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48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将对比剂直接注入脑血管内,使血管系统显影的一种X线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48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e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的开展,解决了脑血管疾病的及时诊断。根据近年查阅到的资料看,对DSA术有关操作过程中的护理程序、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报道甚少。本文就附属医院自1988年10月至1993年6月对450例患者行DSA术巾有关上述问题的体一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 ,与常规的血管造影相比 ,具有很多优点。对于许多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性病变、脑供血不足或急性脑缺血等 ,是不可缺少的诊疗方法。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从 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以来 ,全国许多省市开展了此项手术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但该手术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及并发症 ,因此 ,术前术后护理及病情观察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所出现的不良反应。1 临床资料我院共对 2 3例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男性 14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1~ 6 2岁 ,平均 43.7岁…  相似文献   

4.
滕桂芳  覃冬华 《微创医学》2011,6(6):582-583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进行血管检查的方法,该法不仅能够精确定位病变血管,而且能够测定血管病变程度和动脉血流量,被公认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但此方法是一项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5.
王玉  王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54-154,158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插管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0月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40例,其中6例发生并发症,护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果:40例患者中6例并发症患者均未留下后遗症。结论:及时观察、发现、并及早处理并发症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中预防血栓形成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虽然CT及MR技术可重建出脑血管影像,但对于某些脑血管性疾病,如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粥样硬化等,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仍然是评价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血栓形成及栓塞是脑血管造影术中严重的并发症,术中即使细小的血栓及气泡都能引起栓塞的发生,造成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总结了50例脑血管造影术中预防血栓形成及栓塞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国玲  赫卫平 《医学综述》1995,1(7):309-3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简称DSA)是医学影象学中,继X线CT之后的又一项新技术,也是当前医学影象学中具有突破性的新进展。尤其在血管疾患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发展过程关于DSA的发展过程,还需追溯到血管造影术本身的历史。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了X射线,几个星期后,两位奥地利医生就在尸体上进行了动脉血管造影尝试。1923年,德国医生将造影剂注入血管内,成功地利用X射线实施了人体四肢动静脉造影。30年代中期,创建了经腰部穿剌实施主动脉、颈动脉及周围血管造影的方法。此后,随着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8.
导管法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术中造影剂的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刘艳  张海涛  刘西平  高励  张仲  曾仲 《广东医学》2008,29(2):314-31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不同脑血管病的DSA阳性检出率、安全性及临床特点。结果所有受检者无一例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总的DSA阳性检出率高达75.4%,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阳性率最高为86.3%(69/80),主要血管病变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颅外段受累多见。其次为脑实质出血(75.0%)、蛛网膜下腔出血(61.5%)。单侧动眼神经麻痹(66.7%)等。症状性癫痫的DSA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规范化操作可充分保障DSA检查的安全性。慎重筛查DSA纳入病例可提高DSA的阳性检出率及提高效率/费用比,有效指导二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的价值,观察积极干预对DSA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行DSA检查.所有患者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传统组,B组为干预组,观察两组DSA结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造影患者中,发现病变249人,占总造影人数的62.3%.脑梗死、TIA、头晕患者发现血管狭窄分别为144例(70.9%)、56例(75.7%)、30例(36.6%),狭窄主要位于颈动脉系统颅外段,其中单侧狭窄167例,多处狭窄54例,血管闭塞9例;入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发现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3例;4例脑出血患者存在动静脉畸形;其他患者发现病变4例.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低,且B组比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是一项能准确评估脑血管状况且较为安全的检查技术,而积极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甚至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护理观察。方法:对295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皮下淤斑10例,局部渗血5例,皮下血肿5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对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可以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卢剑波  孙晓川  朱继  张晓冬 《吉林医学》2011,32(22):4549-4551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穿刺方法,导管操作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防止等问题。方法:对收治的91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1例造影显示:动脉瘤73例(包括单发58例,多发15例,合并烟雾病4例,合并颅内血管母细胞瘤1个,合并颅内脑膜瘤1个,合并脑血管畸形1例,共检查出动脉瘤90个),动静脉畸形10例(合并颅内动脉瘤1例),烟雾病6例(包括单发1例及合并颅内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及阴性结果4例,阳性检出率95.7%。其中4例右侧股动脉穿刺失败,改为左侧重新穿刺后成功,3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术中出现大脑中动脉远端栓塞,1例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皮下瘀血17 cm×15 cm,无一例远端血管异常。结论:DSA是一项有较高风险的操作技术、需要医、技、护、患等多方面密切协作。术前教育、穿刺部位麻醉、穿刺方法、导管操作、术后压迫止血、并发症防止、术后护理等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88例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方毅  袁良津  蒋鸣坤  施雪英 《安徽医学》2010,31(9):1035-103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及其分布。方法 88例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并排除出血。上述患者全部进行选择性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88例脑梗死中血管造影显示69例(78.41%)有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58例有颈动脉系统受累,29例有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锁骨下动脉受累8例。其中38例同时有多部位受累。颈动脉系统中以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受累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的以椎动脉开口处最为常见。19例血管造影正常。结论脑梗死患者DSA显示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开口部位病变为主。DS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赖坚强 《当代医学》2021,27(8):128-13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CT检查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出血管闭塞39例,检出率为100%;血管狭窄36例,检出率为92.31%;CT检出血管闭塞32例,检出率为82.05%;血管狭窄29例,检出率为74.36%;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血管闭塞、血管狭窄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发生皮下淤1例,占比1.29%,周围神经损2例,占比2.56%;未发生脑血管痉挛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5%。结论神经内科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可作为安全有效的脑血管病诊治手段,与CT比较,血管闭塞、血管狭窄的检出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仿真内窥镜(VE)技术在脑血管造影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可疑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行旋转三维DSA检查,并通过DS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VE重建。结果:103例患者中36例动脉瘤清晰显示载瘤动脉及瘤内情况,47例动脉狭窄表现为侧支开口不规则及VE漫游中视野缩小,7例动静脉畸形仅能看清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6例动脉闭塞显示血管信号中断,7例正常无病灶。结论:三维DSA及VE技术能够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资料,为神经外科医生进行介入治疗的定位及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X线数字减影设备是传统X线机血管造影与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80年代相结合的新产物,成为内外科以外的第三大治疗学科的介入放射学不可缺少的工具.设备中的CPU(中央处理器)、硬盘、内存等是计算机系统的心脏,而不间断供电电源(UPS)则是整个仪器的动力源泉,它不仅是后备电源,还具有净化电源的功能,直接决定着设备整体正常运行的可靠性,连供电质量较好的欧美国家亦将UPS视为标准设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脑缺血疾病患者1周内进行DSA和MRA检查,并且比较其影像学结果。结果:62例病人共124条MCA中,MRA及DSA均显示无狭窄的78条,狭窄<10%的5条,狭窄10%~50%的5条,狭窄51%~99%的6条,闭塞的10条。MRA对无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86%、86.96%,狭窄<10%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00%、97.79%,狭窄10%~50%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56%、95.83%,狭窄51%~99%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56%、96.58%,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00%、100.00%。结论:MRA能较为准确地反映MCA狭窄情况,可以在结合临床症状的前提下作为筛查MCA狭窄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76例行DSA检查的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后造影时间分为A(<24h)、B(1~3d)、C(4~14d)、D(>14d)4组,对其病因、造影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76例SAH患者DSA病因诊断阳性率为71.4%,其中动脉瘤153例(55.5%),动静脉畸形28例(10.1%),动脉炎9例(3.3%),烟雾病7例(2.5%)。各年龄阶段动脉瘤都为最主要病因,而动静脉畸形、烟雾病在低龄患者中更为常见。动脉瘤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及分叉部、椎基底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不同时程DSA的异常检出结果比较,B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并发症比较,A组再出血、脑积水、消化道出血、低钠血症、癫痫发作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脑血管痉挛以C组发生率最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则以D组发生率最高。结论DSA对SAH病因诊断阳性率高,SAH患者病因诊断应常规行DSA检查,时间以发病1~3d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数字血管减影(DSA)对比,评价1.5T的MR血管成像(MRA)在可脱落弹簧圈治疗脑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65例接受可脱落弹簧圈治疗的患者在栓塞术后3至12个月行DSA和1.5T的MRA检查。MRA图像评价有无动脉瘤的残留,DsA作为参考标准。结果MRA评价动脉瘤残留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95%可信区间(CI):51.9~95.7%),100%(97.5%CI:93.5—100%)和95.7%(95%CI:88.0—99.1%)。阳性和阴性预测率为100%和94.8%。DSA与MRA的评价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5T的MRh是一种准确无创的脑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与数字血管减影(DSA)对比,评价1.5T的MR血管成像(MRA)在可脱落弹簧圈治疗脑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65例接受可脱落弹簧圈治疗的患者在栓塞术后3至12个月行DSA和1.5T的MRA检查.MRA图像评价有无动脉瘤的残留,DSA作为参考标准.结果 MRA评价动脉瘤残留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95%可信区间(CI):51.9-95.7%),100%(97.5%CI:93.5-100%)和95.7%(95%CI:88.0~99.1%).阳性和阴性预测率为100%和94.8%.DSA与MRA的评价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5T的MRA是一种准确无创的脑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