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1999—2001年用西米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腹泻是世界各地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轮状病毒是全世界婴幼儿重症腹泻最重要的病原。在我国,婴幼儿腹泻发病高峰在秋冬季,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其中40%-60%以上由轮状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3.
氯丙嗪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种反映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病情程度的敏感检测指标.方法 选择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6例RV肠炎患儿,检测其血清IgG、IgA、IgM、C反应蛋白(CRP)及大便sIgA,与同期42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 ①RV肠炎患儿急性期血清IgG、IgA、IgM及大便sIgA较恢复期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分别<0.05、<0.005、<0.01、<0.01),而CRP较恢复期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②重度RV肠炎患儿较轻、中度患儿sIgA明显减少,CRP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血清IgG、IgA、IgM于病情轻重患儿间无差异(P均>0.05).结论 RV肠炎患儿血清CRP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大便sIgA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再结合血清IgG、IgA、IgM的变化可较准确、敏感地反映病严重程度,对RV肠炎患儿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肾脏损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肾脏损害的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4例不同病情程度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和100例正常婴幼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同时进行血清尿素氮、肌酐、尿常规的检测。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阳性19例,阳性率20.21%,与对照组(阳性1例,阳性率1.00%)相比显著增高(P〈0.05);不同脱水程度的肠炎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可以造成肾脏损害,但损害是轻微的、可逆的,与脱水的程度呈非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是我国秋冬季节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传染性强,而该季节肺炎发病率高,在住院的肺炎患儿中发生腹泻亦较常见。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双手常成为病原体传播的重要途径。为降低肺炎患儿胃肠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文探讨了手卫生管理在控制其轮状病毒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感染性疾病血清CRP和TRF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 ,C反应蛋白 (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而同为急性反应蛋白的转铁蛋白 (TRF)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们对感染性疾病患儿同时进行CRP和TRF的检测 ,以探讨其对儿童感染的鉴别诊断的价值。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感染组 :呼吸道  相似文献   

8.
孙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127-3127
我院于2004年9月至2007年2月收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肠套叠21例,现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性肠炎少见的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状病毒是全世界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近年来,轮状病毒感染导致多种并发症,甚至成为死亡重要原因之一的有关报道逐渐增多,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将我院近年来轮状病毒流行高峰期间急性轮状病毒胃肠炎过程中出现少见的并发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秋冬季节婴幼儿最常见的腹泻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水样大便及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近年有文献报道,轮状病毒性肠炎较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更易侵犯心脏,造成心肌损害,主要依据是心肌酶CK-MB 增高.作者对比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及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心肌酶、cTNI 及心电图,发现与这一结论不一致.现提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性肠炎在病毒性腹泻中发病率最高,好发于6个月至2岁幼儿,易导致患儿水电解质紊乱。本科自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采用肠炎宁糖浆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7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症,其中以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和轮状病毒肠炎较为常见。现将本院2006—2007年间收治的27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9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胜肠炎,尤其是轮状病毒引起的肠道感染仍属常见。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轮状病毒性肠炎在流行情况、临床表现与既往有所不同,笔者对2005年婴幼儿腹泻病例148例,除分析临床表现外,结合轮状病毒检测,其中95例抗原阳性,本文重点对此95例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血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40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血液中AST、CK、CK-MB、LDH、HBDH、hs-CRP、PCT的检测均值与各自参考范围上限的差异。结果 AST、CK、CK-MB、LDH、HBDH、PCT均值均显著高于各自的参考范围上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可能合并有心肌损伤,急性期反应物质PCT升高比hs-CRP明显。  相似文献   

15.
西米替丁联合叶酸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联合叶酸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收住我院儿科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腹泻婴幼儿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以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病毒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叶酸片1 m g/(kg.次),3次/d,口服;西米替丁10~15 m g/(kg.次),1次d,静脉滴注,密切观察全身症状及大便性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西米替丁联合叶酸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肠炎并继发性乳糖不耐受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糖不耐受是糖源性腹泻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在婴幼儿腹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是轮状病毒(RV)肠炎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SLI),近年已得到重视,为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及早期作出诊治,作将本院收住的80例RV肠炎并发SLI作一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秋冬季节发生的腹泻中,40%-60%是由轮状病毒(Ritavurysm RV)感染引起,RV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发生病毒血症,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如: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为了探讨轮状病毒感染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现将我院2007年9月-2008年2月收治住院的秋季腹泻患儿共280例,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C-反应蛋白(CRP)是在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急性期出现于患者血清中的一种异常蛋白质,是组织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物。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作者对近1a中25例支原体感染患儿血CRP值变化进行分析,并与40例非支原体感染患儿血CRP值进行比较,以探讨CRP在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液中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肌损害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心肌酶明显下降,痊愈52例,好转8例.结论:早期确诊、及时纠正脱水、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和果糖营养心肌等药物干预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肌损害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