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发热、肺部炎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的喘息持续时间为(10.5±4.2)d;观察组为(4.5±2.1)d,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部炎症、肺部啰音、哮鸣音、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内,观察组的喘息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哮喘相比,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小儿哮喘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皮质激素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吸入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为非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研究组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回顾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并总结其药物治疗和喘息特征、临床特征等。结果比较两组患儿重度喘息、发热、咳嗽时间、热程、喘息时间、住院时间等几个方面,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和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疾病临床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可给予大环內酯类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40例设为研究组,并同时期收治的非MP感染哮喘患儿4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咳嗽、发热、喘息等临床症状、肺部病变及肺外脏器受累情况,分析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临床特点,并予以对症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研究组发热、咳嗽症状发生率及肺部啰音、哮鸣音、肺部炎症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过治疗,病症均得到控制,两组控制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住院治疗时间、喘息持续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长,且肺外损伤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具有病症危重、病程长、表现复杂等特点,通过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方式可为其早期诊断提供科学指导依据;通过支气管扩张剂等吸入方式辅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华 《当代医学》2016,(13):45-4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小儿哮喘患儿55例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将55例同期在本院就诊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被选为本研究的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哮喘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实施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热、肺部炎症、肺部啰音、肺部哮鸣音、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等发生率分别为43.6%,14.5%,34.5%、10.9%、1.8%、14.5%;对照组分别为81.8%、85.5%、65.5%、61.8%、27.3%、3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7例(占30.9%)患儿喘息症状被控制,对照组中32例(占58.2%)被控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喘息持续时间分别为(11.5±5.3)d、(10.6±4.1)d,对照组患儿则分别为(6.2±2.4)d、(4.4±2.3)d,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喘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长(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发的小儿哮喘患儿多伴有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通过对该类患儿实施针对性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4例哮喘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MP感染诱发哮喘36例(MP感染诱发组),非MP感染诱发哮喘38例(非MP感染诱发组)。观察2组患儿的发热、咳嗽、喘息、肺部病变、肺外脏器受累情况,以及治疗措施和对支气管扩张剂的治疗反应等。结果:MP感染诱发组患儿在发热、咳嗽、喘息、肺部病变及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等方面与非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患儿肺外脏器受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诱发组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较好。结论:与非MP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比较,MP感染诱发哮喘发热多见、咳嗽剧烈、喘息出现晚且持续时间长,对支气管扩张剂不敏感,大环类酯类抗生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36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发热例数、程度与发热时间,咳嗽症状,喘息维持时间、肺部受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以发热多见,其喘息出现晚,但持续时间长,且咳嗽剧烈。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大环类酯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总结诊断依据,为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提供可靠保障。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将134例哮喘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134例哮喘发作患儿中,非MP感染诱发的患儿有74例,设为对照组;MP感染诱发哮喘的患儿有60例,设为观察组。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肺部病变以及肺外脏器受累情况,结合治疗措施与对支气管扩张剂的治疗反应,分析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对照组74例患儿中,发热24例(32.4%);咳痰62例(83.8%);喘息47例(63.5%),平均喘息持续时间为(3.5±1.2)d;5例(6.8%)出现肺外并发症。观察组60例患儿中,发热49例(81.7%);60例患儿均有咳嗽症状;喘息43例(71.7%),平均喘息持续时间(6.2±3.8)d;有6例(10.0%)肺外并发症。观察组患儿在发热、咳嗽、喘息、肺部病变以及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等方面,均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脏器受累发生率差异。结论相较于非MP感染诱发哮喘的患儿,MP感染诱发哮喘的患儿有明显的发热症状,咳嗽剧烈,喘息出现时间较迟且持续时间久。单独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无明显效果,需使用大环类酯类抗生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与糖皮质激素才能有效改善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措施。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共计11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全部患儿分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55例。观察组病例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哮喘患儿,将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哮喘病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结果统计两组患儿的发热情况,比较两组发热人数情况,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例喘息的特征、发热等临床症状并进行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显著的比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哮喘要严重,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时治疗,以缓解患儿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以便为小儿哮喘的后期诊治提供相应依据。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1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因将其分成两组,非混合感染组为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合计63例,混合感染组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合计8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结果混合感染组与非混合感染组患儿的发热率对比,混合感染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混合感染组感染率、咳嗽时间、住院时间等均高于非混合感染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非混合感染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治疗中,不同治疗药物所取得的效果各不相同,其中在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治疗中采用抗生素、红霉素等治疗效果好,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的治疗中,采用头孢呋辛、乳糖酸红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患儿,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哮喘,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哮喘宁和喘乐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7.1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以哮鸣音、支气管肺炎等为主要临床体征及症状,采用吸入治疗及抗生素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病情,效果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岫岩县中心人民医院儿科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患儿设置为观察组,并收集同期收治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30例设置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极易出现发热症状,同时发热的情况更加严重。另外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咳嗽喘息等症状的发作时间更长更加严重,在肺部影像学表现上主要是肺内气肿、肺段大片状阴影、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小儿哮喘和非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小儿哮喘有着较大差异,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既往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入院时尚未出现喘息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接受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予布地奈德混悬液1mg加生理盐水至3ml雾化吸入,1次/d,疗程3-5d。结果治疗组出现喘息、肺部哮鸣音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有效减少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3.
黄世宣 《当代医学》2013,(23):50-5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及其疗效分析。方法对2007年12月-2012年9月入住广东省东莞市石碣医院的60例MP感染而诱发小儿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采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进行治疗,B组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以及喘乐宁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另外选择60例未受MP感染的小儿哮喘患者,对比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1)B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和病情复发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未受MP感染患儿与受MP感染患儿在喘息特征热、程以及肺部X线摄片结果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红霉素以及喘乐宁3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治疗MP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有效;MP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具有自身的临床特征与,未受MP感染的小儿哮喘临床特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新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Z):32-32,72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6例,检测外周血MP-lgM、血清总IgE水平,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51.2%,对照组血MP-IgM阳性率为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至2017年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检查,研究组患者给予喘乐宁以及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平均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喘乐宁治疗较单纯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疗效更加显著,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6例,检测外周血MP-lgM、血清总IgE水平,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51.2%,对照组血MP-IgM阳性率为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喘息发作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哮喘患儿113例,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喘息患儿51例作为观察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喘息患儿6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入院时的基本资料,记录两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炎症及肺外合并症发生状况,同时随访治疗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哮喘病程、咳嗽及肺外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喘息发作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02±3.18)d、(3.41±2.67)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发热情况方面,对照组体温37.3℃~38℃为23例,体温38℃~39℃为29例,体温>39℃为10例,观察组体温37.3℃~38℃为12例,体温37.3℃~38℃为17例,体温>39℃为22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小儿喘息初期伴有轻微咳嗽,4~5 d后转为剧烈咳嗽,伴有明显阵咳且痰液呈白色黏稠状,干咳剧烈且相当持久;对照组听诊可闻及干啰音、喘鸣音,双肺X片可见纹理增多、模糊,观察组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双肺X片可见大片阴影,少数可见胸腔积液;两组间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喘息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效果显著,预后良好.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患儿喘息存在明显发热症状,伴剧烈咳嗽及肺部炎症表现,喘息持续时间久,血常规感染明显,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效果显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小儿哮喘68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哮喘患儿共6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布地奈德混悬剂联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不同治疗方法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7.06%(16/3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30/34),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明显较短。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哮喘患儿的治疗中,采用阿奇霉素、布地奈德混悬剂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患儿哮喘情况,治疗效果确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56-58+61
目的观察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则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效果(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咳嗽喘息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及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总有效率为98.1%,明显高于对照组(85.2%)(P0.05);研究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咳嗽喘息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改善症状,有效降低用药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哮喘症状的患儿临床特征以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2016年期间收治的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发小儿哮喘的60例相关临床资料为分析数据来源,对患儿基线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并以此归纳其临床表现特点及常用治疗手段对该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如下:发热、咳嗽、喘息、呼吸系统受累以及肺外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时间7-9天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如咳嗽、哮喘等典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属于儿科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病种,不但会引发相关呼吸道系统症状,同时对其他系统以及器官等也有侵袭伤害,需尽早诊断并制定合理干预方案,最大程度保障此类患者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