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钦 《当代护士》2017,(12):120-122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中,选取符合本组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预后、心率、血压、躁动评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麻醉前及苏醒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患者发生明显变化,苏醒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0级比例90.00%,高于对照组的68.00%,苏醒期躁动1级比例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麻醉前心理护理,有利于稳定患者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赖江萍 《全科护理》2014,(18):1654-1655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98例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躁动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后躁动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儿中轻度1例,中度2例,重度2例,躁动总发生率为10.20%;对照组患儿中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4例,躁动总发生率为28.57%;两组结果比较研究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此手术中分析其躁动发生的原因,并在苏醒期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儿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在此基础上术前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减轻躁动程度,提高了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及拔管过程中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全身麻醉苏醒期寒战是全身麻醉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70%1]。患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骨骼肌快速节律性收缩,伴中心体温下降和外周血管收缩[2]。它不仅让患者感觉不适,而且还加重患者在围术期的焦虑,恐惧,导致情绪过度波动,机体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生存量成倍增加,从而导致低氧血症、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进而引起乳酸酸中毒[3]。同时寒战使分钟通气量增加、心排血量增加,脑及心脏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心脏负担加重,眼压增高[4];寒战易致出血,影响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并讨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全身麻醉患者400例,将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38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的3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脑功能障碍、术前焦虑、手术时间≥4 h、术中留置尿管、拮抗催醒、未镇痛以及术中低体温是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脑功能障碍、手术时间≥4 h、拮抗催醒、术中低体温是引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应该全面监测评估,时刻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防治,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行氯胺酮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学龄期患儿行氯胺酮麻醉手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按常规护理外,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即降低患儿术前焦虑、患儿在等候室情绪稳定后接人手术问及允许患儿父母在麻醉后复苏室陪伴.用小儿麻醉后躁动量表(PAED)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0、20、30 min的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术后10、20、30 min PAE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学龄期患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复苏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胸外科全身麻醉男性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按照常规插入14 Fr~16 Fr双腔导尿管留置导尿;实验组除按对照组条件外尚进行心理疏导、插尿管前从尿道注入液状石蜡、复苏期按摩、热敷下腹部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复苏期尿管刺激反应及躁动程度.[结果]实验组病人复苏期尿管刺激症状及躁动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复苏期尿管刺激症状及躁动发生率,帮助病人安全、平稳度过麻醉复苏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复苏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胸外科全身麻醉男性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按照常规插入14 Fr~16 Fr双腔导尿管留置导尿;实验组除按对照组条件外尚进行心理疏导、插尿管前从尿道注入液状石蜡、复苏期按摩、热敷下腹部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复苏期尿管刺激反应及躁动程度。[结果]实验组病人复苏期尿管刺激症状及躁动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复苏期尿管刺激症状及躁动发生率,帮助病人安全、平稳度过麻醉复苏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行氯胺酮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学龄期患儿行氯胺酮麻醉手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按常规护理外,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即降低患儿术前焦虑、患儿在等候室情绪稳定后接人手术问及允许患儿父母在麻醉后复苏室陪伴.用小儿麻醉后躁动量表(PAED)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0、20、30 min的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术后10、20、30 min PAE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学龄期患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提出合适的处理方法,提高苏醒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378例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可能发生的原因。结果:在6378例患者中有668例发生躁动,其中导尿管刺激、术中镇痛不够、患者对气管导管不耐受、肌张力未完全恢复而意识恢复等是导致躁动的常见原因。结论:加强心理护理,留置导尿管和加强病情观察及预见性护理干预是减少躁动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全身麻醉后苏醒患者躁动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翠伶 《华西医学》2010,(9):1755-1756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48例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39例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并加以预防。结果 148例全身麻醉患者中有39例发生躁动,发生率为26.35%。用纳洛酮催醒患者躁动的发生率为48.6%(36/74),明显高于自动清醒患者4.1%(3/74),两者躁动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7.9139,P〈0.001)。全身麻醉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35.3%(36/102),高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6.5%(3/46),两者躁动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1369,P〈0.001)。结论疼痛、促醒、导管刺激为常见躁动原因;掌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加强护理,确保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可以防止躁动所致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全身麻醉前后留置导尿对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留置尿管是预防手术患者尿潴留和观察尿量、了解病情的重要措施。为了减轻患者术前留置尿管带来的不适,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我院多采取患者进手术室麻醉后行留置导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究麻醉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8例需要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麻醉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SAS与SDS评分护理后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以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采用麻醉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提升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吴跃仙 《护理研究》2007,21(7):1920-1921
躁动、恶心、呕吐是全身麻醉苏醒期常见的并发症。常引起循环剧烈波动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使苏醒期的麻醉管理更加困难,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苏醒期的风险。我院自2002年-2004年开展术前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实施术前心理指导,使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本研究旨在评价术前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及恶心呕吐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胸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2018年10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诊的胸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1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5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原因及发生躁动的几率.结果 苏醒期躁动的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分析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率为17.97%(23/1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放置导尿管、药物催眠是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术后镇痛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与年龄、放置导尿管、药物催眠、术后镇痛有关。护理人员应重视上述相关因素,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治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躁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80例全身麻醉术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躁动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切口疼痛、气管导管刺激、体位不适、尿管刺激、口渴、腹部不适。结果 86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躁动,发生率为14.8%。结论经过严密观察与综合分析,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