对照者104例。采用ABI750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谱仪检测研究对象血浆CLIP4基因甲基化的水平,罗氏Cobas 8000电化学紫外发光分析仪检测患者CEA、CA19-9、CA125的浓度。评估血浆CLIP4基因甲基化检测诊断CRC的可行性,同时比较血浆CLIP4基因甲基化检测与血清CEA、CA19-9、CA125联合检测对CRC的诊断价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CEA、CA125、CA19-9、CLIP4基因甲基化在CR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2.3%(41/97)、3.1%(3/97)、19.6%(19/97)、77.3%(...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17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粪便中分别提取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分析其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60例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51.67%(31/60),17例结直肠腺瘤患者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4/17,30名正常对照中无一例检测到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结论 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是结直肠癌进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分析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SEPT9是13个Septin同源基因家族之一,参与调控众多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细胞极化、细胞迁移以及线粒体分裂等。研究表明在众多肿瘤中,SEPT9都发挥着作用,尤其在结直肠肿瘤研究领域,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更是研究热点,其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于其他糖蛋白肿瘤标志物、粪便隐血试验和粪便免疫化学测试等更具有优势,相对于结直肠镜等侵入性检查更节约成本,同时有着更好的依从性。本文对SEPT9的功能、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结直肠肿瘤的筛查及诊断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及糖链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84例胃癌患者为A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8例胃良性疾病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B、C组。采集血液标本,检测上述对象CEA、CA19-9、CA242、CA724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胃癌不同分期患者上述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观察上述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预测价值,探讨血清CEA、CA19-9、CA242、CA724联合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A组CEA、CA19-9、CA242、CA724均显著高于B、C组(P 0. 05),B组上述血清肿瘤标志物较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胃癌Ⅰ期患者CEA、CA19-9、CA242、CA724显著高于Ⅱ、Ⅲ、Ⅳ期患者(P 0. 05),Ⅱ期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Ⅲ、Ⅳ期者(P 0. 05),Ⅲ期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Ⅳ期者(P 0. 05)。经ROC曲线处理,结果显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CA724对胃癌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07、0. 764、0. 823、0. 816。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CA724联合诊断胃癌灵敏度为94. 05%,特异度为63. 79%。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CA724联合诊断胃癌灵敏度较高,联合检测CEA、CA19-9、CA242及CA724有助于胃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多种炎症标志物对评估癌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但对癌症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少见。目的:初步探讨NLR、PLR以及MPV对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7月于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行内镜检查的198例结直肠癌患者(A组)、254例腺瘤性息肉患者(B组)、88例非腺瘤性息肉患者(C组)和202名健康体检者(D组)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各组WBC、NEU、LYM、PLT、MPV、NLR、PLR、CEA。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的价值。结果:NLR、PLR、MPV与各组性别、年龄均无关(P 0.05)。A组WBC、NEU、PLT、NLR、PLR、CEA显著高于B组、C组、D组(P 0.05),LYM、MPV显著降低(P 0.05)。B组LYM、PLT显著低于C组(P 0.05),NLR显著升高(P 0.05); B组WBC、NEU、NLR、CEA显著高于D组(P 0.05),PLT显著降低(P 0.05)。界值分别为1.93、153.86、10.55 fl时,NLR、PLR、MPV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877、0.734、0.704; NLR联合CEA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929;联合NLR、PLR、MPV和CEA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932。界值为1.62时,NLR诊断腺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68.1%,特异性为67.1%,AUC为0.659,而PLR、MPV对腺瘤性息肉无明显诊断价值。结论:NLR、PLR、MPV可能对结直肠癌具有提示意义,联合CEA可提高诊断效能; NLR可能为筛查腺瘤性息肉提供一种新的血液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CEA、CA19-9、CA50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肝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结直肠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158例作为实验组,并按照性别、年龄等匹配结直肠癌不伴有肝转移的患者158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以及糖类抗原50(CA50)进行检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上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血清CEA、CA19-9、CA50升高与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显著相关(P<0.05),CEA、CA19-9、CA50单独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62.7%、57.4%、67.1%;特异度分别为58.2%、53.5%、56.6%。CEA、CA19-9、CA50联合诊断预测直肠癌肝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3%、76.3%。 结论术前血清CEA、CA19-9、CA50升高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但三者单独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低。三者联合检测对于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含量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86例结直肠癌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游离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CA153含量表达。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125、CA153等糖链类抗原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且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762)。结论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游离肿瘤标志物含量表达有助于结直肠癌的筛查,并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是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肿瘤,预后差,病死率较高。常用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包括普通结肠镜检查、弯曲乙状结肠镜检查、愈创木脂化学法粪隐血试验、免疫化学粪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CT结肠成像以及血清癌胚抗原检测等,但这些检查均有缺陷。SEPT9 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检测外周血SEPT9 DNA甲基化水平进行结直肠癌筛查,适合在易感人群中推广普及。本文就外周血SEPT9 DNA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背景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A19-9、CA242联合检测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对其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目的探讨CEA、CA 19-9和CA242平行联检在结直肠癌检出率和诊断价值中的应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  相似文献   

15.
郑佳  黄智铭 《山东医药》2006,46(31):7-8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52例未经放化疗结直肠癌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MIC-1、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19—9(CA19—9)zk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C-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MIC-1水平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1),与年龄、组织类型无关。MIC-1表达与CEA呈正相关(r=0.514;P〈0.01),联合CEA及CA19-9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结论血清MIC-1联合CEA及CA19-9对结直肠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人粪便中抑瘤素M型受体(OSMR)基因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子2(TFPI2)基因甲基化对于结直肠癌及腺瘤诊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从6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7例腺瘤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粪便中分别提取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人粪便中OSMR和TFPI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OSMR及TFPI2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高于腺瘤患者和正常对照者[OSMR:35%(21/60)vs12%(2/17),7%(2/30);TFPI2:70%(42/60)vs18%(3/17),3%(1/30);均P<0.01].二者联合检测甲基化检出率为81.7%(49/60),特异性90%.结论:检测粪便中OSMR和TFPI2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癌诊断和筛查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背景:传统影像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有限。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和MUC1mRNA表达,探讨两者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3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1名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TERTmRNA和MUC1mRNA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TERTmRNA、MUC1mRNA和两者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外周血hTERTmRNA和MUC1mRNA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者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hTERTmRNA、MUC1mRNA和两者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78和0.861.诊断界值为Ct〈32。结论:外周血hTERTmRNA和MUC1mRNA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微转移的标记物,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联合检测两项指标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法便隐血试验(IFOBT)在诊断大肠良恶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大肠癌癌前疾病的早期筛查水平。方法对332例行结肠镜检查者进行免疫法便隐血试验,应用OC-MICRO全自动便隐血分析仪对便隐血结果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阳性阈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CEA、CA19-9水平及其敏感性、特异性、PPV、NPV。结果共纳入研究332例,其中男176例(53.0%),女156例(47.0%),分为结肠镜正常组183例,炎症性肠病(IBD)组34例,大肠息肉组79例(其中腺瘤型息肉25例,高危腺瘤12例)和大肠癌组36例。当便隐血试验阳性阈值为200ng/mL时,各组特异度为94.5%,各组敏感度分别为88.2%(IBD组)、86.1%(大肠癌组)、52.0%(腺瘤型息肉组)、50.0%(高危腺瘤组)和34.2%(大肠息肉组),与阳性阈值为100 ng/mL和150 ng/mL时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CEA在正常组、IBD组和大肠息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肠癌组和正常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6)。外周血CA19-9在正常组、IBD组和大肠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EA、CA19-9及二者联合检测其特异度均为100%,与免疫法便隐血无显著差异(P=1.000),其敏感度在IBD组、大肠息肉组、腺瘤型息肉组、高危腺瘤组和大肠癌组分别为:CEA(0、6.7%、0、8.3%、36.7%)、CA19-9(0、0、0、0、16.7%)、二者联合(0、3.3%、0、8.3%、40.0%)。CEA、CA19-9在诊断大肠癌时敏感度均低于免疫法便隐血(P=0.000),其PPV与免疫法便隐血无显著差异(P0.05),NPV明显低于免疫法便隐血(P=0.000)。在诊断高危腺瘤时,免疫法便隐血NPV明显高于肿瘤标志物(P=0.000),敏感度、特异度和PPV均与肿瘤标志物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免疫法便隐血在IBD、大肠腺瘤型息肉和大肠癌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大肠癌的诊断中比CEA、CA19-9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该方法是较好的大肠良恶性疾病筛查和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差,病死率高。SEPT9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在细胞分裂末期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已发现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可用于CRC的早期诊断。本文就SEPT9基因甲基化在CRC筛查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肿瘤标志物进行结直肠癌检测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汇总本院近3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91例,结合血清及组织学CEA、CA19-9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归为DukeA期的患者仅占全部病例的12.57%。组织病理切片检查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98.40%、74.24%;血清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51.47%和22.39%;两项指标阳性率组织病理切片明显高于血清,P〈0.05,但其浓度与Duke分期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血清CEA、CA19-9测定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对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